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保障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14亿人,为何拉不动内需?
Sou Hu Cai Jing· 2025-07-06 11:56
(文末附相关报告) 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理论上应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和内需动力。然而,近年来中国消费增长乏力,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 比。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14亿人,为何拉动不了消费? 本文将从多维度分析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包括消费倾向低居民负债与房价压力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消费文化与习惯等方面。 | 国家/地区 | 最终消费率(占GDP%) | 居民消费率(占GDP%) | 数据年份 | | --- | --- | --- | --- | | 中国 | 55.64 | 37.2 | 2023 | | 美國 | 82 | 68.5 | 2023 | | 日本 | 77 | 57.7 | 2023 | | 德国 | 75 | 51.3 | 2023 | | 法国 | 79 | 57.8 | 2023 | | 英国 | 83 | 61.0 | 2023 | | 全球平均 | 60 | 53.8 | 2022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均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中国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 一.中国消费不足的现状与衡 ...
大摩邢自强:为何迟迟不见大规模消费刺激政策?
2025-07-03 15:28
我们离养懒人那是奢谈还有天壤之别我们目前呢整个公共支出里面对社会保障相关的支出占GDP的8个百分点跟中国人均GDP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是花15到20个百分点 消费它还是人们的预期问题就是如果预期好了他可能就肯花钱现在你得出一些政策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就是能改变预期养老保险给上调了20块钱后来我就算了数20块钱也就是60亿人民币所以就产生不了一种对消费的积极的效果 某种意义上呢他一开始对社保领域比如说夯实大家的福利呀步伐比较小比较温和可能是符合我们过去一贯的要渐进改革改良的这种心态摸着石头过小步慢跑 每年加20我想这个背后也有几层思维定势的约束可能有待于大家真理越辩越明逐步的打破这有三个约束吧首先就是对福利社会的担忧那比如说西方你像欧洲可能福利是比较慷慨的反而渐进的丧失了竞争力比如说有的学者会提出来西方这种是养懒人我们不学他们 但这块我们做了一些深度的分析比较我们离养懒人那是奢谈还有天壤之别我们目前整个公共支出里面对社会保障相关的支出占GDP的8个百分点这个已经比2012年翻了一倍了是很好的改善当时只占GDP的4个百分点 那对国际比较呢这个没错OECD就是二十几个发达国家平均来讲是花GDP的四分之一25个百分点在社 ...
守护万家灯火!专家呼吁:加速构建特殊需要信托制度,促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Hua Xia Shi Bao· 2025-06-25 09:3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2025年6月22日,特殊需要信托法治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会是国内法学界首次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特殊需要信托制度举办的高规格学术盛会,对于 推动中国现代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研究和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研讨会由北京市法学会批准、资助,由 北京信托法学研究会主办。 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法学会专项委托课题——"构建中国特色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主要方向、基本模式和 重大任务"的研究成果。 针对本次研讨会的举行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吕 世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用三个"终于"对特殊需要信托的相关进展表示感慨,"终于浮出水 面,终于获得关注,终于走向理论与实践并行阶段——这一曾经被忽视的领域正迎来系统性突破的契 机。" 构建特需信托制度框架,促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有8500万以上残疾人,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 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 ...
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太好了!"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村民陈美英就近在村里找到了工作;"家门 口就能托育了,既方便又省心。"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居民俞正萍把两岁的外孙送到了社区的"宝宝 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 体人民。"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 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出一系列暖民心的政策举措,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兜底线 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这几针织密点会更好看"……上午10时,李祖村"沙漠的工坊"内,村民们正在赶制扎染玩偶。 "沙漠的工坊"由返乡青年创立,吸纳了村里2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听说店里需要人手,我在家闲着也没事,就报名加入了手工团队。"村民陈美英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做一天能赚100多元,每个月下来能多赚约3000元。 围绕更好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优先吸纳带动 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份重磅文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Xin Jing Bao· 2025-06-09 13:25
据了解,新就业形态人员包括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伴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 产生的新工作模式。2023年,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过去几年,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 业形态人员的参保问题引发关注,《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将更快融入社保体 系,获得更加充分的保障。 《意见》特别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将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制定低收 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同时,合理确定调整最低生活保障 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挂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意见》提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变化相协调,按照服务半径合 理、规模适度、功能适用、保障有力要求,优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合理提 高最低工资标准、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支持各地统筹资金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 ...
