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

Search documents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6-13 07:09
"在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已较2023年近乎翻倍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股票融资总额应会超过 去年全年,相当于前6个月完成了去年一年做的事情。"6月11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 主管王亚军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型IPO项目取得不错的表现,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得益于国际长线资金的持续回归。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劲头令人瞩目,融资规模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在王亚军看来,这可归 因于三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二 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 王亚军预测,如果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IPO规模最终在200亿美元-—250亿美元,那来自A股的公司大概能贡献 80%左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下旬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流时,王亚军就提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 在转变,由观望走向行动。彼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实际已有回温趋势。如今时隔一年,王亚军提到,2023年 时,一些IPO项目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可能只有3—5个,但现在在港 ...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2 22:50
"在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已较2023年近乎翻倍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股票融资总额应会超过 去年全年,相当于前6个月完成了去年一年做的事情。"6月11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 主管王亚军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型IPO项目取得不错的表现,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得益于国际长线资金的持续回归。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劲头令人瞩目,融资规模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在王亚军看来,这可归 因于三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二 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 王亚军预测,如果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IPO规模最终在200亿美元-—250亿美元,那来自A股的公司大概能贡献 80%左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下旬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流时,王亚军就提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 在转变,由观望走向行动。彼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实际已有回温趋势。如今时隔一年,王亚军提到,2023年 时,一些IPO项目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可能只有3—5个,但现在在港 ...
生物医药赴港上市潮涌:政策红利驱动,资本国际化加速产业升级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6-12 08:48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盛宴。5月下旬,随着恒瑞医药(01276.HK)、觅瑞 (02629.HK)、派格生物(02565.HK)三家药企密集敲钟,一场席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赴港上市浪 潮已成燎原之势。从创新药龙头到AI制药新锐,多家药企正在冲刺港交所,港股市场俨然成为行业资 本化的战略高地。 全景扫描:行业资本化进程加速 上市热潮持续升温: 仅5月23日至27日,就有恒瑞医药、觅瑞、派格生物三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股。 其中恒瑞医药"A+H"总市值突破3600亿元,成为行业标杆。 IPO通道密集排队: 目前包括AI制药龙头英矽智能、免疫疗法企业科望医药、小核酸药企瑞博生物、再 生医学企业东方妍美、皮肤健康企业德镁医药、分子诊断企业安序源科技等多家企业正在推进港股IPO 进程。曾因新冠药受瞩目的真实生物也已二次递表。 "A+H"模式成主流选择: 除首度IPO企业外,百利天恒、迈威生物等多家A股上市药企明确表达赴港二 次上市意愿。此前药明康德、复星医药、君实生物等已成功构建"A+H"双融资平台。 核心驱动力:政策与资本的共振效应 从政策端看,近年政策持续松绑: 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第18A ...
储能巨头港股上市掀热潮,5月储能指数上涨4.87%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4:47
图2-同期储能指数与创业板指数的对比 储能的巨头,H股的溢价 图1-2021年1月-2025月5月能指数运行情况 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H股申报并在5月20日于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高达410亿港元(52.2亿美元),创年内 港股最大IPO记录。所募集资金90%将用于建设匈牙利电池工厂(匈牙利的年GDP约为2500亿美元,宁德对其匈牙利工 厂的投入,约等于匈牙利GDP的2%)。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是首个以"仅设定价格上限"方式完成定价的"先A后 H"上市项目,所设价格上限较定价当日A股收盘价零折扣。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开盘即高开,开盘价296.00港元/股,较 发行价上涨12.55% ,同时也意味着较公司A股溢价12.55%。 5月结束,宁德港股收盘价303.4港币,折合人民币277.79,A股收盘250元,港股溢价 11.16%;另外一家A/H两地上市 的储能巨头,比亚迪港股收盘价392.8港币,折合人民币359.65,A股收盘352.3元,港股溢价2.09%。而同期,A/H两地 上市的公司,平价A股溢价率41%。 长期以来,H股相比A股折价主要源自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和差异化的股息税率。港股成交高度 ...
如何看待A股龙头蜂拥赴港上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6-10 14:07
202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了赴港上市热潮。5月就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4家A股公司成功登陆 港交所,全年新增"A+H"公司数量有望创近年来新高。A股赴港上市企业主要以电力设备、汽车、医药 等制造业企业为主,而港股市场更偏向医疗保健、消费、科技等多元化领域。 根据Wind数据统计,过去五年A股与港股融资规模呈现明显分化趋势。A股市场:2021-2022年融资额稳 定在800亿美元以上,2023年小幅回落至600亿,但仍是全球IPO核心市场。2024年融资额创新低是因为 监管层推行"逆周期调节"机制,阶段性收紧了IPO的节奏。再看看港股市场:融资规模从2020年500亿骤 降至2023年60亿,但2024年触底反弹,2025年或成"融资大年"。 为何选择港股呢? 加速南下,有何影响呢? 对企业而言:有助于企业获取更丰富的融资渠道,港股丰富的再融资工具,能为企业提供灵活资金运作 空间。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后,企业能吸引更多国际被动资金配置,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 加速海外业务布局。同时,港交所对信息披露、ESG等要求严格,能倒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部 分行业港股估值偏低,可能影响募资效率,且赴港 ...
