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

Search documents
在中国,遇见非遗的N种模样(深观察)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0 22:50
观众在"非遗新表达"展区进行"AI+非遗"互动体验。 波兰艺术家帕夫拉克现场参与"交织万象"编织装置共创。 泰国手艺人在清迈展区创作博桑伞绘画。 主办方供图 "这里绿意盎然,到处都有艺术的气息,我喜欢这里的一切。"对于波兰手工艺人戈沙来说,过去的 一段时间既是与四川成都的初次相遇,又是一趟在中国遇见世界非遗的多元之旅。 近日,历时7天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圆满落幕,来自中国、 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84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出团队、专家学者等汇聚于此, 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分享展示近600项非遗,研讨非遗保护与传承路 径。非遗节期间,成都市举办23场非遗主题系列活动,近200万人次走进非遗节现场,感受非遗的多彩 魅力。 把新想法"种"进老手艺 来到"锦官城",自然要看蜀锦。沉浸式交互艺术空间"织造万象",配备了高清显示屏的数字织机, 还原2000多年前的汉代老官山汉墓织机造型,滑动数字织机上的梭子,观众就能即时织出精美的蜀锦纹 样,整个空间内的数字锦缎随之流动穿梭,视觉效果令人惊艳。 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蜀锦,并非束之高 ...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开放
Shan Xi Ri Bao· 2025-06-10 22:30
6月10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主会场活动在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举行,陕 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同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位于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二楼,面积4700平方米,包括展陈板块和功能板块两大 区域。其中,展陈板块通过陕西十大门类近2000件非遗展品,集中展示陕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功 能板块集非遗活态传承、创新转化、教育普及于一体,集中展现陕西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 丰硕成果。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作为省级重点文化工程,其建成开放是陕西非遗保护工作的里程碑,也 是陕西非遗宣传展示的全新窗口。 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全省各 地将开展1151项活动,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中深入了解非遗及其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陕西 省非遗体验中心将建立陕西省非遗品牌共创中心,深入挖掘陕西非遗的文化精髓,通过"非遗+"模式跨 界融合,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非遗文创产品,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 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柏桦) 此次主会场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
新疆匠人父子“守技创新” 见证时代变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1 13:03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31日电 (胡嘉琛)在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年过七旬的斯兰别克·沙合什与儿子胡安 什别克隔几日便会来到工作坊,轻车熟路地在桦木板上打孔穿绳,制作毛皮滑雪板。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回忆起"守技创新"的50余载岁月,斯兰别克感慨,一副副滑雪 板体现了各级政府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也见证了当地文旅产业、冰雪运动的发展变化。 老技艺代代相传 斯兰别克·沙合什是拉斯特乡拉斯特村村民,1965年开始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制作毛皮滑雪板。阿勒泰 地处北纬47度,冬季平均积雪厚度达1.5米以上,积雪期6个月以上。据他介绍,毛皮滑雪板是生活在这 片土地上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斯兰别克回忆,过去制作滑雪板所需的大木头都要靠自己手工完成,费力且有受伤风险。如今,各类机 器大大提升效率,使成品更加精美。在他影响下,儿子胡安什别克也加入毛皮滑雪板的保护传承 中。"这项技艺传承到我已经是第五代,我要继续把它传承下去。"胡安什别克说。 "滑"出深山的热销品 在阿勒泰的滑雪场、机场等地的展厅展区,均能看到毛皮滑雪板。2024—2025年雪季,阿勒泰4大滑雪 场(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和青格里狼山)日 ...