大摩最新发声!中国经济迎关键机遇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望提升
券商中国· 2025-05-14 03:39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超出市场预期。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趋势 会否有变?近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在 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发展态势、应对策略以及未来机遇。 邢自强表示,贸易争端逐步走向可控的双方博弈,美元资产正面临定价再平衡,而中国已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了 科创领域的强大潜力,若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变局中抢占制高点,有助 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四大支柱,筑牢经济韧性 邢自强表示,中美关税谈判进程超预期提速,常态化磋商机制的建立也体现出双方从对立走向了可控的博弈状 态。受益于中美关税谈判的积极进展,双边贸易停摆的局面将得以缓解。虽然整体关税水平仍处高位,但谈判 窗口期可能再次引发企业"抢出口"和"抢生产"现象,因此,预计二季度及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优于团队此前 的预期。不过,鉴于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关税争端要达成持久性解决方案仍存在着挑战。 邢自强指出,无论贸易争端如何演变,中国已逐步夯实应对外部冲击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主要体现在四个关键 维度。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内政策刺激存在加码空间。这意味着在经 ...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低的离谱?
Sou Hu Cai Jing· 2025-05-13 00:56
报告名称:基于38个国家的比较:为何我国消费率偏低 内容出品方:东吴证券 在经济的宏大叙事中,消费本应是强劲的引擎,可在中国,这台引擎却显得动力不足。2022 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仅为 37.2%,相较于 38 个国家的平均水平 53.8%,低了整整 16.6 个点。这绝非简单的数字差异,而是有着复杂的经济图景和深刻的社会逻辑。 从数据上看,2022 年中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重为 60%,略高于 38 个国家平均水平 58.2%。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居民收入就很乐观,这里面有 着诸多的 "玄机"。 一、消费倾向:被压抑的消费需求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之低,令人咋舌。2022 年,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为 62%,而 38 个国家平均为 92.3%。这意味着,中国居民拿到 100 元可支配收入,只花出 去 62 元,剩下的都存了起来。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 | | 中国 | 亚洲 | 欧盟27 | 西欧 | 中东欧 | 北欧 | 美国 | 中南美 | 38个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2:18
近年来独挑经济大梁的外贸,在美国关税大棒下前途未卜,中国国内消费的话题又开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甚至已迫在眉 睫。 说来惭愧,改革开放已经近半个世纪,中国居民的财富状况和生活水平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14亿中国人整体的消 费规模却远远不及只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 这也让国家经济多年来不得不倚重于外贸,而不是国内消费。 一向号称高储蓄的中国人为什么消费能力较弱?甚至不消费、不敢消费?这其中复杂和深刻的原因值得深究,也是我们探 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经济环境与收入预期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乡、区域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必然会十分显著。 但高收入群体毕竟占比较小、且消费倾向也不一定就高;而占人口大多数的中等及以下收入群体则虽有消费需求,但购买 力不足。 社会消费首先肯定与经济环境、收入预期有关。囊有钱、仓有米,才敢去买这买那。 疫情之后的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显著回落。从前收入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也在经济下行和政 策变动的冲击下,成为降薪乃至失业的重灾区。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大幅降低,也只能节衣缩食,或者更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风险。 ...
中国多少人有社保?真相超乎想象了
商业洞察· 2025-03-25 09:2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梨花针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梨花针 来源:智谷趋势Trend(lD:yuanfangguanchaju) 01 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有社保? 2025年春节后,美团、京东、饿了么纷纷宣布将逐步给骑手交社保的好消息,近日刘强东还在朋 友圈罕见发声,呼吁更多灵活就业者获得五险一金待遇,期待各阶层一起幸福生活。 在舆论欢呼声中,不少人出现了"社保幻觉"——连外卖骑手都交上社保了,全民社保的时代快要 到来了。 1951年2月,中国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并经1953、1956年两次修订,全面建立了适用于中 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制度。以劳动保险为主要标志,中国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新发展。 与之对应的,农村建立了 "五保"制度,这也是第一项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集体福利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后,伴随企业制度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等一系列变化,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加速。1993年 开始,中国明确"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并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 和个人共同负担, 至今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 养老保险 | 为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