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4月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He Nan Ri Bao· 2025-05-24 23:26
5月21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4月份,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投 资、消费增速有所加快,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兴产业快速增长。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新能源汽车产业、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5%、11.5%,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5个、 3.5个百分点。1—4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一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全省新型 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为23.5%,比一季度、2024年全年分别提高1.7个、6.1个百分 点。 总的来看,4月份全省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记者 胡舒彤) 责任编辑: 路娇 1—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省亿元 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比一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1— 4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6%,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延续了自上 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 ...
基金数量规模东莞居首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年底开园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2 23:07
综述篇 擅长"制造"的东莞,这一次要做"科技金融集聚区","千亿园区"松山湖承担重任。 经过24年的发展,松山湖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氛围,金融资源快速集聚。尤其在近年来,园区 发展全面提速,科技创新资源的密度和浓度不断提高,松山湖正成为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鲜活样本, 一场关于科技金融的进化之旅已经开启。 截至目前,园区进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220余家。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上市企业 和后备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这些均彰显资本增值的巨大潜力,"科技-产业-金融"的正向循环机制加 速成型。 从深圳的风投神话到杭州的"六小龙"奇迹,科技金融是城市跃迁的密钥之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 聚区是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志。"东莞市副市长、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陈庆松表示。 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通过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 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01 顺势而起 战略棋局中的必然选择 松山湖科学城。 按照规划,今年底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将正式开园。集聚区于今年3月26 日启动,14家头部机构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6家 ...
证监会发声,事关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2 12:29
再次,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更加活跃。"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谋划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 和产业整合。目前,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一共有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重大资产 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尤其在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 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80单。 再就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也在持续发力。注册制改革以来,有九成的科创板、北交所上 市公司,还有超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 期、投硬科技"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目前在投项目超过了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了4万亿元。 最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 重要渠道,科创债累计发行1.2万亿元,其中2024年一共发了539只,发行规模0.61万亿元,同比也是增 长了64%,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 5月22日,国新办就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 行监 ...
证监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在投本金超4万亿元
Sou Hu Cai Jing· 2025-05-22 09:13
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 政策举措》(后简称《政策举措》)。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 融政策有关情况。 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介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 技"这样的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 其次,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 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4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当中,超过9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 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都形成上市公司集群,一批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领域的代表性"硬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再次,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更加活跃。目前,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有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 中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在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 单,重大资产重组超过80单。 再就是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持续 ...
【广发宏观王丹】出口订单带动5月EPMI反弹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5-20 12:48
广发证券 资深宏观分析师 王丹 bjwangdan@ 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据中采咨询(下同), 5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EPMI )环比上行 1.6 个点至 51.0 。 从环比看, 5 月 EPMI 季节性规律表现为以环比走弱为主, 2014-2024 年 5 月环比均值为 -3.5 个点。 摘要 第一, 5 月表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景气的 EPMI 环比上行 1.6 个点至 51.0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 3-4 月是工业旺季, 5 月一般初步转淡, EPMI 2014- 2024 年 5 月环比均值为 -3.5 个点,今年 5 月的小幅反弹算是超季节性。我们理解一是 5 月 7 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对微观预期有一定提振;二是 5 月 12 日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双边关税出现较大幅度下调。 5 月经济基本面同时包含着我们前期所说的"对冲"和"冲回"两大线索。 第二, 分项指标看,出口订单带动产需均有修复,但价格冲击仍有影响。( 1 )生产、产品订货、出口订货指标环比分别上行 1.8 、 2.9 和 10.8 个点;( 2 )生产指标修复弱于需求端,显示企业仍保持一定审慎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0 03:08
修订后的《重组办法》创多个"首次",包括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 要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 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优化。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在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组办法》作为上市公司 并购重组的"基本法",优化后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赋能上市公司高质 量发展。 多个"首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重组办法》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多个"首次"将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重组办法》建立了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将申请一次注册、分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注册决定 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明确分期发行股份的,锁定期自首期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算;在计算是否构成重 组上市等相关指标时,将分期发行的各期股份合并计算。同时,《重组办法》要求在强制业绩承诺情况 下,明确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可以选择业绩补偿或者分期支付加业绩补偿等方式履行承诺义务;上市公 司分期发行股份支付购买资产对价的 ...
