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管控
icon
Search documents
正海磁材:2024年多领域成果显著,产能与出口稳步推进
He Xun Wang· 2025-07-10 05:53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机器人行业发展带动,正海磁材披露投资者交流情况及业务进展】 今年以来,机器人行业快速发 展,上游稀土永磁行业受市场关注。日前,正海磁材(300224)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与多家券商 机构交流公司及行业问题。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正海磁材密切跟进下游新场景,技术匹配核心部件需 求。公司有合作经验,与新兴龙头合作密切,2024年获"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材料类企业",已小批 量供货。 正海磁材主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用于新能源等领域。该材料可靠性高,是理想材料。 中信证券曾指出,新兴领域或成需求远期增长驱动因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正海磁材覆盖多个 品牌,2024年完成58个选定项目,出货量增25%,搭载561万台套电机。 面向2025年,两新政策拉动终 端需求。新兴领域或成钕铁硼需求新驱动力。2024年,公司核心技术产品覆盖率高,无重稀土磁体产量 增50%。 截至2024年末,正海磁材烟台基地产能18000吨,南通基地12000吨。原规划南通新增6000吨 产能,将视情况调整投资。 产能方面,南通基地20 ...
中国断供稀土!欧盟对华不满,最难熬的德企:还不如中国一个省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5:35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稀土纷争下的中欧矛盾凸显。 7 月 3 日来说,中欧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 13 次战略对话。 本应是双方心平气和、共商发展大计的场合,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欧盟在这次对话中,对中国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异议,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贸易领域里的稀土问题。 欧盟强硬要求中国解除稀土出口管制,否则就要取消高层会晤,这般激烈的态度,着实让人咋舌。 要知道,稀土虽看似只是一种普通的资源。 可在当今高度科技化的时代,它早已成为众多高端产业不可或缺的 "命脉" 所在。 欧洲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稀土进行生产的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像欧盟第一家生产氢氧化锂的汽车电池工厂,其 CEO 无奈吐槽 "欧盟还不如'申请成为中国的一个 省'",这话看似夸张,实则道出了他们在稀土供应上的深深无奈。 欧盟强调中方企业对俄罗斯的支持威胁到了欧洲安全,不断敦促中方改变立场,停止相关支持。 但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解决冲突的立场,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这无疑也进一步加剧了中欧之间的矛 ...
稀土没等到,5年加税先来了!欧盟双标玩脱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3 23:58
欧盟的这种傲慢姿态,与其说是实力使然,不如说是对其自身依赖性的无知。 他们一边对中国进行造谣抹黑,一边又不断向中国索要稀土资 源。 这种双标行为,以及此前欧盟不锈钢钢坯低于成本价涌入中国市场等行为,都严重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欧盟近期在稀土问题上的表现,与其说是精明算计,不如说是傲慢与依赖的尴尬混合体。他们曾频繁向中国施压,一会儿造谣抹黑中国的稀土 政策,一会儿又妄图在一个月内强迫中国解决其稀土供应问题。 这种"既要又要"的姿态,与美国对中国的策略如出一辙,都企图以施压的方式 迫使中国放松稀土管控。 与特朗普政府的务实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却显得格外"头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公然指责中国将稀土"武器化", 声称中国故意制造全球稀土短缺。 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与其说是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不如说是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她甚至试图拉拢特朗普共同制裁中国,但特朗普显然从之前的教训中吸取了经验,明白单纯的制裁只会适得其反。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6月26日的表态更是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与无奈。他声称稀土问题让许多欧洲企业"恐惧和焦虑",并要求中国在一个月内解 决对欧洲的稀土出口问题 ...
西方企业不满稀土管控,指责中方“稀土武器化”,中方铁令下场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6-29 00:16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布局:从被动到主动的蜕变 中国如今在全球关键矿产资源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键矿产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拥有超过85%的精炼产能,尤其在电池级石墨和永磁体 市场份额上更是几乎垄断地位(分别占比99%和87%)。然而,这一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来中国持续深耕的结果,更是对国家战略安全和核心利 益的坚决维护。 早年,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稀土储备,却缺乏核心技术,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将战略资源作为原材料出口,再高价购回国外提炼的稀土产品。这种被动局面不 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更在科技发展和国防军工领域造成了巨大的掣肘。 这如同"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之母"——稀土元素,被他人掌握着命脉一般, 任人摆布。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进行了数十年的系统性布局:巨额的深度投资,供应链的整合,以及战略性的收购,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 献,特别是"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自主创新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和独特的稀土分离"三出口"工艺,使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这标 志着中国在稀土领域从技术落后走向世界领先的巨大飞跃。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进一步激化了中美贸易摩擦,也促 ...
