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制造

Search documents
进入创新通道!一次性带可吸收钉电动痔吻合器
思宇MedTech· 2025-07-11 07:57
2025年7月2日,NMPA公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5年第6号),有 14款产品 进 入创新通道。其中包括,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申请的 一次性带可吸收钉电动痔吻合器 。 # 研发背景 痔疮 是全球常见的肛肠疾病,特别是在中国,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如久坐、饮食习惯等),痔疮发病率逐年 上升。根据统计,中国肛肠疾病患者中, 痔疮占比约50%-60%,其中中重度痔疮(III-IV度)常需手术治疗 。 传统痔疮手术(如外剥内扎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疼痛明显, 微创技术(如PPH)因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 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传统痔吻合器多采用不可吸收钉,术后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 痛苦和感染风险。 电动吻合器 通过精准切割和缝合,显著提升手术效率。 可吸收钉(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材料) 的发展,解 决了传统金属钉需二次手术取出的问题,降低了术后异物感及感染风险,推动了吻合器技术的革新。 电动驱动技术、生物材料技术及精密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一次性电动吻合器能够实现更高的精度和安全性。 # 产品介绍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次性带可吸收钉电动痔吻合器,专 ...
从更名、股改到最新一轮融资 宇树科技IPO或“箭在弦上”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3 09:39
实际上,宇树科技的工商注册信息已经在5月28日发生了重大变更,公司名称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主体类型已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举引发了 市场对其准备上市的猜测。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目前宇树科技公司和投资人都在积极推进IPO事宜,首选在A股上市,其次是在香 港联交所上市。 今年4月,在杭州访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交谈,在问及是否有赴港 上市的计划时,王兴兴表示:"后续有可能,不确定。"他表示,宇树科技一直在开拓全球市场,在香港 亦有经营业务,各方面合作机会多。 中经记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期,浙江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引发市场对其IPO进程的加速猜想。对此,《中国 经营报》记者向宇树科技相关业务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暂时不便回应。 谈及宇树科技此时传出上市的原因,阳明商业论创始人沈阳告诉本报记者:"经过C轮估值100亿元的融 资后,启动D轮融资或者上市,都是正常的资本操作模式,只是机器人领域可以说'花无百日红',新的 运用场景和新的发展思路百家争鸣,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下,大量资本和资金 ...
曾芳勤的“红舞鞋”再次开始加速旋转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07:12
曾芳勤所赖以成功的那套精密制造业铁律,能否助力人形机器 人这片"混沌区域"建立新的秩序?领益智造又能否在人形机器 人产业里寻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作者:郑晨烨 封图:图虫创意 曾芳勤曾将上市公司的处境,比作童话里那双一旦穿上就停不下来的"红舞鞋"。现在,她的"红舞 鞋"再次开始加速旋转。 作为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002600.SZ,领益智造)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芳勤一手缔造了 这家2024年营收超440亿元、最新市值约620亿元的行业巨头。这是一家习惯了在"螺蛳壳里做道 场"的公司,在消费电子供应链中举足轻重。它的生存之道,就是在微米级的精密制造战场上,将 成本与效率的博弈推演至极限。它的日常状态,则是与全球最挑剔的客户商讨以微米计算的公差, 和以毫厘计算的利润。 2025年6月26日,领益智造在其深圳总部办了一场机器人战略发布会,首次向外界全面展示了其在 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并给自己立下了目标——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来自优必 选、智元新创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三十余家产业链单位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家以精密制 造立身的公司,将机器人明确列为未来的核心战略方向。 曾芳勤对"红舞鞋" ...
恒锋工具上市9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90%,市值较峰值蒸发四成
Jin Rong Jie· 2025-07-01 02:23
恒锋工具 自2015年7月1日上市至今,已迎来9周年。从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8.96元、市值18.10亿元,到如今市值达到56.48亿 元,恒锋工具的成长不仅仅是规模扩张,更是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深耕细作,但从最近几年公司经营表现来看,业绩波动较 为明显。 利润角度分析,2020年恒锋工具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2024年1.29亿元。期间利润表现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恒锋工具的主营业务包括现代高效刃量具产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型产品。其核心产品主要分为精密复杂刃量 具和精密高效刀具等,从产品收入结构来看,精密复杂刃量具占比最高,达到61.42%,其次是精密高效刀具,占比 21.90%。 恒锋工具上市的2015年,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截至最新完整财年的2024年,公司实现1.2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累 计利润增长了90.04%。这10个年间,恒锋工具无一年份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增长的年份达到5年,占比高达50.0%。从最 近年份的恒锋工具财报来看,公司盈利能力呈现波动态势。 营收角度分析,恒锋工具2020年实现营收3.87亿元,2024年达到6.08亿元。公司营收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 ...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不会再生产袜子和毛巾。美国将着眼于高端精密制造业。
news flash· 2025-06-27 14:27
美国将着眼于高端精密制造业。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不会再生产袜子和毛巾。 ...
