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

Search documents
数论之冠耀齐鲁——记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刘建亚教授
Qi Lu Wan Bao· 2025-06-27 15:5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在数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星辰,以其独特光芒照亮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6月27日,全省科 技大会的领奖台上,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刘建亚接过了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证书。这位在素数王国 耕耘三十余载的数学家,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巩固和拓展了中国解析数论研究的世界领先地 位,更以深邃思考诠释了基础科学的时代价值。 承续薪火 从哥德巴赫猜想出发 "数论是数学女王的王冠。"刘建亚在获奖感言中引用高斯名言。这份荣耀背后,是山东大学六十余年的 数论传承。1962年,老校长潘承洞院士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定量难题,震动国际数学界。1992年,潘承洞 对初入师门的刘建亚郑重嘱托,立足中国大地,做世界一流学问。 这句教诲成为刘建亚的学术坐标。上世纪90年代末,他勇闯现代解析数论"无人区",将高阶自守形式理 论与素数分布研究相结合,开辟全新路径。三十余载寒暑,团队在素数分布、自守形式等核心领域取得 系列突破,承前启后,引领中国解析数论现代化,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无用之大用 为好奇而求索 "基础科学关心的不是当下应用,而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面对记者的追问,刘建亚的回答掷地有 声。他援引 ...
刚刚,陶哲轩发声:美国数学研究经费“崩盘”,基础科研靠志愿者苦撑
3 6 Ke· 2025-05-27 08:57
陶哲轩还感叹,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许多关键技术进步都会被严重延误,甚至根本不会出现。 他指出,削减基础研究投入,可能节省了几分钱,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科技创新的根基,让解决现实重大难题变得遥不可及。尤其是对年轻科研人才 的支持,关乎下一代创新者的成长与国家的长远竞争力。 刚刚,著名数学家陶哲轩(Terence Tao),在个人博客上分享了自己作为研究者,对美国基础科学经费锐减的切身体会与反思。 文中,陶哲轩直言自己已陷入经费困境:"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长期项目中。" 他坦言,原本依靠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能够专心科研、带学生、组织学术交流,但随着基础科研资金被大幅削减,如今连维持基本研究都 捉襟见肘,许多创新尝试不得不依靠极少数志愿者苦撑。 除了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探讨球体堆叠,数学家还把这一问题推广到更高维空间。比如,在八维和二十四维空间中的球体堆叠问题,近年因Viazovska 的突破性工作而备受关注。还有人在有限域等更离散的空间中研究类似的堆叠问题。这类源自好奇心的纯理论探索,往往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直接用途—— 毕竟现实世界里并没有人需要"堆叠八维空间里的橙子"。 当手机逐渐 ...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聚焦科技产业前沿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1 06:04
日前,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京举行。多位科学家与科技产业界人士聚焦科技产业前沿,围绕基础科 学突破、技术革命产业化应用、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探讨。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近两年,AI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具身智能百花齐放。科 技进步带来惊喜也带来挑战,AI让信息获取变得异常简单,但往往会让人忽略信息的真实性,必须保 持清醒。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数据获取、预处理、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前三个环节需要大量算力和存储资源,通常由阿里、华 为、DeepSeek等科技公司完成,一般单位只需基于已有基础模型,进行领域适配的微调和后续的推理 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认为,很多发明创造创新乃至新形态引领都来自于社会,社会实践走在理论 的前面,大学要从单一学科为支点传统的小圈子当中跳出来。 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认为,在AI时代,艺术创作人才的教育培养,要 对传统学科界限进行破局。 宇树科技技术副总经理王启舟表示,如果年轻人相信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也许某一天,人形机器人 就能变成"梦想中的样子"。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