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

Search documents
《经济学的未来》:围观一场关于规则与市场的争论
Sou Hu Cai Jing· 2025-05-11 20:39
本书通过还原德国经济学界的争论,不仅展示了德国经济学从历史学派到秩序自由主义等一系列发展历 程对全球经济学界的启示,也引发了关于回归历史、社会、国别特色经济学还是采取普遍经济学原理的 广泛思考。这种方法论之争不仅对经济界,更是对整个社会科学界都具有推动作用,提醒人们任何单一 经济学理论都无法穷尽真理,应多种理论工具并用以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书中还强调制定经济政策要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依赖数学模型,德国经济学界的这场争论如同镜子,各国学界亦可观人观 己。 引来众多学界专家高度关注的本书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强调规则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强调尊重市 场、企业家与消费者。秩序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市场需要规则,而不是放任不管"。持这种观点 者认为,完全不受约束的"弱肉强食"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垄断、贫富分化甚至社会崩溃,所以政府必须建 立一套"游戏规则",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同时保护其他群体。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市场就像一场足球 赛,企业作为球员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遵守规则亦即法律,政府作为裁判者负责维持秩序,否则比赛 就会变成无序的乱殴。 2009年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德国发生了凯恩斯主义与秩序自由主义的观点 ...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虎嗅APP· 2025-05-10 10:24
软实力衰退与否,有不同视角 作为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他的离开正值一个微妙的时刻—— 美国的国际软实力似乎正在以一种诡异的方式,从内部被破坏。 以下文章来源于嬉笑创客 ,作者CB 嬉笑创客 . 谈创业事,谈经济,谈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嬉笑创客 ,作者:CB,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国际政治的泰斗、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 (Joseph Nye) 在5月6日去世,享年88岁。没有国际政治学生能够避开这位老爷子,我也一样。 但要注意,视角不同,对软实力的判读会完全不同。 对于老特的MAGA基本盘来说,美国的软实力可能正如日中天、万国来朝。对于这群人而言,原先有强大的软实力但毫不运用,就像段誉有着震古烁 今的内力储备但不知如何使用,是彻头彻尾的浪费,直到老特上台,犹如萧峰战神附体,把80%的实力打出了150%的威力,是真实软实力的大提 升。 这也是老特班子的内宣口径。 但在国关学者和其他国家来看,尽管约瑟夫·奈在历史上曾多次反思过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否行将衰落,他很可能从来没像今天一样,强烈地感受到下 坡路的威胁如此迫在眉睫。在去世前,在老特的上一任期,他的看法可以用他自己的语言概括:"川普担任总统四年,对我 ...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Hu Xiu· 2025-05-10 05:26
国际政治的泰斗、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5月6日去世,享年88岁。没有国际政治学生能够避开这位老爷 子,我也一样。 软实力衰退与否,有不同视角 作为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他的离开正值一个微妙的时刻——美国的国际软实力似乎正在以一种诡异的方式,从内部被破坏。 但在国关学者和其他国家来看,尽管约瑟夫·奈在历史上曾多次反思过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否行将衰落,他很可能从来没像今天一样, 强烈地感受到下坡路的威胁如此迫在眉睫。在去世前,在老特的上一任期,他的看法可以用他自己的语言概括:"川普担任总统四 年,对我、对美国和对世界来说都很煎熬。他很难相处,因为他对国际事务的情境智力很低,而且他高度自恋,限制了他的情绪智 力。" 一个难相处的人不一定是坏的共事者。有的领导很难相处,对下要求严格、挑剔,但你知道他会让你提升进步,并且分利益的时候 公平甚至大方,你不太会有怨言。但如果这个领导反复无常、苛刻且理由不能服众,很多时候让人觉得只是为了挑刺而挑刺,以批 评来立威,你不会敬佩,也不会想追随。 对外和对内不在自己阵营的人,老特无疑都是那个"难相处"的人。如果对内还有整体国力提升这样的业绩可以交待,对外 ...
