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Search documents
权威发布!北交大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10-09 08:14
Core Points -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officially released its 2026 master's degree enrollment guidelines, welcoming applicants [1] - The university is a key national institution co-built by multiple government bodies and has a rich history dating back to 1896, focusing on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Admission Conditions - Applicants must be citize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 - Candidates should support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sses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comply with laws [5] - Health conditions must meet national physical examination requirements [6] -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must meet one of several specified criteria, including being a recent undergraduate or having an equivalent degree [7][8][9] Special Examination Conditions - For those applying for separate examinations, candidates must have at least four years of continuous work experience after obtaining their undergraduate degree or two years after obtaining a master's or doctoral degree [12] - The university plans to enroll 47 students through separate examinations, with 25 in the rail transit industry and 22 in cybersecurity [12] Application Process - Candidates must carefully read the relevant announcements and guidelines before applying [13] - Online registration will be available from October 16 to October 27, 2025, with pre-registration from October 10 to October 13, 2025 [14] - Candidates must pay the examination fee online before the registration deadline [16] Examination and Admission -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will take place on December 20-21, 2025, with results available online [23] - The university will conduct a review of candidates' qualifications during the re-examination phase, which typically occurs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24] - Admission will be based on initial and re-examination scores, along with an assessment of candidates' overall qualifications [27] Special Programs - The university has several special plans, including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program, which focuses on key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collaborates with major enterprises [28] - There are also plans for recruiting "high-level minority backbone talents" and "retired college student soldiers" [29][30] Tuition and Scholarships - Tuition fees vary by program, with specific amounts outlined for different master's programs [40][41] - The university offers various scholarships, including national scholarships and academic scholarships, with specific standards for each [42] Other Matters - The basic study period for full-time academic master's students is three years, while 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s may have different durations [36] - The university does not provide accommodation for non-full-time students [50]
新晋诺奖得主怒批美国政府:削减科研预算将致“灾难性”后果
Di Yi Cai Jing· 2025-10-09 05:08
多位2025年诺贝尔奖得主齐声批评美国政府大幅削减科研预算的做法。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表示:恢复到六个月前的状态可能需要十年时间。 83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在新闻发布会上批评特朗普政府 大幅削减研究经费和解雇联邦机构科学家的做法,称其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将使美国的大部分科 研陷入瘫痪"。 克拉克还警告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假设现任政府最终下台,我们可能还需要 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大约六个月前的状态。"他还表示,认识的部分科研人员中,有些人员的科研经费 已经遭到大幅削减。 克拉克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他与另外两名量子物理学家因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 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方面的贡献,于7日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强调,他和同事们在 40年前开展研究时,受益于大量的资源。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美籍约旦科学家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也发出类似呼吁。 "我们需要确保对科学的资助能够让我们取得成功并与他人竞争,我们的科学是我们国家皇冠上的明 珠,我们不能让它消失。"他称。 亚吉来自一个巴勒斯坦难民家 ...
数智驱动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体系构建
Xin Hua Ri Bao· 2025-10-09 01: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强 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变革"。高校外语教学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 能、多模态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技术迅猛发展,在推动外语教学模式重构与资源优化的同时,对传统 外语教育的理念、方法与师资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 用数智化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构建智能化、 个性化、高质量的高校外语教学体系,从而开启高校外语智慧教育新纪元。 数智驱动多模态教学资源构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加速迈向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推动智慧教育创新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加快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新形态教材建 设。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打造以数字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新生态,是提升高校外语教学水平 ...
今年8月赴美国际学生数量同比下降19%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10-08 20:15
美国国家旅游办公室的初步数据显示,8月份持学生签证抵达美国的国际学生数量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 降了19%。据美联社报道,6月和7月的人数也有所下降,但8月通常是夏季入境外国学生最多的月份。 今年共有超31万名学生入境。报道称,随着特朗普政府收紧学生签证,美国高校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受到 打击。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1.59亿元!湖北民族大学采购大批仪器设备(含多个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10-08 03:58
摘要 :近日,湖北民族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3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59亿元。 学校在理工科领域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具体包括: 数学:入选 "十二五" 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长期深耕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为 "十二五"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 0 2 3 年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 5 0%,"十四 五" 期间获批 "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获专项经费重点支持。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 湖北民族大学发布 3 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 1.59亿 元,涉及购置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 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超轻弹性体绿色制造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重大教学科研设备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 5 年 4~10 月。 详细采购清单: | | | | 采 | | --- | --- | --- | --- | | 采购 ...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7 13:00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题: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中新网记者 曾玥 金秋时节,北京大学鸣鹤园,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静立林间。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和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自1993年起正式对外开放。馆内现有 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等13000余件藏品,其中大部分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和见证北京大 学考古百年历程的学术收藏。 1983年,北京大学将考古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立考古系。此后,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科门类 不断丰富,开辟宗教考古、陶瓷考古、体质人类学、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一批新领域,开展现代人及 其文化的起源、中国文明形成及早期发展等大量前沿课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表示,千禧年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 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形成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拓展了中国考古学科体系的内涵。 百年积淀,马衡、向达、苏秉琦、宿白、邹衡、吕遵谔、严文明、俞伟超、李伯谦等考古大师云集 北大; 70余载,田野考古训练齐全、教师队伍完备、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北大模式"与时俱进。 图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新社记者 ...
