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6-03 18:11
Core Viewpoint - Beijing's urban sub-center aims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nchmark for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by focusing on ten green industries and implementing eight major tasks to promote the scale and specialization of green industries by 2027 [1][2]. Group 1: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e urban sub-center plans to exceed 300 green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 one green industry cluster by 2027, enhancing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green technology patents by approximately 20% annually [2][3]. - The focus will be on developing specialized green industries such as carb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ESG services, green finance, and synthetic biology manufacturing, while also consolidating existing green industries like renewable energy and smart connected vehicles [3][4]. Group 2: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 The first green industry cluster, the Beijing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Industrial Park, i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will utilize the old Beijing Optical Instrument Factory site, aiming for completion by the end of 2027 [4][5]. - The park will feature a 100% renewable energy supply system and is expected to reduce annual CO2 emissions by 1,000 tons through advanc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4][5]. Group 3: Strategic Initiatives - Key tasks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Green Technology Concept Verification Center, enhancing the role of local industry funds in supporting green economy initiatives, and leveraging the urban sub-center's position as a leading green finance hub [4][5].
依科赛无血清培养基助力细胞治疗企业降本增效
近年来,细胞治疗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明日之星",在肿瘤、免疫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行业繁荣背后,进口培养基 的掣肘却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隐痛。进口产品不仅价格高昂,更面临中美博弈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此外,企业在使用进口培养 基的过程中,面临技术服务、定制化响应慢等痛点,导致企业临床申报和商业化进程受阻。 依科赛无血清培养基 性能比肩国际,成本优势显著 依科赛生物深耕细胞培养领域十余年,以"打造细胞培养中国芯"为使命,推出多款国际品质的无血清培养基,直击行业痛点: 提供瓶装、袋装形式,适配封闭式培养系统,GMP车间年产千万升,产能稳定保障供应链安全; 01 卓越性能: 专为T细胞、NK细胞等设计,支持高密度扩增、高活率(>95%),且无血清、无异源成分,性能媲美进口品牌; 02 成本优势: 帮助企业降低临床和生产成本,对冲关税压力; 03 全球合规: 国际品质的无血清培养基,完善的质量资质,FDA DMF备案,符合多国监管要求,助力众多细分领域客户完成中美IND双报; 04 灵活供应: 05 原料国产化: 无需担忧供应源头,自主可控国产化供应链; 全流程变更支持:化繁为简,加速国产替代 在细胞治疗产品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绿色企业数量超300家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3 13:45
Core Viewpoint - Beijing aims to establish its urban sub-center as an international benchmark city for green economy by 2027, focusing on enhancing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green enterprises, and boosting the output value of green industries [1][2]. Group 1: Gree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 The city plans to achieve an annual growth of approximately 20% in effective green technology invention patents and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green technology concept verification center [1]. -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 area has achieved 100% green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 new energy system experimental base has been established [2]. Group 2: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e urban sub-center wil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over 300 green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 a green industry cluster [1]. - The focus will be on cultivating specialized green industries, including carb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services, to create a carbon market ecosystem and attract international ESG rating agencies [3]. Group 3: Investment and Future Energy - The sub-center will foster green investment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green industry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n future energy sectors such as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vacuum systems [4]. - There will be an emphasis on enhancing existing green industries, inclu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technologies [4]. Group 4: Smar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 The urban sub-center will enhance the smart connected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focusing on vehicle electronics and core components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supply system [5]. - The aim is to attract low-carbon,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nearly zero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ndustry [5].
投资4000万!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
建设内容:在本公司"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项目"车间内,建设"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 康糖项目",利用现有发酵、公用工程和检验等设备,新增膜分离、离交、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 设备, 项目建成后, 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食品级), 年产量共计2000吨 。 阿洛酮糖 作为一种新型低倍甜味剂,具备多种生理功效,如抑制人体对糖类的吸收、降血糖、抗氧 化等,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 甘露糖醇 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作为甜味剂、保湿 剂、赋形剂等。 2、在建项目 "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项目",项目运用生物提取技术,以一水合葡萄糖、柠檬酸、磷酸二氢 钾、硫酸钾等组分组成的培养液为基本原料,利用菌体进行发酵得到产物胆红素后进行纯化提取,从 而制出胆红素产品。目前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年生产胆红素5吨。 3、微元合成 【SynBioCon】 获悉,近日,关于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 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 二期健康糖项目在相关网站批复前公示。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微元合成绿色生物制造二期健康糖项目 建设单位:微元合成生物技术(秦皇岛)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4000万元 微元合成 ...
