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Search documents
电从哪里来?美国AI产业如何解决这个最大瓶颈?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26 06:36
文|硅谷101 电力供应短缺已成为美国AI产业扩张的最大瓶颈。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8年,美 国数据中心的总电力需求将达到69吉瓦(GW),除去在建中的数据中心和电网可接入的电力,还有44 吉瓦的电力缺口,相当于44座核电站。 近期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档播客中也指出:"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 题不是算力,而是电力短缺。如果你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力,那么即使拥有大量芯片,也只能让它们闲置 在仓库里。" 根据业内共识,每新增1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建设成本约为500亿美元。面对以万亿为单位的投资规模, 很多人也开始讨论,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场AI的投资泡沫? 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邀请了人气嘉宾郑迪,深度解答AI万亿基建的两个核心问题——电从哪儿 来?钱从哪儿来?以及手握大量电力的加密矿工能否成为解决本轮能源短缺的关键力量?郑迪作为2008 金融危机的亲历者,复盘了金融历史留给AI基建的警示。同时他也认为,当前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借债 的阶段,一切才刚刚开始。 以下是这次对话内容的精选: 01 破解AI缺电的六条路径 泓君:我们之前做了一期讲整个AI大基建的节目, ...
降息呼声再起,市场暗流涌动!
Sou Hu Cai Jing· 2025-11-25 13:08
引子 最近美联储内部的分歧让我想起了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鲍威尔像个精明的摊主,既要防着通胀这个"秤砣"压不住,又得提防就业市场这个"秤杆"突然折断。 而我们这些散户,就像站在摊位外围观的顾客,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揣测今天的大白菜到底贵不贵。 一、美联储的"左右互搏"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最近的一番话特别有意思。她说就业市场可能面临"非线性"恶化风险,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看着风平浪静,保不齐明天就突然 翻船。这让我想起2025年那波行情,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戴利认为当前是"低招聘、低解雇"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就像走钢丝。她说:"即使通胀尚未完全受控,我们也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这话听着耳熟不? 像不像我们炒股时常说的"宁可错过,不可做错"? 二、量化视角下的市场博弈 说到预防性措施,我不禁要提提我的"秘密武器"。就像戴利需要数据来判断经济走向一样,我们散户也需要工具来看清市场本质。记得2025年10月那几只妖 股吗?四方股份、养元饮品、法狮龙,表面看毫无关联,实则暗藏玄机。 图中①②③④⑤五个位置,就是资金在暗中较劲的证据。前四次看似徒劳无功,第五次就直接起飞了。这不就像美联储现在的处境吗? ...
音频龙头上市前,量化数据透露关键信号
Sou Hu Cai Jing· 2025-11-24 13:11
二、牛市暴跌的悖论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牛市多暴跌。2019年创业板那根近8%的大阴线,2020年三根阴线就跌去10%的惨烈场景仍历历在目。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背 后,实则暗藏玄机。 人天生厌恶损失的心理特质,使得我们在面对剧烈调整时容易惊慌失措。但有趣的是,这些"牛市的暴跌"往往成为主力资金最好的掩护——既可以是资金出 清的烟幕弹,也可能是洗盘震仓的利器。就像海菲曼那看似完美的财务数据下,谁又能说清机构资金的真实意图? 三、两个典型案例的启示(一)温水煮青蛙式的折磨 一、北交所新贵引发的思考 昆山海菲曼科技即将登陆北交所的消息,让我这个浸-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不禁莞尔。这家拟募资4.3亿元的高端电声技术企业,其发展轨迹恰似A股市场 那些令人又爱又恨的牛股——表面光鲜亮丽,内里暗流涌动。 看着海菲曼前三季度29.49%的净利润增速和216项专利的技术壁垒,我不禁想起这些年见证过的无数"科技新贵"。它们往往带着耀眼的光环上市,却在随后 的市场波动中让无数散户尝尽酸甜苦辣。这让我意识到:与其追逐热点IPO,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市场波动的本质规律。 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证明所有震荡都是主力精心设计 ...
30年数据揭秘:为何牛市总爱暴跌?
Sou Hu Cai Jing· 2025-11-24 09:06
今早打开电脑,看到A股高开低走的行情,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的困惑。那时我也和大多数散户一样,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手足无措。直到我遇见 了量化交易系统,才真正看清了市场的本质。今天,就让我用十年的实战经验,带大家解读这看似混乱的市场背后隐藏的真相。 | | | 本周新股发行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简称 | 申购代码 | 发行日期 | 发行总量 | 网上发行量 | 发行价格 | | | | | (万股) | (万股) | (元) | | 摩尔线程 | 787795 | 2025.11.24 | 7000.00 | 1120.00 | 114.28 | | 百奥赛图 | 787796 | 2025.11.28 | 4750.00 | 760.00 | | | 数据来源: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 | CT BA 40 - | | | | | 一、市场表象:冰火两重天 今日早盘A股呈现典型的分化走势。中船系概念大幅拉升,中船防务强势涨停;商业航天概念更是掀起涨停潮。与此同时,新股摩尔线程今日申购,这家专 注于GPU研发的企业备受关注。 但更值 ...