(校馆弦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7 12:30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题: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文明的守望与传承 中新网记者 曾玥 金秋时节,北京大学鸣鹤园,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静立林间。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和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自1993年起正式对外开放。馆内现有石 器、陶器、铜器、瓷器等13000余件藏品,其中大部分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和见证北京大学 考古百年历程的学术收藏。 循着"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走进馆内,抬头望去,两侧的展板和老照片回溯了北大考 古的百年峥嵘岁月。 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考古学研究室,中国近代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开拓者马衡担任主任,倡导"用科 学的方法调查、保存、研究中国过去人类之物质遗迹及遗物",并制定考古计划,开展田野工作。 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高校第一个考古专业。5年后,北大考古开始独立开展田野考古教学实习, 确立"田野发掘—调查—整理—编写报告"的田野考古教学"北大模式"。 70余载,田野考古训练齐全、教师队伍完备、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北大模式"与时俱进。 目光移至展柜,考古发掘标本、老档案、发掘报告、器物卡片等百余件组展品,标记中国考古学中 的 ...
校馆弦歌丨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Xin Hua Wang· 2025-10-07 07:29
华夏大地,从北到南,一代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砥砺前行,以科技创新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一所所高 校里,师生们追寻着这些科技报国的丰碑,感悟榜样力量,让科学精神与报国理想薪火相传。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谢樱、郭翔 秋日的吉林大学校园,阳光明媚,琉璃瓦顶的地质宫静静矗立。 走进507室,办公桌上放着一些文件,写字板上记录着学科建设构想,模型图边标注着数据……这里就 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生前的办公室,如今已成为黄大年纪念馆。 纪念馆里,泛黄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报告、会议、出差安排……从担任"863"项目首席专家,到 提出"红蓝军路线",从设立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 出世……黄大年就是这样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事业忘我地工作。 "那是一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紧迫感。"黄大年"大弟子"、如今已是吉林大学教授的马国庆谈起恩师 的爱国情怀时说,黄大年精神激励着他接续奋斗。参观的学生们将心中的敬仰与感动写在便签上,贴满 了追思寄情墙。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吉林大学将黄大年纪念馆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其感人 ...
重庆大学“楼与堂”: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回响
Xin Hua Wang· 2025-10-07 06:54
始建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历史悠久,在烽火抗战岁月,一位位饱学之士在三尺讲台上慷慨激昂,莘莘学 子在日军的轰炸下发愤苦读。 9月份开学后,重庆大学组织学生开展行走抗战联线的思政课,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以脚步丈量史 迹,以心灵对话英雄。楼与堂,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回响。 1939年至1941年,重庆大学先后遭受日军六次轰炸,作为这段惨痛历史的见证者,重庆大学工学院楼至 今仍屹立在校园中,2004年完成修复后仍可见弹痕遗迹,校友捐建大轰炸纪念碑铭刻抗战史实。 【责任编辑:齐琪】 在工学院楼不远处就是"七七抗战大礼堂",它因纪念"七七事变"而得名。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今南 京大学 东南大学等高校前身)西迁入渝。重庆大学拿出约200亩土地供中央大学使用,中央大学主持修 建了大礼堂。 ...
校馆弦歌丨时空对话哈工大航天馆: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揽月九天”后浪
Yang Guang Wang· 2025-10-07 06:47
Core Points -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Aerospace Museum features significant exhibits, including the Long March 1 rocket, showcasing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pace exploration [1][2] - The museum, established in 1986, is the largest aerospace-themed museum among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the grand narrative of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into its exhibitions [2] - The spirit of China's aerospace achievements, particularly the "Two Bombs, One Satellite" initiative, is emphasized through emotional storytelling by veteran volunteers [5] - Young researchers, such as the 24-year-old student Guo Zhenyu, highlight th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space projects, including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Tianwen experimental cabin's robotic arm [7] - The museum serves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gniting their pas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 and embodying the perseverance and dedication of the aerospace spirit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