中国下令稀土技术大佬上交护照,这是在稀土方面和美国玩阳谋
Sou Hu Cai Jing· 2025-06-28 14:07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 文|瓜田李的猹 --- 如果中国对稀土的供应实施限制,美国在军工领域很快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卡脖子"。为了让这一点更加深入人心,我国下达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命令:要 求国内的稀土专家上交护照,禁止随意出境。看似只涉及人才流动,但实际上这一举措深刻反映了我国对稀土领域的技术封锁。 西方国家高薪挖角我国的稀土工程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美国的目的并非简单雇佣这些人才,而是想要从他们身上获取那些至关重要的工艺参数,以及几代 人艰苦探索出来的磁体配方。这些技术不是教科书上能学到的,而是纯粹的国家机密,堪比珍贵的"国宝"。 特别是在高性能钕铁硼领域,能够担起重任的工程师几乎都是稀世之宝。所以,这个命令其实是在切断外部势力对我国顶尖稀土人才的觊觎和挖掘。而且, 这一切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技术,更是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 编辑|沐语纪史 芯片禁令和贸易摩擦或许只是小打小闹,真正能够一举掐住全球工业命脉的,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命令,配上一些刚刚收回的护照。近期,中国和美国围 绕稀土的博弈,再度让世界见识到大国的智慧。 与以往通过直接宣布减少稀 ...
中方对稀土一个新动作,特朗普察觉情况不妙,迅速收回一个对华的禁令
Sou Hu Cai Jing· 2025-06-28 06:31
稀土之争,正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近日,中国祭出稀土管控"新招",直指核心技术人才,而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则紧急调整对华政 策,释放出微妙信号。 6月25日,《华尔街日报》独家披露,中国要求国内稀土企业上报技术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专业背景、教育经历及个人信息,旨在建立"稀土 人才名录",防止关键技术外流。这一举措被外媒视为中国稀土管控的进一步升级——从资源、技术到人才,中国正构筑全方位防线。与此同 时,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税战中突然"松口",允许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乙烷,但附加"未经许可不得卸货"的苛刻条件。这一举动被解读为美国 在稀土问题上的一次战略妥协。 稀土(资料图) 中国的稀土管控早已不是新鲜事。从2023年12月将稀土提炼、加工技术列入禁止出口目录,到2024年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管理,再到建立 稀土产品追踪系统,中国的政策步步收紧。如今,新规将管控范围扩大至"人",直击西方国家的痛点——技术人才。外媒承认,中国在稀土磁 铁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难以撼动,而稀土加工设备的先进性更是全球领先。正因如此,西方国家长期觊觎中国技术,甚至不惜通过"高薪挖 角"窃取机密。 稀土(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的反应耐人寻味 ...
中美谈了两天,美国想要的就是稀土,中国能放开稀土管控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05:36
在全球稀土领域,中国那可是"头号玩家"。从储量上看,中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40%,妥妥的世界第 一。像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轻稀土的重要产地;江西、广东等地的离子型矿,则富含中重稀土。在产量方面,中国更 是一骑绝尘,2024年的产量高达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最先进的稀土加工产业 链。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从开采、提炼到深加工,中国都具备强大的优势。其他国家即便有稀土 资源,也得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加工能力。可以说,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早年间,中国虽坐拥丰富的稀土资源,可在国际市场上却没啥话语权。由于技术落后,我们只能低价出口初级的混合稀 土产品,然后再花高价从国外进口经过提纯和深加工的高纯度稀土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资源大量廉价外流,国内 还因稀土开采和初级加工,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不过,随着国内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徐光宪院士提出的串 级萃取技术,让中国稀土产业迎来了转机。这项技术大幅提高了稀土提纯的纯度,降低了成本,让中国逐步掌握了稀土 产业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全球稀土市场的逆袭。 近年来,中 ...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纪要
2025-06-09 15:30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 20250609 摘要 中美贸易谈判重启,但双方目标错配,美方侧重战术性贸易协议,中方 则希望涵盖关税、贸易、科技和地缘政治等更广泛领域,预示谈判或仅 为战术性,难达全面共识。 美国消费者短期表现稳健,但受关税影响,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预计 将受拖累,叠加劳动力市场增速放缓和移民净流入下降,美国名义消费 增速或将从 5.5%降至年底 3.9%左右。 中国加强稀土管控旨在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通过缩量提价反内卷。 尽管面临供给侧内卷,但中国在稀土精炼和永磁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高于美国,但补贴效应减弱后将面临压力。 部分省份暂停旧换新补贴,反映出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对消费刺 激政策的反思。 中国二季度实际 GDP 增速维持在 4.8%左右,主要依靠抢出口和财政前 置,但通缩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全年名义 GDP 增速可能只有 3.8%。下 半年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需更实质性的政策转向。 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股票资产配置意愿逐渐增强,原因包括中国结构性改 善、投资回报率触底反弹、新兴科技领域竞争力提升以及美元整体走弱。 中国吸引资金流入可能性非常高。 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