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种植
icon
Search documents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Shan Xi Ri Bao· 2025-07-07 23:32
作为陕西粮食生产核心区,渭南以占全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担当着"陕西粮仓"的重任。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性高温天气的严峻考验,农业大市渭南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 良"融合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粮总产保持基本稳定。 ■ 科技硬支撑 筑牢粮食根基 "'渭麦19号'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继'渭麦9号'之后,又一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今 年,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孙镇试验站试种了30亩'渭麦19号',实收测产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 斤。这个成绩相当亮眼。"7月1日,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首席专家张养利告诉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渭南大力推动"种业振兴"行动,把培育推广小麦抗旱品种作为稳产 夺丰收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通过国 家审定,成为渭南30年来首个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在今年持续性高温天气条件下,"渭麦9号"表现优 异。截至目前,"渭麦9号"全国推广面积已突破180万亩。新品种"渭麦19号"正参加陕西省小麦品种审定 生产试验,有望为旱作农业开辟新路径。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品种突破,还贯穿于全生产周期。今年2月 ...
让农业“压舱石”分量越来越足(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6-30 21:54
今年入夏以来天气多变,集中开镰后,全国麦区先后出现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麦收速度持续刷新,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成熟的区域互助合作、应急响应机制。 夏收顺利收官,夏种、夏管压茬推进,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也为经济持续回升向 好、应对外部风险争取了主动。从长远看,确保农业稳产稳收,除了加强指挥调度和区域协作,还需要 多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上做文章、找潜能。 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释放,有待更多新农人主动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趋势,在 广袤沃野发挥才干、展现作为 今年的夏收迎来尾声,不少乡亲在朋友圈晒出一捧捧新麦。对农民来说,大半年的辛劳有了着落;对国 家而言,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近年来,国际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应格局持续动荡,凸显粮食安全重要性。夏收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 戏,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1/5,其中九成以上是小麦。有人疑惑,年年夏收,为何年年都在"抢 收"?要看到,我国小麦产区分布较广,麦子由南往北梯次成熟,时空跨度大。而且小麦从蜡熟到完 熟,不过三五日,适收窗口期极短。打赢夏收这场硬仗,必须快马加鞭。 "看不见"的变化,还体现在粮食全链条减损意识上。近年来,全国 ...
万物竞发绘新景
万物竞发绘新景 ——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上半年收官之月,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 路稳步前行。 不负农时,打好夏收攻坚战 6月24日早上7点,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的门前已经有货车等待售粮。 天长库区是今年首次启用的新建粮库,库区负责人刘高说:"6月23日起,这里正式收购托市小麦,两天 时间已经收了超360吨。" 随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目前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6月以来,全国"三夏"工作高效推进。在安徽,6月5日麦收就基本 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 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绿意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夏日里,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1200多亩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长江 边。 "通过播撒草种等人工干预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 ...
陕西宝鸡:以秋补夏提产能 打好粮食生产主动仗
Shan Xi Ri Bao· 2025-06-27 13:41
面对今夏持续高温干旱的不利气象条件,陕西省宝鸡市把以秋补夏作为稳定全年粮食总产的关键之举, 全力以赴扩面积、提单产、优服务。截至6月20日,全市已完成夏播120.67万亩,较去年扩种32.29万 亩。 宝鸡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压实扩种责任,将扩种任务纳入专项督 导考核,全程跟踪问效。 宝鸡市逐级分解任务,县区全面摸排,市级组织抽查,建立地块、品种、主体"三位一体"清单。在光热 水源条件优越地区,农户抢抓农时,夏收后压茬种植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做到地不闲、人不等。 在扩种路径上,宝鸡市走活"三招棋":村集体兜底种,秋粮扩种13万亩;种粮大户应种尽种,实施差异 化补贴政策;小农户主动种,项目资金直达一线,累计有3000余万元用于种子、农机等补贴,扩种4万 亩。 为提升单产,宝鸡市今年重点推广耐密、抗倒、适合机收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在97%以上;引进指 夹式、气吸式等先进播种机械,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全市已有高性能玉米播种机近5000台;推广贴茬精 播、水肥一体化、增密种植等关键技术,同步推进田管措施,促进苗齐苗壮、稳产增产。 在服务保障方面,宝鸡市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 ...
粮食“飞地”新模式前景广阔
Jing Ji Ri Bao· 2025-06-25 21:57
粮食"飞地"有可能成为粮食产销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样板。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试点、优化政策、 完善配套。只有产销区携手并进、同心协力,才能筑牢"中国饭碗"坚实底座。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记者近日在采 访中了解到,一些主销区到主产区建立优质粮源生产基地,这一被称为粮食"飞地"的区域合作创新模 式,构建起产销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格局,有望破解产销区省际横向补偿难题,成为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在黑龙江、天津拥有"飞地"农场,上海在江苏、安徽等地建有多个"飞地"农场,这些跨区域农业基 地的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渊源。现在产销区为什么还要建立粮食"飞地"?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面临产销区 结构性矛盾。13个主产区每年贡献全国近80%的粮食产量,却因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长期陷入"粮财 倒挂""农民增产不增收"困境;而经济发达的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主产区调入或者进口,面临 粮源不稳、供应链风险等挑战。"飞地"模式创新地将主销区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主产区粮食资源 优势深度融合,共建现代粮食产业园,推动产销区产供储加销一体化发展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解码黄沙变金山的生存智慧
Yang Guang Wang· 2025-06-25 01:35
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当磴口县的苁蓉花在沙海中绽放,当柯坪县的麦浪在戈壁上翻涌,当贺兰山麓的葡萄藤在风沙中蜿蜒,这些曾被命运宣判的土地, 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世界讲述着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动人故事。 磴口县的苁蓉花开了 "小风难睁眼,大风活埋人。"是早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流传的谚语。在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村民张继望着沙漠中连片绽放的苁蓉花 回忆道。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境内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7%。为保护好生态环境,70多年前,磴口县开启了一场治沙攻坚战。 "磴口县确立了'前挡后拉、由里及外'的总体策略,构建了三道生态防线。"磴口县防沙治沙局产业股股长王海龙介绍,梭梭是温带荒漠中重要的固沙植物, 在第二道防线中广泛种植,其根部寄生有传统的珍稀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 为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磴口县大力发展以肉苁蓉、甘草等荒漠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县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2万余亩,年产鲜品700余吨,成为全国最大的 人工肉苁蓉生产基地。通过产业带动治沙面积累计达80万亩。 "每年5月中旬和10月是采挖和栽植的关键期,我们组织农牧民采挖苁蓉、补植梭梭苗木。"磴口县游牧一族肉苁蓉 ...
