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京举行
Xin Jing Bao· 2025-06-17 07:48
Core Insights - The 2025 Worl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ference will focus on building resilient food supply systems and is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in Beijing from October 12 to 15, 2025 [1][2] - The conference aims to addres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including climate change, geopolitical conflicts, and trade tensions [1][2] - WAFI is positioned as a global platform for agricultural dialogue and innov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in food systems [2][4] Group 1 - The conference will feature various activities, including opening ceremonies, plenary sessions, thematic meetings, parallel sessions, and exhibitions [1] - The dialogu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policy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in addressing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1][2] - The even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agricultural conferences globally, promoting interaction among government,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4] Group 2 - Johan Swinnen emphasize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and the need for a re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frameworks and policy designs [2] - The dialogue included discussions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amidst geopolitical uncertainties, focusing on shared interests among nations [3] - The importance of Sino-Afric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as highlighted, with a focus o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o improve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3]
总投资12亿元!华中最大双孢菇全产业链基地在湖北仙桃破土动工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16 14:27
Core Viewpoint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1.2 billion yuan agricultural project in Hubei aims to create the largest mushroom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base in Central China, promoting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 green circular economy [1][2]. Group 1: Project Overview - The project, led by Hubei Yux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will produce 70,000 tons of mushrooms and process 40,000 ton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nually, with an expected annual output value exceeding 1 billion yuan [1]. - The construction includes 8 standardized planting buildings and 2 fermentation workshops,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150,000 square meters, with an initial investment of 685 million yuan for the first phase and an additional 600 million yuan planned for the second phase [1]. Group 2: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 The project will utilize 100,000 tons each of agricultural waste such as wheat straw and chicken manure, contributing to a green circular agricultural ecosystem [1]. - It is expected to create nearly 1,000 job opportunities, particularly addressing employment challenges for older, low-skilled workers [2]. - The initiative will foster collaboration among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enhancing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s and injecting new momentum into urban-rural integration [2].
“为中亚国家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Ren Min Ri Bao· 2025-06-15 21:52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中亚合作机制搭建起地区互利 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兼国立农业研究大学校长阿赫 勒别克·库里什巴耶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库里什巴耶夫看来, 古丝绸之路正是这一情谊的鲜明例证。近年来,中亚国家同中国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深化,涵盖了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库里什巴耶夫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7年。作为时任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副部长,库里什巴耶夫在该国举行 的一场国际论坛上向中方推介了当地高品质小麦,并与中国科研机构建立起联系。"这些年来,我有幸 到访中国20余次,每一次访问都让我不禁赞叹中国的发展成就,也让我在所见所闻中获得有关发展的新 灵感。"在库里什巴耶夫看来,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技术的加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 升。他认为,中国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基因工程、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显 著,在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预警、荒漠化防治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我们希望进一步与中国科学界交流,通 ...
AI解锁丰收密码丨把滴灌带“种”进玉米地 干旱时也能实现高效灌溉
今年"三夏",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丰收画卷徐徐展开。随着安徽、河南小麦机收相继结束,山东麦收进度过七成,陕西麦收进度过八成,全国冬小麦收获 已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三夏"有什么新特点? 记者将小麦主产区的农机投入数量、机收轨迹、气象数据以及农田灌溉数据打包,形成了"三夏"AI智能体。 当问及"今年小麦主产区气候多变,如何保障产量?"时,智能体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干旱""节水""精准"。 抗旱稳产 "良种"先行 5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陕西3—5月平均降水量7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4%。如此严重的干旱,对小麦产量 的影响有多大? 记者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一家农场看到,尽管今年当地降水量锐减八成,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关键的拔节抽穗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但小麦的产量并未下 降。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种粮大户 马有永:这块地是偏沙质地,产量每年都在800斤左右。今年我们种了个新品种,预计能收到每亩1100斤左右。 马有永提到的新品种,今年首次进行大田繁育。在无有效降雨的严峻条件下,其抗旱性能表现突出。为培育更多抗逆品种,新乡市正攻关种业核心技术,已 成功选育农作物优良新 ...
Science Robotics最新封面!软体机器人给植物"无痛打针",成功率超91%!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15:27
▍ 给植物打针有多难?比给熊孩子打针还难 先来看看植物叶子有多 "难搞"。 研究团队在论文里详细扒了植物叶子的三大防御机制:气孔开度小( 0-20微米,比头发丝还细)、表面疏水 (自带防水涂层)、还有个特别拗口的"异质性"(heterobaricity)——简单说就是叶子内部被分隔成一个个 小房间,你往一个房间注射,液体很难扩散到其他房间。 好家伙,给植物打针这事儿,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玩出花来了。 最新 登上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 《 Science Robotics》 封面 上的这篇论文,简直是给传统植物学研究方式 来了个降维打击 ——他们造了个软体机器人,专门给植物叶子"打针",而且打完之后叶子基本没事儿。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以前给植物叶子注射各种试剂,那叫一个惨烈:要么把整片叶子泡在溶液里(费 钱又不精准),要么用无针注射器硬怼(经常把叶子搞得千疮百孔)。 康奈尔这帮人的解决方案?用软的! (文末有论文链接) 传统方法在这些防御面前基本都歇菜了。真空浸润法?得把整片叶子泡进去,不仅浪费试剂,还没法控制具体 注射哪里。无针注射器?在异质性强的叶子上,经常是伤口面积比注射面积还大 ——论文里有个数据特 ...
