Workflow
Autopilot系统
icon
Search documents
对话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无人驾驶进入爆发前夜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赛道,最近很是热闹。 特斯拉在大洋彼岸"秀肌肉",全自动无人驾驶交付的视觉效果拉满;谷歌Waymo和百度萝卜快跑加足马 力,已经进入商业验证阶段;文远知行传出赴港上市消息,哈啰高调携手蚂蚁、宁德重金入场,行业竞 争似乎拉开了白热化的序幕。 市场规模有多大,到底走到了哪个阶段,哪条技术路线靠谱,规模化落地还有几道坎,中国玩家怎么闯 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话了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Yolanda。她曾在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 团队任职,从零开始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带领团队成功交付包括10余款不同车型的L4 one for all系列产品;主导开发了智能驾驶量产产品;是美国DeepDrive高级理事。Yolanda5月份刚回国。 采访中,Yolanda分享了她对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行业格局、商业比拼、中国玩家出海的见解。 "Robotaxi已经处于爆发前夜。"Yolanda透露,据测算,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超10万亿美元,谷歌 Waymo的UE(单位经济效益)即将打正,产业链逐步成熟,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玩家。 对于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
哈啰Robotaxi业务计划三年内进行商业化尝试
Di Yi Cai Jing· 2025-06-27 13:36
从行业发展看,Robotaxi已成为出行平台的必争之地。考虑到国内的成本优势,哈啰的Robotaxi业务计 划出海。 Yolanda认为,L3的发展为L4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依据,"可以看到各家车企针对L3推出了相 应的车型车款,几乎都是计划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产落地。从某种意义上看,产业化已经走到了临界 点。随着L3大规模量产的落地以及政策不断成熟和完善,针对L4的政策也会逐步出台,我们乐观地看 到L4大规模商业化量产落地的可能性。" Yolanda表示,在Robotaxi业务开展上,哈啰会以AI和数据为驱动,采取差异化策略,计划打造一个多 层级可接入的运营平台,适配不同车型以及公司。对于接入运营平台的公司,提供运维体系(包括人力 和系统)以摊销运营商成本,同时提供充换电、清洁维护、停车场以及维修点等服务,实现人员和资源 的复用。 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此前在特斯拉无人驾驶研发团队工作。 "Robotaxi已经进入了行业爆发的前期。"6月27日,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如此评价当前 的Robotaxi行业。 6月23日,哈啰宣布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主管米兰·科瓦奇离职 自动驾驶负责人埃卢斯瓦米接任
Huan Qiu Wang· 2025-06-07 03:45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7日消息,据外媒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消息称,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工程主管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已通知团 队将于当地时间周五(6月6日)离职,其职责将由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Ashok Elluswamy)接任。此次高层变动正值Optimus项目进入 量产冲刺阶段,引发业界对特斯拉机器人战略的关注。 米兰·科瓦奇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声明称,离职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并表示希望将更多时间投入家庭。他强调,这一决定不会影响项目进展,并对团队 及马斯克表达了感谢。科瓦奇自2016年加入特斯拉,曾担任Autopilot团队核心工程师,2022年起负责Optimus项目硬件与软件平台搭建,主导了从零开始的 机器人原型开发。 接任者阿肖克·埃卢斯瓦米现任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此前曾担任Autopilot软件总监,直接向马斯克汇报工作。他在自动驾驶算法开发与系统优化领域经验 丰富,曾主导Autopilot系统的多次迭代升级。 根据特斯拉此前规划,Optimus机器人将于2025年底在特斯拉工厂部署千台,执行电池处理、物料搬运等任务;2026年实现大规 ...
技术伦理的断裂带:当AI信任超越人类控制
Hu Xiu· 2025-05-10 10:55
铜陵高速公路的监控画面定格在22时44分28秒——小米SU7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的瞬间,车内三 名大学生的生命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一同化为燃烧的铁壳。 这场事故不仅撕开了智能汽车安全性的技术面纱,更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已然证明可以对克隆人技术 实施严密有效监管、航空业一致保持高度监管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率的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 构建和人工智能创新时,却表现出令人费解的滞后与激进。这道不断扩大的鸿沟,正悄然将人类的生命 以及文明推向未知的风险深渊。 一、智能驾驶事故背后的"标准套利"与监管时差 小米事故车SU7标准版为降低成本移除激光雷达,而纯视觉系统在车速超过85km/h时的有效检测距离不 足200米,留给系统应急反应的时间仅在7秒左右,低于行业建议的安全阈值。面对这样的事故,我们不 禁要问:难道智能汽车行业没有成熟的安全标准可循吗? 事实上,百年航空业的发展为高风险行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安全体系参考。以波音787为例,该机型的 飞控系统需通过FAA 25部规章下超过300项专项认证,而且根据波音官方《787 Flight Crew Training Manual》数据,飞行员转型培训标准为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