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全

Search documents
Cursor 搭 MCP,一句话就能让数据库裸奔!?不是代码bug,是MCP 天生架构设计缺陷
AI前线· 2025-07-10 07:41
编译 | Tina 安全研究团队 General Analysis 日前警告称,如果你使用了 Cursor 搭配 MCP,有可能在毫不知情 的情况下,把你的整个 SQL 数据库泄露出去——而攻击者仅靠一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用户信息 就能做到这一点。 这是"致命三连"攻击模式的典型体现:提示注入、敏感数据访问,以及信息回传全部集中在一个 MCP 中实现。随着 MCP 被越来越多的 Agent 接入,这类看似边缘的配置问题,正在迅速演变为 AI 应用中的核心安全挑战。 一句话,就能让你的私有数据库裸奔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描绘过一个令人震撼的未来:企业将由 5 万名人类员工管理 1 亿个 AI 助理。 这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场景,其实正迅速成为现实。 一切始于 2024 年底,MCP 悄然发布,最初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局势便急剧 升温。到了 2025 年初,已有超过 1,000 个 MCP 服务器上线,GitHub 上相关项目迅速蹿红,斩获 33,000 多颗星、数千次分叉。谷歌、OpenAI、微软等科技巨头迅速将 MCP 纳入生态体系,Claude Desktop、Claude Cod ...
未来50年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是什么?这些科学家共话科学发展趋势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9 13: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表示,未来20年,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将成为重塑人类文明 的关键方向。在量子计算领域,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相对更具优势,但未来可能是光和超导结合的路径。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7月8日在上海举行。多位科学家围绕"未来20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未来 50年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等前沿领域,共话科学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指出,2022年12月5日,美国实现了净能量增益的惯性约束核聚变 反应,标志着人类首次掌握了可控核聚变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向非碳基终极能源的变革具有极其深远的 影响。张杰预计20年内聚变能将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指出,从未来时间维度看,20年内最具颠覆性的当属通用量子计 算机,未来50年则要聚焦AI for Science。 在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看来,大模型是一个涵盖技术、商业、治理等多要素的概念,将赋能 千行百业,而多模态是大模型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涉及算力、算法、数据等多方面因素。未来,增强 模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是融合多模态数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同时,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机 ...
创造AI安全领域的Alpha Go时刻,Xbow获得7500万美元B轮融资
3 6 Ke· 2025-07-09 09:41
安全领域的Alpha Go时刻来了,在领先的协同漏洞披露平台HackerOne 上,一个AI工具成为全美第一"黑客",其表现超越了所有人类参赛者。 这个AI工具是XBOW,它刚完成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Altimeter领投,此前的投资方Sequoia Capital和Nat Friedman再度参投,此轮融资后,XBOW的 总融资金额已达到1.17亿美元。 在2024年7月,XBOW获得了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Sequoia Capital领投,Amjad Masad(Replit创始人)、Michele Catasta(Replit的AI副总裁)、 Olivier Pomel(Datadog创始人)等天使投资人参投。 GitHub Copilot的缔造者,拉着顶尖安全专家用AI发现安全漏洞 XBOW由Oege de Moor于2024年创立,Oege de Moor此前是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开发者工具;随后创立了Semmle(现为GitHub Advanced Security), 致力于帮助工程师在源代码中发现安全漏洞;之后又创立了 GitHub Copilot,这是首个成功应用生成式AI ...
Hinton为给儿子赚钱加入谷歌,现在痛悔毕生AI工作,“青少年学做水管工吧”
量子位· 2025-07-09 09:06
鹭羽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如果你想知道当自己不再是顶级智慧生物时,生活是什么样子,就去问问一只鸡吧。 被誉为"AI教父"的 Geoffrey Hinton 在最新访谈中,谈及自己穷极一生追求的AI工作,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答案—— 后悔 。 这位曾因儿子患病而选择加入谷歌的科学家,一干就是十年,早已荣誉等身——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 图灵奖 ,皆被他收入囊中。 而如今,Hinton站在AI顶峰,话里话外却都是遗憾: 从网络犯罪到超级智能的威胁,Hinton最新列举了多个AI风险,呼吁人类重新审视AI的发展方向。 他警告AI可能带给人类的灾难性后果,甚至建议下一代 "学做水管工" 以避开未来的职业危机。 他的反思不仅是对技术的警醒,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深刻拷问: 我们是否正在亲手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也许是时候,我们也应该像Hinton一样停下来思考了。 为了儿子入职谷歌,现在追悔莫及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Hinton首先回顾了自己在AI领域从业几十年以来的心路历程。 从最早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流倾向于基于逻辑推理和符号表达式的AI方法,而他选择了不被人看好的基于 神经网络 的 ...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智能创新赛启动:聚焦AI智能硬件、金融智能、AI安全
news flash· 2025-07-03 06:33
7月3日,华尔街见闻从蚂蚁集团获悉,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智能创新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聚 焦AI智能硬件、金融智能、AI安全等领域创新应用,设置人工智能硬件科创大赛、AFAC金融智能创新 大赛、2025·全球AI攻防挑战赛等三项赛事单元。 ...
