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广州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Ren Min Ri Bao· 2025-05-28 22:16
近年来,广州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人民 城市理念,积极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持续推动实施一批重点 项目,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60个,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161个。通过城市更新,广州不断推进改革 创新、改善人居环境、激发经济动能、展现文化魅力,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创新城市更新实践 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坚持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魄力,重点突破资金筹措难、土地整理难等障碍, 不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出台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专项地方性法规,构建城中村改 造"1+N+X"政策体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和"原拆原建"试点政策,搭建从总体规划到专项政 策、配套指引的系统体系。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更新目标和任务,注重分区施 策、分类推进,坚决防止大拆大建、一拆了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机制模式,探索 利用专项债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拓宽改造资金筹集渠道,激励社会资本积极参 与城市更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院士专家、居民、企业等各方参与,充分听取 ...
文博日历丨“悠悠黄河水,两岸是兰州” 百年前的兰州什么样?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5-27 23:28
画家以白塔山为视点 | 名称:金城揽胜图 | | --- | | 年代: 清代 | | 尺寸:高83,宽150(单位:厘米) | | 收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 "悠悠黄河水,两岸是兰州" 百年前的兰州什么样?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金城揽胜图》 01 一幅画里藏着一座生动的兰州城 画中,黄河自西向东流过 镇远浮桥架于河上 浮桥中部设闸门 两艘小船即将通过闸门 其中一艘还悬挂着红旗 黄河南岸便是兰州城郭 岸边有两轮水车 水车西侧是"吸水龙" 也就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抽水机 以便春冬时抽黄河水注入"饮河池" 供市民饮用 而夏秋丰水期时,则由水车注水 用写实手法 描绘了兰州城依山带河的独特样貌 02 画中究竟是兰州哪?为何叫"金城"? 这幅《金城揽胜图》 是清代兰州民间画家马五 绘制的甘肃兰州府治所在地 ——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图 也就是如今兰州市城关区的一部分 兰州城初建于西汉 南屏皋兰,北临黄河 历代都有修葺 明朝始具规模 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兰州是一座典型的沿河城市 也是沿黄河九省区中 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 作为通往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咽喉 兰州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
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6 00:55
(原标题: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作者 黄君度 诸君可知,司马迁如何写出"通古今之变"的不朽名篇《史记》?据他自己说,年少时遍游 大江南北,调查古代遗迹和传说故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实地考察,才能有对历史洞彻的了解。 2024 年 10 月,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西北考察之行。虽非司马迁式的周游历览,但在短短 8 天的行程 里,乘火车穿过沙漠,坐飞机翻越雪山,漫步于汉代长城下,到访西安、宝鸡、兰州、敦煌、武威这五 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寻觅伟大的历史遗迹,在周晋汉唐的漫长时空里看见文明。"西北行记"系列 是记录,也是一次邀请,欢迎诸君携诗酒书剑,随我开启这场穿越古今的壮游! 从狭小逼仄的空客 320 机舱出来,踏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外的关中大地,迎面就感受到她那股辽阔浑厚 的力量。航站楼前是平坦的大广场,抬头望去,秋日的晴空澄蓝如洗,点缀着几片浮云。汉朝是一个那 么遥远的朝代,以前只通过书本上和我所研究的汉简了解她,今天要寻访一位最伟大的汉朝皇帝的陵 墓,经历了两千年悠悠岁月,我还能看到些什么? 一阵电话铃声把心思拉回到当下的行程,是包车司机王师傅打来的。这是位膀大腰圆、方脸平头的关中 ...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Yang Shi Wang· 2025-05-25 12:2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多古建矗立在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塑碑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今天(5月25日)的 《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晋祠,感受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之美。 圣母殿前檐八根廊柱上姿态各异的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殿内保存着43尊宋代彩绘泥塑,写实且传神,其中33尊侍女像最为精 美,它们如真人大小,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负责洒扫梳妆、奏乐歌舞,各司其职,对研究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 此外,晋祠唐碑亭内的"镇馆之宝"记录了唐王朝初创时期的壮志豪情。 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一处处古树古建,承载了延续千年的三晋历史文脉,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晋祠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保存文物悠久的历史信息,在这里还能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从明 清以来延续至今的晋祠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举办,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历史文化优势,晋祠博物馆经常性举办系列文 化活动,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 ...
