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恩斯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推绳子:通缩是现代经济的“抑郁症”
3 6 Ke· 2025-07-02 23:22
治通胀是拉绳子,治通缩是推绳子 上一篇也分析过这个问题,通缩状态下,货币价值上升,商品价值下降,借钱是不划算的,央行只能降低利率,让大家来借钱。 但通缩中,虽然名义利率降到很低,实际利率反而变高了,比如: 通胀时:贷款利率5%,通胀3%,实际利率2% 通缩时:贷款利率3%,通胀-1%,实际利率4% 治通胀的整个过程,简化到两个字就是"收水",通胀作为货币现象,就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就要收回来一部分,钱少了,通胀自然就会慢慢下去,唯一 要注意的就是节奏,不要太猛,太猛很容易伤害过多的企业,就会遇到通缩的问题。 那么治通缩的方法是不是"放水"呢? 非常遗憾,"放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流动性陷阱",而不是走出通缩。 所谓流动性陷阱,就是央行放出的流动性,全部淤积在银行内部,宁可买入低利率的存款,也不愿意去投资。 另外,所谓放水,并不是"发钞票"(发钱是财政政策,后面分析),而是让企业和居民来借钱。 所以有人把治通胀形容成"拉绳子",治通缩形容成"推绳子",想花钱的人没有钱,就玩不出花样了,但不想花钱的人,硬给他也不肯花。 企业不愿借钱 ,居民不肯花钱,那能够借钱和花钱的,就只有政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财政政策。 ...
“欧洲正犯下一个大错”,美媒:欧盟急速重整军备可能“不进反退”“两败俱伤”
Huan Qiu Wang· 2025-06-30 11:56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欧洲正犯下一个大错",美国《纽约时报》6月30日以此为题发文称,欧盟急速重整军备可能"不进反退""两败俱伤",从而酿成 历史性错误。此前,欧盟2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峰会。会议发表的成果公报显示,欧洲理事会称将继续大幅增加欧洲防务和安全支出。 《纽约时报》最后总结称,按照当前路线,欧洲既不会走向具有社会红利的"军事凯恩斯主义",也不会建立与其"大国"抱负相匹配的防务战略。相反,欧洲 面临"两败俱伤"的风险:经济复苏乏力,缺乏长期增长前景,而巨额国防支出却使其无法匹敌其他国家。 此前,在6月25日结束的北约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就未来军费支出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在2035年前将年度国防开支提高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部分同 时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的国家认为,实现5%的目标面临较大困难。 文章分析称,在整个欧洲,政策制定者们正趋向于同一战略,希望"一石二鸟"。一方面,增加军费开支将使欧洲免受俄罗斯"威胁",并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最终巩固其"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在面临竞争对手和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这将重振欧洲境况不佳的工业部门。这种观点认为,向军事领域投入大量资 金,是应对地缘政治脆 ...
“奥派”死了?过气的先知还是被低估的信条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03:24
近期,上海三联书店引进出版了史蒂文·霍维茨(Steven Horwitz)撰写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为中文读者理解和把握该学派的基本理论提供了重 要参考。 霍维茨认为,奥地利学派所强调的自由市场政策和自由意志主义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公众面前的存在感日益增强",标志着奥地利学派 的一次复兴。奥地利学派可以直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思想革命。这场革命直接创造了现代经济学方法,其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奥地利学派的开山鼻 祖门格尔,甚至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之一。" 然而,伴随着大萧条出现的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革命和微观经济学的数理化,奥地利学派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奥地利学派 几乎消失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第4页,下同)在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哈佛大学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出版了受到奥 地利学派思想影响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为自由意志主义辩护,以及1973年伊斯雷尔·科兹纳出版的《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不仅标志着奥地利 学派的复兴,还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重视,并且影响着公共的辩论。 作者|李晋 《奥地利学派 ...
关税事件后,如何抓住贸易摩擦背后的经济必然?
