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Search documents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6-13 07:09
"在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已较2023年近乎翻倍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股票融资总额应会超过 去年全年,相当于前6个月完成了去年一年做的事情。"6月11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 主管王亚军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型IPO项目取得不错的表现,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得益于国际长线资金的持续回归。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劲头令人瞩目,融资规模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在王亚军看来,这可归 因于三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二 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 王亚军预测,如果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IPO规模最终在200亿美元-—250亿美元,那来自A股的公司大概能贡献 80%左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下旬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流时,王亚军就提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 在转变,由观望走向行动。彼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实际已有回温趋势。如今时隔一年,王亚军提到,2023年 时,一些IPO项目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可能只有3—5个,但现在在港 ...
2024年香港IPO市场及二级市场白皮书
Sou Hu Cai Jing· 2025-06-13 05:30
《2024年香港IP0市场及二级市场白皮书》是我们连续第三年精心出品的关于港股的年度白皮书,希望它不仅是时光的印记,记录过去一年真实客观发生的 事情,也能是智慧的灯塔,帮助大家更好地洞悉市场的变化与趋势。 回顾2024年,香港IP0市场已经显著复苏,港交所迎来多宗中大型IP0,推动香港重回全球第四大募资地。中小投资者打新仍然有利可图,60%的新股上市首 日录得上涨,仅36%的新股破发,热门新股的涌现带动一些休眠的账户逐渐苏醒。 二级市场方面,恒生指数也终止了四连跌,并一度站上23000点,年末有所回落但仍录得17.67%的年涨幅。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股票,南下争夺定价权, 港股通成交占大市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成为不容忽视的流动性来源。2024年,港股回购规模再创新高,281家港股公司全年累计回购超过2650亿港 元,同比翻番。 香港,正在用实力证明它仍然是那个历久弥坚的"国际金融中心"! 展望2025年,随着越来越多A股龙头企业筹备赴港上市,A+H队伍不断扩大,香港IPO市场有望持续繁荣。相较估值高企的美股市场,港股估值仍处于相对 低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未来国内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资金或从高估 ...
港股开盘 | 三大指数低开 华泰证券:港股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01:37
6月1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截至发稿,恒生指数跌0.31%,恒生科技指数跌0.95%,国企指数跌 0.47%。 盘面上,科网股跌多涨少,舜宇光学科技涨0.45%,阿里巴巴跌超1%。 后市研判 华泰证券策略观点认为,中长期视角来看港股市场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港股市场承担着三个重要职 责:一是企业出海;二是资金回流;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下半年港股市场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盈利增长,三 季度市场波动性可能依然较高,高股息板块和必需消费仍可作为底仓配置。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到来的指数牛市的关键入局点前,市场还将经历3~4个月 的过渡阶段。从宏观面来看,内需和价格信号仍偏弱,还需要看到更多反内卷和提振内需的实际举措。 后续美国减税法案落地可能成为海外新一轮市场动荡的诱因。抵御宏观扰动依赖AI这样的高景气度产 业趋势,近期北美在AI应用端在发生新的积极变化。而港股的流动性还在持续改善,如果随海外市场 出现波动是较好的增仓机会。 热点聚焦 1、央视记者当地时间6月12日获悉,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自6月23日起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关税,包 括洗碗机、洗衣机和冰箱等"钢铁衍生产品"。据悉,对大多数国家设定50 ...
中资投行主导港股IPO市场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6-12 23:32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今年以来,港股走势强劲,IPO市场也显著回暖,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 市。根据数据统计,从IPO保荐家数来看,以发行日计算,截至6月12日,今年至今中金公司 (601995)(香港)以9家的IPO保荐公司数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招银国际,年内至今保荐港股 IPO家数5家;从IPO承销金额来看,中金公司、美林位居前两名。 港股IPO已成为中资投行重点开拓领域。今年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总额达773.46亿港 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今年以来中金公司承销量位居首位 IPO承销金额方面,中金公司(香港)、美林(亚太)、摩根大通、中信建投(601066)(国际)、摩 根士丹利亚洲位居今年港股IPO前五名,均超过150亿港元。从IPO承销家数来看,中金公司、招银国 际、民银证券、中信里昂、建银国际位居前五名。其中,中金公司承销了13家港股IPO公司,承销金额 合计达186.79亿港元,均位居榜首。总体来看,中资券商承销家数显著领先于外资大行。 从发行端来看,当前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12日,超40家企业拟赴 港上市,其中已递表港交所的有20多家 ...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2 22:50
"在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已较2023年近乎翻倍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股票融资总额应会超过 去年全年,相当于前6个月完成了去年一年做的事情。"6月11日,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 主管王亚军在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港股市场的大型IPO项目取得不错的表现,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得益于国际长线资金的持续回归。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劲头令人瞩目,融资规模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在王亚军看来,这可归 因于三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二 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 王亚军预测,如果2025年全年港股市场IPO规模最终在200亿美元-—250亿美元,那来自A股的公司大概能贡献 80%左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下旬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交流时,王亚军就提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 在转变,由观望走向行动。彼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实际已有回温趋势。如今时隔一年,王亚军提到,2023年 时,一些IPO项目的国际长线投资者可能只有3—5个,但现在在港 ...
