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体化

Search documents
国网陇南供电公司: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电网安全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20 10:08
受持续干旱影响,陇南市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风险预警,陇南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防火形势较为严峻,为有效防范山火对 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启动"防山火护电网"专项行动,通过"人防+技防""空中+地面""巡护+宣传"的立体化 防控模式,全面筑牢山火防控屏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空地"交互织密防线 科技赋能智慧防控 "无人机红外测温显示330千伏天杏线157号杆塔B相耐张线夹温度正常,通道周边未发现火源隐患。"5月17日,在陇南小陇 山江洛林场区域,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王庆龙、赵耀杰通过无人机开展防山火特巡。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可快速完成异常山火隐患识别。同时,该公司监控中心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通过安 装在杆塔上的可视化和在线监测装置,实时掌控重要输电线路区段山火隐患,确保火情在可控范围内,一旦发现异常,数秒内 即可将信息回传至后台,确保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处置。 据悉,该公司在陇南境内小陇山江洛林场、康南林区、白龙江林区等区域分布有330千伏天杏线、晒杏一二线等10余条高 压输电线路。夏季高温天气频发,防山火压力大,为此,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利用"无人机+红 ...
将牵头制定低空经济全球标准!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在深圳诞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7 02:41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张益铭 据悉,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是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其行动目标包括: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标准;搭建国际 对话机制,促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规则对接与技术互认;赋能产业生态发展,重点培育低空物流、智慧文旅、应急救援等商业化应用场景。 5月16日,"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在深圳发起成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联盟由高校、上市公司、无人机企业等机构联合 发起,首批成员涵盖10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中贝通信曾公告表示,低空经济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随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飞行过程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飞行器的控制系 统和智能决策等都需要强大的算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贝通信在智算业务的相关总投入约30亿元,已运营算力规模超15000P。李六兵在16日的活动上还宣布,公司将新建更多算 力,并对低空经济各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实际上,在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之际,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已受各界重视。中国铁塔(HK00788,股价11.88港元,市值209 ...
工信部: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我国研究团队发布基于DeepSeek的智能仿真想定新范式,仿真领域技术获突破——《投资早参》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5 23:58
(二)行业掘金 1、工业和信息化部李乐成5月15日主持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 质量发展,听取工业母机企业意见建议。10家工业母机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围绕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 交流。李乐成表示,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扎扎实实搞自主创 新,建强中试验证平台,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要坚持场景牵引。要高度 重视产业生态建设,避免"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要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 用合作关系,强化产需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点评: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工业母机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我国 虽已成为工业母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的国家,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产业 "小、散、弱" 的局面 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另外,技术短板也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很多国产工业母机关键核心部件依赖进 口,高端数控系统 70% 左右仍靠进口,这导致高端市场大量利润被国外企业获取。在一些重大科研项 目中,新型举国体制已展现出强大效能,相信在工业母机产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概念股包括华中数 控、东土科技、昊志机电 ...
太空算力时代的核心运营商
HUAXI Securities· 2025-05-15 04:30
Investment Rating - The investment rating for the company is "Buy" [1] Core Viewpoints - The "Trinity Computing Constellation" plan aims to build a space-based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with over 2,800 satellites, transitioning from "ground-based computing" to "space-based computing." The company is expect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initiative [3][4] - The company has core advantages and deep layouts in ground networks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ositioning it to become a major satellite operator. It is also involved in satellite terminals and ground stations [3][12][14] - The demand for PCB boards is expected to surge due to the recovery of military orders, with the company being the largest manufacturer of military PCBs in China [14] Financial Summary - The projected revenues for 2025, 2026, and 2027 are estimated at 65.04 billion, 74.91 billion, and 83.14 billion respectively, with net profits of 2.54 billion, 3.40 billion, and 4.21 billion [15][20] - The earnings per share (EPS) are forecasted to be 0.37, 0.50, and 0.62 for the years 2025, 2026, and 2027 respectively [15][20] - The price-to-earnings (PE) ratios for 2025, 2026, and 2027 are projected to be 62, 47, and 38 [15][20]
“四川造”十二星将算力送上天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Si Chuan Ri Bao· 2025-05-15 00:23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将在太空实现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并与地面超 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从而构成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打造太空智算基础设施 ◎这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 ◎国星宇航承担了首次发射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之江实验室承担了星载智能 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的研制工作 在轨计算力 ●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 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 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天地一体化 ●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 ●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 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将算力及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 ...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
news flash· 2025-05-14 07:24
在之江实验室的"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记者看到,首发卫星的第一组遥测数据已经顺利回传, 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工作中。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但这种"天感地算"的 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 较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 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 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测数据,支撑科学家探索更多的未知。 记者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这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本次发 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 ...
