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生物制造步入产业化深水区:万亿赛道亟待跨越“中试转化”瓶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提 出到2027年,力争培育20个以上中试平台,为产业规模化铺路。与此同时,生物制造领域技术突破与产 业布局密集落地。高校团队在聚砜塑料回收、羊毛甾醇合成等领域取得进展,凯赛生物、锦波生物等企 业加码布局,弈柯莱自主研发的燕窝酸获批准入新食品原料清单,持续拓宽技术应用领域。政策端与产 业端协同发力,推动生物制造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产业化加速迈进,展现出"技术突破—政策护航— 资本涌入"的全链条发展活力。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颠覆传统生产模式 合成生物学作为平台技术,在生物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安证券认为,合成生物学正在重塑 产业生产模式,能够执行传统生物技术难以企及的任务,同时实现了更高效、更环保的生物合成方案。 随着基因编辑、酶工程、代谢工程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合成生物学不仅降低了药物生产成本,还提升了 产能,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生物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制造大国的战略制高点。"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日前在接受中国 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一端连接着上游底盘菌株、基因编辑等前沿基础 ...
共18项!上海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 拟立项项目清单
#全球政策进展 | 上海市 关于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根据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将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拟 立项项目予以公示。 | 图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 --- | 公示链接:http://svc.stcsm.sh.gov.cn/public/guide 公示期:2025年6月12日至2025年6月18日 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委反映。按照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有关 规定,个人提出异议的,请在异议材料上注明姓名和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请在异议材料上加盖 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我委对异议者的信息予以保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 平,保护被公示者的合法权益,我委对匿名且无明确证据和可查线索的异议,不予受理。 材料寄送至:市科委科技人才处(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邮编200003)。 投诉举报电话:60286858 业务咨询电话: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5年6月12日 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 ...
聚焦首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近50位院士专家建言
Xin Jing Bao· 2025-06-14 12:24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6月13日,"首都院士专家讲堂"活动在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举办, 聚焦"合成生物技术革命与产业机遇"邀请近50位院士专家为首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主旨授课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谭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分别进行主旨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为 推动首都农业生产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变等提供实践路径。 圆桌对话环节,院士专家围绕当前合成生物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中实现跨 学科协同创新、多领域技术融合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青 创空间、技术平台等,察看科研成果,并与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创业代表交流。 据悉,合成生物技术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正在重塑农业、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 域的生产范式。北京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在教育、科技、人才、生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将加 快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新动能培育紧密衔接,打造具有 ...
科技服务为创新添动力(科技视点)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2:0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 过优化行业生态、强化服务主体培育、提升服务质效等举措,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支撑。 如何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精准服务创新主体,各地区各部门又有哪些成功探 索和实践?请跟随记者脚步走进创新一线一探究竟。 ——编者 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融资模式助力卫星上天 本报记者郁静娴 3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6颗气象空间遥感卫星发射升空、 送入预定轨道。6颗卫星均来自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气象探测载荷研发、数据 反演和气象应用服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2024年12月,云遥宇航研发的"云遥一号"系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根据规划,云遥宇航要发射90颗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组建全球商业气象监测星座,形成高分辨率、高 精度、全尺度的大气层、电离层探测系统,服务农业生产、交通航海等多元场景下的气象预报及灾害短 临预警。 "气象卫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云遥宇航董事长李峰辉说,虽然科研人员对各 ...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科教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9:13
03、强化服务 提质增效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1、直面需求 精准施策 构建高效政务新生态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制定《2024年"作风提效能 服务在基层"实施方案》,常态化 开展"四下基层",深入企业一线,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同时,建立部门发现问题、形成清单,办公室集 中调度、组织整改,纪工委抽查回访、问责问效的长效机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提升服务质量 上,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政策上门""一对一帮扶"等行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专门设立楼宇 服务小组,强化与楼宇企业的沟通服务;协调各方资源,对园区内的交通微循环、停车场、食堂进行改 造升级,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02、以案促改 强化监督 营造优质发展新氛围 系统施治,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深化作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筑牢发展基石。 以"硬监督"护航产业发展"软环境",科教城纪工委通过专项监督执纪问责,对重点事项跟踪督办,定期 开展抽查回访和现场督查,确保企业反映事项整改落地见效。加强对园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 育,推动党员干部转理念、优作风,提升其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推动制定服务流程和 ...
