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传承

Search documents
让文化传承成为非遗消费的核心价值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7-11 03:18
□ 左 鲤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民族记 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非遗逐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小众门 类,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进入百姓生活。然而,在传统非遗的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深思—— 过度商业化导致非遗沦为消费符号。非遗传播的核心应当是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弘扬,而非单纯追求经济 效益的消费狂欢。唯有回归文化的本质,才能让非遗真正实现活态传承,焕发持久生命力。 当前,非遗传播中的单一消费倾向日益明显。一些地方将非遗项目包装成 "网红打卡点"或"快消产 品",盲目的跟风却忽视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例如,部分景区推出的 "非遗体验项目",将传统技艺简 化为流水线式的手工制作,游客只需付费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件所谓的"非遗作品",消费过后却对非 遗技艺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和匠人精神一无所知。又如,某些非遗文创产品过度追求市场热度, 盲目迎合流行审美,随意篡改传统图案、色彩和工艺,导致非遗文化的独特性与纯粹性被消解。这种以 消费为导向的传播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效益,却使非遗失去了文化根基,沦为空洞的商业噱 头 ...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非遗技艺绽新颜 以面承粹塑出新活力
Yang Shi Wang· 2025-06-29 08:28
央视网消息:一团素面,千般生灵。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面塑技艺有着千年的悠远历史,其制作工艺复杂多样,仅塑形手法 就有数十种之多。系列报道《遇见非遗》,来认识岚县面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建花一家和她的精湛面塑技艺。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建花不仅将手艺传授给女儿,还面向社会不断传播着这项传统技艺。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带着她的 作品参加各地的展览,走进校园带孩子们一起体验面塑制作,也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面塑的魅力。从家庭传承到社会 传播,面塑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面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民间传统艺术,深入人心,在古时候,人们就以制作面塑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先 人的纪念和感激之情。每逢节庆,当地人都会制作不同的面塑,然后摆上街头,形成一条"面塑长河"。岚县面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人袁建花的家中祖辈都是做面塑的好手,从小,袁建花就对面塑十分感兴趣。 面塑的手艺代代相传,袁建花的女儿刘丽丽从小也跟袁建花学习面塑。一家三代人正在家中制作面塑,指尖翻飞间,寻常的面 团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剪刀、梳子、勺子、筷子等家中常见的物品,都是制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一家人的巧手翻飞,一个个栩栩 ...
大运河滋养的非遗之花绽放欧洲——“运河非遗·绽放欧洲”文化展示活动在布鲁塞尔举行
Xin Hua Ri Bao· 2025-06-14 23:02
千年运河韵,世界共潮声。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运河非遗·绽放欧洲"文化展示活动亮相比利时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作为"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的重要内容,本次活动由布鲁塞尔 中国文化中心、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纽带,通过精湛的非遗技艺展示与生动的 文化交流对话,向欧洲观众生动呈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距正式开幕尚有一小时,活动现场已人头攒动,众多自发报名的当地民众满怀期待早早抵达,其中 不乏许多年轻面孔。江苏代表性非遗项目展台前,上手体验者络绎不绝。"太美了!""太神奇了!""这 简直不可思议!"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可看、可玩、可体验"的模式,让古老非 遗成为热追对象,不少年轻观众争着上前体验、摆pose、合影打卡。这一刻,非遗成为了跨越国界的交 流语言。 蘸墨、覆纸、刷印,一幅"连年有余"图惊喜地出现在柔软的宣纸上,观众在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承 人的指导下,感受古代"复印机"的神奇魅力,带走一份亲手制作的独特纪念。在苏绣展台前,青年观众 Racha在体验后直呼:"太不可思议了!一根这么细的丝可以再劈成300多根!"看到一根丝线在绣娘手中 一次次被劈 ...