通宇通讯(002792) - 002792通宇通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1:24
证券代码:002792 证券简称:通宇通讯 编号:2025-002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类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其他 | | | 浙商证券;华福证券;华西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 德邦证券;东兴证券;山西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华泰证券;西部 | | | 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天风证券;西南证券;民生证券; | | | 东方财富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财通证券;农银汇理基 | | | 金;诺德基金;百嘉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南华基金;宏利基金; | | | 中航基金;长盛基金;蜂巢基金;西部利得基金;金豆子资管;鸿 | | | 运私募基金;深圳市华皓汇金私募;东莞榕果投资;运舟私募基金; | | | 康曼德资本;上海银叶投资;上海极灏私募;山楂树投资;熵盈私 | | 参与单位名称 | 募;健顺投资;上海嘉世私募;宁波三登投资;创富兆业金融;金 | | | 之灏基金;禅龙资管;耕霁(上海)投资;前海汇 ...
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成功在杭州召开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4-28 02:49
4月24日,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国家电力调 度控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支持,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 (中国)、浙江省通信学会电力通信专网专委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 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拓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 司协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IEEE PES PSCCSTC电力通信创新技术分委会、中能国 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大会吸引了来自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科 研院所、高等院校、通信技术方案供应商及设备研发制造单位、通信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共计500 余人线下出席,截至发稿前,18万余人次观看图片直播。 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通信创新,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设置主旨会议、专题会议、案例路演 以及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成果交流等精彩环节,汇聚行业内多元创新智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 流研讨,共同推动先进通信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电力业务中的融合应用,加快构建空天地一 体化的能源通信网络, ...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星移联信连续完成Pre-A+轮、A轮融资融资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10:40
星移联信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卫星通信载荷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商业航天公司。公司聚 焦卫星互联网领域,提供通信卫星载荷系统设计、核心数字处理载荷相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等产品或 服务。星移联信具备领先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研发能力,其自主研发的星载基站已完成国内首个实验室 环境下符合3GPP5GNTN标准的数据互通试验,并成功中标并交付了中国移动星载基站委托研制项目。 公司还积极拓展卫星星座规划、数据应用及运营,以及终端研制等多样化业务。 星移联信创始人兼CEO彭媛媛表示:"本轮融资将重点投向卫星通信载荷研发制造、低轨卫星组网等核 心业务,加速构建天地一体化业务体系。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研发、产品批产和卫星数据应用,致力 于打造可持续升级重构的天基软硬件试验平台,满足更多应用场景需求。"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星移联信在卫星通信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其核 心产品星载基站已经完成了多项关键试验,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我们看好星移联信在低轨卫星 组网和天地一体化通信领域的市场潜力,以及其团队在航天领域的深厚背景和丰富经验。" 商道创投网创始人王帥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
机器人像手机一样普及?6G技术将重塑经济社会数字化格局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3-29 14:24
6G赋能社会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演进 近年来,6G成为国际间科技创新的聚焦点。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 心驱动力,发展6G的意义已远超通信技术的代际升级。 在AI跨时代背景下,6G与AI相互赋能彼此成就,6G不再是单纯的通信技术的跃迁,而是解锁AI赋能社 会及服务核心的底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指出,传统通信系统主要关注数据传输,而6G则希望通过 引入AI,实现通信与智能的双向赋能。例如,ComAI(Communication plus AI,通信与智能深度融合)模 型提出了一种AI与通信深度融合的思想框架,将信源信道编解码、数字调制解调等任务交给AI处理, 从而优化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未来,6G会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转型的基石,推动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演 进。"中关村泛联院副理事长杨骅解释,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形成"通 感算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赋能全息交互、触觉互联网等沉浸式应用,为自动驾驶、数字孪 生、低空经济发展等应用场景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支撑。同时,6G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提供基础,催生万亿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