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Search documents
我们向未来加“数”奔跑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2 22:02
今年是中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4月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 下简称"峰会")上,一系列数字新技术、新产品引人注目,一并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新突 破的数据也同样醒目。 数字中国建设的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夯实的10年。相关制度体系在不断完 善,体制机制也在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动能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数字社会建设全面展 开。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推进,中国正向未来加"数"奔跑。 数字经济"成绩单"亮眼 10年间,中国数字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绩单"非常亮眼。 4月20日,游客在山东青岛世博园XR梵高数字艺术体验馆 进行数字产品体验。 张 鹰摄(人民视觉) 4月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冶山春秋园, 小朋友正在体验足球机器人。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电商平台上,亿万消费者指尖滑动,催生了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云计算中心,海量数据奔腾不 息,支撑起无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与流水线工人默契协作,书写着"中国智 3月6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无人农机示范基地, 种植户在田间操控调 ...
中国丹麦商会会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一骑绝尘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2 13:52
5月22日,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丹麦企业家、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 始会长李曦萌(外文名:西蒙·利希滕贝格)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已经在绿色转 型、自动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很多新兴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丹商业合作有广阔的前景。 他还说,中国制造业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人才储备丰富,技术能力强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业在效率、质量和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他进一步指出,丹麦在绿色技术转型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水处理、低能耗、新能源、废物回收、供 暖和制冷、建筑设计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中国和丹麦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今年是中国和丹麦建交75周年。李曦萌表示,希望中丹关系越来越好,共同为全球化发展贡献力量。在 他看来,各国只有合作,才能推动和平发展,让各国人民受益。 李曦萌1987年到复旦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后在上海成家立业,成为扎根中国的外国企业家,经历 并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担当。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超过30年。 0:00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制造 业高质 ...
均普智能: 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22 12:15
一、公司股东、股东代理人及其他出席者可以采用网络投票方式参加本次股 东大会。需参加现场会议的股东、股东代理人及其他出席者应当听从公司工作人 员安排,并配合现场要求,接受身份核对等相关工作。 二、为保证本次大会的严肃性和正常秩序,切实维护与会股东及股东代理人 的合法权益,除出席会议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公司董事、监事、见证律师、董 事会邀请的人员以及列席会议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公司有权依法拒绝其他无关人 员进入会场。 三、出席会议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须在会议召开前半小时到会议现场办理签 到手续,并请按规定出示证券账户卡、身份证明文件或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证书 复印件(加盖公章)、授权委托书等,经验证后领取会议资料,方可出席会议。会 议开始后,由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场出席会议的股东人数及其所持有表决权的股 份总数,在此之后到场的股东无权参与现场投票表决。 四、会议按照会议通知中所列顺序审议、表决议案。 五、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依法享有发言权、质询权、表决权等权 利。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应认真履行其法定义务,不得侵犯公司和其 他股东及股东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扰乱股东大会的正常秩序。 六、现场要求提问的股东及股 ...
佰奥智能(300836) - 300836佰奥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2
2025-05-22 09:30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证券代码:300836 证券简称:佰奥智能 4、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工作推进的如何,目前有确认的订单 吗,或者已经有在谈的订单? 编号:2025-002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 | --- | --- | | 类别 | □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财通证券、华泰证券、国盛证券、景顺长城、华福证券、长江证 | | 人员姓名 | 券、西部证券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22 日 (周四) 上午 10:00~11:00 | | 地点 | 线下会议、电话及网络交流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1、董事长、总经理肖朝蓬先生 | | 员姓名 | 2、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朱莉华女士 | | | 1、请介绍下公司经营情况。 | | |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 | | | 设计、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成套智能制造装备及相关零组件。 | | | 公司研发、制造及销 ...
对话均普智能:以AI“智造”构筑核心优势,抢占具身智能规模化商用先机
Di Yi Cai Jing· 2025-05-22 02:54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 制造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实现多品类、小批量 甚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制造。 均普智能(688306.SH)首席执行官解时来对第一财经表示,智能制造装备的持续普及为人类社会创造 的价值远大于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或者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开 发,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繁重、枯燥、危险且低附加值的工作,使人类转向更有创造性、有更高附加值的 生产和研发领域。 近年来,全球市场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快速提升。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 场规模为887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以1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2282亿美 元。 汇正财经资深研究员张轩认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精密加工设备在制造业领域的持续渗透,正 是智能制造市场近年来最主要的增长点,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续助力则是增长的核 心驱动力。 他预测,未来全球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至2030 ...
