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Ji Ri Bao
Search documents
“AI育种家”可将棉花杂交育种组合效率提升20倍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56
记者10月9日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日前发布基于棉花全基因组大数据与AI加速算法的一站式育种智能 体——"AI育种家"。该成果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张天真团队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 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可将棉花杂交育种组合效率提升20倍,将棉花育种周期从6—8年 压缩到3—4年。 使用"AI育种家"时,育种人员若想查询某个棉花品种的高产、优质或抗病基因,只需直接输入问题,平 台即可迅速调出结果;若要设计棉花杂交亲本选配或基因聚合育种方案,只需输入目标性状,系统也能 快速生成最优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AI育种家"在设计之初就具备多作物扩展能力,正逐步延伸应用于水稻、大豆、油菜、 西瓜、西蓝花等作物的育种研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为解决传统育种难题,张天真团队系统分析了全球5000余个棉花品种,解析出79642个基因中隐藏的遗 传密码,鉴定出1000多个和产量、品质相关的基因位点,成功构建了全球首个棉花多组学数据库平台 COTTONOMICS。3年来,该平台访问量已超9万次,成为棉花研究的"知识中心"。 联合团队还构建了几乎覆盖全部棉花优异基因的核心种质库,研发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液 ...
“最省电”的算力如何打造?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55
PUE是用于衡量整个数据中心用电量和IT设备用电量之间的比值。这个比值越接近1,就说明越节能、 省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超900万标准机架,平均PUE降至1.46。 绿色算电协同发展 中西部地区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迅猛,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的数量占比从第一批的26.6%增长到第五 批的46%。作为全国首个开展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试点的省份,青海凭借得天独厚的绿能优势,积极融入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在全国率先发布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青海绿算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全 面起势。 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驱动背景下,推动算力绿色发展已成行业共识和时代命题。国家发展 改革委等有关部门2024年发布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底,全国数据 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省电"的算力如何打造?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数字中国筑路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青海,走访中 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寻找答案。依托"东数西算" ...
储能技术再添“绿色新锐”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40
10月8日,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内,随着最后一组储能舱成功完成并网调 试,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项目不仅是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更为新 能源消纳和绿色电力高效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钠离子电池缘何"出圈" 目前,对于钠离子电池技术,行业研发重点集中在新型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及界面材料等领域,目标是 突破现有性能瓶颈,实现长寿命、宽温域、高能量密度的综合性能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钠离子电池储能有望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钠电储能未来可期 从一期的10兆瓦时至二期的50兆瓦时,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产规模的扩展意味着什么? 在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里,电池舱、储能变流舱、升压舱等组成的白绿格子方阵格外显眼。在电站 主控楼里,技术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可实时监控储能电站运行情况,电池总容量、电池健康度、充放电的 性能指标等实时参数清晰可见。 据介绍,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区别于常规电化学储能电站,核心在于采用了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 技术。该技术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39
据介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目前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经营主体数量最多、市场交易规模最大和市场复杂度最高的电力市 场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支撑我国电力市场运作,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电力交易攻关团队,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研制 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攻克我国交直流混联电网下省间市场ATC交易分钟级出清和省内市场高并发连 续滚动交易、复杂异构市场下支持海量主体电力中长期到电力现货市场的全口径、高性能结算和电力市 场数据智能分析及风险防控等系列关键技术,为平台高效运行筑牢技术根基,有力支撑北京电力交易中 心和27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的市场业务运作。 据了解,目前攻关团队正以平台成果为基础,牵头设计下一代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交易 3.0),面向未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目标,将通过平台构筑跨经营区的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体 系,面向各类经营主体建立开放共享的交易渠道,打造自主可控的统一市场"智能出清引擎""智能运营 大脑"和"智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跃升新阶段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38
为安全稳妥有序推进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 《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产 品和服务在政务领域的部署、应用和持续优化。 "政务领域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也要抢抓历史机遇,推 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加快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电子政务专家 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表示,《指引》为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带动全 社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供了方向与路径,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跃升的新阶段。 他进一步解释,《指引》聚焦政务领域共性、高频需求,提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 策4大类13个具体应用场景,并且明确了每个具体场景的技术能力、应用流程、预期成效等。同时, 《指引》提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典型场景开展探索应用,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政府部门能动性。 推进治理机制创新保障应用稳妥有序 "政务场景对信息与服务的权威性、精准性、透明性、公正性有刚性约束,对大模型'幻觉'、数据安全 等有更高要求。"余晓晖指出,《指 ...
