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固态电池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AI驱动到安全进阶:动力电池研发迈向智能化
Xin Hua Wang· 2025-07-11 03:32
AI技术如何驱动动力电池技术研究?全固态电池技术如何实现突破?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梯次 利用有哪些最新研究进展? 在动力与储能电池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方面,他重点介绍了团队新获批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重点实验室(储能与动力电池安全)及其最新科研成果。该实验室正在打造一个基于AI的电池研发平 台,涵盖电池垂类大模型、智能研发系统及专家智能体等核心模块,力求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研发新 体系。 滚滚热浪袭人,而在中国科技会堂内却是一派"冷静"的技术交锋。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题论坛上,来自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就AI 赋能研发、全固态电池突破、电池安全管理升级与回收梯次利用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随着新能源产业 迈向智能化、系统化、可持续的新阶段,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路径也愈加清晰。 "我们团队目前主攻电池储能、绿色氢能、智慧能源三大板块。"欧阳明高院士在报告中多方面介绍 了清华新能源动力系统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团队围绕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的新一代高比能量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在安全研究领域系统攻 关其热失控全过程机理,开发了实时调控新方法和安全电解液材料,团队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 ...
全球竞争白热化!为何说TA距离上车还差“最后一公里”?
备受瞩目的全固态电池,在全球的竞争正在进入白热化阶段。 丰田研发的全固态电池10分钟即可充满,续驶里程瞄准1200公里,计划2026年量产。而美国Factorial Energy的FEST技术另辟蹊径,其硫化 物基电解质使全固态电池电池在-30°C至45°C宽温域稳定工作,颠覆了锂电池"怕冷"的传统缺陷…… 近来,多国不约而同宣布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全固态电池已然成为了这场全球技术竞赛的焦点。众多国际车企 巨头与相关企业纷纷下场,加大研发投入,规划量产目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打响。 开启量产倒计时 目前,多个国家的企业都透露,2026-2027年,将是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而且这将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全新的技术重构。 丰田作为跨国车企巨头,在全固态电池研发上有自己的规划。2024年11月,丰田宣布其研发的高性能固态电池已获日本经济产业省认定, 正式进入量产筹备阶段,计划于2026年起逐步量产,同时计划在2027-2028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届时新车的续驶里程将比现有车 型延长2.4倍,可行驶约1200公里。尽管初期产能有限,但到2030年后,其全固态电池年产量目标高达 ...
固态电池概念股再掀涨停潮,多家公司已相继发布公告并提示风险
Di Yi Cai Jing· 2025-06-26 02:28
Group 1 - The solid-state battery sector continues to show strong performance, with multiple stocks hitting the daily limit up, including Zhonglun New Materials and Patel [1] - Notable stock price increases include Patel at +30.00%, Zhonglun New Materials at +20.01%, and Xingyuan Materials at +14.66% [2] Group 2 - Several companies in the solid-state battery sector have issued risk warnings regarding abnormal stock price fluctuations, clarifying their business involvement in solid-state batteries [3] - Companies like Ganfeng Lithium and Defu Technology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solid-state battery development, with Ganfeng having a complete layout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and Defu providing solutions for solid-state battery anodes [3] Group 3 - Analysts believe that breakthroughs in all-solid-state battery technology could reshap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becoming a core direction for next-generation battery technology [4] -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emi-solid-state batteries is expected by 2027, with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entering vehicle validation stages [4][5] - The high production costs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remain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with companies focusing on reducing material costs to facilitate industrialization [5]
先导智能20250624
2025-06-24 15:30
先导智能 20250624 摘要 先导智能 2025 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增至 131 亿元,显示订单增长潜力。 公司采取严格的应收账款计提政策,虽在 2023、2024 年产生较大减值, 但 2025 年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已转为正贡献 1 亿元,预示未来利润增 长空间。 尽管行业下行,先导智能仍保持约 35%的稳定毛利率,高于同行。经营 性活动净现金流自去年四季度起连续两季度转正,显示现金流状况显著 改善。预计 2025 年新签订单增长 20%-30%,全年有望达 230 亿元。 宁德时代对先导智能的订单在 2022-2024 年未达预期,但 2024 年四 季度起显著增加,2025 年一季度延续复苏态势。预计 2025 年宁德时 代关联交易额将达 85 亿元,占先导智能总订单近 40%,主要受益于宁 德时代国内外扩产。 宁德时代积极推进国内外扩产计划,包括厦门、济宁等国内项目及匈牙 利、西班牙等海外工厂,将显著增加其全球市场份额,为先导智能带来 大量新增订单。比亚迪虽自制能力强,但亿纬、中航等其他电池厂商也 在积极扩产,为先导智能带来增量。 Q&A 先导智能在 2025 年的财务风险和报表端表现如何? 先导 ...
