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

Search documents
刚刚!又见证历史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16:01
【导读】特斯拉新车自动交付全程,从工厂出发,开了30多分钟到达车主家。 特斯拉AI与自动驾驶负责人Ashok Elluswamy称,这辆车的最高时速达到72英里(约116公里)。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马斯克,又完成了一项科技壮举!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一辆特斯拉Model Y SUV从公司位于奥斯汀附近的工厂自行开到了客户家 中,这是公司展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最新进展的一部分。 马斯克在X(原推特)上发文宣布,公司已完成了一次从工厂到客户家的Model Y全自动交付,并提到此次交付"跨越了 整个城区",还行驶上了高速公路。马斯克表示,这辆车内全程没有人,也没有任何远程操作人员控制。 这次交付比马斯克此前定下的首次全自动交付日期(6月28日,即他54岁生日)还提前了一天。 随后,特斯拉官方账号发布相关视频: 世界首例汽车全自动交付!这辆特斯拉从德州超级工厂自行开到约30分钟车程 外的新车主家中——穿越停车场、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最终抵达车主手中。 收到这辆Model Y的车主是X上叫做"Jose"的客户。他在X上晒出了与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Ashok Elluswamy、 特斯拉高级软件工 ...
小米发布AI眼镜,魅族前高管拆台,称没啥AI能力;DPU明星企业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直言就是不发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6-28 09:04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 AI industry, including company performances, product launches,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reflecting the rapid growth and innovation in the sector. Group 1: Company Performances - Yushutech's CEO Wang Xingxing announced that the company has around 1,000 employees and annual revenue exceeding 1 billion yuan, driven by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embodied intelligence [5]. - Alibaba reported a revenue of 996.347 billion yuan for the fiscal year 2025, with a net profit increase of 77% to 125.976 billion yuan, largely due to strong AI demand [8]. - Ant Group launched the AI health application AQ, connecting over 5,000 hospitals and nearly 1 million doctors, enhancing healthcare accessibility [9][10]. Group 2: Product Launches - Xiaomi introduced the Xiaomi AI glasses, featuring a 12-megapixel camera and support for third-party app video calls, priced from 1,999 yuan [6][8]. - Huawei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the HarmonyOS intelligent agent framework, with over 50 applications set to go live, covering various sectors [23]. - The F-TAC Hand, a robotic bionic hand with high-resolution tactile sensing, was developed by a research team, showcasing advancements in robotics [19]. Group 3: Investment Activities - Yushutech completed a C-round financing of approximately 700 million yuan, with a post-investment valuation of about 12 billion yuan, indicating strong investor confidence [22]. - The AI financing events this week totaled 25.996 billion yuan, with an average investment amount of 13.68 million yuan, reflecting ongoing interest in AI startups [70]. - The highest financing event was by Thinking Machines Lab, which raised $2 billion in seed funding, emphasizing the demand for AI technology innovation [71].
特斯拉Model Y首次实现全自动驾驶交付
财联社· 2025-06-28 04:56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周五(6月27日)表示, 该公司已完成了首次从工厂到客 户家中的Model Y全自动驾驶交付。 这是该公司的最新举措,旨在展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进 步。 在X平台的一篇帖子中,马斯克宣布了该公司达成的上述创新性成就。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已 将一辆特斯拉Model Y从工厂自主交付到客户家中,并指出这次交付"跨越了城市",且包含高 速公路路段,比计划提前一天完成。 马斯克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公共高速公路上进行的完全自动驾驶,车内无人,也没 有远程操作员控制车辆。 尽管该帖子未包含视频或图片,但马斯克表示相关视频将很快发布。特斯拉人工智能与自动驾 驶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则表示,该车辆的最高时速达到了72英里(约合116公里)。 此次交付比马斯克此前设定的首次全自动驾驶交付日期(6月28日)提前了一天 ,而6月28日恰 逢马斯克的54岁生日。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首次实现的全自动驾驶交付,凸显了马斯克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 引领其电动汽车公司未来发展的押注。 此举也紧随特斯拉于6月22日启动备受期待的Robotaxi服务之后。10台左右的Model ...
