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
icon
Search documents
“非遗+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何推动"非遗 +旅游",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市场活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跨界融合与链 条延伸,构建"非遗+旅游"产业生态。在横向跨界融合上,深度拓展"非遗+"多元业态,积极推动"非遗 +教育""非遗+康养""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的深度融合,构建复合型消费场景。在产业的纵向延伸方 面,强化以非遗为核心的上下游贯通。以荣昌卤鹅为例,可以从上游"生态养殖农场"到中游生产加工过 程中的"非遗技艺研究院+现代食品产业园",再到下游"一店一非遗"的构建,形成完整产业链。通过横 向融合与纵向延伸的双向发力,推动"非遗+旅游"实现从单一经营模式向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的转型升 级。二是强化科技赋能,为"非遗+旅游"消费带来新体验。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要充分利用数字技 术,以"虚实结合、古今对话"的创新方式,推动"非遗+旅游"体验从平面化、单一感官化向立体化、多 感官交互化的体验模式转型。三是深度整合各类资源,打造非遗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在空间维度上, 可以将非遗元素融入特色民宿、城市公共空间和乡村生活空间,让非遗贴近大众日常生 ...
山东移动:5G“织”网,文旅“焕”新
Qi Lu Wan Bao· 2025-07-10 01:43
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着来自全国的游客泛舟水浒烟波,在黄河 涛声里聆听文明回响,于烟火街巷中遇见"一都四乡"的千年风华。山东移动紧跟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以"数智力量"全面赋能,通过网络覆盖、智慧服务、创新应用等,助力千年花城焕发数字新生态。 以"网"筑基,激发文旅发展"新流量" 在曹州古城、水浒好汉城、青龙山景区等重点区域,山东移动制定"一域一案",打造"立体化、智能化、 高韧性"的网络保障体系,新开通5G-A基站66处,实现主要景区的连续覆盖,景区单日网络承载量提升至 60万人次,现场网速高达700M/s,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确保直播、短视频等场景流畅运行, 客流高峰期扫码入园也能"秒速完成",让游客在汉服打卡、古琴体验等文化活动现场随时分享精彩瞬间。 以"智"赋能,打造沉浸游赏"新体验" 为助力各大景区管理提质增效,打造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园区广播、视频监控 等应用,改善游客预约、错峰、限流等问题,管理人员靠"一张网、一个大屏"实时掌握景区动态、一体联 动应急指挥、一站提供公共服务。现已布置监控点位300余处,有效提升高峰期游客接待效率和 ...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鄂尔多斯分会场集中展演落幕
Xin Hua Wang· 2025-07-08 04:10
原标题:原生民歌暖城唱响——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鄂尔多斯分会场集中展演落幕 7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呼和浩特市启幕。本次原生民歌节以"原生天 籁韵民歌中华情"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我国民歌等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歌唱各族人民在交 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 据了解,本次活动包括开幕演出、民歌节文化大集、原生民歌集中展演、文化惠民走基层、闭幕演出等 多项内容。活动期间,共有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参与展演。作为活动分会场之一,7月4日至5日,暖 城鄂尔多斯以山河为幕,为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搭起跨越时空的舞台。田歌、山歌、牧歌、渔歌在北 疆大地流转相和;号子、小调、丝竹在魅力暖城悠扬回响。 7月4日晚,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华灯璀璨。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原生民歌与器乐在此交汇,从悠扬的 田歌山歌到铿锵的劳作号子,从细腻的江南丝竹到雄浑的北方鼓吹,各民族独具魅力的声音汇聚成中华 民族共同的心灵回响。当非遗代表作蒙古族长调那辽阔苍茫的旋律响起,草原的深情与暖城的温度完美 交融,掌声经久不息,观众沉浸于中华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之中。 7月5日,民歌节的动人旋律在响沙湾旅游区辽阔 ...