展现非遗魅力 推动保护传承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07:21
离开剧院时,乌兹别克斯坦24电视台总编辑阿卜杜瓦利·赛卜纳扎罗夫意犹未尽。他说:"看到中国人民 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我深受启发。" (本报记者刘阳、何昭宇、章凯风、宋静思) 为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新疆相继成立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2005年,"中国新疆维 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和传承好木卡姆艺术,首先要有好的作品。"日新月异的生活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 材,木卡姆艺术创作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也实现了活态传承。"王陈军 说。 "中国对保护木卡姆艺术投入了很多,保护水平也很高。"吉尔吉斯斯坦《自由之山报》政治经济社会新 闻部主任祖尔普卡阿尔·萨帕诺夫赞叹。 在中国,木卡姆艺术不仅是维吾尔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 木卡姆艺术越来越多地登上世界各国的舞台,受到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人民的喜 爱,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搭建起世界以艺术交心、以文化交融的桥梁。 随着维吾尔族悠扬婉转的音乐响起,表演者陆续登上舞台。舞姿舒展,歌声浑厚,现场掌声不断… ...
守正不是守旧 创意引领创新
Jing Ji Ri Bao· 2025-05-28 00:27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众 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出现了"冷热不均"的局面,特别是一些与现代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项目,面临传承 人群体缩减、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在古代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技艺,已经脱离了现代生活需求。因此,对这些 非遗项目,既要挖掘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要开发出新的实用功能。 守正不是守旧。非遗项目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正是因为源于生活、成就于生活,要保持其生命力 更不能脱离生活。传统技艺所守之"正",是技术层面上的艺术特色、工艺优势,也是文化层面上的工匠 精神、传统底蕴,而不是面对新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环境抱残守缺、泥古不化。杜绝创新的"守",并非真 正意义上的传承,反而会将非遗项目逼入脱离时代的死胡同。 创意引领创新。近年来,很多地方依托非遗IP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喜爱。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没有放弃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反而通过一个创意实现载体更新、形式创新,让更多 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比如,庆阳的"剪云裳",就是将剪纸艺术从墙上、窗上转移到身上,既保留了 传统剪纸的技法和图案,也完美融入了现代时尚,实现 ...
科技赋能非遗技艺 千年蜀锦焕发新彩
Ke Ji Ri Bao· 2025-05-27 01:07
原标题:科技赋能非遗技艺 千年蜀锦焕发新彩 【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刘 侠 实习生 李荣智 针尖可以织出花鸟虫鱼,鱼贯凫跃,也可以绘就山水江河,虔诚信仰。经纬交织于华美的蜀锦之中,色 彩绚丽、图案丰富、质地坚韧、工艺精湛。蜀锦,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锦绣"二字的绝代风华。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物,因其色彩明艳、织纹精细、花型饱满、质地坚韧而 闻名,位居蜀锦、宋锦、云锦、壮锦"四大名锦"之首,被誉为"天下母锦"。 "当下蜀锦产业迎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和发展,作为投身该行业几十年的老人,我相信蜀锦的未来将会更 加美好。"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古蜀蜀锦研 究所所长胡光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以传统手工制作的蜀锦,工序繁复精密,每日仅可织造8厘米,故有"寸锦寸金"之美誉。"一幅蜀 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一系列工序,如果细数全部流程,更 达上百道之多。就拿'织造'来说,看似只是梭织的过程,其中涉及的技艺却相当庞杂,包括打节、打竿 儿、拉花、投梭、转下曲、接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锦 ...
用视频讲好非遗故事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在婺源举行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6 04:28
开幕式结束后,"五好"(即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非遗大集同步开集。大集汇集了来自全国 各地的传统美食、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民俗、杂技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大会还推出 了"非遗打卡路线",该路线贯穿"社火广场""傩舞广场""非遗食光里""百艺匠心坊""茗萃雅赏街""鱼纹广 场"六大活态展演区。 "社火广场"上鼓乐喧天,英歌舞、傩戏、抬阁、板凳龙、鱼灯让游客目不暇接……在这场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正以最鲜活的方式感染着每一位参与 者。 "'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是一次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集结号,也是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的播种 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其核心宗旨就是为广大青年非遗传承人和视频创 作人构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希望非遗传承人在有效传承的基础上,用社会公众 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自己的非遗故事,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视频作品。希望视频创作 者深入挖掘和阐述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意义的主题、有意思的表达、有品质的作品 ...
