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多措并举 积极拓展就业空间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1:5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华为打造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 推动年轻工程师快速成长 本报记者李刚 "悦辰,要不要参加新芯片的平台验证工作?" 2023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李悦辰正式入职华为无线基带开发与芯片验证三部,没想到刚 度过入职适应期,主管就将重任交给她。 入职的前6个月,公司给李悦辰安排了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其做了详尽的职业规划;工作上的问题,老 师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的就是帮助新人快速成长。最终,李悦辰顺利完成了任务。 2025年毕业季,华为2025年"勇敢新世界"应届生招聘开放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 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拟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 围绕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生态发展等关键领域,华为正在打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带动"的 正循环。华为深化高精尖人才引进,推出涵盖开发、测试、前沿技术探索、财经等领域的实习生项目, 全年计划培养5000余名未来的行业精英;并通过构筑内部人才赋能新生态,打造多层次培训体系和定制 化成长路径。2024年,华为内部有近万名员工通过内部系统培训、技能转换,实现了个人职业发展转 变。通过鸿蒙、鲲鹏和昇腾生态合作项目, ...
辽宁大连推动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创新发展 小海参撬动超300亿元产业链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21:58
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的沙山海域,潜水员浮出海面,待命的捕捞船随即靠近,把人拉上船来。随后, 个头饱满的新鲜海参从筐中倾倒而出……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是大连海参的捕捞季节。随着沉睡数月 的海参渐渐苏醒,大连全市九大产区的捕捞工作也拉开帷幕。 "我们以良种选育、现代化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技术为突破,推动海参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大连市海洋 发展局副局长秦强说。 在大连海洋大学现代水产苗种繁育中心,围绕海参增产、抗逆、提质等方向选育出的新品系正处于不同 的迭代期。"我们在海参原种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选育等手段,培育出具有更优良经济性状的养殖品 种。"大连海洋大学国家级刺参遗传育种中心主任常亚青介绍,大连在良种培育领域起步较早,他和团 队选育的"水院1号"成活率、生长速度比原有品种提高30%以上。 大连加强海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明确以奖代补鼓励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新 品种认定。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刺参原种场1家、刺参种质资源场2家,省级刺参良种场13家。 大连市普兰店区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3.75万亩的海面之下,冷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藻类, 为海参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我们通过投放人 ...
合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人民时评)
Ren Min Wang· 2025-06-05 22:00
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 的资源配置优势 丁兆丹 算力合作伙伴组成"算力调度平台",依托实验室、语料公司搭建"开放数据平台",超千亿规模基金入 驻"金融服务平台",法律方面专业人士组成"合规指导平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 区,科创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尽享各类平台服务。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专班式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时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人 工智能从理论上的科学设想、论文里的数学公式,变成生产线上的真材实料、应用场景中的便捷高效, 企业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方能打造好人工智 能领域的"创新生态圈"。 "向新逐质",企业一马当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相关企业超424万家,形成了完 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 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产学研用融合,企业要扮演好"出题人"" ...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Hai Nan Ri Bao· 2025-05-30 00:47
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比如,昌江鲜食大豆科技小院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田亩产达1860斤,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560 斤,增幅高达43%;东方农村电商科技小院培育本土电商主播30余人,成功打造"东方味美"等区域公共品牌, 实现农产品溢价15%以上;临高菠萝科技小院推动"临高凤梨"进入百果园、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售价反超进 口产品。 同时,借助科技小院这一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乐 东火龙果科技小院师生带着仪器走进田间,对全省68个果园"把脉问诊",研发出"测土施肥"一体化方案,使 亩产提升10%,每亩肥料成本反降15%。 据统计,目前海南科技小院入驻导师团队人数超220人,入驻研究生超250人,入驻研究生每年有120天以 上活跃在农业科学传播一线。科技小院多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成为乡镇农技员、企业技术骨干。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围绕南繁种业、深远海 养殖、热带水果等重点产业,打造多个科技小院集群,创新"小院+"融合模式,拓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覆盖 面、科技创新领域和服务功能,更好服务海 ...
