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Search documents
中小企业是未来产业“轻骑兵”
Jing Ji Ri Bao· 2025-07-03 22:07
日前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透露,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 60万家。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当下,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 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要发挥好中小企业这支"轻骑兵"的独特优势,培育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蓝海。 未来产业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发展路径充满变数。中小企业"船小 好掉头",在发展未来产业中试错成本相对较小。大型企业因为庞大的业务体系和复杂的组织架构,转 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扁平,决策链条短,能更快感知市场变化、技术趋势和客户 需求,能迅速调整战略、产品方向或商业模式。 专注性和敏锐度,使得中小企业在未来产业的技术浪潮中更易抢占先机。中小企业长期聚焦并深耕较为 细分、新兴的技术领域或应用场景,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嗅觉敏锐,能精准识别具有潜力的新技术。实 践也证明,不少特定领域的"隐形冠军"或技术尖兵都是中小企业,许多颠覆性技术的雏形和最初应用往 往诞生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探索者和验证者。 发展未来产业,中小企业能与大型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创新机制 ...
政策+市场“托底” 8000亿“两重”项目资金全部下达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03 11:0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 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软建设"方面,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 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 机制,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沙产业发展等新模式等。 随着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面落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精准直达,一批标志性工程将加速竣工投产, 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两重"项目的资产支持也将更加稳健,财政政策与宏观政策更加紧 "两重"即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于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元、比 上年增加3000 亿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进一步优化具体投向并提高项目 支持比例,高质量推进"硬投资"项目谋划实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5年"两重"建设方案以8000亿元超 长期特别国债为核心,首次将"未来产业发展"和 ...
浙江出台政府投资基金新政,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6:12
在资金来源方面,浙江省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为耐心资本的作用,积极争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险 资金以及各类国家级基金在浙江落地或联合设立子基金。对于需要长期布局的重点领域,可采取接续投 资、合理延长存续期等方式,确保投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府投资基 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该实施意见将政府投资基金紧密围绕浙江省重大战略部署,重点投向市场机 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根据投资方向的不同,浙江省将政府投资基金划分为两大类别。产业投资类基金将重点服务"415X"先 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通过加强产业引导培育,对重大战略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创业投资类基金则围 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展开布局,聚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在投资策略方面,创业投资类基金将坚持"五投"原则,即投早期项目、投小微企业、投长期发展、投硬 核科技、投科创平台和创新人才。这一策略体现了浙江省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视程度。 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基金退出机制的优化措施。浙江省鼓励设立并购基金和私募股权市 ...
余杭打造“机遇之城”再添硕果
Hang Zhou Ri Bao· 2025-07-02 02:50
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余杭签约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认知障碍早期检测及干预项目。该项目以人工 智能深度学习模型为基础,通过AI手段进行分析、诊断,可及时发现脑萎缩潜在风险,实现认知障碍 早期筛查。 至此,余杭今年共签约项目超200个、推进重点工程36个。未来,余杭将以重大项目(工程)为依 托,不断提升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综合能级,全力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的"机遇之 城"。 在低空经济领域,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未来科技城建设华东地区运营总部,通过建设生 产基地、研发中心、运营中心、产教融合中心等形式,拓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黄维然领衔并担任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的寻飞燕AI无人机项目,创新性地将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应用于 机器人巡检领域,开创了全新巡检市场细分领域,可实现极端未知复杂空间内的自主导航飞行作业。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密钥"。为此,余杭加快吸引优秀人才项目落地,打好"招才引智"发展牌。今 年二季度,余杭招引的人才项目中,含院士领衔项目3个,省级及以上人才领衔项目8个。比如,由外籍 院士高鹏领衔的手性醇及手性胺的生物制造项目,其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实现,填补了国际空 白。 ...
