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损失厌恶
icon
Search documents
Z世代的“炒股心经”
经济观察报· 2025-07-08 11:54
"Z世代"不再是金融市场的"局外人"。这些怀揣零花钱试水、 在社交平台获取资讯的年轻投资者,带着"赚第一桶金"的梦闯 入市场,却在宏观微观突变、个股陷阱和行情震动中体味欣 喜、焦虑、幻灭、顿悟、蜕变……用真金白银换来一堂堂投资 认知课。 作者:王浩等 封图:图虫创意 当同龄人在朋友圈晒基金收益时,大学生小曾的股票账户单月亏损达到8万元,账户收益率从58% 跌至-59%。在所持个股的连续跌停中,小曾第一次读出K线图背后的残酷法则。 近两年来,在政策助力与行情推动下,新股民蜂拥开户,"跑步"入市。很多95后、00后的Z世代年 轻人,成为入新股民。 他们当中,除了小曾,还有在证券公司实习时初涉股市的冉冉,有从自诩"华尔街之狼"到回归学术 的小李,有从莽撞交易到寻求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的李岩…… 就"Z世代股票投资与市场认知"的话题,我们在95后、00后的投资者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回收的 28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72%的年轻人接触股票投资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平安证券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显示, Z世代投资者大量 涌入,使得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0岁以下的投资者的占比达到30%, ...
Z世代“炒股心经”:一边感受红绿波动,一边整理“生存手册”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08 07:39
当同龄人在朋友圈晒基金收益时,大学生小曾的股票账户单月亏损达到8万元,账户收益率从58%跌至-59%。在所持个股的连续跌停中,小曾第一次读出K 线图背后的残酷法则。 近两年来,在政策助力与行情推动下,新股民蜂拥开户,"跑步"入市。很多95后、00后的Z世代年轻人,成为入新股民。 他们当中,除了小曾,还有在证券公司实习时初涉股市的冉冉,有从自诩"华尔街之狼"到回归学术的小李,有从莽撞交易到寻求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的李 岩…… 就"Z世代股票投资与市场认知"的话题,我们在95后、00后的投资者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回收的28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72%的年轻人接触股票投资仅有一年 左右的时间。 平安证券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显示,Z世代投资者大量涌入,使得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0岁以下的投资者 的占比达到30%,比2024年9月24日之前翻了倍。 "Z世代"不再是金融市场的"局外人"。这些怀揣零花钱试水、在社交平台获取资讯的年轻投资者,带着"赚第一桶金"的梦闯入市场,却在宏观微观突变、个 股陷阱和行情震动中体味欣喜、焦虑、幻灭、顿悟、蜕变……用真金白银换来一堂堂投资认知课。 从过 ...
“夹着恨的爱”:我们还能相信别人的好意吗?
Hu Xiu· 2025-06-25 23: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品听,编辑:崇衫,原文标题:《"夹着恨 的爱":关系中的隐性创伤与信任困境》,题图来自:AI生成 剑桥大学曾做过一个糖水试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心理机制:当甜美的糖水反复与腹痛刺激关联,小鼠 会永久避开所有含糖液体。 这种"条件性厌恶"在人类情感世界中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些曾在"善意"中尝到伤害的人,往往对所 有"好"产生本能排斥。这种防御机制的背后,藏着潜意识对"陷阱"的警惕,也折射出人际关系中给予与 接受的复杂心理博弈。 从糖水实验到情感防御:创伤如何改写信任程序 1. "甜蜜陷阱"的早期印记 童年时期如果经历过"有条件的爱",比如"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你必须考第一",会在潜意识形成"好 意=附带伤害"的神经链接。 成年后,这种早期创伤会表现为:面对同事主动分享的零食,第一反应不是感谢,而是警惕"他是不是 有求于我";收到伴侣的礼物时,本能怀疑"这是在补偿之前的争吵吗"。 2. 防御机制的自我强化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在此被放大:一次被借钱不还的经历,可能让人拒绝所有借贷请求;一 段以"为你好"为名的控制型关系,会让人对所有关心产生" ...