高盛点睛:国际“长钱”重返港股,消费、科技企业和行业龙头受青睐
Huan Qiu Wang· 2025-06-12 02:44
谈及港股IPO市场复苏的原因,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将其归结为三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政策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宏观利好,让 国际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资产;二是监管效率提升,特别是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提速,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三是企业质量整体提升,增强了香港IPO市场的 投资吸引力。"A+H"公司上市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出海需求增加和监管审批效率提升的双重驱动。 在投资偏好上,国际长线资金正经历转变。"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调整后,他们更加关注企业基本面,"王亚军表示,"现在更青睐两类企业:一是盈利模式 清晰的消费类企业、科技企业;二是行业龙头企业。"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也关注到A股与H股的估值价差现象,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差异。对于港股再融资市场的活跃,他 认为主要由国际资本推动,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持续增强。他提醒,中国企业赴港上市需结合自身国际化需求和市值规模审慎决策。(文 馨)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11日,在2025年高盛中国股票资本市场最新动态媒体交流圆桌会上,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向外界传 递了一个积极信号: ...
高盛:三大因素推动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
news flash· 2025-06-11 12:09
高盛:三大因素推动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6月11日在2025年高盛中国股票资 本市场最新动态媒体交流圆桌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参与中国项目 的长线资金正在回归。国际"长钱"更为关注企业基本面情况,更加青睐盈利模式清晰的消费类企业、行 业龙头企业等。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融资额持续强势反弹由多方面关键因素共同推动,包括政策制度 激励、科技股引领中国资产重估、标的质量提升等。 (中证金牛座) ...
港股IPO火热基石份额难求,高盛称长线资金显著回归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11:49
"现在发行人来香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 今年以来,A股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先是在年初,蜜雪冰城、古茗等消费类企业亮相香港市场,二季度以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又接力赴港。 王亚军观察到,长线资金对中国境外IPO项目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他在11日举办的媒体会上提到,2022年和2023年时,一单境外IPO项目有3至5家国际长 线基金参与,现在这一数量扩大至超20家。 "A+H"火热,"H+A"上市也迎来新政。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 确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此,王亚军认为,新规明确鼓励港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A上市,有助于扩大两地资本市场的交流,助力企业、资本的相互流动,但预计不会因此改变A 股和H股价差。 "A+H"上市潮的兴起,也让国际投行斩获更多业务机遇。"现在发行人来香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今年以来已经有四十余家企业公告赴港上市,与过去20 年的总量持平。"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对第一财经说。 三大因素助力港股IPO走热 据Dealogic统计 ...
东阳光药业港股IPO:研发管线依赖单一产品、收入波动性大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06:13
东阳光药业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主要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公司战略性地专注于感染、 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在中国生产药物并主要在中国销售药品。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中国 销售48款药物,并在海外市场销售23款药物。 6月11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 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 然而,公司目前面临两大主要风险:首先,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过度依赖抗流感药物可威®(磷酸奥司 他韦)。2022-2024年,磷酸奥司他韦的销售额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1.2%、86.9%和64.2%。其次,可 威®的销售受流感发病率影响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公司收入波动较大。例如,2024年由于中 国流感发病率下降,公司可威®销售额较2023年大幅下滑。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平台和生产体系。公司拥有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研发平台覆盖化学药及生物药 完整生命周期。公司的生产设施已获得中国、美国和欧洲的GMP认证,拥有四处生产基地,总建筑面 积约301,160平方米,设有16个主要生产车间。公司在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以销售收入 计过去五年在 ...
港股IPO市场火热A+H上市模式持续升温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10 20:52
Group 1 - The Hong Kong IPO market has been active this year, with fundraising exceeding 78 billion HKD,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over 670% [1][2] - Notable A-share companies such as CATL and Hengrui Medicine have listed in Hong Kong, indicating a growing trend of "A+H" listings [1][5] - As of June 10, 190 companies are queued for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with nearly 30 already listed on A-shares [4][5] Group 2 - Major IPOs this year include CATL, which raised over 41 billion HKD, and Hengrui Medicine, which raised nearly 10 billion HKD, making them the top two fundraising IPOs in Hong Kong this year [2] - Among the 30 new stocks listed this year, 18 saw their share prices rise on the first day,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11.14% [2] - The first-day performance of new listings indicates a 60% rise rate and a 30% rate of stocks trading below their IPO price [2] Group 3 - Three core factors driving the recovery of the Hong Kong IPO market include advancements in AI technology, improved liquidity due to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nd a more pronounced profit-making effect from new listings [3][5] - The trend of A+H listings is expected to grow, supported by favorable policies and narrowing AH share price premiums, enhancing the valuation of A-share companies in Hong Kong [5][6] - Deloitte predicts that by 2025, around 80 new IPOs will occur in Hong Kong, raising approximately 130 to 150 billion HKD, indicating a long-term improvement in the market structur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