合成生物学三大支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马富强团队最新进展
# SynBio团队 |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马富强 在人工生命体精准编程的"黄金时代",合成生物学作为融合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正通过"设计-构建-测试"的循环模式重塑生物制造范式。这一领域不仅被列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更在 医药研发、碳中和、农业升级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赛道上展现出颠覆性潜力。 其核心突破点聚焦 三大支柱 : 三大支柱技术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共同决定了细胞合成工厂的效率 。 【SynBioCon】 获 悉,近日, 苏州医工所马富强研究团队 围绕上述合成生物学三大支柱技术开展了系统工 作: 图2. 利用深度学习辅助生成新型启动子的两种方法 : 左 图 , 通过对现有启动子引入突变或随机生成新序列 来创建新的序列。这些新生成的序列通过启动子识别模型进行筛选,以验证其功能 ;右 图 , 使用扩散模型 或生成对抗网络(GANs)来生成新的启动子。扩散模型通过添加高斯噪声逐步生成启动子序列。GANs 由生 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生成器负责生成假样本,而判别器用于区分真实样本和生成的假样本。通过训练过程不 断优化生成器的性能,使其能够生成更逼真的启动子序列。 工作1 : 新型酶资源 的 ...
合成“基因开关”能调控植物遗传特性 有助发展按需设计的智能农业
Ke Ji Ri Bao· 2025-06-10 23:33
在此之前,类似的基因调控技术仅限于在细菌等单细胞生物中实现,而在复杂的多细胞植物中应用这一 技术,则面临更大挑战。因为植物不仅具有根、茎、叶等不同组织结构,还包含不同的营养和生殖器 官,发育过程更加复杂。 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首先合成了相关的植物DNA片段,并围绕其中两个关键基因构建了一个潜在的 遗传"切换系统"。他们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在计算机中模拟多种可能的组合,筛选出最有效的设计方 案。随后,研究人员将选定的DNA序列导入植物体内,并在12天内持续监测其变化,以定量评估基因 表达的调控效果。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团队成功合成出一种"基因开关",首次实现了灵活地开启或关闭成熟植物中的关 键遗传特性。该成果发表在最新美国化学会旗下的《ACS合成生物学》杂志上,为未来按需设计的智能 农业打下基础。 这项研究由跨学科团队完成,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进展。团队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 DNA片段,并将其植入生物体内,使生物体具备类似电子电路的功能。这种"基因开关"就像控制电灯 开关一样,在外部信号的作用下,可以精确地打开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对植物基因功能的可预测、可编程调控,为未来按需设 ...
合成生物乳蛋白新蓝海!虹摹生物、食品工业巨头战略合作
【SynBioCon】 获悉,6月3日, 虹摹生物 与 利乐公司 (Tetra Pak)正式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标志着"生物智造"与食品工业跨界融合的新阶段正式开 启。 合成生物乳蛋白赛道早已吸引了众多初 创公司、食品巨头和投资机构的目光: 国际布局企业 包括: Perfect Day (美国)、 Remilk (以色列)、 Imagindairy (以色列)、 Change Foods (美国/澳大利亚) 、 New Culture (美国) 、 TurtleTree (新加坡)、Formo / LegenDairy Foods (德国)、Better Dairy (英国)、Triton Algae Innovations (美国)等, 均利用精密发酵生产 酪蛋白,致力于功能、风味、营养价值和规模化开发 。 同时, 食品巨头与配料公司 同样注重这一产品布局: 双方将围绕 未来乳蛋白的创新路径 展开深度协作,共同探索营养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此次合作不仅是 一场强强联合的里程碑事件,更是全球 食品科技在未来营养领域的一次关键布局。 根据协议,虹摹生物与利乐将围绕未来 乳蛋白的创新研发、工艺转化与应用探索展开 ...
AI设计人类增强子!超越天然增强子,短至50bp也能实现细胞特异性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基因治疗 领域和 合成生物学 领域,科学家们一直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让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表 达,从而避免对无关组织或细胞的伤害或影响。 近日, 华盛顿大学和 Altius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 迭代深度学习技术 , 成功设计出比天然 增强子更高效、更简洁的合成增强子 (短至 50bp) ,在人类细胞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该研究以: Iterative deep learning design of human enhancers exploits condensed sequence grammar to achieve cell-type specificity 为题,于 2025 年 6 月 4 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Cell Systems 上。 基因疗法如同一辆辆开往疾病组织的救护车,但如何让这些"救护车"准确抵达目标而不走错路?关键在于 增强子 (enhancer) ——基因组中调控基因表达开关的调控元件。 传统的增强子发现面临三大困境: 1、海量筛选难题:人类基因组包含数百万候选增强子,天然增强子平均长度达 5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