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Search documents
深创投左丁:打造“创新三角”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18 12:06
左丁表示,深圳技术大学成立技术经理人学院,对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促进技术成果资本 化产业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多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创新链 与产业链"双向奔赴",落实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创投将与高校、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一 道,协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风投创投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佳合伙人。技术成果从1到10再到100的过程中,周期长、风险高、 投入大,跨越"死亡之谷"的挑战巨大。风险投资作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耦合器,在价 值发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方面非常契合成果转化的特点。大湾区是全国风险投资的集聚地,基金规 模、投资数量等各项数据都位居全国前列,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效显著,助力了一大批先 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现并成就了众多科技领先企业。 第三,高校院所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佳策源地。成果转化的质量高低关键在于成果的原创性和市场的适 应性。大湾区市场化程度高,开放型经济活跃,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营商环境优良,造就了大湾区高 校、院所既是成果转化的一手创造者,也是市场应用的重要推动者。大湾区众多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 ...
厦门创新创业的硬科技未来--擎科技之「火炬」|WAVES新浪潮2025
3 6 Ke· 2025-06-18 02:53
现场活动照片 以下是对话实录,经36氪编辑—— WAVES新浪潮2025邀你一起走向中国创投的「新纪元」。 这是属于中国创投的新纪元。当下的中国创投市场,既是周期筑底的转折点,也是结构性转型的深化期。在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 生态下,唯有顺应趋势、灵活调整,方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机遇。 6月11-12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以及深 耕科技、创新、商业的科学家、创作者与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拆解他们眼中的商业理想和未来世 界,一起讨论、寻找、走向中国创投「新纪元」。 6月11日下午,36氪CEO与2025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展开了一场对话。 冯大刚:在座的主要是老师们,所以看到老师们有点紧张,大家知道我们接下来可能很快就会发布一个我们双方的合作,我们会有一个启动仪式,在启动仪 式之前,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也了解厦大,了解厦门的火炬高新区,了解我们的创业成长营。 首先问一下郭局长,火炬高新区一直都是厦门乃至整个福建创业创新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的引擎,请您来 ...
资本引擎驱动科创裂变:武汉基金解码城市产业升级密钥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8 00: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武汉报道 日前,在武汉投控集团旗下武汉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武汉基金")联合参投基金英诺天使基金投资 超千万元下,拥有"全球唯一"光学产品相关量测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多位校友联合创办的涵拓科技从 苏州迁回武汉。 具体来看,武汉基金勇闯投早投小投未来"深水区",构建了完整的国有资本早期投资生态链,以耐心资 本精准破解初创企业"死亡之谷"困境;从合作模式、资源整合、基金发行等层面进行创新,成功撬动社 会资本,显著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尤为关键的是,武汉基金转向"精准投资",瞄准产业的核心环节与"卡脖子"技术,通过"资本+政策+生 态"的综合赋能,不仅成功引凤还巢,更有效促进了本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了从"科创根企业"到 细分领域龙头的"产业脊梁"。 破局"死亡之谷",勇闯投早投小深水区 初创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普遍会面对一个高风险、高失败率的关键时期,俗称"死亡之谷"。 在此阶段,企业或许开发出初步产品原型或服务,获得了早期的用户或客户验证,但尚未建立起可持续 的收入模式或达到显著规模与市场渗透率,对资金的需求极其迫切,同时也考验着创投机构的专业能力 与投资魄力。 "投资会非常谨慎 ...