工信部:一季度国家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估算达1.7万亿元
Ren Min Wang· 2025-05-20 02:25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引导国家高新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强化跨园区产业协作,指导 成立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建设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部地区等高新区联盟。中关村 新一代信息技术跻身万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占全 国的20%、50%。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优势。 第四,优质企业竞争力实现新跃升。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专业化服务、精准化支持,健全企业梯度培育 体系,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 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人民网上海5月20日电 (记者申佳平)记者今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获悉,根据最新初步估算,今 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7.1%。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78家国家高新区,覆盖31个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介绍,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可以用"四新"来概括。 第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19.3万亿元,同 ...
深证企服中心成功举办“星耀鹏城”赴港上市培训会
Sou Hu Cai Jing· 2025-05-19 07:47
5月16日,在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证监局、前海管理局、宝安区政府等部门指导下,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 下简称深证企服中心)联合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在前海成功举办"星耀鹏城"赴港上市培训会。百 余家意向赴港上市的深圳企业代表、私募基金管理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16日上午,中心率先召开赴港上市闭门交流会。7家深圳市上市后备企业高管与会交流,港交所专家针对企业代表 提出的疑难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同时建立起后续持续对接与沟通的渠道。宝安区、南山区上市部门相关负责人也 参与了此次闭门交流。 16日下午,赴港上市培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杨海栋主任发表致辞。他介绍,宝安区通过精 准服务企业,常态化开展上市培育活动,成立跨部门专项小组,构建诉求多层级快速协调处理机制,全力扫清企 业上市障碍;同时,通过建立上市培育库、优化企业培育体系,实现生态赋能与资源对接,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壮大。 港交所上市服务部副总裁陆琛健对港交所市场动态及上市政策进行深入解读。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 和工业行业发行人引领港股IPO市场。陆琛健指出,科技及人工智能发行人可借助港股流动性实现再融资,预 计"A+H ...
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9 03:10
"千亿园区"松山湖迎来"超级助推器"。 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建设,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 新高地。 南都、N视频推出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记录园区科技金融的创新实 践,剖析科技金融的进化路径,探寻高质量的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擅长"制造"的东莞,这一次要做"科技金融集聚区","千亿园区"松山湖承担重任。 经过24年的发展,松山湖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氛围,金融资源快速集聚。尤其在近年来,园区 发展全面提速,科技创新资源的密度和浓度不断提高,松山湖正成为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鲜活样本, 一场关于科技金融的进化之旅已经开启。 截至目前,园区进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220余家。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上市企业 和后备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这些均彰显资本增值的巨大潜力,"科技-产业-金融"的正向循环机制加 速成型。 松山湖科学城。 从深圳的风投神话到杭州的"六小龙"奇迹,科技金融是城市跃迁的密钥之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 聚区是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志。"东莞市副市长、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陈庆松表示。 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通 ...
坚持创新引领 深市上市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5-18 11:45
近年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上市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综合实力、竞争能力不 断提升。 "深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大量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创新型企业。深市作为创 新型企业的聚集地,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有助于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 做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关企业强劲的创收能力充分 证明了其创新实力和市场潜力。 "高成长"优势凸显 在创新驱动下,深市上市公司展现出稳健增长力。以深证100指数样本公司为例,2024年,深证100指数 样本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7.5万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5年一季度, 深证100样本公司延续向好态势,营收同比增长7%、净利润同比增长21%。 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目前均已悉数披露。整体来看,深市上市公司经营稳健向好, 业绩稳中有进。与此同时,深市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创新、高成长"特色凸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市上市公司持续发力创新,正向"技 术主导"发展。随着市场"科技叙事"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