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A上市
icon
Search documents
毕马威:2025年上半年香港位居全球IPO集资排行榜之首 总集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03:26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市活动保持稳定,上市宗数为61宗,集资总额为537亿元人民币。虽然集资 额较2024年同期下降5%,但交易宗数增长15%。期内共有10宗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上市,集 资163亿元人民币,占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集资总额的30%。 根据毕马威最新发表的《中国内地与香港IPO市场2025年度中期回顾》,香港IPO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 录得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表现,总集资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7倍。香港IPO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位居 全球IPO集资排行榜之首。加上目前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已达逾200宗的历史高位,预计香港IPO市场 的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共筹集了609亿美元,上市宗数达544宗。与去年同期相比,集资规模上升 5%,但上市宗数则下降6%,整体情况尚算稳定。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紧随香港之后,分别排名第二和 第三,集资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8%,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虽然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行业继续受投资 者青睐,但美国贸易政策 ...
上市25年,港交所 “焕新”再出发
□ 截至2025年6月20日,香港交易所市值达4960亿港元,较2000年的86亿港元增长超56倍;港股上市公 司的数量,则从790家跃升至2600余家 □ 目前,内地企业市值已占港股总市值的81%。国际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资产配置,科技创新企业 和新消费领域受到外资青睐。接下来,香港交易所将继续加强海外推广,向全球投资者推介新经济企业 的投资机遇 ◎记者唐燕飞何漪 自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上市以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交易所")已屹立港股 25年。经过25年发展,香港交易所从一家本地交易所发展成全球领先的国际交易所,充满活力与韧性, 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打破"同股不同权"的上市限制,拥抱中概股、未实现营收的生物科技公司,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新 规,让港股市场成为新经济融资与投资热土;开通沪深港通,持续优化完善债券通、互换通,为港股市 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5年来,香港交易所制度持续"焕新"。 截至2025年6月20日,香港交易所市值达4960亿港元,较2000年的86亿港元增长超56倍;港股上市公司 的数量,则从790家跃升至2600余家。在6月20日举办的 ...
“H+A”模式受期待 增添资本市场活力
Jin Rong Shi Bao· 2025-06-19 03:24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近 日,"H+A"上市迎来重要政策支持,涉及220家上市企业,总市值约16万亿港元。《金融时报》记者了 解到,在香港IPO市场近年来的强劲表现下,市场普遍对"H+A"上市模式的后续发展充满期待,该模式 有望进一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的桥梁。 有望进一步打通资本市场的桥梁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 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同时,《意见》提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 推广的新鲜经验,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 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提供范例。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股票资本市场主管胡凌寒表示,过去一年,A股较香港H股的溢价幅度指数一 直收窄,反映市场对港股流动性信心提高,预计后续来香港上市的A股龙头企业折让幅度总体或将持续 收窄。"AH股价差收窄,投资者 ...
内地企业抢滩港股 硬科技与新消费成热门
"科技和新消费是当前港股市场的两条成长主线。"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分析,在全球范 围内,港股目前拥有诸多成长型消费公司以及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和先进制造企业。该分 析团队认为科技方面的投资机会来自人工智能(AI)、智能辅助驾驶、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新消费方 面的投资机会来自谷子潮玩、黄金珠宝、城市户外、新式餐饮、潮流折扣零售等细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香港交易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即主要从事一 个或以上的特专科技产品研发,以及其商业化或销售的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 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还公开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 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并称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 内地企业跨过香江、赴港上市热仍在继续。安永近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今 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首次公开募股)在全球占比上升。和去年同期相比,港股上市企业 数量和募资金额分别大涨33%和711%。多家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香港发行IPO,提升了香港 IPO平均 ...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打击;波音787首次致命空难,至少265人死亡 ;美国宣布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商务部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情况|早报
Di Yi Cai Jing· 2025-06-13 00:43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今日推荐】 以色列国防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打击 当地时间13日凌晨,以色列国防部表示,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打击。以色列防长卡茨称,以色列对伊朗发 动了空袭。据息,伊朗首都德黑兰听到连续爆炸声,目前伊方尚未公布爆炸原因。 波音787首次致命空难,至少265人死亡 当地时间6月12日,印度航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型客机在古吉拉特邦坠毁。最新数据显示,事 故造成至少265人死亡,机上仅1人幸存。这是波音787机型首次发生致命空难,多国已派团队协助调 查。 日前,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先后发表声明,就"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 诺。6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车企的承诺对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是积极响应国家号 召、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IPO与存凭证并行,"H+A"路径明确 注册地在粤港澳且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将能在深交所上市,注册地不在粤港澳但在港股上市的公司 ...