港交所新规显效 “硬科技”新兴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news flash· 2025-06-08 02:53
今年以来,内地的企业赴港上市成为热潮,尤其是5月份,就有4家A股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全年新 增"A+H"公司数量有望创近年来新高。中金公司(601995)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交所共迎来28家内 地公司上市,仅2025年5月份,香港市场新股发行累计募资金额就达561亿港币,创2021年3月以来最高 单月纪录。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港股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截至2025年6月2日,年内累计首发募资规模 已超过776亿港币,接近2024年全年规模的九成。截至目前,合计有高达165家内地企业正在排队登陆港 交所,相较于今年1月中旬接近80家排队企业,短短几个月数量大幅增长,显示出赴港上市潮热度。(央 视新闻) ...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活动在沈阳举行
Xin Hua Cai Jing· 2025-06-05 11:55
据统计,去年辽宁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5.9%,两地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紧密合作格局。截至2025年4月,香港累计在辽宁省设立外资企业超1.3万家,实际到位外资占全 省总量的46.3%,稳居第一大外资来源地;辽宁在港投资企业300余家,备案中方投资额超75亿美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刘智元认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辽宁和香港在新时期 的共同发展目标,双方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来自辽宁的20家上市 企业表现突出,涵盖工业制造、能源、金融、医疗、食品、教育等行业。我鼓励更多辽宁企业善用香港 金融服务的优势,积极利用香港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海外新市场、新商机。"刘智元说。 新华财经沈阳6月5日电 5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及 辽宁省商务厅联合主办的"把握投资新机遇,开拓海外新商机"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活动在沈阳举 行。 活动上,与会代表们互相交流了企业赴港发展经验。参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推广交流会,更加了解 了香港金融服务优势和跨国供应链管理优势,期待早日赴港考 ...
A股核心资产密集赴港上市!将迎估值重塑?
Jin Rong Jie· 2025-06-05 01:19
5月以来,两大A股科技行业巨头先后赴港上市,吸引了较多市场关注。 (1)新能源领域: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近期通过港股融资310亿港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建欧洲 生产基地,预计带动海外产能提升40%,进一步稳固全球市占率。 (2)医药领域:A股某创新药龙头企业通过港股募集近百亿港元,其中75%资金投入抗癌新药研发, 推动5款创新药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3)流动性改善:港元汇率走强与南下资金激增形成正向循环。2025年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27 亿港元,同比激增144%,国际资本配置转向中国资产的趋势显著。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中东主权基 金、欧洲长线资金加速流入。 图:2025年以来港股各行业IPO发行数量及规模情况 (信息来源:天风证券;截至20250523) 此外,还有工程机械、食品饮料等多个A股龙头选择"A+H"双市场布局,2025年以来,A股企业再掀赴 港上市热潮,使港股IPO市场在时隔四年后重新登顶年内全球募资额第一。 一、赴港热潮背后的三重驱动力 据相关机构指出,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背后,或包含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流动性改善三大驱动因 素: (1)产能与品牌双重出海:2025年以来,关税不 ...
企业为何热衷于赴港上市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03 10:21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大中型上市公司"出海"意愿更为强烈。港股市场作为国际化平台,不仅能帮 助企业拓展海外融资渠道,更能推动其全球化布局,实现从存量竞争向增量扩张的战略转型。通过港股 市场这一重要舞台,企业可加速国际化进程,有效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 从投资者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A股上市公司通过"A+H"双重上市,能够有效吸引全球资本参与投 资,从而改善公司股东结构。引入更多外资及成熟机构投资者,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更 能促进估值体系专业化。随着成熟投资者占比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将显著改善,为股价长期稳定奠定基 础。 港股市场今年表现领跑全球主要股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汇聚了众多优质龙头企业, 涵盖科技、消费、金融等核心领域,充分满足全球资本配置需求;二是估值优势显著,即便经历近50% 的反弹后,仍是全球最具估值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持续活跃。截至今年5月30日,已有28家企业成功赴港上市,总募资规模 达到773.2亿港元。在众多赴港上市的企业中,A股上市公司占比并不低,例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 今年以来,部分A股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港股上市的目标,实现了"A+H"的同步 ...
三一重工、山推股份谋求赴港上市,工程机械龙头加速海外布局,业内建议打造“中国标准”
Hua Xia Shi Bao· 2025-06-02 12:33
Core Viewpoint - Leading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mpanies are targeting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for H-share listings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brand influence and attract global capital for overseas expansion [2][4][5]. Group 1: Company Actions - Shantu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nnounced plans for H-share issuance and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4]. -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submitted an application for H-share issuance and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5]. - Both companies aim to strengthen their global strategies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se listings [4][5]. Group 2: Market Context -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sector is facing challenges due to declining domestic infrastructure demand and geopol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markets like Russia [2][9]. - The glob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rket is expected to grow steadily, with Chinese companies increasing their overseas revenue share significantly from 9.6% in 2020 to 55.8% in 2024 [6][8]. Group 3: Financial Projections - Sany Heavy Industry's overseas revenue is projected to grow from 36.789 billion yuan in 2022 to 48.86 b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15.2% [7]. - Shantui's overseas revenue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revenue increased from 24.94% in 2021 to 55.77% in 2023, with a target of 90 billion yuan in overseas revenue by 2025 [7][9]. Group 4: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 Industry experts suggest that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should enh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 "Chinese standards" to gain market control [2][9]. -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collaborate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to create synergies and strengthen market position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