赋能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强市 天津银行以金融活水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3:31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作为中华老字号与非遗传承的标杆载体,天津杨柳青画社肩负着活化民族文化基因的时代使命。此次融 资将专项用于配合上合峰会策划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非遗体验场景构建、年画IP创新开发、文创产 品体系升级等,推动传统年画艺术与国际峰会场景深度融合,打造彰显天津文化底蕴的"国家非遗名 片"。这一实践既助力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更通过金融赋能打通"非遗保护-产业转化-国际传 播"的价值链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 要力量。天津银行积极探索"非遗+普惠金融"融资新模式,通过精准滴灌非遗企业,既提升普惠金融服 务的文化厚度,又深化了银企协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联结。天津银行倾斜信贷资源体现到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对于展现天津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软实力、构建"非遗+国际峰会"的文化传播新范 式、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更为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 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金融+非遗"的创新实践样本。 日前,天津银行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 ...
“小”戏票撬动文旅“大”市场 “非遗+”点亮“夜经济”激发新活力
Yang Shi Wang· 2025-07-04 06:13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不少地方巧妙而深入地发掘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就是一张很有辨识 度的城市名片。"先买戏票,再定机票",一张小小木偶剧戏票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文旅市场,仅去年在剧场就有900多场木偶剧演出,观众人数 更是超过40万人次。 这是新创排的《哪吒·绝地反击》,每一场演出都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的时候,每个木偶系有16条—30余条纤细提线。演员们凭借精湛"线规"和娴熟技巧, 十指灵动,张弛有度,一场木偶剧承载了岁月的痕迹,也满足了年轻人对历史探索的渴望。 古城内的小街巷多与古城内2.5公里长的主街中山路交汇,中山路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经保护修缮的骑楼跨 人行道而建,楼房与楼房相互连接,它们以闽南特色的红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融合了西式的建筑风格。 "先抢戏票,再订机票"已经是许多来泉州的游客的常态,有不少游客更是拉着行李箱来到演出剧场。为了让更多游客能够欣赏到木偶戏, 泉州木偶剧团加演又加座,去年的表演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 活用历史建筑 "非遗+技术"点亮夜经济 木偶戏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 ...
老手艺迎来新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07-01 22:2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气象,各地非遗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刷色、铺纸、 印制……在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沉浸在这门古老手艺的 魅力中。 9岁小朋友周汉唐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告诉记者,希望和朋友们再来体验。"旅游旺季时,我们每 天会接待数十位中外游客,体验活动也带动了文创销售。"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高级技师文壮说。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的结合不能简单叠 加。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优势,从文化空间营造到传统工艺产品创新,都应立足其独特禀 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表示,"非遗+文旅"需具备"点线面"思维,即突 出特色亮点(点),通过产业链串联当地各类文旅资源(线),最终形成综合效益(面)。 非遗游为何蔚然成风?"需求即潮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高舒表 示,随着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期待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观光和美食,更渴望通过特 色非遗获得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体验。融入非遗元素的影视、游戏等作品,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在天津体验非遗 ...
卡萨帝发布AI套系:用AI爆改非遗
蜀绣、紫砂壶、古法糕点……这些流传千年的器物和食物,正在刷屏各大电商的消费榜单。 导 语: 非遗与科技的融合,正在成为高端家电增长新密码。 这一届年轻人,开始集体迷上"老祖宗严选"。 如果说过去是在产业带里翻箱倒柜,挖出一个个单品,那么下一步,更高阶的打法,是把非遗变成 一种覆盖审美、涵盖智慧的生活方式,一种可以装进整个家居空间的"文明认同"。 这需要品牌把目光回收,回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日常起居,把"日用而不觉"的东方美学,真正落到 看得见、用得着的生活里。 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打通这条路的,竟然是家电行业。 就在 2025 卡萨帝思享荟上,这家 高端家电品牌进行了全新的升级发布: 从"家的艺术开创者",进化为"传世文明当代守护者",旨在通过「卡萨帝 AI 鉴赏家套系」一整套 空间化、系统化的家居方案,把非遗之美、东方智慧,融入当代生活。 卡萨帝,为何"往回看"? 一个火了 19 年的高端家电品牌,为什么执着于融合非遗文化? 坦白说,卡萨帝最为人所知的优势,是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硬实力:比如可以用"空气 洗"洗护高档衣物的洗衣机,无需在两侧预留 10cm 散热空隙的零距离自由嵌入式冰箱等。后来,卡 萨帝 ...