黄仁勋,又卖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01:42
英伟达股价自 2023 年高企,年内波动,近日市值回归全球第一 见习记者 储是 6 月 25 日,英伟达股价创下历史新高,重夺全球市值第一。 6 月 26 日,其股价继续上 涨,再创新高。目前,英伟达市值为 3.78 万亿美元。 在 6 月 25 日,黄仁勋减持了 7.5 万 股,为近期单笔最高数额。 英伟达自 2023 年初以来股价高企,年内因美国关税政策,股价陷入低迷; AI 芯片需求拉动 了股价重新上涨。 【导读】英伟达 CEO 黄仁勋月内持续出售持有股 6 月,黄仁勋持续出售英伟达股票。 6 月 25 日,英伟达大涨,市值重归全球第一。 黄仁勋最新 累计减持 22.5 万股 美东时间 6 月 26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披露的文件显示,英伟达 CEO 黄仁勋 月内再度减持持有的英伟达股票。 最新文件显示, 6 月 20 日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减持 22.5 万股英伟达股票,规模合计近 3320 万美元。具体是 6 月 20 日出售了 5 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约 721 万美元; 6 月 23 日出售了 5 万股,价值约 719 万美元; 6 月 24 日出售了 5 万股,价值约 736 万 ...
打破垄断!中国500公斤“铁金刚”掀桌,马斯克急喊“狼来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28 00:14
西北某工厂车间里,一台涂着亮黄色涂装的机械臂正轻松抓起整块汽车底盘,像搭积木一样精准放进装配线。这可不是普通机械臂,而是美的刚发布的500 公斤级重载机器人。它一出手,直接砸穿了日本企业30年的技术垄断,连马斯克都在沙特紧急喊话:"这玩意儿能让全球经济翻十倍,但东方的速度让我后 背发凉!" 你们知道吗?就在五年前,咱们买一台进口重载机器人还得捧着80万现金求人,交货等半年,坏了维修再等三个月。日本纳博特斯克公司卡着全球RV减速 器70%的份额,卖给中国价格翻倍,交货单排到半年后,想改个参数都得看对方脸色。美的的工程师回忆那段日子,气得直拍桌子:"这哪是买设备?分明 是讨饭!" 如今局面彻底翻盘。这台500公斤的"铁金刚",力气顶普通机器人十倍,误差却控制在±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航空发动机叶片组装这种精密活,它上 手就让燃油效率飙升8%,寿命延长30%。新能源电池厂抢着用它搬运模组,一爪子下去稳如吸铁石,生产效率直接拉高50%。 核心技术撕破封锁线 想想看,一台机器如何撼动全球?以前日本减速器企业挤牙膏式供货,现在主动找中企谈合作。因为中国RV减速器价格比他们低30%,市场蛋糕快被分光 了!更狠的是氮 ...
凯乐士:冲刺港股,2022 - 2024年业绩有亏有盈
He Xun Wang· 2025-06-27 23:50
Core Insights -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has seen a surge in robot company IPOs since 2025, with over 10 companies, including Kales, aiming for listings [1] - Kales has submitte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and aims to become the first "full-stack intelligent in-house logistics robot" company listed in Hong Kong [1] - Kales specializes in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t in-house logistics robots, utilizing embodie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redefin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1] Company Overview - Kales offers a full range of robotic products across three core product lines, covering in-house logistics operations and is one of the few companies globally with full-stack technology and core function coverage [1] - The company has focused on in-house logistics automation innovation for over a decade and became one of the top five related companies in China by revenue in 2024 [1] - By the end of 2024, Kales had served 779 clients and completed over 1500 projects, with a pending contract amount of 2.1 billion [1] Financial Performance - Kales has completed multiple rounds of financing, achieving a valuation of 3.5 billion after the E round, with major shareholders including Zhongjin Fund, SF Technology, and China Merchants Advanced Technology [1] - The company's revenues for 2022, 2023, and 2024 were 657 million, 551 million, and 721 million respectively, with corresponding losses of 210 million, 242 million, and 178 million [1] IPO Plans - Kales plans to use the funds raised from the IPO to advance product lines, develop technology, expand production capacity, explore global markets, and supplement working capital [1] - The trend of robot companies going public in Hong Kong is supported by the market's compatibility with the industry stage, allowing unprofitable companies to list and benefiting from high refinancing efficiency [1]
英伟达市值称冠,Cyngn迎高光时刻,原因何在?