多项数据位列第一,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如何再上一层楼?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2 01:36
"千亿园区"松山湖迎来"超级助推器"。 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建设,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 新高地。 南都、N视频推出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记录园区科技金融的创新实 践,剖析科技金融的进化路径,探寻高质量的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新晋上市公司的含"科"量不断提高,这一点在"松山湖板块"得到充分的体现。 就在去年12月,松山湖两大知名科创企业天域半导体、东阳光药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截至目前, 松山湖有上市企业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00亿元,位居东莞市首位。上市后备企业达到57家,占东 莞市15%,同样位居东莞市第一。它们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计划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新的跨越。 原因不难理解,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能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关领域企业 提供更长周期、更高风险容忍度的资金,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松山湖科学城。 南都、N视频《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推出,本期关注资本市场"松山湖板块"。 作为东莞的科技创新高地,松山湖采取了系列措施助力园区企业发展,鼓励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 ...
“数智破局·生态共生:重构全球制造新引擎” 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2:22
Group 1 - World of Digitalization (WOD) is hosting the 2025 Manufacturing Digitalization Expo in Shanghai from June 17 to 19, 2025, focusing on empower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1] - The expo will feature over 200 leading companies from 9 countries and regions, aiming to attract more than 20,000 professional visitors and facilitate precise connection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1] - Major companies such as Siemens, Rockwell Automation, and Huawei will participate, covering key sectors lik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aerospace, with over 1,300 procurement requests received, expected to generate over 10 billion yuan in industry cooperation [1] Group 2 - The WOD World Manufacturing Digitalization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concurrently, featuring 18 cutting-edge topics and 37 benchmark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case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2] - An "Innovation Incubation Zone" will be established at the expo, gathering over 30 tech startups in AI and industrial big data to foste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3] - The expo will introduce the "Entropy Key Award," recognizing pioneering enterprise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iming to promote paradigm shifts in the industry [4]
让广州始终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21 20:13
对广州乃至中国经济而言,外商投资意义非凡。数据显示,在华的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 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进一步看,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也有力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广州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投资"气候"?接下来,仍需乘势而上。政策上,持 续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度。产业方面,深 化"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生态的韧性与竞争力。营商环 境上,在数字化政务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方面不断突破,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软环境。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圆桌会上,有参会企业说:"投资广州,不仅是选择一座城市,更是选择与中国、与广州的未来同 行。"广州用行动证明,政策有力度、产业有厚度、服务有温度,外资自然如鱼得水。不断擦亮"投资广 州"名片,全力打造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广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定会愈发坚实、 有力。 政策创新筑巢引凤。政策的 ...
大湾区品牌发展大会在东莞举行,莞品100星计划正式发布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5-21 11:12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保持战略定力,踔厉奋发、创新争先,东莞定会涌现更多百年老店、 立起更多金字品牌。"刘光滨表示,未来,东莞将多措并举推动品牌建设,以更优管理推动品牌建设与 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更高品质提升品牌信誉,以更开放姿态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由香港恒生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得利学院与东莞市时尚创意工业设计研究 院三方共同成立,该中心将借智库深度赋能,有力促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全球协同,紧密依托三方雄 厚学术与产业平台,为企业提供品牌策划、管理及提升等一站式优质解决方案。 "我们将针对大湾区内城市的消费者行为研究,组织品牌游学团,助企业考察及解读外国及其他地区的 品牌,打造方法及传播技术。通过开展品牌专题讲座、专项培训、顾问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关品 牌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东莞市时尚创意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得利钟表总经理刘仁说。 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在东莞正式揭牌成立。受访单位供图 随着大湾区品牌发展中心的落地与 "莞品 100 星计划" 的推进,东莞有望成为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 "湾区样本",引领更多 "莞牌" 走向世界,为全球经济注入中国品牌的创新活力。 南方财经 ...
天永智能: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21 09:18
Core Points - The company is preparing for the 2024 Annual General Meeting (AGM) scheduled for May 29, 2025, with specific procedures for shar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voting [1][4] - The company report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revenue and an increase in net loss for 2024, prompting a strategic adjustment to focus on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8][24] - The company aims to enhance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D invest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automation equipment [14][24] Meeting Procedures - Shareholders must register according to the AGM notice and are required to follow the established order during the meeting [1][2] - The AGM will be conducted with both on-site and online voting, ensuring transparency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2][4] - Legal representatives will witness the meeting, and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promptly after the meeting [2][4]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the company achieved a revenue of 469.40 million yuan, a decrease of 21% year-on-year, and a net loss of 178.26 million yuan, which is an increase in loss by 64.36%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8][24] - The company’s total assets as of December 31, 2024, were approximately 1.18 billion yuan, with a net asset total of about 181.62 million yuan [24] Strategic Focus - The company is adjusting its operational strategy to focus on project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while also strengthening relationships with key clients in the automotive and lithium battery sectors [8][10] -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sector is identified as a critical area for growth, with expectations for increased demand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market needs [10][12] Market Outlook -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dustry is proj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with a focus on automation and smart technologies as essential components for enhanc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10][12] - The lithium battery market is expected to see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44.66% from 2021 to 2025, indicating robust demand for relate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