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
icon
Search documents
澜湄驻华大使“沉浸式”体验西藏文化 共话生态合作新机遇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1 08:31
中新社记者 贡桑拉姆 中新社拉萨7月11日电 题:澜湄驻华大使"沉浸式"体验西藏文化 共话生态合作新机遇 来自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访团近日在西藏自治区开启"澜湄驻华大使西藏行",通过在拉萨、昌 都两市的深度探访,亲身感受"世界屋脊"的文化脉动与生态保护实践。 在拉萨市,驻华大使一行先后参访了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与罗布林卡。在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 文化地标中,他们"沉浸式"地感受雪域高原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是澜沧江(下游称湄公河)的重要流经地,也是此次参访的重点地区之一。越南驻华大 使范清平向记者强调了这条"共享"河流的特殊意义。 他表示,西藏自治区不仅是中国西部的辽阔土地,更是多条流经各国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其中包括湄 公河流域的河流。"此次参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河流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同时,范清平表达了加强生态保护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强烈意愿:"我们希望传承'共饮一江水'的友好传 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澜湄驻华大使西藏行"于7月7日启动,为期5天。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由西藏自治区方 面主办的这场活动被赋予特殊意义:旨在进一步丰富澜湄合作内容,推动 ...
“鲁豫之约”山东4年兑现2.5亿,换得净水入黄河
Qi Lu Wan Bao· 2025-07-11 08: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周国芳 "鲁豫之约"又出后续。日前,山东已履约完成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支付,补 偿金额为6207万元。自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署黄河流域首个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以来,四年 间,山东已累计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金2.5亿元。 按照协议约定,根据2021年4月,山东省与河南省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 议》,双方约定,生态补偿资金分为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两省交界黄河水域,水质年均值达 到Ⅲ类标准,双方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级,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 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级,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 这份履约四年的"生态对赌协议",从来没有输家。山东也从未止步于被动支付,而是积极推动协议深 化。2023年底,山东与河南共同签署第二轮补偿协议(2023-2025年),推动三大关键升级,将水质年 均值调整为月均值,增加总氮指标,水质考核更精准,标准也更高,补偿期限延续至2025年。 效果如何?数字会证明。 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II类以上。据2024年山东省生态环境 状况公 ...
荣耀出海:西欧登顶是技术胜利,还是华为遗产的余晖?
Xi Niu Cai Jing· 2025-07-11 07:58
作者:老萝卜头 2014年前后,中国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后,掀起了一轮出海潮。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创新、高性价比策略以及本地化运营而快速崛起。 中国手机的全球化下半场,正从规模扩张的"浅海区"驶向核心技术攻坚与品牌升维的"深水区"。 为此,GPLP犀牛财经策划了《中国手机出海十年》专题,呈现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大航海"征程。本文将为您剖析荣耀手机的出海全景。 荣耀出海:从依附到独立的海外重建之路 荣耀的出海史可追溯至华为时代的技术红利期,彼时的荣耀还是属于华为的子品牌。 在东南亚,2018年荣耀携荣耀9青春版、荣耀V10等机型进军印尼市场,并立下"三年内跻身印尼市场前三"的军令状。这一战略布局在初期取得阶段性成 果,但2019年全球市场突变导致荣耀突然终止印尼业务。 2020年11月,荣耀从华为体系独立后,遭遇供应链危机与谷歌GMS服务中断的双重打击,海外市场份额近乎归零。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随着国内市场复苏,荣耀开启二次创业。荣耀宣布启动"出海元年",当年海外市场出货量达680万台,但相较于头部厂商仍显稚嫩。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2023年,荣耀将欧洲确立为"第二本土市场",在西欧市场投入重兵。Cou ...
江苏银行:“VEP+EOD”融合创新,助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Zhong Jin Zai Xian· 2025-07-11 07:41
江苏银行创新性以项目VEP作为抵质押担保条件之一,成功为安吉锦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授信银团贷款 16亿元,专项用于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一期)EOD项目建设。项目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导向,解决区域 生态环境问题,以科创产业运营收益补贴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建设,实现绿水青山 到金山银山的科技引领转化。 通过安吉县"两山"未来科技城的建设,预计可实现VOCs减排量390吨,提高区域内污水处理率98%,生 态驳岸治理7800米,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同时可新增办公面积155755.6平方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 长值超20%,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 十三载耕耘、植绿于心,江苏银行始终是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积极推动者和矢志不渝的先行者。近 年来,江苏银行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提升经营发展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正面影响, 聚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截至目前,全行绿色融资余额已突破7000亿元, 服务绿色企业超12000家,绿色贷款占比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近日,江苏银行成功投放"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质押贷款,用于支持安吉"两山 ...
第六届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1 07:33
"第六届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会"10日在苏州举行。业界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城 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话题展开探讨, 本次发布会是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的 一部分。苏州当前正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目标,加快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自2020年起, 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受托每年发布《"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作为苏州等城市创新生态 发展的参考。 联合国科学与技术发展促进委员会执行主席彼得·梅杰曾多次到访苏州,近距离观察当地的创新发展。 他在致辞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用系统思维,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提升国际竞争 力,增加经济发展韧性。一座城市只有拥有了不可复制的独特创新生态,才能在创新发展之路上行稳致 远。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将持续关注并支持相关研究,为推动创新发展和经济韧性做出更 多贡献。 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施琴芬指出,一座城市若非用系统思维构建具有独特属性的创新生态,人才的 根植性和城市的韧性就十分脆弱。具备独特属性的城市创新生态是难以被复制的,这将成为城市创新发 展的"基因密码"。研究院倡导创 ...