把“泥娃娃”捏上世界舞台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2:12
图为胡新明在制作凤翔泥塑。 高 炳摄 然而,有些年,村民靠泥塑挣不到钱,或进城经商、打工,或留下来侍弄庄稼。大伙儿纷纷转行,凤翔 泥塑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对此,胡新明总结了4个原因:运输易破碎、加工效率低、包装太寒酸、样式 太老旧。 1988年,六营村向新加坡出口几千件泥塑,运到当地开箱一看,全成了碎渣。还有一次,在一个国际性 展会上,有德国客商想订20万件泥塑,要求3个月内交货。"别说3个月,3年都不行。"胡新明的头摇得 像拨浪鼓,"村里泥塑生产,靠的还是十几年前的传统模具。" 困境当前,出路在哪?胡新明开始琢磨。他尝试在泥里加入纸浆、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复试验, 研制出了"摔不烂"的泥塑;改造传统的泥制模具,更新替换为石膏模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制作包装 纸盒,取代以往包裹泥塑的麦草秆、旧报纸;创新泥塑造型,让产品推陈出新…… 11岁那年,胡新明在油灯下,开始跟父母学"泥耍活"。转眼半个世纪,年过花甲的胡新明,已成为凤翔 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见证参与下,乡亲们口中的"泥货"变成了誉满四方的文化瑰宝。 陕西宝鸡凤翔区城东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有怎样的故事?凤翔,地处关中西部,古称"雍" ...
从竹编手包到爆款潮玩,非遗如何紧跟市场与潮流
杨昌芹的公司从以前的工坊到现在的公司化运营,每年的营收在2000万元左右,还建成了竹编非遗展示 基地、展示中心以及非遗工坊,带动了当地108人固定就业、200多人的灵活就业,民族村的村民也实现 了年终分红。 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来源:国新网(徐想摄) "非遗+产业",让竹编手艺人走上了致富路,而"非遗+跨界",让小竹编融入大市场。为了让竹编更快和 一线市场接轨,杨昌芹先后跟二十余家企业洽谈,谈成合作,拿到了订单。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比如 像赤水是全国的优秀旅游城市、竹乡,围绕吃竹、用竹、赏竹、玩竹下功夫,打造了一系列"竹旅游"研 学精品线路,也让更多到赤水旅游的游客走进竹编工坊、竹编展示中心和基地,体验竹编文化,把竹编 产品带回家,每年有2万人左右来到基地。 6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的基层代表围绕"推动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这些年来,随着文旅消费越来越热,"文旅+非遗"的模式也越来越受游客喜欢。 在见面会现场,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展示了自己戴 的耳环、 ...
宋风今韵育匠才:开封职业学院“非遗+智能”的职教新范式
Huan Qiu Wang· 2025-06-13 11:12
Group 1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ntegrates Song Dynasty cultural elements into its campus, creating a "walking education museum" that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1][3] - The college has named its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after historical figures from the Song Dynasty, emphasizing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ehind its design [3] - The college aims to foster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ong culture among students through its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narratives,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3][5] Group 2 - The college is launching a new major in "Embroidery Design and Craft," which will incorporat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like Bian embroidery into its curriculum, reflecting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5][7] - Over 2,000 students have enrolled in elective courses related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dicating a strong interest in traditional crafts among the student body [5] - The college plans to establish an industry academy for Bian embroidery in collabo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iming to elevate the craft from a local specialty to a national brand [5][7] Group 3 - The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has partnered with JD.com to create a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 academy, which serves as a practical training ground for students in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8][10] - The academy features advanced logistics facilities, allow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al-world operations and gain valuable work experience [8][10] - This partnership exemplifies a unique model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wher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closely aligned with actual market needs,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for graduate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