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维权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问到底丨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实施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Yang Shi Wang· 2025-05-01 16:08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兴冲冲办了健身卡、美容卡,结果商家突然关门跑路,充的钱全都打了水漂。这样的"坑"相信不少人都遇到 过。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预付式消费司法解释正式实施,以后再遇到"卷款跑路""退卡难"等等这些糟心事,就可以用新规来维权了。 找不到商家 如何维权追回预付款? 商家跑路,消费者该如何追回预付款?何种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卡退费?退卡时,如果商家设置障碍,比如要求扣除高额手续费、转 让费等,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入今天的一问到底。先来看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消费者办卡之后,商家"卷款跑 路",找不到人了,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怎么追回预付款呢?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 谢勇:消费者在办卡时应注意了解商家的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以便于日后维权。消费者可以向消费 者权益保护组织和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以获得维权支持。消费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只要能提供商家的名称、住所地这些基本信息,即使 商家跑路,人民法院仍可缺席审理,依法作出生效判决后,通过执行程序查控被告财产。如果商家的行为涉嫌犯罪,消费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 案,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并通过刑事追赃退赔追回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突出四个重点护航“五一”消费市场
Zhong Guo Shi Pin Wang· 2025-04-30 08:58
"五一"临近,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节日市场消费环境,连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党建引领,积极践行"实干争先"理念,聚焦节日期间群众消费热点,以食品、特 种设备、重点行业价格、消费维权工作为重点,扎实开展"五一"节前安全检查。 紧盯餐饮安全关键环节。针对节日餐饮消费集中的特点,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规范经营行为,切实履行食 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食品摊贩为重点场所,以进货查验、制作加工、人员 健康管理、厉行节约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提升辖区餐饮服务安全水平。检查经营户76家, 暂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压实特种设备主体责任。以公众聚集场所电梯、景区大型游乐设施为重点,检查使用单位特种设备是否 在检验合格期内、是否定期维护保养等,督促使用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时上报日管控、 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记录。截至目前,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3家。发现一般隐患5项,要求被检单位 限期整改,未发现重大隐患。 加强节日市场价格整治。为稳定节日市场物价、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农贸市场、各大商超 进行现场价格检查。执法人员根据节日期间消费特点,对消费量较大的 ...
取消仅退款,有助于提振消费吗?
Hu Xiu· 2025-04-28 03:14
经过了一场漫长的争辩之后,中国的消费者迎来了一个变局。 智通财经4月22日的报道说,"仅退款"或将成为过去时。光明网在同一天援引《北京商报》的消息《电 商"仅退款",将集体取消》。 报道说,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如有退款不退货的要 求,平台也不再介入,由商家自行决定。 由商家自行决定?所以这个规则是"良心条款"吗?考察商家是否有美好的意愿,愿意满足消费者的要 求? 尽管还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公开宣称取消仅退款,但是上述所有的电商平台上的功能均已隐藏不见。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投诉176万件,比去年增长了32.62%,还有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70万 人次。在这些投诉中,售后服务占29.67%,近1/3;质量问题21.4%,虚假宣传6.6%,假冒问题2.14%, 计量问题0.8%。 我所列举的这些项目,都与退款退货相关,占到了投诉总量的近60%。 那么到底是谁在害怕"仅退款",恐怕已经一目了然。 这就是当下中国商品消费的现实: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相关的问题,依然是中国消费的"阿喀琉斯之 踵"。而我相信,进入消费投诉的情况,不过是总体消费纠纷中的十之一二,更加大量的消 ...
消费日报社联合黑猫投诉平台共同发布 《2024年热点行业消费投诉数据报告》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4-21 05:44
编者按:4月11日,由消费日报社主办,黑猫投诉平台、(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的2025 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聚力新质消费 加速融合创 新"。 本届论坛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寻消费市场的新机遇与新模式,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 讲,为推动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本报记者 刘坤媛 在4月11日举行的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上,消费日报社联合黑猫投诉平台共同发布了《2024年热点行 业消费投诉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黑猫投诉平台运营经理孙晓明对《报告》进行解读,指 出网络平台在增强消费信心、打造良好消费环境方面应肩负起重要责任。 年轻用户更习惯借助网络平台维权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网"消费维权"相关信息量超1.04亿条,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达99.73。从全年 趋势来看,消费维权声量在去年2月春节期间处于全年最低点,春节过后便持续攀升,在12月达到年度 最高点,信息量飙升至1305.21万条。年末各类促销活动密集开展,消费场景更加繁杂多样,消费者在 购物及享受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显现,因而导致大量维权事件出现。 从 ...
职业打假30年:争议未退,哨声不断
和讯· 2025-03-14 08:50
文/高歌 199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赛特购物中心组织座谈会,王海用《我的困惑》作为发言稿的题目,他 当时想弄明白的是,围绕打假"为啥有那么多争议"。 2025年"315"前夕,王海说这个题目仍没过时。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 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颁布32周年,而以提振消费拉动内需被置于重要位置,今年也 是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他身上的标签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换挡也在不断切换:从1995年索尼耳机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经历了普通消费者、积极维权的消费者再至拥有专业团队的职业打假人。 王海现在更愿意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吹哨人"。针对"假"——隐瞒或虚构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有实 质性影响的行为进行警示。他认为,动机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性并不影响结果的正外部性,过 分强调营利性是一种误读。 而有关职业打假人身份认同"焦虑"背后也是消费环境仍存薄弱环节的现实。 过去30年间,中国消费者的维权领域也从商品消费渗入服务消费,技术手段的升级也使一些侵权行 为变得更为"专业"、隐蔽且规模庞大。 有关消费环境的优化诸多短板待补,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