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

Search documents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经济形势:抓住偶然背后的必然
3 6 Ke· 2025-07-08 02:33
从2025年4月2日开始,中美之间的关税大战就演变成了一出前所未有的"大戏"。美国先是打着"对等关税"的旗号,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中国也立 刻"以牙还牙"。短短几天里,双方的关税税率像坐过山车一样,一路飙升到125%。虽然5月在日内瓦的经贸会谈上,双方暂时"握手言和",同意把关税降 到10%并继续谈,但这场博弈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依然让全世界都捏着一把汗。 至于中美这场贸易摩擦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分晓",普遍的看法是,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它不是谁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美国和中国已经形成的一种经济共 识。现在,中国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美国则铁了心要"美国永远第一"。而这两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除非有一方愿意"退居二线",否则这 场较量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有分析师甚至预测,这种激烈的竞争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直到双方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如此宏大的变局,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徐高博士在其混沌课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他强调,贸易摩擦虽然充满了各种意想 不到的"偶然",但更关键的是要抓住这些偶然背后的"必然"。正如恩格斯所言,经济运动作为一种必然力量,它会穿过无数的偶然事件,推动历史向前 ...
皇上不急太监急!消费降级后专家急眼了:百姓不消费国家就没法富
Sou Hu Cai Jing· 2025-07-07 04:19
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生产力与低迷的消费热情——一个令人不安的悖论 我们身处一个令人费解的经济怪圈: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工厂",生产着全球最多的商品,却面临着消费持续低迷的严峻现实。 这并非简单的 供需失衡,而是触及国民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模式等深层次问题的复杂难题。 表面上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 我们的制造业产值占据全球三成,生产力之强令世界侧目。然而,华丽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真相:居 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徘徊在38%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0%,甚至低于许多收入远低于我们的国家。 这巨大的差距,如同一道无法忽视的裂痕,撕 裂着经济增长的表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国家的财富蛋糕通常由三个部门瓜分:政府、企业和居民。 而在中国,居民获得的份额过小,这才是导致消费低迷的 根本原因。 如同那家餐馆,只有食客们踊跃消费,老板才能赚取利润,才能有动力扩大规模,进行投资。 反之,如果顾客囊中羞涩,即使提供各种优惠, 餐馆最终也难逃倒闭的命运。 因此,解决消费低迷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鼓励消费的口号,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让民众拥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才能真正激发 ...
美国“大而美”法案的近忧与远虑
HTSC· 2025-07-07 02:06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 美国"大而美"法案的近忧与远虑 2025 年 7 月 07 日│中国内地 专题研究 概览:7 月 3 日,众议院投票通过"大而美"法案,7 月 4 日特朗普签署后 正式生效。权衡各方诉求后惊险"闯关"的最终版本长达 869 页,其隐含财 政扩张力度明显超过 5 月通过的众议院版本。我们维持 2026 年美国财政赤 字 7%的预测。"大而美"法案的实施有望对 2025 年 4 季度和 2026 年增长 带来短期提振,但这一财政扩张可能代价不菲。"大而美"法案的内容、逻 辑及立法过程都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政府公信力。短期,美国债务可持续性 和通胀风险均可能加剧。中长期,该法案再次验证了在当前政治和舆论环境 下,美国减税和增支均有极强惯性。法案中 2029 年后收敛赤字的愿景或难 以实现。该法案将可能进一步恶化美国收入和社会福利分配,加剧政治极化。 1.预计 10 年增加财政赤字 4.1 万亿美元,赤字率较 2010-19 年上升 3-4pct "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以 218:214 获得通过,快于 2017 年特朗普第一届 任期的减税法案和奥巴马的全民医保法案,相对于法案长度和内容繁复程度 而 ...
14亿人,为何拉不动内需?
Sou Hu Cai Jing· 2025-07-06 11:56
(文末附相关报告) 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理论上应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和内需动力。然而,近年来中国消费增长乏力,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 比。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14亿人,为何拉动不了消费? 本文将从多维度分析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包括消费倾向低居民负债与房价压力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消费文化与习惯等方面。 | 国家/地区 | 最终消费率(占GDP%) | 居民消费率(占GDP%) | 数据年份 | | --- | --- | --- | --- | | 中国 | 55.64 | 37.2 | 2023 | | 美國 | 82 | 68.5 | 2023 | | 日本 | 77 | 57.7 | 2023 | | 德国 | 75 | 51.3 | 2023 | | 法国 | 79 | 57.8 | 2023 | | 英国 | 83 | 61.0 | 2023 | | 全球平均 | 60 | 53.8 | 2022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均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中国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 一.中国消费不足的现状与衡 ...
盛松成:想方设法缓解消费不足,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
Di Yi Cai Jing· 2025-07-03 11:4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中共中央政治局 2025年4月会议进一步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我国宏观政策的重 大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消费作为经 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潜力与作用愈发受到关注。希望拙文能为理解消费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角色 提供一些思路。 一、释放消费潜力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当前外贸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内需在今年经济增长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但传统投资 对拉动经济增速的边际效应转弱,新投资尚在发展形成中,提振消费更有利于实现需求稳定与经济增 长,并且消费还有较大潜力有待挖掘。2024 年我国消费率仅 56.6%,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70%-80%的常 态水平。我认为可以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两个角度来做进一步审视。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 续提升,消费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我国人均 GDP 约为 1.3 万美元,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追 赶空间较大。 从收入分配角 ...