机构早已布局,散户还在猜涨跌
Sou Hu Cai Jing· 2025-11-24 08:11
引子 一、政策红利下的冰火两重天 河北这份规划确实分量十足。要打造"环京智能算力集聚区",光模块、液冷技术、量子计算等细分领域被券商报告用加粗字体反复强调。中泰证券说这 是"十年一遇的产业机遇",中信证券更预测要复制美股科技股的长期牛市。 但翻开账户看看,持有相关概念的散户有几个真正赚到钱了?去年电子板块连续领涨时,我认识的老李在光模块龙头股上三进三出,最后算账还不如一直拿 着ETF的朋友赚得多。这就像去米其林餐厅却只吃到餐前面包——明明坐在盛宴现场,却尝不到主菜滋味。 二、牛市最危险的两种幻觉 河北"十四五"规划刚发布,算力概念股就集体躁动。看着满屏飘红的K线,老张在营业部拍着大腿直呼"又错过了"。这一幕何其熟悉——每次政策东风一 来,散户总是后知后觉。但更残酷的是,即便赶上了风口,多数人依然赚不到钱。这让我想起2025年那轮牛市,指数涨了900点,广聚能源的投资者却眼睁 睁看着60%的涨幅灰飞烟灭… 这时我依赖的「机构库存」数据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信号:前三次调整中机构资金暗流涌动,第四次却突然销声匿迹。这就像赌场里的荷官突然换牌——表面 规则没变,底层逻辑早已天翻地覆。 十年看盘让我总结出散户最致命的两个认 ...
7连板背后:散户狂欢时机构在做什么?
Sou Hu Cai Jing· 2025-11-24 04:13
一、涨停狂欢下的冷思考 看着中水渔业(000798)那根笔直的七连阳K线,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抖了一下。这场景太熟悉了——就像2020年的防疫概念、2022年的元宇宙,每次概念炒 作到最后,交易所龙虎榜上永远都是机构席位在卖出,而散户席位在疯狂接盘。 公司公告里那句"市盈率77.53倍"格外刺眼。我翻出手机里存了十年的行业估值对比图:水产养殖行业平均市盈率才21倍。这让我想起去年某只暴涨的锂电 股,当时市盈率冲到80倍时,我的量化系统突然发出"机构库存归零"的警报,三个月后股价腰斩。 二、牛市里的致命幻觉 在证券行业浸-多年,我见过太多人把牛市当成自动提款机。2025年这波行情里,指数涨了900点,但我的自选股里仍有三分之一股票在下跌。最典型的就是 广聚能源——一季度暴涨50%,结果半年时间跌去60%涨幅。 这张板块轮动图说明一切:电子板块算是今年表现最稳的,但仍有四个月收阴线。很多散户总幻想抓住每个反弹,却不知道机构正在用算法精准收割——他 们的大数据系统能监测到散户集体抄底时的买单密度,然后反手做空。 三、银行股的启示录 说到机构玩法,银行股堪称教科书案例。从2022年到2025年,每当有人说"银行估值太高 ...
融资客突然转向!13只个股暗藏玄机
Sou Hu Cai Jing· 2025-11-21 04:50
引子 那天收盘后,我盯着科创板的两融数据发呆。18.21亿元的资金流出,看似是个不小的数字,但细看之下,237只个股仍在获得融资净买入。这让我想起十年 前刚入市时,总被这些表面数据牵着鼻子走,直到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市场密码藏在更深的地方。 一、两融数据的表象与真相 最新数据显示,11月20日科创板两融余额减少18.21亿元,但生益电子却逆势获得1.03亿元融资净买入。这种分化让我想起一个铁律:市场永远在讲故事,但 只有少数人能听懂故事的弦外之音。 记得2023年新能源板块大热时,我跟着研报买入了当时融资余额增长最快的个股,结果三个月后才发现,那些看似热闹的融资买入背后,机构资金早已悄然 撤退。这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看客"的围观,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得到。 上图两只四连阴的股票就是最好例证。左侧股票看似跌得多该反弹了,实则没有大资金关注;右侧股票虽然跌幅小,但机构资金一直在悄悄布局。这让我想 起《狂人日记》里那句话:"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二、牛股的必修课:震荡的艺术 任何一只牛股都要经历两个考验:跟风盘的涌入和获利盘的抛压。这就像上海南京路上的人流,看似熙熙攘攘,实则各怀心思。 我曾在清华读书时研究 ...