守好粮食生产的“耕”基——写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He Nan Ri Bao· 2025-06-24 23:45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说到河南,绕不开粮食和耕地。 中原熟,天下足。可喜的是,通过持续努力,2021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面积连年 增长。 2024年较2020年耕地净增加205.63万亩,占全国新增耕地数量的7.5%;耕地保有量达到11294.29万亩, 超出国家下达耕地保护目标338.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915万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任务77.45 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筑牢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 今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净增长"和"两超额",凸显的是河南的责任、担当和奉献,更是对河南耕地保护成效最好的诠释。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三夏"期间,中通快递上海总部的滕飞到河南出差,当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驶入河南境内,窗外是一 望无际的麦田,金色麦浪翻滚。"中原粮仓具象化了!"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滕飞忍不住感叹。 中原粮仓稳了,中国粮仓也就稳了! "省委、省政府将耕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耕 ...
“叫我‘麦贩子’的乡亲少了”(三夏进行时)
Ren Min Ri Bao· 2025-06-22 22:10
左图:合作社新购置的烘干塔。 王绪双摄(人民视觉) 右图:赵培国(右)与农户查看小麦质量。 李丽营摄(人民视觉) 清晨4点半,天刚泛白,赵培国拧动车钥匙,开启了一天的行程。 "'三夏'就是和时间赛跑,耽误不得。"赵培国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 穿梭于田间的粮食经纪人,他的每一天,都与农户和粮仓紧密相连。 朝阳初上,农户家中 今年收成好不好? 拐进杨柳雪镇把棍张村农户张光彬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两份合同。 其中一份有些泛黄,是去年的种植托管协议,老张将农田交给赵培国的合作社统一打理;另一份是今年 的订单收购合同,麦子达标,赵培国按承诺价收购,每斤比市场价高一角钱。 赵培国介绍:"合作社'一条龙'服务,耕、种、防、收,我们都办了。浇灌、施肥有新法子,机器从地 头干到场院,再配上好种子,才能多出粮。"说罢,他转向老张,"前几天取的土,检测结果传给你了, 肥料也是按方子配的,按我说的量施肥,下茬苞米保管蹿得高。" "我们家今年这麦子,粒儿足,肯定能达标吧?"老张抄起一把麦子在掌心一搓,麦粒金黄饱满。 老张的自信从哪来?近年来,滨州市自主繁育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12个,推广优质小麦订单种 ...
风吹麦浪夏粮丰 金融活水保丰收——新季小麦质优量足 金融机构备足资金确保“钱等粮”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22 15:13
风吹麦浪起,夏粮丰收忙。夏粮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其 丰收与否关乎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 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今年新季小麦的价格、品质如何?河南重启托市预案,会给小麦市场 带来哪些利好?作为夏粮收购重要资金保障力量的金融机构,如何确保"钱等粮"?《农村金融时报》记 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新季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 5月以来,全国各大小麦主产区的麦田一片金黄,田间机声轰鸣,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处处洋 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下,全国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正由南向北快速推进。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6月1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收获进度 达74.72%。分地区看,江苏麦收正在扫尾,陕西过八成,山西过六成,山东近六成,河北过两成半。 新麦上市,品质如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向玉旭介绍,近期对部分产区新季小麦 开展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新季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小麦收购优粮优价特征明显。 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该市强化技术支撑与良种推广,立足黄淮平原地理气候条件,大力推广周麦36 号、冠麦2 ...
小麦最低收购价“五连涨”的背后
He Nan Ri Bao· 2025-06-21 23:20
夏粮归仓时节,我国小麦收购市场呈现一派火热景象。从田间地头到收购仓库,新麦收购按下"加速 键",价格也随之稳步上扬,背后是政策、品质与市场的多重支撑。 政策引领,收购进度跑赢去年同期 "政策的指挥棒作用显著,有力推动了新麦收购进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高级分析师王向博 表示,"截至6月13日,全国已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预计今年新季夏 粮小麦收购总量将达8500多万吨,保持在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持续强化惠农政策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20年的1.12元/斤稳步上涨至如今的 1.19元/斤,实现"五连涨",通过价格杠杆最大限度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今年,在小麦主产区持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河南作为小麦主产大省,首批236个最低收购价库点已 准备就绪,收购价格根据国标划分,一等麦1.23元/斤、二等1.21元/斤、三等1.19元/斤。周口地区率先 于6月7日启动收购,信阳、新乡等地也在有序跟进。 品质提升,市场看涨情绪浓厚 玉米"助攻",小麦性价比凸显 玉米市场的变化也为小麦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东北和华北玉米价格普涨,华北玉米收购价已涨 至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