专场回顾 | AI赋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
欢迎扫码加入AI未来材料交流社区: 针对生物制造产业与中国发展趋势,易凯资本合伙人 廖洁莹 分享了《 生物制造本质上是"制造业",中 国正在成为全球的生物制造中心之一 》。报告重点 分享全球 及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定义及市场规模;中 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土壤及发展趋势;2024年全球生物制造资本市场回顾;2025年全球生物制造产业 发展与展望(AI技术、明星产品等)。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 曹风雷 分享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分子预训练大模型及其中化学、材料 中的应用 》,报告指出团队开发了 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燧人分子基础大模型,该在很多化学、材料相 关的任务中超过其他模型。并且,与科研机构合作,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优化某催化反应的条件,将 反应选择性提高了5倍;且 基于燧人基础大模型,设计了新型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并在实验中 得到初步验证。 镁伽科技化工新材料部门市场总监 龚雁 则分享了《 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 》。与大家分享了AI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智慧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以及AI辅助化工新材料研发和 生产智慧分析检测落地的挑战。 接着,在 【先锋对话●Bio-based T ...
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03 03:52
中国发展网讯5月30日,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人才集团等共 同主办,山东科技大市场、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人才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承 办的"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场活动"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 山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 院长胡大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盛英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 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杨光军,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 长吕家亮,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党组委员、副总经理彭利民,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孟凯等领导出 席活动。 会上,山东大学的九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了发布路演,山东科技大市场及大市场线上平台、山东人才科 创投融资导航平台、山东省科融信平台运营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平台有关情况。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山 东科技大市场展陈区、业态区。 本次活动邀请了省内各市科技局、高新区、农高区相关负责人和生物制造企业、生物医药企业技术成果 需求方和金融机构代表等130余人参会,旨在搭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高 ...
华恒生物(688639):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生物加AI战略稳步推进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9 12:27
本报告导读: 2024 年缬氨酸价格下降造成公司利润下滑。公司打造开放式研发体系,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平台的升级 建设。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 评级。由于缬氨酸价格波动,调整公司 2025-2026 年EPS 并新增2027 年EPS 分别为 1.12/1.58/2.09 元(原为3.40/4.59/-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5 年30 倍PE,目标价格为33.60 元。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7.80%。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21.78亿元,同比增长12.37%;归母净利润 1.90 亿元,同比减少57.80%;扣非净利润1.77 亿元,同比减少59.54%。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7 亿元,同比增长37.20%;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减少40.98%;扣非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减少 40.98%。 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综合竞争能力日益增强。2024 年,公司基于生物制造全产业链能力,在新产品布 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从实验室分子研发/菌种改造,到中试阶段的参数优化/菌种优化,再到工厂的规 模化低成本生产,公司1,3-丙二醇、丁二酸、色氨酸、精氨酸等一系列新产品取得关 ...
免费参会 |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8月苏州启幕!
synbio新材料· 2025-05-27 09:50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以及生物产业,近些年,受到来自政产学研用金 各方广泛关注和重点支持,多地政府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写进工作报告。 科学家、企业家和投 资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融行业智慧、共襄盛举 聚产业力量、擘画未来 SynBio China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 将于2025年8月1-2日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B馆 举办(同期举办 第七届CMC-China博览会 )! 本次博览会共包含7个子会议: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大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大健康产业大会 中国蛋白生物制造大会 美之原·合成生物学功能护肤大会 美之注·注射医疗美容产业大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产学研对接会 SynBio China合成生物学新锐项目路演 诚邀莅临,共襄盛举 展会名称: Synbio China 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博览会 展会 时间: 2025年8月1-2日 主办单位: synbio深波 支持单位: synbio新农食、synbio新美护、synbio新材料、synbio合成生 ...
加码布局 “AI + 生物制造” 华恒生物拟投资 3.2 亿在合肥建设示范项目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3 07:27
转自:合肥在线 文 | 合肥在线 李后祥 5月20日,华恒生物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拟投资3.2亿元,在合肥市长丰县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 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通过本次投资,华恒生物拟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精准控制发酵过程,引入自动化 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通过精准智能分析、 决策、执行,建立精准调控发酵参数并形成自有数据库,以精准预测蛋白质智能设计的工程化开发。 华恒生物表示,在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生物制造已从传统发酵向精准化、智能 化方向发展。本次投资有助于公司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需求,从而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公司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公告,此前,华恒生物于2024年5月25日与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金额为3.9 亿元的投资协议,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加上这次公布的投资项目,公司与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过去12个月已累计签订投资协 议总额达7.1亿元。 华恒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生物制造方式,主 ...
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解码国投系基金投资诀窍
国投集团资本运营部副主任张杨表示,目前来看,这些领域是基金投资的热门领域,而在2015年左右, 这些领域项目鲜有人感兴趣。当时国投系基金投资这些领域项目可以说是投在了"寂寞无声处",也是服 务国家战略,差异化投资策略的体现。 截至今年3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投集团)旗下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 业登陆资本市场。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寒武纪……这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成长 路程上,都能见到国投系基金的身影。2025年是国投集团成立30周年,开展基金投资16周年。日前举行 的一场小范围交流会上,国投"四创"(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的有关负责人齐亮 相,讲述基金投资背后的故事,介绍经验和下一步投资思路。记者获悉,国投集团内外正在积极推广和 复制"基金+直投"双轮驱动的经验。 超八成在管基金为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目前 集团旗下在管基金共50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有11只,规模超过 2300亿元,占比84%。超八成在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