全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探讨专家会
2025-06-10 15:26
全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探讨专家会 20250610 摘要 工信部 60 亿专项基金推动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获近半资金,标 志着其对固态电池态度转变,组建千人团队研发硫化物样品电芯,但项 目重在学术探索,验收标准为实验结果,非产品交付。 全固态电池技术仍处实验室阶段,各企业探索不同材料组合及应用,如 无隔膜电池,主要研究集中在硫化物路线,因其较高离子导电性,但氧 化物路线也具潜力,如更高热稳定性,未来发展或受关注。 固液混合路线面临电导率低和接触界面差等问题,氧化物适用于半固态 方案,而硫化物电导率更高,但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如生成有毒气 体硫化氢,部分企业因此放弃硫化物路线。 上汽智己 L6 采用半固态方案,续航达 1,000 公里,但倍率和针刺测试 未完全达标,因仍含电解液。氧化物全固态技术受限于低电导率和接触 界面问题,全固态技术更具挑战性,大厂倾向硫化物路线。 半固态硫化物成本接近宁德时代 811,但 BOM 成本更高约 7%,每瓦 时约 1 元。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倍率性能低于宁德时代产品,循环寿命 较差,限制了其在动力及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Q&A 工信部在 2024 年 5 月启动的 60 亿 ...
2025动力电池联盟年会:全固态电池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China Automotive Battery Innovation Alliance- 南方科技大学的徐远鹏教授则从材料和电芯层面,对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聚合物、硫 化物和氧化物三大类,每种路线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聚合物路线工艺简单、成本低,但离子电导率有待提高;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高,但化学稳定 全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 FIF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 China Automotive Battery Innovation Al 在2025年5月29日召开的一场聚焦动力电池技术的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与学者围绕全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 开了深入讨论。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深入探讨了其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重 要参考。 性差;氧化物路线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加工难度较大。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尽管全固态电池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研究中心副总监潘仪分 ...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5月23日)
乘联分会· 2025-05-23 08:32
本文全文共 4270 字,阅读全文约需 14 分钟 目录 国内新闻 国外新闻 商用车 国内新闻 1 1.天津增投8万个摇号指标 2.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 3.深蓝汽车计划2030年实现200万辆全球销量 4.长安汽车: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5.小米YU7预发布:标配骁龙8座舱芯片 6.星驱科技发布首款量产镁铝合金壳体双电机总成 7.均胜电子首个儿童遗留监测产品量产上市 8.孚能科技: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今年底小批量交付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1.印度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拨款超2亿欧元 2.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在亚特兰大建立北美总部 3.现代汽车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中东首个工厂 4.斯巴鲁重新规划电气化战略以应对关税冲击 1. 庆铃集团西洽会重磅发布超充重卡铃界 2. 苇渡科技将投资1.75亿欧元在法生产长续航电动卡车 3. 远程自研玄武电池率先通过电池安全新国标认证 4. 宁德时代与中石化重卡换电站落地福清 天津增投8万个摇号指标 时间:2025.5.22 来源:财联社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天津市进一步优化小客车调控管理的若干措施》,6月1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明确, ...
全固态电池扎堆2027年量产,技术难题都解决了吗?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9 00:05
国轩高科(002074.SZ)在5月17日的公司科技大会上宣布,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生产的电池样 件目前开始装车路测。 这家国内头部锂电池公司在一年前披露,其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预计2030年实现量 产。国轩高科称,目前正按照上述时间表推进。 在5月16日举行的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固态与新体系电池分会场上,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亦表态 称,今年年底可供装车的全固态电池将下线,2027年实现批量交付。 清陶能源是一家全固态电池创业公司,其与合作车企上汽集团在一年前宣布了上述全固态电池量产计 划。李峥称,该目标当前进展顺利。 智通财经记者 | 庄键 高菁 根据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两家动力电池龙头所披露的时间表,其全固态电池小批 量装车的时间点也将是2027年。另有多家国内电池与整车企业同样发布了类似规划。 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放弃了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有望在能 量密度、安全和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 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意味着同等体积、重量的电池可以拥有更多电量,可以有效提升电动汽车、电动 ...
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news flash· 2025-05-17 05:14
智通财经5月17日电,在今日进行的国轩高科全球科技大会上,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 线,设计产能0.2GWh,100%线体自主开发,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拥有30+专利申请。据业务负责 人现场介绍,中试样件参数显示,电芯能量密度为350Wh/kg,单体容量70Ah,目前已开启装车测试。 (智通财经记者 刘梦然) 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Ju Chao Zi Xun· 2025-05-07 14:47
Core Viewpoint - Company is advancing its battery technology with plans for mass production of second-generation semi-solid batteries with an energy density of 330Wh/kg and third-generation batteries reaching 400Wh/kg, while also exploring solid-state battery technologies with energy densities of 400-500Wh/kg [2] Group 1: Batt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Company is developing multiple battery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emi-solid, solid-stat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high-voltage fast charging, and sodium-ion batteries [2] - The company’s products can support high-voltage fast charging, with SPS products achieving a full-system 6C fast charge [2] Group 2: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Profitability - Company has designed production capacities of 15GWh each for its Ganzhou and Guangzhou bases, with some production lines already operational and the rest expected to ramp up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2]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unit manufacturing costs as production capacity utilization increas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leading to improved profitability [2] - Starting next year, a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ew production bases increases, the company expects to see enhanced cost reduction effects a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gross margin [2] Group 3: Pricing and Cost Structure - The price of lithium carbonate has stabilized, and the company expects limited room for price reductions in downstream batteries [3]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overall average selling price of its products due to a shift in product mix towards lithium iron phosphate [3] - The company is implementing various cost reduction measures across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which are expected to maintain a high gross margin [3] Group 4: Impact of Tariffs - Company indicated that the impact of U.S. tariffs on its exports and overseas market demand is minimal, with U.S. export revenue accounting for only about 5%-7%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4 and 202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