芜湖铁画,从古镇街巷走向国际展台(新国潮)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12 01:33
融合了素描表现手法的铁画。 戴维斯夫妇正在观摩、了解铁画制作技艺。 铁条在火与锤间反复淬炼,柔中带刚,如墨泼白宣,却又处处藏锋,铁的铮铮质感与国画的诗意气韵交 融……在安徽芜湖鸠兹古镇,一面高达十余米的白墙上,一幅名为《天下徽商,兴于鸠兹》的巨幅铁画 吸引不少游客。这幅铁画面积逾百平方米,远观如山水长卷,近看则是铁丝勾勒的徽商人物与巍峨群 山,舟车行旅,神态毕现。 千锤百炼守匠心 "以铁作墨、以砧为纸、以锤代笔、锻铁成画"是芜湖铁画的写照。芜湖铁画于清代康熙年间形成体系, 一代代匠人吸取剪纸、錾刻、砖雕等艺术之长,融合国画中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的艺 在芜湖赭山脚下的铁画博物馆里,前院陈列着一幅幅熠熠生辉的铁画作品,后排小楼则设立了诸多传承 人的工作室。火光映照间,锤声阵阵,伴着悠悠古曲,铁匠师傅们或踩动点焊机,或挥锤击打铁钳,现 场制作让游客感受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 储铁艺正在制作铁画。 术特征,创造出这一明暗对比鲜明、具半浮雕感的独特艺术形式。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储铁艺,出生于铁画世家。他的外公 ...
香包溢彩喜迎盛会 “光明驿站”暖心护航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5-30 16:08
陇绣溢彩,客自八方。5月29日,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庆阳市隆重举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自2002年 启幕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成为了展示黄土塬文化底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平台。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全面发挥集宣 讲站、暖心站、补给站、充电站、工作站、代办站、服务站、中转站、互动站和传播站等功能为一体的"连心桥·光明驿站"作 用,着力打造党联系群众的电力"连心桥",助力非遗文化和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光明驿站"将电力保障与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既确 保了节会期间"零停电",也为庆阳香包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下一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将继续深 化"连心桥·光明驿站"建设,以可靠电力和优质服务助推地方经济与传统文化协同发展,让非遗之花在陇原大地绽放更加绚丽 的光彩。 【责任编辑:刘澄谚 】 开幕式现场,身着红马甲的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庆阳南梁)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利用"连心桥·光明驿站"便民服务点发放 用电资料,向游客普及用电安全知识,耐心解答游客关于新能源用电政策的疑问。当日,该公司"连心桥·光明驿站"服务人员 共为游客发放用电宣传彩 ...
邮储银行大余县支行 金融赋能大余烫皮“滚烫”发展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5-25 15:14
几年前,邮储银行大余县支行客户经理在青龙镇走访特色产业客户时来到梁飞的烫皮厂。了解到他的困 境后,该支行客户经理便为其推荐了邮储银行的"极速贷"产品,梁飞通过手机扫码申请、上传资料,20 万元贷款成功到账。 ■本报记者 郑长灵 走进位于江西大余县青龙镇平岗村的大余鸿发烫皮厂,阳光透过竹匾映照在薄如蝉翼的烫皮上,散发出 温润的光泽。大米、大蒜与天然果蔬按比例调配的独特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让人沉醉。这不仅是一道 美食,更是一段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大余烫皮作为赣南客家的传统风味美食,历史悠久。它以"薄如蝉翼、柔韧透香"的独特口感闻名遐迩, 不仅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亮丽名片。 梁飞自小便跟随祖辈学习烫皮制作技艺,凭借对这门传统手艺的坚持和热爱,他制作的烫皮在当地渐渐 有了名气。然而,传统工艺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产量低、品质不稳定。 "多亏了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让我有了底气继续能够坚守烫皮这一传统手艺。"梁飞对记者表示,他用 这笔资金购置了蒸汽锅炉,建立了首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随着新设备的投入使用,米浆的细腻度大幅提升,成品率提高了近25%。梁飞还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 ...
“绣”出美好新生活(我与非遗)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3 21:17
2023年首届楚雄时装周上,传统彝族服饰经创意设计后令 人眼前一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楚雄州委宣传部供图) 金瑞瑞团队创意制作的彝绣文创产品。 金瑞瑞(左)向母亲学习如何按照纹样绣制彝绣。 受访者供图 如今,彝绣产业成为楚雄州带动妇女致富增收的"美丽产 业",图为彝绣绣娘一边刺绣一边将彝绣技艺传给下一 代。 金瑞瑞(左)在指导绣娘刺绣技艺。 张芹洪摄 在牟定彝针彝绣文化馆内,展示着金瑞瑞跟母亲共同绣制 的长幅彝绣作品,讲述了牟定三月会的传说故事。 受访者供图 彝绣绣娘在彝绣工坊内向国际友人介绍彝绣产品。 楚雄彝绣秀北京活动上,外国友人与身着彝族服装的彝族 同胞合影。 王 洪摄 扫码观看视频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彝和园产业园区彝针彝绣文化馆内,一件件彝绣作品在这里产生。只见额 头前的银饰轻晃,飞针走线间,一朵渐变色的金黄马缨花,逐渐出现在金瑞瑞面前的衣角上…… 有近1800年历史的楚雄彝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传统的楚雄彝绣以黑、青为底色,搭配红、黄、绿等高饱和色彩,运用平绣、堆绣、锁绣等 传统技法,以自然的花鸟鱼虫、太阳月亮、火焰等和 ...
