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技术

Search documents
阿维塔董志华:小而微的人机交互应用场景借大算力被智能重构
Bei Ke Cai Jing· 2025-07-11 15:18
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的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7月10日下午"智能网联汽车如何重构新生态"分论坛聚焦中国汽车如何巩固和扩大智能 网联汽车优势,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 阿维塔科技自动驾驶及座舱总监董志华在"车圈圆桌派"环节表示,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处于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具有很高安全性,但从智能辅助驾 驶发展来看,其与L3级及以上仍有一定差距。此外,人工智能大模型依赖大算力发展,会带来算力溢出,走向舱驾融合,将出现小而微的人机交互应用场 景借由大算力被智能重构。 阿维塔科技自动驾驶及座舱总监董志华。 端到端技术正深刻影响汽车智能化 董志华认为,目前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处于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与十年前相比,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包括高速场景等在内的很多 场景下足够安全。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讲,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安全不一致。一方面与此前用户的驾驶习惯不同,另一方面还未达到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程 度,这会导致用户尤其是新手用户处于纠结阶段。 没有这种机制时,大算力多用于智能驾驶等场景,而汽车上很多与用户交互的功能需人工智能支撑,却难以配备强算力;有了弹性分配机制后,这些都成为 可能。 ...
对话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无人驾驶进入爆发前夜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1 06:48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赛道,最近很是热闹。 特斯拉在大洋彼岸"秀肌肉",全自动无人驾驶交付的视觉效果拉满;谷歌Waymo和百度萝卜快跑加足马 力,已经进入商业验证阶段;文远知行传出赴港上市消息,哈啰高调携手蚂蚁、宁德重金入场,行业竞 争似乎拉开了白热化的序幕。 市场规模有多大,到底走到了哪个阶段,哪条技术路线靠谱,规模化落地还有几道坎,中国玩家怎么闯 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话了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Yolanda。她曾在美国特斯拉无人驾驶核心研发 团队任职,从零开始参与构建Tesla Autopilot系统;带领团队成功交付包括10余款不同车型的L4 one for all系列产品;主导开发了智能驾驶量产产品;是美国DeepDrive高级理事。Yolanda5月份刚回国。 采访中,Yolanda分享了她对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行业格局、商业比拼、中国玩家出海的见解。 "Robotaxi已经处于爆发前夜。"Yolanda透露,据测算,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超10万亿美元,谷歌 Waymo的UE(单位经济效益)即将打正,产业链逐步成熟,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很多玩家。 对于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
谁能撬动自动驾驶汽车落地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10:17
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也可以通过技术、成本及社会规则的演进, 迎来快速落地的井喷时刻? 作者:刘诚 封图:图虫创意 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及其成本降低推动了DeepSeek等大模型的普及。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呢?是 否也可以通过技术、成本及社会规则的演进,迎来快速落地的井喷时刻? 技术:从理想照进现实 技术创新是新事物发展的前提,也是根本动力。当前AI技术创新正在经历显著转变,从以内容生 成为核心的生成式AI转向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智能体AI。我们预测,与ChatGPT、DeepSeek等模 型在语言领域带来的跨越式进步类似,在不远的将来,智能体AI也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呈现爆发式 增长,实现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的重大突破,大量新车将会具有高级别辅助及完全的自动驾驶能 力。 当前,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发生着。一些车企加速驶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 道,而抛开外形的"表面"创新不谈,自动驾驶技术本身有两种技术走向。一种是"端到端"技术。它 来自深度学习中的概念,英文为"End—to—End(E2E)",指通过一个AI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 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果。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个模型,就能把摄像头、 ...
技术、成本、规则,谁能撬动自动驾驶汽车落地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6-28 06:30
刘诚/文 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及其成本降低推动了DeepSeek等大模型的普及。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呢?是否也可以通过技术、成本及社会规则的演进,迎来快速落 地的井喷时刻? 技术:从理想照进现实 技术创新是新事物发展的前提,也是根本动力。当前AI技术创新正在经历显著转变,从以内容生成为核心的生成式AI转向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智能体AI。 我们预测,与ChatGPT、DeepSeek等模型在语言领域带来的跨越式进步类似,在不远的将来,智能体AI也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实现感知、决 策与控制能力的重大突破,大量新车将会具有高级别辅助及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 当前,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发生着。一些车企加速驶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而抛开外形的"表面"创新不谈,自动驾驶技术本身有两 种技术走向。一种是"端到端"技术。它来自深度学习中的概念,英文为"End—to—End(E2E)",指通过一个AI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 果。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个模型,就能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转换成车辆方向盘的转动角度、 加速踏板的踩踏深度以及制动的力 ...
从扭秧歌到跑半马:机器人离「iPhone时刻」还有多远?