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news flash· 2025-06-27 13:08
据中国诚通消息,6月23日,国调一期、国调二期、国调协同(以下合称"国调基金")2024年度股东 会、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指出,国调基金要认真 研究各股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国调一期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 求,加大力度、统筹推进项目退出工作。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践行使命定位,加强形势分析和行业研 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强化股东协同赋能,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发挥科 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贡献诚通力量。 ...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6 13:35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6月26日,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广州、深圳、东莞、湛江等14座沿海城 市均发布2024年海洋经济发展"成绩单"。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的海洋经济大省, 广东"蓝色经济"版图也在沿海14城的转型探索中进一步清晰。 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仍然保持大幅领先,2024年两市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979.00亿 元和5409.00亿元。而更进一步看,立足海洋科技创新优势,以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 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广深两座核心城市产业结构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也成为两城下一步政策焦点。 除两大"蓝色引擎"外,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词:县域。在广东长达4084.5千米的大陆海岸线 上,大大小小的县城、渔港星罗棋布,这批"蓝色细胞"正发力寻求发展模式转型。会议现场,多地县委 书记向南方财经记者提到,近年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完成以核心技术升 级、产业链延伸、多元业态拓展等为特点的结构性升级。 会议现场,广东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也强调,要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 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 ...
南财快评|2万亿海洋大市场,打开广东经济增长新空间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6 10:28
本报评论员 洪晓文 6月26日上午,广东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研究 部署。会议强调,广东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更要发挥海的优势、挖掘海的潜力,做 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要牢牢把握历史方位,深刻认识面向海洋的国际竞逐日趋激烈,必须向强 而立、赢得胜利。 近年来,一方面,伴随着陆地资源的快速消耗、逐渐减少,以及环境问题的增加,将人类的生产、生活 空间向海洋延伸,几乎已成为共识。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知识新技 术的应用为更深度地开发海洋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探索海洋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拓展海洋活动场 景、推动陆地产业"下海",寻求发展增量,成为了全球沿海国家和地区心照不宣的共同行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海洋大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全球新一轮围绕海洋开发的竞逐中占据主 动。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4084.5公里的广东,拥有着近2000座海岛,海洋资源 优势得天独厚,再叠加经济发展总量规模大,既有通江达海的外贸基础,又有扎实的制造业先发优势, 能上天入地,更能下海"掘金",是中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重要部分。 ...
关键在干关键在做——访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
He Nan Ri Bao· 2025-06-26 07:00
一是全力以赴抓发展。加快推动以现代黄金等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新兴产 业培育壮大,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打造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二是聚精会 神抓治理。深入落实"五基四化",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不 断取得新成效。三是坚持不懈抓生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深入 实施全域矿山综合整治、黄河安澜无害等生态保护治理重大工程,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是系统提 升抓文旅。加强对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砥柱文化等保护研究、转化活化。五是用心用情抓 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解决好群众 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六是全面从严抓党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格落实违规吃喝等四个"十严禁",切实以高质量 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小萍) 责任编辑: 杨露露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为我 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 ...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全国推介项目金额已超十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6-26 02:39
从当前正在推介中的项目来看,不仅包含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 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2025.06. 26 本文字数:3632,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国家正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隐性壁垒、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下称"国家发改委")搭建的"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发 现,截至6月25日,全国正在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投资额超10万亿元。其中,光是国家发改委近日 向民间资本推介的优质项目,就超过3200个,涉及的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未来产业处处长胡拥军表示,民营企业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力军,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这些政策将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 间。 与此同时,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参股比例也提高了。 除了推介优质项目,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推动 更多民间投资参与项目建设,加强跟踪协调和对接服务,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和融资支持,推 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
上海: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量子科技、6G等重点领域 持续深化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布局
news flash· 2025-06-26 02:27
上海: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量子科技、6G等重点领域 持续深化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布局 智通财经6月26日电,浦江创新论坛——科学学上海论坛·2025 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6月26日至6月27 日在沪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夏科家在致辞时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始终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 新理念,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全力推动科创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夏科家表 示:"我们将加强源头创新,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量子科技、6G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前沿科技与未 来产业的布局,加快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研究,充分发挥在 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等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将加速创新 过程,以高质量孵化器和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发挥好未来产业基金的引领和放大作用,加快 培育更多的本土硬科技企业,集中力量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