贵州玉屏箫笛: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机
Yang Shi Wang· 2025-05-14 01:44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箫笛文化,玉屏县还打造了多个品牌活动。原创音乐剧《平箫玉笛》在第二届全国优 秀音乐剧展演中大放异彩;"侗听音乐会"借助抖音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国际乐 器展览结合,玉屏箫笛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 保护与创新并重,玉屏县对传统技艺进行了数字化记录,并出版多本文史书籍。升级改造后的玉屏箫笛 博物馆,不仅成为展示箫笛文化的窗口,更是一处沉浸式体验场所。漫步玉屏街头,你会发现箫笛元素 无处不在,从街道命名到酒店设计,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央视网消息 在贵州东北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有一种穿越了四百年的清音雅乐——玉屏箫笛。它以独 特的制作工艺和清越的音色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三大名箫"之一,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今,这项古老技艺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玉屏箫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据说,当地郑氏族人受道士指点,选用特有玉屏水竹制作箫 笛。因其音韵清幽、形制典雅,一度被列为贡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技艺一度面临传承危机。 幸运的是,近年来,玉屏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为了让箫笛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玉屏县实施了"四 ...
逆水寒打造“零门槛”非遗体验场景,开启文化传承轻量化时代
Di Yi Cai Jing· 2025-04-28 07:59
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美学,却在现代社会中面临传承断层、受众流失的困境。 如何让非遗从博物馆的橱窗中"活"起来,成为大众能够亲身参与、切实感受的鲜活文化形态?近日,网易旗下国风手游《逆水寒》,给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 亮的答案。 作为一款运营即将满两周年的现象级手游,《逆水寒》在文化传承领域始终展现出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坚持以数字媒介为载体持续输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 达。最近,《逆水寒》官宣新版本为"国风民俗季",将戏曲文化、皮影傩面、闽南文化等深度融入了游戏当中,让非遗文化突破次元壁,真正实现"可交 互、可体验、可传承"的数字新生。 在全新梁祝主题的副本内,玩家以全新的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踏入戏曲所构建的故事场景之中,大家不再是只是坐在台下远远观戏的旁观者,而是能作为 戏中人去体味人生百态。 游戏为舟:非遗技艺"一键可触" 4月25日,逆水寒手游正式开始"国风民俗季"新版本。 在该版本内,逆水寒携手允中也文化传媒,以经典戏曲《梁祝》为蓝本,设计了全新游戏关卡"蝶梦三折"。该关卡由一级编剧、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余青 峰,以及一级编剧、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屈曌洁联合打造,以家喻户晓的四大民 ...
桂林航空与您共赴“云端非遗”之约:龙胜红瑶非遗主题航班启航
Zhong Guo Min Hang Wang· 2025-04-03 05:47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任妍洁 报道: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民俗文化节日,桂林航空以此为 契机,在青岛至桂林的往返航班上举办了2025年首次"桂林航空之云端非遗"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 动以"三月三龙胜红瑶"为主题,通过空中旅行的独特场景,向旅客展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胜 瑶族服饰及龙胜瑶族长发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互动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乘务组围绕红瑶民俗知识精心设计问答,"红瑶的传统手工艺是什 么?""红瑶女子真的一生只剪一次头发吗?"旅客们热情高涨,纷纷踊跃抢答,欢声笑语回荡在机舱。 作为桂林本土的航空公司,桂林航空始终坚守推广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初心。此次"云端非遗" 系列 活动,正是其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传承号召的有力实践。通过巧妙融合非遗文化与航空服务,既为旅 本次活动得到了旅客们的高度评价。来自青岛的李先生表示:"这次飞行体验非常特别,红瑶文化的展 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在万米高空体验非遗文化,这种创新的形式让人耳目一 新。" (桂林航空供图) 活动当日,还未踏入机舱,浓郁的红瑶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在航班登机口摆放了红瑶的宣传展板,两 名身着红瑶服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