中国创新生态全面升级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Yang Shi Wang· 2025-07-11 07:24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主任近日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研发投入再创新高,中国创新取得重大 突破,科技创新带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引起舆论关注。 柬埔寨《高棉时报》:科技创新为各行各业赋能 文章指出,今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 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从西南的电厂到华北的煤矿,人工智能新技术与千行百业交融并向纵 深发展。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各行各业赋能。 马来西亚星洲网: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 "十四五"期间,中国政府非常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及相关领域,并采取切实行动。中国式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 是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推动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并已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 在30%左右,成为当今世界推动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巴西日报》: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企业享誉全球,在新兴科技不断涌现的时代,全球日益关注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国在能源转型、 整体能源生 ...
历史文化从典籍走入寻常生活 唤醒“名泉”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生态文化之约
Yang Shi Wang· 2025-07-11 06:59
央视网消息:济南因为众多泉水景观而被称为泉城。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的白泉泉群因"泉涌白沙"的景观而闻名,但是由于 多种原因,白泉泉群景观几近消失。这两年,当地经过生态修复和泉水保护,2025年"泉涌白沙"地质景观再现,并免费对市民游客 开放。 济南白泉公园的白泉池畔,这一汪水面正是由白泉泉水汇聚而成。宽广的水面清澈见底,莲花景观点缀其中,鱼戏莲叶间的灵动美 景跃然水面。跟随镜头来到水中,可见泉底洁白的细沙随水波涌出,在阳光下如碎银般闪烁,这正是古籍中记载的"泉涌白沙"的奇 特景观。 它形成的原因与其独特的地质结构有关,济南南部山区的地下水北流至此,遇到岩浆岩阻挡后承压上涌,裹挟深层白沙喷薄而出, 形成"沙随水舞"的罕见景象。这一地质胜景曾沉寂多年,如今,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重焕生机,还为水鸟及水生生物提供了宝贵的 栖息地。更通过复活历史场景、融合市民活动,使历史文化的智慧和诗意,从典籍走入寻常生活。 十泉十景:打造泉城生活新场景 生态修复:泉水复活的泉城答卷 白泉泉群当年也曾因历史变迁几近消失。为了重现白泉泉韵,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通过高精度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泉脉,像给大地做CT 般扫描地下岩层裂隙,锁定水流轨迹。并 ...
小流域治理也不能忘了防洪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汛期防洪工作不仅关系到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影响整个治理项目的成效与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推进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汛期防洪纳入整体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 当前正值汛期,很多地方的防洪任务艰巨。但也有个别地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忽视汛期防洪工作,不 仅不认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不建设防范山洪灾害的工程设施 ,还因其他主客观原因,随意改变 河道形状及水流状态,甚至在河道上、急流处建设影响泄洪的旅游设施,导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当 地防洪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小流域往往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盖不均,降雨后汇流速度快,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径流 量,进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流域内的自然 地理特征和历史水文资料,因地制宜布设排水沟渠、拦洪堤坝、导流渠等防洪排涝设施,构建起结构合 理、功能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例如,在城镇等沿岸重要保护目标附近,修建淤地坝、沉沙塘等设施, 拦截山洪泥沙,稳固河床,避免泥沙大量涌入城镇建成区。同时,还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雨情、水情、 ...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举办 发布“学术科协”平台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1 06: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论坛上发布的"学术科协"平台由科技导报社建设,其依托中国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整合两级学会 科技期刊文献和数据资源,实现编辑出版业务全流程一体化运行和文献数据本地安全存储,将为期刊提 供出版传播和学术诚信监测等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科技导报社社长林润华发布"学术科协"平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悉,中国科协于2004年首次举办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此次2025论坛活动正值"中国科技期刊卓越 行动计划"二期任务全面推开的关键之年,受到科技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与会代表聚焦加快提升期 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加快自主出版和数据平台建设等热点话题,开展理论争鸣、学术探讨和实践分 享,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完)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副主席高鸿钧院士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协副主席高鸿钧院士主持主旨报告环节,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极端制造》(英文版)主编 郭东明院士,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图书情报学报》主编孙坦,《芯片》(Chip)执行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贤敏,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 ...
海底捞三方共创破内卷,全链路构建共赢生态
Jiang Nan Shi Bao· 2025-07-11 06:37
深入原产地进行产品溯源,也是海底捞共创的方式之一。海底捞通过"产地直采+标准化生产+全链溯 源"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闭环。 2023年起,海底捞在内部"抱团大会"中增设了顾客"吐槽"环节,邀请老顾客与高管面对面交流,提出需 求和建议。2024年抱团大会中,有顾客提出希望获得更宽敞、更私密的火锅用餐体验。接收到顾客需求 后,海底捞迅速立项落成创新项目,于2024年12月在西安开设了全国首家包间店,适合商务宴请、家庭 聚会、团建聚餐等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据统计,在过去三次老顾客交流会中,海底捞已根据顾客 建议完成近500项关于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化。 除听取用户意见之外,海底捞还推动供应商从"幕后"到"共创者"的角色转变。2024年,海底捞联合蜀海 供应链以及百余家供应商,整合地域食材与非遗资源,全年推出超过20款全国新品及200款区域特色 菜。例如,"浓浓浓菌汤锅"需经历13道工序筛选及三段式熬煮,展现了从采摘到餐桌的全链路协作。在 模式创新方面,海底捞打造了"牛肉工坊店"等主题业态,通过4小时冷链直配实现现宰牛肉当日上桌。 同时,依托新增的潮州、贵阳仓及佛山新仓优化仓网布局,配合双温/三温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