机器之心· 2025-06-17 04:50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转手绢,到稳健完整跑完半程马拉松…… 过去半年,一系列炫酷的表演,把人们对 机器人的认知从想象拉进了现实。 但当 AI 圈、车圈、互联网圈大佬们纷纷跻身到具身智能时,每个人都绕不开以下几个灵魂拷问:具身智能 还有哪些技术瓶颈?到底怎么落地?应该先从哪些场景开始落地?要解决用户哪些真实需求?能够做到怎 样的量产成本…… 在行业的「iPhone 时刻」真正到来前,没有人能够精准给出上述问题的全部答案。 把创新技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实际产品,固然需要长期的探索实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条探索路径的 周期、降低成本,反而是现在具身智能赛道玩家更加关注的话题。 去年以来,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计算开发平台,成为国内外平台型企业争相布局的全新赛道。英伟达推 出 Jetson Thor,高通、英特尔紧随其后。在国内,脱胎于地平线的地瓜机器人,去年亮相的 RDK S100 算控 一体化开发者套件也在本月正式发布。所有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征服」每一个机器人开发者和厂商。 在一众产品当中,RDK S100 的 80 TOPS 算力并不算「拔尖」,但却已经覆盖了 20 + 头部具身智 ...
特斯拉Robotaxi“上链接”,最像它的中国智驾玩家同步起跑
3 6 Ke· 2025-06-13 09:17
当埃隆·马斯克从"马部长"变回"马总裁",他最先关注的业务就是Robotaxi。 6月11日,马斯克对外宣布,暂定于6月22日向公众提供Robotaxi服务。 他还透露,6月28日当天,首辆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将直接从工厂生产线开到客户家中。 马斯克还转发了一段一辆Model Y车型的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街头行驶的视频,盛赞其有着"简洁优雅的设计"。 就此,特斯拉已经吹响了完全自动驾驶从"试水"到"放量"的集结号。 可能是感觉到了马总裁的"霸道",美国另一家Robotaxi公司Waymo很快也发布了自己的最新动态,称其最新的周服务单量已达25万单。这距离上次官宣达 到20万单,过去不到两个月。 与特斯拉路线迥异的Waymo,一直才是Robotaxi的"带头大哥"。而在今年6月,两家公司将首次在马路上正面交锋。 形象点说,当下全球的Robotaxi"带货直播间"里,可以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都烘托到位了,马上开始"上链接"的操作,纷纷加快商业化步伐。 在中国,与Waymo路线接近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经历数年的运营测试,也加快了开城拓展的脚步。而与特斯拉路线接近的Momenta也 ...
特斯拉FSD中国亮相引关注,智驾今年入拐点?
红杉汇· 2025-03-02 02:53
汽车究竟需不需要智能驾驶? 就算到了2025年,仍有很多人认为它不过是噱头,而也有很多人把它列为刚 需。 近日,特斯拉官宣在中国发布FSD功能,更新名称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行 业的广泛关注。 智能驾驶,作为当今科技与汽车行业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其发展动态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它未来将朝着怎样的 方向发展,为我们的出行与生活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 智能驾驶是什么? 智能驾驶,是一种借助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系统,赋予车辆自动行驶和智能决策能力的创新 技术。 在国际上,智能驾驶被划分为六个等级,从L0到L5,自动化程度逐级递增。其中,L3级别被视为自动驾驶 技术的关键分水岭。 目前,NOA (Navigate on Autopilot,即领航辅助驾驶) 作为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快速发 展的黄金时期。NOA功能能够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完成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一系列复杂的驾驶操作, 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驾驶体验,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智能驾驶技术向更高等级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设计理念来看,智能驾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模块合成式和端到端式,这两种理念各有特点 ...
对话理想智驾郎咸朋、贾鹏,一个后进生,怎么提前交卷了?
晚点LatePost· 2024-08-02 11:5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智能驾驶,一场昂贵的竞赛开始。决定排位、决定未来。 文丨程曼祺 窦亚娟 编辑丨 宋玮 先后任职于特斯拉和小鹏的谷俊丽博士说,中国智能驾驶研发进度至少落后特斯拉 1.5 -2 年。理想智驾副总裁郎咸朋认为,差距没那么大,产品体验上理想最 多落后半年。 理想强调自己做智驾的优势是车多、数据多,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则说:"如果有人说它有很多车、很多数据" 就能做好自动驾驶,"千万别信,绝对是胡扯"。 价格战还在燃烧,中国汽车新势力们又集体挤入了一个新战场——智能驾驶,充满分歧、争议、你追我赶。 不是所有车企都买得起这张入场券。智能驾驶 30 亿研发投入起步,逐年递增。理想说,现在一年租卡要 10 亿人民币,将来要 10 亿美元。 新势力如此疯狂、不甘落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特斯拉 FSD V12(特斯拉 2024 年 1 月开始大规模推送的完全自动驾驶新版本)的巨大进步,也看到了智驾能 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去年 9 月,华为宣布年底推出全国都能开的无图方案,问界同期围绕智驾猛烈宣传。短短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