“未来”啥样?雄安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上的“黑科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3 06:42
植物生长视觉识别系统、智能腰背外骨骼机器人、建筑碳神经中枢自适应AI控制系统……此间"黑科 技"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医疗大健康体验区,科技含量十足的中医AI辅助诊断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展台 前,不时吸引参观者现场体验中医AI"望闻问切"。 "设备通过多传感单元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舌象状态、气息信号及脉象波动,同时结合个性化健康问 卷,由智能分析系统综合处理信息,可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体质评估报告与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河北 普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武家辉说。 "未来"啥样?13日,为期21天的首届雄安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正在雄安新区进行,汇聚100多个未来场 景及500多项先进技术装备,展示科技创新盛宴。 作为与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同步举办的场景体验活动,体验周旨在为参赛作品搭建 可视可感的展示交易平台,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打通新技术快速走向市场的通道,共设置智 慧农业、空天信息、绿色低碳、医疗大健康、机器人、数字城市等11个体验区。 走进智慧农业体验区,既有重达10余吨的无人拖拉机,也有仅拇指大小的智能农业芯片。其中,科技感 十足的智慧农场"伏羲农场",聚焦"'00后'如何种地",全场景展 ...
科技服务为创新添动力(科技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 过优化行业生态、强化服务主体培育、提升服务质效等举措,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支撑。 如何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精准服务创新主体,各地区各部门又有哪些成功探 索和实践?请跟随记者脚步走进创新一线一探究竟。 ——编者 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融资模式助力卫星上天 本报记者郁静娴 3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6颗气象空间遥感卫星发射升空、 送入预定轨道。6颗卫星均来自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气象探测载荷研发、数据 反演和气象应用服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2024年12月,云遥宇航研发的"云遥一号"系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根据规划,云遥宇航要发射90颗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组建全球商业气象监测星座,形成高分辨率、高 精度、全尺度的大气层、电离层探测系统,服务农业生产、交通航海等多元场景下的气象预报及灾害短 临预警。 "气象卫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云遥宇航董事长李峰辉说,虽然科研人员对各 ...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察
Xin Hua Wang· 2025-06-12 15:13
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 题: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 察 新华社记者李力可、袁秋岳、温竞华 空中成像设备前,学生隔空点击虚拟界面,感叹"科幻照进现实";展厅深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整装待 发,勾画未来交通图景;论坛现场,中外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中医药、科技减贫等话题深入交流……6 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科技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本次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设置重要 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圆桌会议和技术对接五大板块共38场活动。约1500名来自国内外的科技人 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共襄盛会,共话发展,共促合作。 "创新之路"结出累累硕果 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英文版)正式发布,到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发起,从"一带一路"人工 智能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启动,到新一批联合实验室、科技合作联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陆 续启用,大会现场8项重要成果发布,彰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蓬勃活力。 宁德时代则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创新实践。董 ...
21对话|极飞科技彭斌:大模型会带来“又快又好又便宜”的产品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广州报道 芒种刚过,在广州黄埔极飞超级农场的试验田里,春分之前由无人机播下的水稻已长至近半人高,翠浪 翻涌间隐约飘来稻花清香。田垄边,一辆农业无人车正以最高1.5米/秒的作业速度穿行果树架间,其搭 载的睿喷系统正将药液均匀雾化覆盖至作物。 在6月5日的R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发布了2025款农业无人车,瞄准大棚、果 园等作业场景,以全链路技术升级,破解地面植保"人药分离""效率提升""绿色生产"等难以实现的痛 点。 彭斌介绍,这代产品基于前两代的用户反馈进行了大量优化改进,将无人机及无人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全 部应用,同时攻克了成本控制这一关键问题。 对比初代套装7万元的定价,新产品平台版套装不到1.7万元、降幅超过70%的定价,引得发布会现场的 中小规模种植户阵阵欢呼。 极飞科技的逻辑在于,以硬件智能化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当一台农业无人车能替代数个人力,在人口 老龄化与土地集约化的双重压力下,这种替代效应将重构农业生产的成本曲线。 大模型加速了这个替代进程。彭斌认为,大模型会让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等产品的技术红利进一步 加码,过去需要3-5年才能实现的应用,现在1-2 ...
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Quan Jing Wang· 2025-06-12 12:56
在农业科技创新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为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富邦科技 (300387)、隆平高科(000998)、托普云农(301556)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变 革,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其中,富邦科技凭借"生物+数字"双轮驱动的独特技术路径, 已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创新引领:构建全链条核心竞争力 绿色赋能: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富邦科技研发的生物肥料系列产品犹如"土壤医生",通过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吸收 等机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24年,富邦科技现代农业业务实现营收2.1 亿元,同比增长169.05%。 特别是在禾本科固氮技术领域,富邦科技的创新成果不仅能够有效替代部分氮肥,更能促进作物产量提 升,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据长城证券(002939)测算,禾本科固氮对于氮肥的替 代,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以及肥料氧化亚氮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