逛过这座城市,别再说江苏人只有“精致”了
3 6 Ke· 2025-05-21 12:51
每到春夏之间,江南不知是多少人心里的精神故乡,游人们的镜头总对准青瓦白墙间的小桥流水人家。 而在一众江苏城市温婉精致的气质中,徐州大概是个例外。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人们常说:"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六朝看南京,两汉 看徐州。"徐州城市周围百公里范围内,两汉遗迹众多,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 这座苏C之城自古以来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襟山带水、人杰地灵之处。向前 看,它能一手揽住烽烟四起的6000年文明史;到如今,它又能轻巧地一手扬起云龙湖的阵阵荷风。 纵使黄河故道数百次向徐州展现自己的万般威力,但这座城一次又一次地稳稳站在江苏西北的十字路口 处,丰满着人们对"江苏气质"的单薄想象。 01 千年文脉汉兴地,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多山,在主城区周围,分布着大小山头72个。这里的山虽不算高,也并非郁郁葱葱、物产丰饶 的"富山",却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九里山见识过楚汉相争决胜之战的刀光剑影,子房山纪念着张良以箫声退敌的典故,户部山保存完好的 古民居是我们了解明清建筑特色的重要史料。 其中最富盛名的大概是状若游龙的云龙山。苏轼徙知徐州,拜访云龙山人后所作《放鹤亭 ...
文化中国行丨3000多岁的对“象”、奇幻的昆虫世界……这些博物馆能玩又能学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7 05:41
明天(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备案的博物馆,已经有将近7000家,珍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在素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陕西宝鸡,有 着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里馆藏文物48万多件,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商代和周秦青铜器为主,"中 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就出现在镇馆之宝:何尊之上的铭文中。 3000年象尊憨态可掬 青铜萌兽话西周 我们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探访这里的另一件珍藏:一只3000多岁、憨态可掬的象尊。 总台记者 甘轲晗: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除了庄严肃穆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之外,还有一些生动活泼、寓意丰富的动物形青铜器。今天,我就带大家见 一位特殊的对"象"。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件西周象尊,出土于1974年的宝鸡茹家庄鱼国墓地,它的高度是达到了23.6厘米,重量达9斤,肥硕丰满的体态,堪称青铜器中的"萌系担 当",四只健壮的小粗腿,鼻子高扬,象身之上,凤鸟纹优雅灵动,以云雷纹为衬底,中间又巧妙地填以三角形几何纹,在器盖上饰有四组卷体蛇纹,纹饰 布局错落有致,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相信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它的功能,没错儿,这枚象尊是盛酒器。我们都知道,大象通常 ...
从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看北京历史文化的多元融汇
Xin Hua She· 2025-05-17 02:59
首都博物馆新馆——这座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集中展示中华文明精华的博物馆,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6号矗立近20年,向天南海北的 游客讲述着北京悠久的历史、绵长的文脉。 这是2025年5月1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拍摄的首都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竞文 摄 2023年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首都博物馆本馆和东馆在北京的"一西一东",共同讲述着北 京"都"与"城"的故事。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举行。让我们一起探寻首都博物馆"镇馆之 宝",从中汲古润今、传承文脉。 这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夜景。(首都博物馆供图) 1974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的堇鼎,带有"匽侯"等铭文。专家称,这为探寻北京城市文明的源头提供了重要实证。 鼎口稍向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各饰一组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之下饰一周兽面纹带……堇鼎是北京地区 迄今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在西周初期就出现体积如此巨大的鼎,反映出当时北京地区的冶矿与铸造行业规模很大,生产技 术高度发达。 伯矩 ...