你的Agent电脑助手正在踩雷!最新研究揭秘Computer-Use Agent的安全漏洞
机器之心· 2025-07-01 05:01
本文由 上海 AI La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完成 。主要作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 生杨靖懿、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邵帅。通讯作者为刘东瑞和邵婧,上海 AI Lab 安全团队,研究方向为 AI 安全可信。 从 Anthropic 的 Claude 3.5 Sonnet 自带 Computer-Use 功能,到 OpenAI 的 Operator CUA 横 空出世,再到 Manus 直接火爆出圈,现在的 Computer-Use Agent 简直像开了外挂,只需一条指 令,就能独立完成 code project(coding/debug)、处理邮件、刷网页、做 PPT/教案,样样精通! 但先别着急着欢呼——你有没有想过,把电脑操纵权交给这些「智能」助手,可能跟把银行卡密码告诉 陌生人一样危险? 为了使 Computer-Use Agent(CUA)在未来能够大规模、安全地部署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来自 上海 AI La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的团队强势出手,推出 CUA 安全测试基准—— RiOSWorld !称得上是 CUA 的「安全体检中心」!该测试基准全面地评估了 Compute ...
“全脑接口”登场,马斯克Neuralink发布会炸翻全场
虎嗅APP· 2025-06-29 13:21
Core Viewpoint - Neuralink, led by Elon Musk, aims to revolutionize human interaction with technology through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control devices with their thoughts and potentially enhancing human capabilities [1][11]. Group 1: Current Developments - Neuralink has successfully implanted devices in seven individuals, allowing them to interact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through thought, including playing video games and controlling robotic limbs [3][5]. - The company plans to enable blind individuals to regain sight by 2026, with aspirations for advanced visual capabilities akin to those seen in science fiction [5][12]. Group 2: Future Goals - Neuralink's ultimate goal is to create a full brain interface that connects human consciousness with AI, allowing for seamless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11][60]. - A three-year roadmap has been outlined, with milestones including speech decoding by 2025, visual restoration for blind participants by 2026,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implants by 2028 [72][74][76]. Group 3: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 The second-generation surgical robot can now implant electrodes in just 1.5 second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cedure [77]. - The N1 implant is designed to enhanc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brain and external devices, potentially expanding human cognitive capabilities [80][81].
肖仰华教授:具身智能距离“涌现”还有多远?|Al&Society百人百问
腾讯研究院· 2025-06-27 06:59
徐一平 腾讯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王强 腾讯研究院 资深专家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日新月异,正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商业与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从 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全世界热切期待AI到来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新机遇、新 挑战。 为此,我们发起了一项 《AI & Society 百人百问》 研讨,广泛邀请AI技术大咖、AI独角兽创始人、AI 投资人,以及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科幻作家等,用多元视角,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技术 引发的广泛影响,发掘AI时代的共识和非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始终朝着"助人发展,与人为善"的方 向可持续发展。 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肖仰华老师,为我们开启一次AI的思想远航。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AI科学家,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大数据、 认知智能研究。 曾荣获ICDE2024十年影响力论文奖、ACL2023杰出论文奖。发表 CCF-A 、B 类等论文 300 余篇。出版学术专 著与教材三部。曾获华为、阿里、美团等机构的科研奖项。担任 Applied Intelligence 等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或 ...
Cyera估值达60亿美元背后:安全不是AI的加分项,而是落地的必要一环
3 6 Ke· 2025-06-25 10:22
2025年已过半,我们看到了AI应用的爆发,各种Agent和Vibe Coding工具满天飞,还有一票软硬件结合的AI原生硬件出现。 在工具层,AI安全工具是创业和融资最活跃的领域。最近一个月就有Cyera又获得5亿美元,估值60亿美元;Guardz获5600万美元B轮融资和Trustible获46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等新融资消息。 AI安全工具持续活跃的内在原因,是因为安全是科技行业的根本需求之一,没有安全作为基础,产品和应用的生态就不可能繁荣。 例如,云安全:当云计算越安全,企业将业务部署在云上的信心越足;数据越安全,企业和个人用户越能够无负担的多用AI产品,这就促进了整个应用 生态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AI安全不是加分项,而是AI应用落地的必要一环。 安全工具已覆盖AI的全产业链 安全技术随着威胁的进化和产品形态的变迁而进化;在过去已经出现了电脑安全,网络安全,云安全等领域,AI安全是最新的。 首先,AI Radar使组织能够通过评估其ML供应链的安全性并迅速识别和减轻风险,从而更安全地部署AI。它通过实时监控和洞察ML系统的攻击面,生成 和更新防篡改的ML物料清单(MLBOM),与SBOM不同,它提供 ...
谷歌是如何思考智能体安全问题的?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6-23 15:43
2025年,AI正式进入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关键时刻。当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新奇玩具,而是要真正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时,整个科技界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AI安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落地的必要一环 。 谷歌发布了一份《AI智能体安全方法白皮书》,聚焦了当前AI落地的最前沿领域——AI智能体(AI Agent)面临两大的核心风险: • 失控行为风险: 当AI智能体被赋予发送邮件、修改文件、进行交易等实际操作权限后,一旦被恶意"提示注入"攻击,或因误解指令而失控,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 损失。 • 敏感数据泄露: 智能体在处理企业内部数据时,可能被诱导将机密信息通过各种隐蔽方式(如编码在URL参数中)泄露给攻击者。 面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混合式纵深防御"体系 ,巧妙融合了传统的确定性安全措施与基于AI的动态防御,在保留智能体效用的同时构 建多层安全屏障。 文章认为,传统的安全范式在AI时代已经失效。 为传统软件设计的访问控制过于僵化,会扼杀智能体的效用,而完全依赖AI自我约束同样不可靠,因为当前的LLM仍易受提示注入等攻击手段操纵。这种"效用与 安全"的根本性矛盾,催生谷歌提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