亚司特律师事务所:大湾区企业最快有望于今年底实现“H+A”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13:13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央近日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有 实施细则。亚司特律师事务所(Ashurst)亚洲区公司业务负责人毕然预计,官方有望在未来1至2个月内公 布相关政策细节,其后企业或用3至4个月完成深圳上市流程。换言之,首批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最快 有望于今年底登陆深交所。不过他重申,目前政策刚出台,市场仍在观望与讨论阶段,尚未见企业大规 模行动,仍需等待更多细则厘清。 他还预计,申请条件将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相若,包括财务与市值要求,借此简化审批流程,因为监管 希望避免重复审核,加快上市进程。他预期将设立类似"绿色通道"的机制,简化已在港上市企业的审核 流程,如减少重复提交资料、缩短财报年限要求,并更依赖法律与审计意见,加快回A进程。 谈及VIE架构企业能否通过新措施在深交所上市,他表示,中国证监会并未禁止VIE架构企业在境内 IPO,已有部分VIE企业,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成功登陆A股,亦有多家正申请上市。事实上,内地 允许VIE企业通过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在境内上市,首例为九号智能(689009.SH),该公司于2020年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 毕然 ...
“H+A”新路径开启在港挂牌大湾区企业迎新投资机遇
6月11日,港股市场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其中,金融行业上涨1.17%;香港证券ETF收涨3.11%,盘中一 度上涨4.48%。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首次明确"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意见》为腾讯控股、小鹏汽车-W等220家在港挂牌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开辟"H+A"新 路径,将给这些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同时,券商作为IPO承销的核心中介,板块业绩和估值有望迎 来双升。 ● 本报记者 刘英杰 葛瑶 打通"H+A"上市通道 "未来哪些企业能够回到A股上市,还要等具体的政策细则出台后,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只 有经过港股市场验证、具有真正价值的企业才可能获得A股上市资格。"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金牛资管 中心主任吴海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在《意见》的指导下,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质量 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投资者带来新的价值增长载体。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11日,在港上市但未在A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共有220家,总市值 约为16万亿 ...
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通道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11 17:28
本报记者 孟珂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 化拓展,其核心逻辑在于打破区域市场分割。该改革有望为红筹架构企业境内融资、中概股回归等制度创新积累"湾区经验"。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港股公司有机会实现"H+A"两地上市。 章俊分析称,粤港澳大湾区亟须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跨境资本流动不畅、制度差异等现实痛点,释放区域协同效应。同时, 深圳作为"改革试验田",可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通过双重上市等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与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深港资本市场深度对接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功能,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和跨 境投融资便利度,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政策的出台是金融开放深化、深圳枢纽地位 ...
港股IPO火热基石份额难求,高盛称长线资金显著回归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11:49
"现在发行人来香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 今年以来,A股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先是在年初,蜜雪冰城、古茗等消费类企业亮相香港市场,二季度以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又接力赴港。 王亚军观察到,长线资金对中国境外IPO项目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他在11日举办的媒体会上提到,2022年和2023年时,一单境外IPO项目有3至5家国际长 线基金参与,现在这一数量扩大至超20家。 "A+H"火热,"H+A"上市也迎来新政。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 确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此,王亚军认为,新规明确鼓励港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A上市,有助于扩大两地资本市场的交流,助力企业、资本的相互流动,但预计不会因此改变A 股和H股价差。 "A+H"上市潮的兴起,也让国际投行斩获更多业务机遇。"现在发行人来香港上市的意愿非常强劲。今年以来已经有四十余家企业公告赴港上市,与过去20 年的总量持平。"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主管王亚军对第一财经说。 三大因素助力港股IPO走热 据Dealogic统计 ...
重磅利好!允许“H牌”按规加挂“A牌”,大湾区港股公司里有这些巨头→
第一财经· 2025-06-11 10:04
2025.06. 11 本文字数:3165,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深圳交易所有望迎来"H+A"上市企业。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 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 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 在H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目前为数不少。第一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梳理发现,若不包含已经实 现"A+H"上市的企业,目前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企业,目前共有220家,另有有1712家港股 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其中,腾讯控股(00700.HK)、友邦保险(01299.HK)、香港交易所 (00388.HK)等市值超千亿的龙头企业或在列。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将显著提升深交所国际竞争力,同时为港股上市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有专家 强调,政策并非降低上市门槛,A股仍将坚持高质量导向,未来政策会出台具体细则,在审慎监管的 前提下有序推进。 哪些企业可能在范畴内? 《意见》提出,将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具体领域包括: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