“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他曾多次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应同中国接触,而非冲突和对抗
Huan Qiu Shi Bao· 2025-05-08 22:44
"奈游走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之间,这一经历使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运作机制有着独到的见解。"《金 融时报》评论称。报道援引美国前高级情报官员和政策制定者韦德宁的话称,奈既能进行高度理论化的 国际关系思考,又能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 据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称,奈最为自豪的是他曾通过双重途径为阻止核战争作出的贡献:既 以学者身份担任"避免核战争"项目联合主席进行智力输出,又以官员角色在克林顿政府中付诸实践。 在学术方面,奈提出的最著名的概念是"软实力"。1990年,他在自己所著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 性质的变迁》一书中创造了"软实力"一词,用来描述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力量外的第三方面实 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至今"软实力"仍是国际关系专业教科书中 必备的术语。他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李艾鑫】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布公报称,学院前院长、美 国知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于6日去世,享年88岁。据英国《金融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 道,"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领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实践者之一 ...
“软实力”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逝世,曾称“特朗普不懂软实力”
第一财经· 2025-05-08 06:40
2025.05. 08 本文字数:206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消息,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创始人、现代国际关系构建者约瑟夫 ·奈(Joseph S. Nye Jr.)于6日去世,享年88岁。 约瑟夫·奈最著名的学术贡献之一是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基欧汉(Robert Keohane)共同提出新自 由主义理论。上世纪80年代,他还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用于描述国家在国际 舞台上的非军事影响力。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发文缅怀称:"他的一生堪称精彩。鲜有人能像他一样为我 们的思想财富、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他是我以及许多人的朋 友和导师。"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向第一财经 记者追忆道,约瑟夫·奈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理论体系,这一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他 在内的众多学者。 学术和政策成就 约瑟夫·奈于1937年出生,成长于新泽西州一个小镇。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学士学位,随后作为罗 德学者在牛津大学学习,之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软实力”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逝世,曾称“特朗普不懂软实力”
Di Yi Cai Jing· 2025-05-08 04:45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发文缅怀称:"他的一生堪称精彩。鲜有人能像他一样为我们的 思想财富、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他是我以及许多人的朋友和导 师。"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向第一财经记 者追忆道,约瑟夫·奈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理论体系,这一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他在内 的众多学者。 学术和政策成就 约瑟夫·奈于1937年出生,成长于新泽西州一个小镇。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学士学位,随后作为罗德 学者在牛津大学学习,之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于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加入哈佛教职, 此后在哈佛任教60年。 直至去世前不久,约瑟夫·奈仍在积极评论国际事务。 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消息,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创始人、现代国际关系构建者约瑟夫· 奈(Joseph S. Nye Jr.)于6日去世,享年88岁。 约瑟夫·奈最著名的学术贡献之一是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基欧汉(Robert Keohane)共同提出新自由主义 理论。上世纪80年代,他还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 ...
美国民主党去哪儿了
Hu Xiu· 2025-05-02 01:45
几个月来,面对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引发巨大争议的举措,理应作为关键"平衡手"的民主党似乎睡着了, 集体"哑火",纵使发声也溅不起多少浪花,包括被指罕见的、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拜登、奥巴马和 克林顿对特朗普政策的有关批评。 究其背后,民主党正面临特朗普强势回归后的窘境。未来何去何从,是民主党当下最需要直面的问题。 有人提出一个大胆"政治策略"——"民主党应'躺平装死'以避共和党人的锋芒",但遭到民主党人的广泛 批评和反对。许多民主党人认为,放弃斗争不应该成为民主党赢回选民支持的上策。 观察人士认为,化解当下民主党遭遇的困局,关键不在于特朗普和他的政府,而在于民主党本身,包括 党内持续的分裂争斗、不了解政治游戏的新规则,以及缺乏能够面向未来的政党宏大设想。更深层次 看,这反映出美国宪政层面的缺陷,乃至危机。 党内面临团结危机 民主党内部分裂已成为一个严峻现实。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伊始,因选举期间的争议和对未来展望不 同,民主党内高层便陷入内讧和相互攻击之中。 因拜登在党内压力下放弃了总统连任的竞选,其夫人吉尔·拜登与众议员南希·佩洛西的女儿相互指责。 拜登本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称,如果没被劝说退出大选,他仍然相信自 ...