Jin Rong Jie· 2025-06-27 07:45
除了AI芯片Blackwell被寄予厚望外,黄仁勋最近的战略宣言也点燃了新的增长极预期。在2025年6月25 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他宣布机器人技术是继AI后下一个数万亿美元市场,自动驾驶将成为首个商业 化场景。 英伟达于2024年将机器人业务并入到自动驾驶部门中。财华社根据英伟达的业绩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 4月27日止的12个月,驾驶部门为英伟达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71.89%,至19.32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 1.30%,但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分部之一,仅次于AI芯片所在的部门数据中心,后者截至2025年4 月27日止12个月收入年增幅为100.19%。 从这个发展态势来看,驾驶部门有望成为英伟达的下一个增长点。 英伟达(NVDA.US)最近的股价狂飙,今年以来累计大涨15.46%,按现价155.02美元计,市值达到3.78 万亿美元,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比第二大市值微软(MSFT.US)的3.70亿美元高出800亿美 元。 英伟达第二个增长极 6月24日,英伟达发布的一篇贴文中,英伟达与其合作伙伴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机器人技术、自动化解 决方案及AI技术的前沿成果,顺带也曝光了其合作伙伴,包括自 ...
2025-2031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
Sou Hu Cai Jing· 2025-06-27 07:42
外骨骼机器人的本质是人机耦合的可穿戴式智能结构。其原理是将人的智能与 外部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结合在一起,通过提供力量辅助和智能平台实 现增 强人类重物负荷能力、行走运动能力等功能,由于安装位置和产生的作用和生物 界的骨骼类似、同时兼具机器人功能,故称为外骨骼机器人。外骨骼 机器人技术 是融合传感、控制、信息、移动计算的综合性技术,核心部分包括构造材料、能 量源、控制、驱动和生物机械学等。外骨 骼机器人能够在保证 人体各种动作与机械之间协调性的前提下,使人类的力量成 倍数放大,既实现负重长途行军和搬运、完成侦察、作战、运输等任务,也可以 协助躯体力量 不足的使用者进行运动和康复。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品定义及行业概述发展分析 第一节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品定义 一、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品定义及分类 二、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品应用范围分析 三、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四、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或所属大行业发展地位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第二节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发展环境简析 一、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模型理论 二、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三、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相关叙述 第三节 外骨骼机 ...
新股前瞻|顶着头部自主智能体供应商光环赴港上市,镁伽科技的成长叙事会受市场欢迎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07:40
就收入来源看,镁伽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自主智能体及多智能体解决方案的销售。2022-2024年,镁 伽科技的收入分别为4.55亿元(人民币,下同)、6.63亿元、9.3亿元,对应的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43%。 过去几年间,智能制造业务始终是镁伽科技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且该业务的收入占比整体还呈现出进一 步走高的趋势。数据显示,22-24年,智能制造业务贡献的收入分别为2.69亿元、5.02亿元、6.35亿元, 占比分别为59.1%、75.7%、68.3%。同期,智慧实验室业务贡献收入分别为1.86亿元、1.61亿元、2.95亿 元,占比分别为40.9%、24.3%、31.7%。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 | 人民幣千元 | 第 | 人民幣千元 | % | 人民幣千元 | રેક | | 智慧實驗室 ... | 186,250 | 40.9 | 161.107 | 24.3 | 294,771 | 31.7 | | 智能製造 ...
金刻羽:当前主要发展机遇在二三线城市,许多人才正在回流
Sou Hu Cai Jing· 2025-06-27 04:53
此外,她观察到一种明显的落差:第一,中国高科技发展相当活跃,部分原因甚至得益于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这反而刺激了国内的自主发展。第二,尽管 宏观经济层面维持着约5%的增长率,但微观层面(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然不足。 在探讨中国如何成为真正利用科技的领先大国时,金刻羽称,必须认识到立足消费是核心基础。这类似于日本等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 "谈消费就必然涉及就业。需要将资源更多投入社会保障支出(如医疗、教育等)。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她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很 大程度上建立在经济和辅助性科技(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基础上,中国产品竞争力强,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 她认为,这涉及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协作共赢的问题,关键在于为所有国家提供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机会。每个行业都应如此,中国的电池产业就是一个例 子,它显示了增强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情况,金刻羽表示,我们正处于转型期,新政策不断推出,例如越来越聚焦消费而非单纯供给侧改革。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众多刺激消 费的政策,旨在确保未来的长期繁荣。 她认为,中国正从传统工业国向新型工业国转型。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生产要素和转型成果,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