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在贵阳举行 产学研界共探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9 07:13
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18日电(记者 蒲文思)"众兴菌业·2025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17日在贵州贵阳召开。 来自国内外虫草领域的专家学者、主产区行业协会代表、企业负责人及一线从业者,围绕虫草资源保 护、人工培育技术突破、精深加工创新及产业标准化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共探虫草产业绿色转型及可 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虫草产业正经历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的关键跨越。"贵州大学副校长李飞在大会致辞中介 绍,贵州大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耕虫草研究,早期以梁宗琦教授团队主编的《中国真菌志》奠定学 科基础,近年来,康冀川教授团队在蛹虫草功能解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虫草新科新属5个、新物 种200余种,建立"DNA条形码+化学指纹图谱"鉴定体系,并研发菌素含量达1.8%的蛹虫草培育技术, 相关成果获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授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大会上,中国菌物学会虫草产业分会为8家单位颁发"产业贡献奖",表彰其在技术攻关、生态保护及国 际标准制定中的突出表现。获奖单位包括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某虫草仿生培育领军企业及多所高校研 发团队,彰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行业生态。 作为中国虫草领域 ...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打造上游一体化合作新典范
Zhong Guo Jin Rong Xin Xi Wang· 2025-05-16 06:23
转自:新华财经 焦石坝区块立体开发调整井焦页26-Z4HF井压裂测试获高产,复兴区块兴页L198-6-1HF井钻井周期纪录 再次改写……在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攻坚创效的主战场——涪陵页岩气田,老区新区齐头并进,增储上产 捷报频传。 去年以来,江汉油田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上游一体化协同决策部署,与工程公司、石化机械、经纬公 司等单位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携手推进页岩油气产能建设,全力打造中国石化国内上游一体化合作共 赢新典范。 破冰融合 构建科研生产"大兵团" 经历十多年勘探开发的涪陵页岩气田,稳产难度逐年递增。去年5月,来自江汉油田和工程公司、石化 机械、经纬公司等单位的66名专家、70名管理人员齐聚涪陵,以集中办公、交流挂职、统一管理等模 式,构建起科研生产"大兵团"。 18.9天!复兴区块钻井周期最短纪录再次被改写,距离上次创纪录仅间隔两个月时间。"我们与工程公 司、石化机械公司一道,优选旋转导向等工具装备,优化工艺参数,深挖每一个环节的提速提效潜 力。"一体化钻井工程专家组成员易争利介绍。 技术装备升级,成为石油工程跑出"加速度"的制胜法宝。江汉油田统筹推进一体化协同攻关,设立8个 重点攻关项目,细化出27项 ...
【私募调研记录】珠池资产调研九州一轨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13 00:12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5月12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知名私募珠池资产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相关名单如下: 1)九州一轨 (珠池资产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券商策略会) 调研纪要:公司起源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劳动保护研究所,2023年1月18日登陆上交所科创 板。公司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股东生态,形成了多元化的股东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2024年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35,907.32万元,同比增长30.70%,净利润1,115.20万元,同比增长773.15%。公司成功 将业务拓展至发电厂和文物展厅减震领域。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34元(含 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354,157.287元。公司研发了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涵盖四个 核心部分,已在多个项目中应用。 机构简介: 上海珠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管理对冲基金,提供投顾服 务为主要业务,投资范围包括管理固定收益、权益、另类资产等,公司以资产配置精选和量化等为核心 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配置服务。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在宏观 ...
太仓:青春之城与“才”同行
Su Zhou Ri Bao· 2025-05-07 00:13
只需一张车票、一张与企业门牌的合影,最高500元的城市考察补贴秒到账;打破唯学历、论文、 职称的传统框架,推出"人才特贴"计划,将人才认定权交给企业和高校;围绕青年人才社区布局共享自 习室、主题沙龙吧、主理人社群,重构青年社交场景,建立人与城的情感链接…… 近期,《太仓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十条措施》(简称"青十条")发布,围绕城市体验、生活 保障、发展支持等各个方面,拿出多个"全国首创、全省率先"的扶持举措,向青年人才发出春天的邀 约。 突破城市能级"天花板"的扶持体系,底层逻辑是太仓对青年人才与城市关系的认知思维在升级—— 不求"人口红利",但求"人才红利";要"拼政策",更要"拼生态";要让青年走向城市,城市先要走 向青年。 与"才"同行,太仓正蜕变成一座青春之城。 引才、育才是基础,留才、用才是关键。"相比刚进园区的时候,我们的机器人在视觉大模型、语 音交互大模型方面已经实现了功能的大幅提升。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操作大模型的训练和完善,将我 们的机器人推向更大的市场,执行更多任务。"江苏云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 于太仓及周边配套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以及双元制教育链的支持,云幕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