老美5月CPI低于预期,降息风暴要来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13 14:09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新鲜出炉的热点——老美5月的CPI数据刚公布,结果低于预期! 这消息一出,市场就像炸了锅的蚂蚁窝,各种猜测满天飞。 但别急,咱们一起剥开迷雾,看看这背后藏着啥玄机。 文章最后还有关键数据彩蛋,保管让你眼前一亮,千万别半途溜号哦! 一、老美CPI数据爆冷,市场反应如何? 老美5月的CPI年率是2.4%,比预期的2.5%还低;季调后CPI月率0.1%,也低于预期的0.2%。再看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长2.8%,预期是 2.9%;季调后核心CPI月率0.1%,远低于预期的0.3%。 这数据一公布,市场立马躁动起来,懂王更是坐不住了,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求美联储降息100个基点——这老头对降息可执着得很,总觉得这招能让老 美经济飞上天。 与此同时,市场对9月降息的押注飙升,芝商所的工具显示概率接近70%,多数人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但别高兴太早,6月降息的概率只有可怜的2.4%,维持不变的高达97.6%。 二、降息预期升温,A股会迎来红包吗? 降息风声一响,全球金融市场都得抖三抖,A股自然不例外。一旦美联储真动手,市场上的资金会像脱缰野马,一部分很可能涌入A股找机会,给咱们的股 ...
3个方法,让你摆脱“瞎”内卷
3 6 Ke· 2025-06-13 08:08
01 第一,用你的低价值时间去兑换别人的高价值时间。 写得有点绕口,换个说法大家就懂了。 比如,你可以用你的10倍时间,去换大佬的1倍时间,这都好过你用自己的100倍时间去蛮干。 那有人肯定要问了,凭什么大佬愿意用他的1倍时间和我做交换呢? 大佬看得上我吗?我有什么价值能够被大佬青睐呢? 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记住,大佬首先是个人,不是完美的神。 是人,就有弱点,就有需求;是人,一天也就只有24个小时,不会凭空多出1个小时来;是人,也有自 己顾及不到的地方。 但好就好在,拥有高价值单位时间的人,往往愿意为那些低价值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支付成本。 因为在大佬的思维框架里,同样的单位时间,一定要用在更高价值的事情上去,反而要避免被低价值的 事物耗费心力。 因为一旦被过多牵扯在低价值的事情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很亏,分分钟亏了几十万的感觉。 这就叫损失厌恶心理。 比如大佬来开一个高端峰会,到达酒店了,大佬不会亲自去停车,一定是自己请司机去停或者给小费让 酒店门童帮忙停车。 因为自己停车肯定要耽搁不少时间,有这个时间大佬还不如跟参会的专家嘉宾打个照面寒暄寒暄,联络 一下感情,说不定就能聊出一些合作机会。但拿这个时间去停车,除 ...
谈判后遗症来袭,小散又要被动背锅?
Sou Hu Cai Jing· 2025-06-12 11:06
市场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中美贸易谈判的官方声明描绘出一片祥和景象,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昨晚老川的社交媒体发文,再次上演了熟悉的 戏码——他宣称自己"赢麻了",可当我们剥开华丽辞藻,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数字游戏。GJD的护盘动作,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把 控。今天,我将从三方面层层解析这场谈判的真相,帮助你用金融学视角看清本质。 一、中美谈判的真相:数据还原老川的障眼法 市场反弹的喜悦背后,隐藏着老川的惯用伎俩。他宣称谈判"大获全胜",却刻意混淆了关税计算的时间线——将自己第一任期的旧账纳入,却忽略我们的历 史数据。这种手法,在金融学中称为"选择性披露",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假象。GJD的出手护盘,正是对这种风险的预判。从昨天警告到今日行动, 数据表明机构资金已提前布局,防止空头借机兴风作浪。为什么在"利好"消息下GJD还要干预?答案在流动性数据中:如果谈判真如表面那般顺利,市场不 会出现板块轮动的分化。这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真相从不靠主观臆断,而是靠数据还原。就像下图中展示的美国债务数据,它揭示了老川的真实动机—— 一切为了债务化解。散户常被情绪左右,一跌就慌、一涨就狂,但机构却 ...