长寿奖励为什么不受欢迎?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11-21 00:24
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推算:如果奖金池中的一半人去世,幸存者拿到的名义票息率就会翻倍,从7%上升到14%。如果只剩四分之一人,则升到 28%; 若只剩十分之一,年息理论上会达到 70%。你越长寿,越到后面,回报就越像火箭一样往上飙。 问题在于,能活过别人的概率有多高呢?按照1693年的寿命表显示,一个30岁的人平均能再活30年,到60岁左右去世。但那只是"平均值",并非一半人 能活到60岁。事实上,到60岁 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仍在世,而三分之二的人已不在人间。 1693 年的伦敦,街头空气里混着煤烟、马粪味,还有战争的焦灼气息。当时的英国正与法国打得不可开交,国王威廉三世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可谓绞尽 脑汁。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财政赤字,英国议会一边加税,一边费尽心思想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融资办法。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新奇的金融发明登上舞台: 唐蒂( tontine)。它的名字来自一个意大利银行家洛伦佐·唐蒂(Lorenzo Tonti),他发明了一种 听起来像是"投资+游戏+寿命赌局"的产品。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逻辑很简单:参与者每人出一笔钱组成资金池,政府承诺每年支付利息。起初大家都 分红,但每当一个参与者 ...
三个月50%涨幅背后:大资金如何戏耍散户
Sou Hu Cai Jing· 2025-11-18 16:57
最近全球市场像被捅了马蜂窝,从美股到加密货币都在跌。我盯着屏幕上的K线图,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复 旦图书馆啃《随机漫步的傻瓜》时悟到的真理——市场永远在玩"猫鼠游戏",只不过现在老鼠都进化成AI 了,散户还拿着二十年前的捕鼠夹。 一、当美联储开始"拆台",量化模型比膝盖反应更靠谱 看着标普500跌破关键位,比特币腰斩式下跌,黄金也撑不住的样子,朋友圈里哀鸿遍野。但说实话,这 种场面我见多了——2015年联储加息、2018年贸易战、2022年通胀爆表,哪次不是先鬼哭狼嚎后遍地黄 金? 去年有个段子说:"牛市才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这话真他妈精辟。我见过太多人在行情好时赚得眉开 眼笑,最后却亏得哭爹喊娘。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运气当能力,把波动当趋势。 这里插播个血泪史:2025年那波行情里,有只股票三个月涨50%,表面看美得很。但用我的量化系统回测 发现:其间竟有5次深度调整!90%的散户会在第三次震荡时被洗出去——人性对连续打击的耐受度就三回 合,这是写在基因里的弱点。 现在市场早不是二十年前那个淳朴少年了。专业机构交易占比超50%,他们玩的都是量子级操作:上午游 资点火(青色区域),下午机构反手镇压(蓝色区域), ...
炒股必看:明明长线更赚钱,散户为啥死磕短线?
Sou Hu Cai Jing· 2025-11-12 07:11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ndency of retail investors in the A-share market to engage in short-term trading despit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long-term holding of quality stocks yields higher returns. It highlights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driving this behavior and the resulting financial consequences. Group 1: Retail Investor Behavior - Retail investors in the A-share market have an average holding period of only 32 days, with an annual turnover rate exceeding 600% [1] - Investors who hold quality stocks for over five years have a threefold higher probability of making a profit compared to short-term traders [1] - The allure of immediate financial gratification leads many investors to prefer short-term trading over long-term strategies [2] Group 2: Psychological Factors - The human tendency for instant feedback drives retail investors to engage in short-term trading, as they can see daily price fluctuations and realize profits quickly [2] - Retail investors often perceive themselves as "prophets," relying on market rumors and trends rather than fundamental analysis, which leads to poor investment decisions [4][5] - Behavioral finance concepts such as greed and fear significantly impact retail investors, causing them to make irrational decisions during market fluctuations [6][8] Group 3: Market Dynamics - The A-share marke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proportion of retail trading, with nearly 80% of transactions coming from retail investors, leading to a high turnover rate and a tendency for "bulls to be short-lived" [8] - The prevalence of short-term trading creates a market environment where retail investors frequently chase trends, often resulting in losses when market conditions change rapidly [4][10] - Stories of short-term trading success are often amplified, overshadowing the more common experience of long-term investors who quietly accumulate wealth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