混沌学园· 2025-06-20 06:51
本周六( 6 月 21 日),混沌学园特邀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博士,带来重磅新课《抓住偶然背后的必然 —— 贸易摩擦中的经济形势》。 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突然推出 "对等关税" 法案,对世界各 国加征进口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税率一度飙升至 125% 。 这场看似突发的贸易摩擦,实则是全球经济失衡 40 年的必然爆发。 从 4 月的关税拉锯战到 5 月日内瓦会谈的紧急降温,再到 6 月中美伦敦磋商的微妙博弈,短短两个月间,全球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震荡。 这场看似戏剧性的关税博弈,其实是当宏观逻辑遇上现实博弈,并引发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美国在全球化中扮演唯一逆差国角色? 为什么中国作为顺差国反而手握更多牌? 当 "挖坑填坑" 的凯恩斯主义遇上 AI 时代的产能革命,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这位横跨国际机构与顶尖投行的宏观经济专家,将用 "思想统治世界" 的哲学视角,拆解贸易战迷雾下的经济必然逻辑,为创业者、投资者揭开大国博弈 的底层密码。 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月卡 观看本课程和 600+ 主题课 宏观分析的 "反常识" 革命 国家不是放大版的公司 "成功的商人不懂宏观经济。" 诺贝 ...
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逝世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10:11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日发表题为《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逝世》的 文章,作者是萨姆·弗莱明和詹姆斯·肖特。全文编译如下: 费希尔后来回忆说,他在农村长大,身边都是农民,殖民主义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我就是大英帝国 的产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在2017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后来,他的家人搬到南罗 得西亚,他十几岁时在那里遇到他后来的妻子罗达。罗达先于他在2020年去世。 以色列央行周日宣布了费希尔的死讯,他曾于2005年至2013年担任以色列银行行长。以色列总统伊萨克 ·赫尔佐格向他致敬,称其为"一位世界级的专业人士,诚信正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费希尔不仅在全球经济领域担任最高级别的职位,他在学术和教学方面的成就同样重要,其中包括他在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他曾协助指导过博士论文的学生中,包括前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和 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埃里安表示:"斯坦利工作的'人性维度'与他卓越的经济分析和出色的 沟通能力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影响力。" 费希尔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赞比亚,当时这里还是英国的北罗得西亚保护领。他的 ...
特朗普警告美联储!再不降息将输给中国,鲍威尔被邀会面
Sou Hu Cai Jing· 2025-05-31 05:57
大家都知道啊,美国的债务问题现在已经成了特朗普政府的一座大山。不管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怎么吹自己干的好事,只要解决不了这个巨大的隐患,那以后 美债出问题带来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暴跌,就会变成他在中期选举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甚至说,搞不好还能跟肯尼迪争一争"任期最短美国总统"的称号。 现在时间到了5月底,美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虽然之前那些人炒作的6月份到期6.6万亿美元美债的说法其实是错的。 这事儿背后透露出来的现实真是让人震惊:从2024年开始,美国一年要还的美元债就已经达到10万亿美元了,不是说从2025年开始才需要还这么多。每个月 到期的债务金额都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上涨,这直接把特朗普政府的财政状况搞得更紧张了。 可现在呢,美联储还是那么倔,死活不肯放出明确的信号。特朗普没办法,只能亲自出马,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去"喝茶"。 特朗普主动约见鲍威尔 就在本周四,美联储发了个官方声明,说鲍威尔主席那天是应特朗普总统的邀请,去白宫和他聊了聊。他们讨论了一些关于美国经济的问题。这是特朗普重 新当上美国总统后,俩人头一回见面;也是自2019年以来,他们第一次在正式场合碰面。 特朗普再次施压!亲约鲍威尔"喝茶" ...