实探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一线:从单一贷款走向综合金融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17 21:14
据华视诺维医学合作与大客户部负责人夏朝阳介绍,结合现代生物制药靶向药物,眼科及其他外科领域 的精准医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临床应用。"我们把脉络膜上腔给药装置研发作为一大攻关重点。这种 装置就像是运载火箭,能够精准地将药物送到脉络膜上腔。脉络膜上腔打开后,我们可以做与视网膜相 关的微创介入治疗,还可以使用基因药物、干细胞疗法、核素药物等方式进行精准治疗,能涵盖眼科的 大部分病症。" "公司努力的方向是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夏朝阳说,公司相关项目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平台获 得了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眼科精准医疗创新项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获得金奖第一名,在国 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中也获得金奖。 奖项背后是科技创新能力的背书。"我们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接触到这家企业。"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一位 客户经理介绍,"该企业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但是专精特新并非我们给予企业授信的唯一标准,经 过对企业所获奖项、医学院推荐、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给予华视诺维较高的授信 额度支持。" "中信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信贷资金成为公司在关键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在团队建设和重点项目研发 ...
知识产权“穿针引线” 政产学研协同推进东北振兴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08:36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孙自法)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来服务和推进东北全面振 兴?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主题调研采访活动中采访了解 到,通过知识产权在政产学研之间"穿针引线",助力东北地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融合 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政:"一根针"穿起"千条线" 在国家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一区重点开展"推动协同创新,助力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等工作,立足东北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 用,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企业创新研发的康多手术机器人开展操作培训。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摄 身为知识产权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沈阳德氏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计申请注册商标900余件、外观 专利60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80余件、发明专利20余件、PCT国际发明专利2件、注册版权150余件,是 中国冷饮行业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保护最多的民营企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上国宴的"安达奶酪",2025年2月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并实施保护, 成为全国首件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国本土奶酪产品,其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Ke Ji Ri Bao· 2025-06-17 06: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17 04:48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侯倩楠 报告正文 2.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2.1 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将从统 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四个方面推进改革。广东将通过支持深圳建设一 批高水平高校、深化数据交易规则以及场景探索、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深圳推进放 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举措,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2.2 中办、国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围绕民生保障,《意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 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围绕公平性,《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围绕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意见 ...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7 03:23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侯倩楠 报告正文 2.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2.1 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将从统 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四个方面推进改革。广东将通过支持深圳建设一 批高水平高校、深化数据交易规则以及场景探索、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深圳推进放 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举措,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2.2 中办、国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围绕民生保障,《意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 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围绕公平性,《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围绕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意见 ...
全球生物医药版图有了“慧湖坐标”
Su Zhou Ri Bao· 2025-06-16 21:47
这里,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和投资当之无愧的"风向标",沉淀着1388家企业的集聚势能,去年营收 达到373.69亿元;诞生了多款全球或全国首创重磅产品,既有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 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也有国内首个上市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智舒嘉®,还有全球首款可标 测肾神经的肾动脉射频消融类产品;见证着一连串超1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大单,走出了19家生物医药上 市企业,持续将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成果输送全球…… 这里,是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从规模集聚到创新引领的"时光琥珀",更是 未来创新的"启明星",以"产学研用"的生态闭环,全力勾勒全球生物医药版图的"慧湖坐标"。 双重驱动引领产业攀向更高能级 今年以来,独墅湖畔生物医药产业"喜报"连连: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中,泽布替尼(百悦泽®)全 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成功助力百济神州跨过盈亏平衡点;信达生物上市四款新药, 2025年首季总产品收入超24亿元,在保持肿瘤治疗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逐步释放综合产品线潜力;手 握"最贵"出海小分子药物的亚盛医药,成为首例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实现港股18A公司赴美双重主 ...
多部门加力部署,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Di Yi Cai Jing· 2025-06-16 11:56
近段时间以来,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密集部署、不断 加力。 近日,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第十四 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通过多方面协同发力,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切实提高转化效能,促进创新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进科技成 果转化密集部署、不断加力,旨在进一步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更大成效,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通堵点断点 在前述专题学习中,李强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经历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和产业化商业化等众多环节,任 何一个环节不畅通都会影响落地效果,要聚焦关键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 其中,在转化源头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对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的相关评价体系和机制,更加注重科技成 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不断增强产业需求与科技供给的契合度。在转化对接方面,要进一步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