什么是短视损失厌恶,对我们投资有啥影响呢?|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6-03 13:52
▼点击阅读原 文,免费学习大额家庭资产配置课程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3 6 Ke· 2025-05-27 09:19
导语:为什么说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我们一起探讨。 花50块钱买了电影票,看了一半觉得不好看,要不要离场? 等了半小时的公交,车还没有来,还要不要继续等下去? 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始终没有起色,要不要放弃? 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心力、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听起来好像没感觉? 我用一个买鞋的故事,来解释。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你在商场买了一双鞋子,鞋子的大小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你真正穿的时候,发现夹脚。但商场却告诉 你,钱货两讫,恕不退款。 …… 这时候,有些人会经历这些心理历程: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 最后是"绝望"。无论这双鞋放多久,都是穿不了的,到最后你绝望了,就扔了它。 但是等你扔了这双鞋后,你才发现,你为了它浪费了很多精力,为一双鞋,生了特别多的闷气,让你特 别内耗。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扔掉。 你看,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那么,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的理论,说的是相较于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你会更难受。你在路 上捡了一百块钱,你有点高 ...
一张7元的成本炒到300元?撕拉片收割的是情绪价值还是智商税?
3 6 Ke· 2025-05-26 01:20
最近,撕拉片火爆出圈,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刘诗诗、张凌赫、金靖、迪丽热巴等一众明星纷纷加入晒照行列,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 时间,撕拉片热度风靡全网。 截至目前,抖音 "撕拉片" 播放量超14亿次,小红书浏览量达7.4亿次。 图片源自抖音、小红书 这一早已停产十年的老古董,也在几周内价格暴涨到300元,撕拉片究竟凭什么以高昂的溢价杀回市场,让众多年轻人甘之如饴?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 是年轻人对真实感的集体追求,还是消费主义精心设计的割韭菜套路? 明星效应助力破圈 网友纷纷跟风打卡 撕拉片,这个被称为 "拍立得前身" 的即时成像技术,本是1948年美国发明家埃德温・兰德送给女儿的 "即时看见照片" 的礼物。只需从相机中轻轻 "撕拉" 相纸,等待几分钟,影像便会慢慢显影。 按理来说,从现在的摄影技术来看,这 一"过时"的撕拉片本应淡出大家的视野,但却因一场明星效应,强势破圈,甚至成了流量时代的财富密码。 最初鞠婧祎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撕拉片,出乎意料的照片效果以及拍摄风格,瞬间引爆国内社交平台,阅读量超8亿,更在外网掀起讨论热潮,撕拉 片也顺其自然地进入了网友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图片源自小 ...
散户炒股为何赚少亏多?业内人士解析:炒股增富,哪些错误行为要不得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4 13:47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A股投资力度。 再如"羊群效应",比如个人投资者看到身边朋友买入某只股票赚了不少钱,就恨不得自己赶紧入场也赚 一笔,于是直接逢高进场。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涌入追高这只股票,相关股票存在一定几率的股价虚 高,结果就是股价回调,追高者随之变成接盘侠。 与此同时,不少股民发现,炒股赚钱并非易事。 5月24日,上海利多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林名雯做客每日经济新闻"520财富节",总结个人 投资者常见的错误炒股行为,助力投资者在股市淘金征途上少走弯路,尽早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股市收获颇丰的人往往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林名雯表示,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股票投资错误行为,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盲目抄底,逆势加仓;二 是追涨杀跌,频繁操作。这也是不少个人投资者感觉炒股赚钱不容易、易亏难盈的原因所在。 这令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众多个人投资者容易陷入"一跌就抄底,一涨就追高"的交易惯性思 维? 林名雯认为,这背后是行为金融学里的几个经典心理在作祟。比如"沉没成本效应"。举个例子,众多投 资者20元买入的股票跌到15元,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重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