货币与政府: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Hua Xia Shi Bao· 2025-05-29 00:46
郭金兴/文 政府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另外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总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倾向,而经济个体的应对 总会出现"节俭悖论",即在经济下行时家庭减少消费、企业减少投资并降低工资,从宏观角度来看,尽管这对每 个个体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总体上会使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政府的稳定化政策通过直接或 间接的方式促进总需求,有助于减少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改变个体对未来的预期,推动经济恢复或者保持在充 分就业均衡状态。此外,由于此时可能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对于货币这种更具安全性的资产需求是无限大 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力下降乃至完全失效,直接作用于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被终结,其直接原因在于凯恩斯主义政策对新出现的滞胀现象束 手无策,但是根本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动摇了凯恩斯理论的基础。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有效需求不足之成因的 分析,即如果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并不在于当期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在于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出现了失衡,那 么刺激总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只能暂时推迟危机的爆发,却会使结构性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从而未来爆发危机 时 ...
穆迪评级下调后,美国金融 “纸牌屋” 摇摇欲坠
凤凰网财经· 2025-05-26 14:16
过去一周,美国 20 年期国债拍卖遇冷,日本同期国债标售创 2012 年以来最差表现,穆迪百年来首 次下调美国最高 Aaa 信用评级,美日长期债券价格大跌等大事件为市场敲响了警钟,这是否会是新 一场金融危机的信号? 01 凯恩斯主义变异和滞胀幽灵的重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风暴曾将凯恩斯主义刻在经济学史的耻辱柱上,约翰逊总统的 " 伟大社会 " 计划叠加石油危机,让美国陷入物价螺旋和衰退失业共振的深渊。直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登场, 各国央行纷纷将新古典货币政策奉为圭臬,财政纪律成为红线。但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集体 记忆似乎被一键清空。现代货币理论( MMT )与功能财政联姻, " 财政赤字无害论 " 成为新信 仰,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与政府举债狂欢成了的政策时髦标配。 现代货币理论( MMT )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优等生美国和日本,将此理论进行得最为彻底。日本国 债与 GDP 之比高达 260% ,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约 40%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快速飙升突破 36 万亿,利息支出已吞噬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国会被迫不断上调债务上限。当市场用脚投票,美 日长期债券大跌发出警告时,这会是金融危机到来的信号? ...
从思想价值链看经济思想史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6 07:47
(原标题:从思想价值链看经济思想史) 思想市场理论及其局限性 凯恩斯在其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结尾处,留下了一段名言:"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 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 着。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 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我确 信,和思想的逐渐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 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无疑说得对。事实上,当下许多热点经济问题,在前人的著述中几乎都能找到影子。例如,特朗 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征收关税的政策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可追溯至德国历史学派,乃至更早的《汉 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而广受关注的AI取代人类劳动力的问题,也可被视作李嘉图和马克思讨 论的"机器替代工人"问题的现代版本。从这个角度看,了解经济思想史,有助于提升经济认知,增强对 现实经济与政策的分析能力,颇具裨益。 然而,当我们真正翻开一本经济思想史的著作时,往往会发现它对读者并不那么" ...
【有本好书送给你】假如凯恩斯还活着,他会诞生哪些奇思妙想?
重阳投资· 2025-05-21 06:56
现在,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把阅读这件事坚持下去。 每一期专栏,我们依旧聊书,可能是书评、书单或者书摘。 每一期会有一个交流主题,希望你通过留言与我们互动。 我们精选优质好书,根据留言质量不定量送出。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愿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 徜徉。 提示: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如您对重阳产品感兴趣,欢 迎 扫码 咨询。 重阳说 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 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 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熟悉重阳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阅读,一直是我们非常推崇的成长路径。 然而,时至今日,经济学仅仅在形式上徒有"科学"的外表,其实质内容与真正的科学仍然相去甚远。这主要是 因为经济学是以人类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而人类的经济行为又取决于每个个体的思想 以及形塑个体思想的社会理念,当个体和社会的思想理念发生改变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规律也必然随之 改变。 因此,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中的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