苏倒退速度最快的城市,曾经闻名世界,如今却沦落到三线城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5-16 08:12
大运河的碧波还在流淌,瘦西湖的烟雨依旧迷蒙,可扬州城的GDP排名却像被抽了脊梁骨——这座曾在唐诗宋词里镶金边的"月亮之城",如今在江苏十三太 保的榜单上跌到了第七!今儿咱就掀开历史的绸缎,看看这座2500岁的江南老贵族,咋从"扬一益二"的全球顶流混成了三线小透明,顺便给那些捧着"祖宗 基业"躺平的城市敲一记醒木! 地理位置的锅甩不掉。长江北岸听着挺霸气,可过江通道比苏州少一半,润扬大桥天天堵成停车场。人家镇江隔江吃沪宁线红利,扬州守着连淮扬镇铁路当 宝贝,结果2020年通车才发现这铁路就是个"省内观光专列"。更扎心的是人才流失,扬州大学毕业生七成往苏南跑,科教创新指数全省第八,比不过连云港 这"沿海洼地"。 文旅牌打得稀烂更气人。瘦西湖门票敢收150,比故宫贵三倍;东关街卖着义乌小商品,早茶三春被网红店冲得七零八落。隔壁绍兴搞出鲁迅故里IP,扬州 还把"早上皮包水"当传家宝。2023年旅游收入刚过千亿,不到苏州三分之一,连"散装十三妹"泰州都靠溱潼会船反超了。 说到底,扬州这出"贵族落难记"给所有吃老本的城市敲了丧钟:运河能载舟也能覆舟,祖宗阔过不是免死金牌。当苏州把古典园林玩成数字经济孵化器,当 宿迁用京东 ...
中新网:辛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盟在武汉成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4 09:29
编辑:王玮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官信表示,联盟的成立是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和活化利用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强调,联盟单位 要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广泛影响,加强国内、国际文旅交流合作,为加 快建设文化强国、守护民族复兴根基而奋进。 当日,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 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启动,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文 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到辛亥革命历史文化传播中来。 辛亥革命博物院院长魏德勋表示,本次大赛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使辛亥革命历史 以更加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辛亥革命历史文化 的关注与热爱,推动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与发展。 由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牵头发起的辛亥革命文物保护 利用联盟14日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成立,武汉、广州、南京三地七家辛亥革命纪念地单位 代表参与联盟。 据悉,该联盟旨在聚合全国辛亥革命资源和研究传播力量,加强理论研究、展示传播、 宣传教育等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以辛亥革命文物为主 ...
望京楼上望京城(足迹)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3:00
"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杨朔一篇《香山红叶》使香山名满天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海 拔575米的香山主峰香炉峰东面有一座更高的山,上面建有白色外墙和红瓦屋顶的小楼。登临小楼,能 遥望京城,俯瞰香山,这就是海拔775米的新望京楼。 芳菲4月,我从石景山模式口大街后的一个路口出发,向新望京楼进发。这条路峰岭连延,单程长约15 公里,累计爬升约1000米,被户外运动爱好者简称为"模新"线。每逢节假日,"模新"线上"驴友"、越野 跑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图为北京西山绿道石景山段。 尹玉杉摄 所谓"望京楼",实际上是用于观望森林火情的"瞭望塔"。西山有两座知名的望京楼,按照建造的先后 有"新""老"之分。从挂甲塔向西行进,大约步行3公里后,就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左边通向新望京楼, 右边通向老望京楼。 登临新望京楼,远眺凤凰岭,俯瞰大西山,纵览京华烟云,是名副其实地在"望京"。在莽莽苍苍的群山 中,新望京楼的白墙、红顶引人注目,仿佛一座隐秘的山顶别墅。蓦然回首,群山已在身后,已在脚 下。 这条路以前是土石路,后来为了大家出行,被铺装成硬化路面,并在部分路段绘出黄色步行道标识。 2024年12月,西山绿道石景山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