万字详解:德国经济雪崩之谜
3 6 Ke· 2025-04-30 00:24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曾长期被视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成功典范。这个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 家,不仅稳居全球前五大经济体行列,更是欧盟当之无愧的经济领头羊。但近年来,这艘经济巨轮却遭 遇了意想不到的逆流。 自2021年以来,德国经济已连续三年陷入停滞状态。工厂投资持续萎缩,就业市场显露疲态,曾经引以 为傲的"德国制造"竞争力正在减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传统工业强国如今面临双重夹击: 在国际上,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虎视眈眈盯着德国创纪录的贸易顺差——截至2024年底,美德贸易差额已 突破650亿欧元(547亿英镑),随时可能成为关税大棒的新目标; 在国内,迫于北约盟友的军事开支压力,政府不得不将大量资金转向国防领域,这直接威胁到既定的绿 色转型计划。 种种迹象显示,德国正站在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其政策选择不仅关乎本国经济命运,更将深刻影响整 个欧洲的经济格局 1 深陷危机的经济引擎 德国经济正滑向"永久性危机"的深渊。Handelsblatt研究所在深入剖析德国当下的经济低迷状况时,毫不 留情地将其定义为"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危机"。该研究所还大胆预测,到2025年,德国经济将连续第三年 陷入衰退的泥沼 2023年0 ...
|晒书客·花月之书|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4-29 10:28
(原标题:|晒书客·花月之书|) 《"娜拉"在中国: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年代》 许慧琦/著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7月 易卜生在19世纪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是现象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终结19世纪,带领文艺和与文艺有 关的思想迈入20世纪的门槛。他的戏剧不是讲求仪式感的宫廷文化的遗存,他的故事是写给大众看的, 剧中人话是说给大众听的,而1879年12月在丹麦首演的《娜拉》,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切中女性的困境 和出路这一话题,撩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之一,因而名声大噪。 《一片树叶的颤动: 南太平洋诸岛小故事》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 杨菁/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毛姆在1897年的处女作小说《兰贝特的丽莎》获得成功后,立刻开始了他的全球旅行生涯,通过一次次 旅行,他收集故事,获取灵感,写下了更多的小说、散文并做了无数笔记。1898年,他在意大利的卡不 里岛,在那里的经历见闻产生了他的第二部小说《成圣》,之后他还到过佛罗伦萨,到过塔希提岛,到 过莫斯科,到过缅甸、柬埔寨、越南,到过中国的长江流域,到过香港,他的各种名篇如《面纱》《月 亮和六便士》《佛 ...
特朗普和经济学家必须“死”一个
凤凰网财经· 2025-04-08 14:3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潮沉思录 ,作者潮思 新潮沉思录 . 新潮沉思录 来源 | 新潮沉思录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于落下。由于征税的力度和范围远超资本的预期,美股应声下跌。随之而来的是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的支持率达到了新 低。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低于上任时的47%。 特朗普的关税战争也激起了全世界的惊涛骇浪。欧盟可能是除了中国以外最主要的战场,除了狡猾的英国人通过有效公关只被加收10%关税外,欧盟整体 被加收20%关税。在马克龙多次暗示敌在太平洋的情况下,特朗普的冷面无情与打脸无异。 社交媒体对特朗普关税战争的解构更为热闹。从"对万国宣战诏书"到"特朗普赢学"再到"草台班子论",特朗普的关税战争普遍被解释为反智主义或者单纯 的情绪价值,这在经济学相关人士和美股爱好者中特别明显。对前者而言,这是捍卫经济学作为科学的必要反应;对后者而言,真金白银的损失足以让他 们宣泄对罪魁祸首的愤怒。特朗普必须变为一个"异质性的疯子"。 通过"非人化"或者"非理性化"满足两边日益极化的政治情绪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不是本文的重点。笔者试图指出,还是存在着某种概率,特朗普的关税 战争有可能并非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