飞亚达20250606
2025-06-09 01:42
飞亚达 20250606 摘要 飞亚达 2024 年总营收约 40 亿元,净利润 2.85 亿元,华南区贡献 47%营收。公司积极拓展精密科技和智能穿戴业务,其中极狐品牌智能 手表是亮点,物业租赁占比约 3.3%。 飞亚达收购精密齿轮制造商 PROPDO,旨在加速精密制造领域发展, PROPDO 在航空航天小模数齿轮和减速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是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飞亚达对手表业务保持信心,认为长期市场前景广阔,尽管短期可能受 消费环境影响。PROPDO 估值基于技术能力和市场前景,收购旨在增强 技术实力和拓展高潜力市场。 飞亚达将手表和精密制造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手表业务是业绩基本盘, 精密制造是转型升级方向。PROPDO 过去几年收入稳健增长,但 2024 年受航空航天项目波动影响。 飞亚达期望 PROPDO 保持与宏观经济一致的增速,尤其看好 C919 等 民用航空领域。飞亚达将在新产业方面赋能 PROPDO,实现资源互补, 推动高端装备等领域发展。 Q&A 飞亚达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是怎样的? 飞亚达公司成立于 1987 年,主要从事手表业务。目前,公司有几块主要业务: 第一块是自主品牌手表,以飞 ...
陕西汉中齿轮厂,站在了腕表巨头飞亚达背后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6 08:55
每经记者|张静 西安 每经编辑|贺娟娟 陕西汉中长空齿轮厂的车间里,生产线上已成型的中小模数精密齿轮,不仅驱动着航空航天飞行控制系统,或将改变中国腕表业的竞争格局。 6月4日,国产腕表巨头飞亚达宣布拟以现金收购关联方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空齿轮")控股权,意在锁定高端精密制造能力。 陕西长空齿轮是国内小模数齿轮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控股股东与飞亚达同属中航工业集团旗下控制的公司,因此上述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在传统钟表消费持续萎靡的当下,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的飞亚达,正通过加码航空航天表,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和精密科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这笔交易背 后,或是飞亚达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一跃。 而对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汉中而言,长空齿轮并非首例被收购的本土公司,这座"三线"重镇,近年来正通过原有产业积累和新产业基因导入,其优质产业资 产引发多起资本并购,背后亦是汉中产业价值的重估。 拟收购汉中齿轮厂 未来,飞亚达旗下腕表、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或有一家陕西齿轮厂的身影。 根据飞亚达6月4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已与汉中汉航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航机电")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长空 ...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新时代画卷)
Ren Min Ri Bao· 2025-05-17 21:40
人形机器人正在大步前进,但要做到蹄疾步稳、十拿九稳,还需继续努力。对于人形机器人扭秧歌时偶 有的"失误"、奔跑中出现的跌倒,我们要理解与宽容。的确,宽容"失误"甚至"失败",正是创新突破所 需要的社会环境。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更好融入现实世界、胜任更多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人形机器人为何能加速"进化"?技术进步是首要原因。随着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技术发展,人形机器 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语义理解、人机交互等方面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完成的动作愈发复杂,行 走坐卧的姿态逐渐"丝滑"。 就在几年前,人形机器人还需提前扫描建模,才能适应环境。随着AI大模型的引入,人形机器人的综 合能力明显提升。通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等技术手段,人形机器人已可同人类有效交 互和沟通。这些技术"功底",助力它们走出实验室,在真实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在这轮人形机器人发展浪潮中,我国在研发方面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产业链逐步建立。国内超大 规模市场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也在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创造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近 ...
隆盛科技营收7年增长15倍 开发第三代灵巧手年内股价翻倍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5-15 23:24
Core Viewpoint - Longsheng Technology (隆盛科技) is actively expanding its business in the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with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various projects and a focus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s of aerospac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and humanoid robotics [1][7]. Group 1: Business Development - Longsheng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a third-generation dexterous hand and has successfully progre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emi-assembly project for electric drive motors for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s, with supply expected to Bosch and Ser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1][8]. -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a strong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Tesla, which is identified as a core strategic customer [1][8]. - Longsheng Technology has seen its stock price double this year, indicating strong market performance [2]. Group 2: Financial Performance - The company has experienced steady growth in operating performance, with revenue and net profit both increasing in 2023 and 2024 [1][5]. - Longsheng Technology's total assets grew from 4.62 billion yuan in 2017 to an expected 40 billion yuan by the end of 2024, representing a growth of approximately 7.66 times [3][4]. - Revenu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50 million yuan in 2017 to an expected 2.397 billion yuan in 2024, marking a growth of about 15 times [4][5]. Group 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The company has made substantial investment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expenditures rising from approximately 38.9 million yuan in 2021 to about 92.9 million yuan in 2024 [9]. - Longsheng Technology has successfully broken the foreign monopoly in the heavy truck market for EGR systems and is now achieving mass production with major domestic heavy truck manufacturers [9]. Group 4: Strategic Expansion - Longsheng Technology has expanded its business from a single focus on diesel commercial vehicle EGR systems to three core business segments: EGR systems, new energy vehicle drive motor cores, and precision automotive components [6][8]. - The company is also actively pursuing opportunities in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aerospac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and humanoid robotics, with plans to launch the "Lansen" robot in June 202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