首个省级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上线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35
自应用以来,该平台已累计完成评估2860次,准确率高达98.6%。平台成功预警配变重过载风险348台 次,发出预警121次,有效支撑有序充电、反向放电、邀约充电等多类场景应用,助力实现充电设施反 向放电量超过5000千瓦时。 记者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省级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近日在安徽合肥、滁州等地 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实现规模化车网互动精准管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充电需求与日俱 增。然而,充电桩建设并非"想装就能装",其核心瓶颈在于区域电网的承载能力。为解决充电设施布局 与电网承载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国网安徽电力创新研发了电网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 据了解,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动态同时率概率分布区间算法"。该算法能以15分钟为周期,滚动统计充 电设施同时率时序变化,并融合地理位置、光伏出力、建设时间、充电桩数量等多维因素,实现分时、 分区、分场景的充电负荷动态预测,从而精准评估多层级可开放容量。正因如此,该平台可实时采集电 网运行状态、充电负荷等数据,滚动计算配电变压器剩余容量、充电 ...
让超强材料“长”出来 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
Ke Ji Ri Bao· 2025-10-12 23:12
据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3D打印技术,利 用普通水凝胶"生长"出结构复杂、强度高、密度大的金属与陶瓷部件,突破了传统光固化立体打印仅能 通过感光聚合物的限制。同时,研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增材制造理念,即在3D打印之后而非之前选择 材料。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 导致变形。为克服这一瓶颈,研究团队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即先打印形状,再决定材料。 他们首先使用水凝胶打印出一个三维支架。随后,将这一"空白"结构浸入含金属盐的溶液中,使金属离 子渗透并在化学反应下转化为分布均匀的金属纳米颗粒。这个过程可重复多次,最终获得金属含量极高 的复合材料。 在实验中,团队利用该技术成功打印出由铁、银和铜构成的复杂数学晶格结构——旋面体。这种结构兼 具高比强度和复杂几何特征,是航空航天和能源器件中理想的设计形态。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可承受 的压力是传统方法制备材料的20倍,收缩率仅为20%,远低于以往的60%—90%。 团队指出,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制造兼顾轻量化与高强度,且结构复杂的三维器件,如传感器、生物医 学设 ...
持续性疼痛会激活特殊脑细胞
Ke Ji Ri Bao· 2025-10-12 22:47
Core Insights - A research tea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Scripps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a previously overlooked type of brain cell that activates during persistent pain, potentially opening new treatment avenues for chronic pain affecting about 1/5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1] Group 1: Research Findings -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o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area, specifically the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 which acts as a hub for processing sensory information and relaying it to other brain regions [1] - In mouse experiments, a specific subset of neurons carrying neuropeptide Y receptors was identified, which remain active in a "persistent mode" following initial pain stimuli such as nerve injury [1] - Activation of these Y1R neurons in mice resulted in typical pain responses, while blocking their activity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persistent pain without affecting responses to acute threats like high temperatures [1] Group 2: Implications for Pain Treatment -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during stress, other brain regions release neuropeptide Y to the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 naturally achieving analgesic effects [1] - Thi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provides crucial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algesic drugs, with the neuropeptide Y signaling pathway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drug target for chronic pain treatment [1]
可充电镁电池原型实现室温稳定运行
Ke Ji Ri Bao· 2025-10-12 22:47
Core Insights - Researchers at Tohoku University have developed a rechargeable magnesium battery prototype that effectively addresses several long-standing challenges in magnesium-base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potentially paving the way for new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1][2] Group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new battery utilizes a novel amorphous oxide cathode composed of magnesium, a small amount of lithium, and elements such as tellurium, molybdenum, and oxygen, which facilitates efficient ion mig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1] - The battery has demonstrated stable energy output even after 20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indicating its reliabilit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1] Group 2: Market Implications -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gnesium battery is significant as it addresse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especially given the scarcity of lithium resources [1] - The research establishes key design principles for next-generation cathode materials, which may enhance the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2]
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
Ke Ji Ri Bao· 2025-10-12 22:46
在实验中,团队利用该技术成功打印出由铁、银和铜构成的复杂数学晶格结构——旋面体。这种结构兼 具高比强度和复杂几何特征,是航空航天和能源器件中理想的设计形态。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可承受 的压力是传统方法制备材料的20倍,收缩率仅为20%,远低于以往的60%—90%。 团队指出,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制造兼顾轻量化与高强度,且结构复杂的三维器件,如传感器、生物医 学设备、能源转换与储存装置等。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制造具有高比表面积、散热性能优异的金属结 构,用于能源技术领域。 【总编辑圈点】 传统的3D打印流程,通常遵循先设计、再选材,最后再打印成型的顺序。而最新的3D打印工艺却反其 道而行之,先打印再选材,可谓是"逆向思维"的典型案例。后者的优势非常明显,那就是打破了材料对 制造工艺的预先限制,大大地提升了制造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制造出功能复杂的定制 化产品。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 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据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3D打印技术,利 用普通水凝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