野村证券陆挺:促进消费还需多措并举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2 18:17
"以旧换新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可以长期使用。"陆挺表示,当前消费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以旧换 新,但是,以旧换新更多会导致很多大宗耐用品的需求提前实现,这也意味着未来一些需求会减少。虽 然可以通过继续提升补贴力度、扩充补贴品类等方式维持以旧换新的效果,但未来以旧换新的威力还是 会持续减弱,因此,需要更多方法进一步改善消费。 陆挺认为,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居民的财富水平,特别是稳定股市和楼市,中国居民大量财富集中于房地 产,房地产稳定了老百姓才有消费的底气。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旧换新政策助力全国消费在 前5个月实现了较好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促进消费还需要更多变革,多措并举,比如进一步稳定股 市和楼市,稳定居民财富;改善当下收入以及未来的收入预期;优化财富分配,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水 平;发挥各地主观能动性,像"苏超"一样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对于房地产,陆挺表示,稳定房地产市场 不仅需要降息和取消限购等传统工具,更重要的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债务出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环比加快1.3个百分点。5月消费 增速创下2024年以来新高, ...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真正瓶颈,并非“消费不足”?
Hu Xiu· 2025-07-01 14:13
关于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还是消费拉动,观察者网曾发布过多位作者包括罗思义、朱天等人的文章,对 主流看法提出争鸣。本文是余永定近日在人大宏观论坛发言基础上补充扩展而成,文中对"消费拉动增 长"这种似是而非的流行说法进行了澄清。 作者认为,从长期经济增长而言,根本不存在"消费拉动"这样一种增长模式,而且从中美消费结构比较 看,"中国消费率过低"的结论也很成问题;由"老百姓不消费"追溯到的原因"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GDP比例过低",也证据不足。从今年实现5%左右增长的短期目标看,提高消费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 促消费政策效果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为了避免"要增加收入就要增加消费,为了增加消费就要增加收入"的循环论证,就必须找到 一个"第一推动力",而这个推动力只能是由政府提供融资的基础设施投资。鉴于2025年中国面对的严峻 外部挑战,作者建议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政府可以安排一些同当年执行四万亿刺激计划时期类似的大 项目。 一、"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并不存在 关于"消费驱动"这一说法,谈论最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例如克鲁格曼和萨默斯。克鲁格曼声称,中国 长期以来"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濒临金融危 ...
「经济发展」彭森:中国未来经济如何靠消费破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18:23
彭森:中国未来经济如何靠消费破局? 经济发展 ★★★★★ 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总需求不足仍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 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九大任务之首,有关消费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一书对消费需求做了比较全面的 分析,总的内容观点和论据很准确,有些问题提得很尖锐,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确实是应时之作,及时回应了时代的问卷。 解决消费繁荣问题的重要时间窗口 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制定"十 五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下一个五至十年,对于中国经济怎么走,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 何提振消费? 2024年11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举办了一个研讨会,与会的十几位专家,围绕滕泰和张海冰先生关于 《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这些专家有的来自智库,有的来 ...
5月个税增长12.3%,拆解个税收入增长之因
第一财经· 2025-06-23 05:32
2025.06. 23 本文字数:1198,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今年以来个税收入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成为推动今年全国税收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1-5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25年前5个月个税收入为6572亿元,同比增 长8.2%。这一增速高于今年前5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速(-1.6%),也高于2024年全年个税增速 (-1.7%)。其中5月份个税收入为1196亿元,同比增长12.3%。 个税是对居民工资薪金、劳务报酬、财产性收入等征税,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是个税增长的基础。 个税征管持续强化,也起到一定的增收效应。比如近期税务总局网站实名曝光3起自然人纳税人未依 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偷税案件,其中1人补缴个税及滞纳金、罚款超千万,释放了严打个 税偷逃税行为信号。 一些地方部门对当地个税收入增长较快成因的做了初步分析,总体上跟一些居民收入增加相关。 比如北京个税收入规模常年位居全国各省前列。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当地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同 比增长6.4%,主要是部分企业在4月份股权激励行权、发放年终奖缴纳个税增加带动。 根据此前税务部门公开数据,我 ...
5月个税增长12.3%,拆解个税收入增长之因
Di Yi Cai Jing· 2025-06-23 03:06
个税逆势增长或与基数低、部分中高收入者收入增加、征管强化等有关。 今年以来个税收入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成为推动今年全国税收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1-5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25年前5个月个税收入为6572亿元,同比增长 8.2%。这一增速高于今年前5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速(-1.6%),也高于2024年全年个税增速 (-1.7%)。其中5月份个税收入为1196亿元,同比增长12.3%。 从近些年财政部公开的个税数据来看,2025年前5个月个税收入(6572亿元)规模跟2022年同期(6559 亿元)和2023年同期数据(6461亿元)相近,低于个税改革前的2018年同期数据(6891亿元)。 比如北京个税收入规模常年位居全国各省前列。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当地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同比 增长6.4%,主要是部分企业在4月份股权激励行权、发放年终奖缴纳个税增加带动。 根据此前税务部门公开数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人员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 报人数的1%,但这部分人申报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五成以上,申报收入位居全国前10%的个人缴 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九成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