千年织艺走出深山 独龙族织品亮相伦敦手工艺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6:41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竹向来宾介绍了独龙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地妇女为何以彩虹色 作为编织符号。钱竹表示,当地的脱贫攻坚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如今的独龙江已实现5G信号覆 盖,新能源汽车在峡谷中穿梭,新兴职业如跨国电商主播、非遗研学导师、民宿主理人等不断涌现,展 现出独龙族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多样化发展。正如当地的一句谚语所言:"彩虹架桥的地方,就是希望生 长的地方。"这条延续千年的彩虹图腾,正以新的形式融入当代生活,也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这片地区 的文化与变迁。 英国妇女理事会理事长巴特沃斯女士、柬埔寨驻英国大使潘哈及多国驻英使节夫人等嘉宾出席活 动,对"妈妈的针线活"项目所展现出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表示高度肯定。 据介绍,"妈妈的针线活"妇女手工创业公益项目是中国平安集团依托资金融通优势,与中国服饰报 社、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共同策划的扶贫公益项目。该项目也是平安对创新设计、环保生态和非遗艺术扶 贫模式的新探索,聚焦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致力于帮助农村妇女通过针线技艺提升 生活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人民网伦敦5月21日电 (徐量)作为2025年伦敦手工艺周中国展的一部分,"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 目今 ...
让船工号子穿越历史长河(暖闻热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1:59
澧水船工号子,具有"见人唱人、见物唱物"的特点,人们对船工号子的记录和整理,并不局限于表面的 声腔,而是深深扎根于历史地理、社会实践和文化土壤。比如,澧水船工号子中有"上河腔""下河腔"之 分。光看形式,"上河腔"高亢响亮,快速有力,衬词较多;"下河腔"曲调舒缓、优雅,节奏比较缓慢。 但挖掘与传承并不止于此,人们探幽钩沉,逐渐了解到:"上河腔"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在石 门县以上、桑植县以下,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岩石较多,行船难度大;而"下河腔"多处于从澧县到津 市市、安乡县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河道宽阔。一声声号子,勾勒出一幅澧水沿岸风光图。 【人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苏平 【故事】澧水,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曾是湘西北水运交通大动脉。船工们为统一步调、集中力量,喊出 的号子声震江岸,澧水船工号子由此诞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苏平从小生活在澧水河畔,他多 次沿澧水走访,查阅县志资料,采集词曲唱腔。在黄苏平等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2006年,澧水船工号 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点评】 没有工整的曲调,也没有华丽的唱词,澧水船工号子是纤夫拉纤时的即兴创作,记录着船工与激流 ...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盐田分会场启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0 12:57
南都讯 记者 谢宇野 2025年5月17日,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盐田分会场在大百汇中心开幕。活动 以"渔跃盐田·筑梦深蓝"为主题,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盐田区在海洋文化保护、智慧渔业创 新及消费新场景打造上的探索成果,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非遗传承:百年渔火点亮城市文化IP 分会场以"非遗新生"开篇,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的"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舞蹈《鱼跃龙门》, 将疍家渔灯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融合,再现渔舟唱晚的千年诗意。非遗手作区内,亲子家庭在传承人指 导下体验疍家鱼贴画、浸纸拓印等技艺,感受海洋文明的智慧。"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场跨 越时空的对话。"一位家长感叹道。 此次活动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政策,通过创新表达让传统渔业文化"活"起来,助力盐田 培育具有盐田特色的海洋文化。 科技赋能:智慧渔业与蓝色教育共塑可持续未来 政策联动:锚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今年正值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深化实施阶段,盐田依托港口优势与生态资源,通过博览会对接 国际资源,,加速构建"渔业+"产业生态圈,争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 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