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

Search documents
首届“长江养老杯”养老金融模拟投资大赛来了!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04 09:14
0:00 房价高、节奏快、育儿难……当代年轻人的确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提前思 考"养老"这件看似遥远的事。18岁就开始考虑养老,是"过度超前"的焦虑,还是"未雨绸缪"的远见?答 案或许因人而异,但在深度老龄化加速到来的今天,提前为未来布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智慧。 以下为本次大赛的基本情况介绍: 赛事时间 报名时间:即日起-2025年7月20日。 比赛时间:2025年7月16日-9月30日。(决赛时间预计为10月中旬,具体另行通知) 报名及参赛方式 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少子化与长寿化的 双重趋势,使得"银发时代"比预期更早地来到我们面前。年轻一代对养老的关注,与其说是焦虑的投 射,不如看作是对高质量晚年生活的主动规划。 如何储备养老所需资金、如何规划理想晚年生活,已成为年轻人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专业养老 机构更是责无旁贷。为此,在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的指导,以及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的学术支持 下,长江养老联合南财集团共同发起首届"长江养老杯"养老金融模拟投资大赛,旨在向年轻群体普及养 老规划理念以及科学的养老投资 ...
养老金融提质扩面 上海发力银发经济全链条支持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3 00:29
《工作方案》要求,各金融机构要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 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 关于养老金融发展,在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普惠养老金融论 坛"上,多位专家在圆桌论坛环节谈道,应对人口老龄化需借鉴全球经验,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 系,尤其是推动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等二、三支柱的发展。在制度设计上,强调创新与协同;在投资 策略上,倡导长期资本运作理念,提升养老金储备的抗风险能力与收益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 融的规划需全面整合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等多维度的资产负债表,通过强化第一、二、三 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构建,有效激发储蓄与投资活力,充分发挥信托跨周期管理优势与保险机构服务整合 能力,推动"积极老龄化"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进而增强养老资金的长期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 北京报道 近日,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金融监管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 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上海证监局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news flash· 2025-07-02 06:10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 相关链接 ...
李云泽: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支持外资加大布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6-18 10:05
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财富管理需求正在向多元化、专业化配置转型。过去五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 文|《财经》记者 陈洪杰 研究员 丁艳 编辑 | 张颖馨 杨芮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支持外资机构加大布局,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支持外资机构参与 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6月1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从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看,当前中国家庭的现金和 储蓄占比超过一半,远高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约三分之一的平均水平。随着居民财富持续积累,财富管理需求正在向多元化、 专业化配置转型。 在银发经济方面,李云泽表示,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 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过去五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我们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布局。"李云 泽表示。 另外,目前中国数字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李云泽称,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 ...
李云泽,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04:45
【导读】李云泽: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广阔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6月18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并以"坚定不 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谱写互利共赢新篇章"为主题进行演讲。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基金君总结主要看点如下: • 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 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外资保险公司保费 占国内市场份额比例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 近五分之一。中资机构也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业,有力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发展。 •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二,其中,汽 车、手机、家电等实物消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不少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深耕中国市场必将大有作为。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相关试点,不 ...
高盛:通往2075(全球老龄化的机会)未来30年养老市场大爆发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9 01:29
过去五十年,全球人口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以中国为例,现在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 人,全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亿。整个"银发经济"市场的规模也突破了8万亿元,而且还在加速增长,而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未来30年,这个赛道值得重新思考。 这篇文章带你看清"长寿时代"的真正价值。 1. 全球人口趋势 过去50年间发达经济体人口年龄中位数由30岁升至43岁,新兴经济体由19岁升至30岁,预计到2075年这 一指标将分别达到47岁和40岁 。人口老龄化在发达国家更为突出,但新兴经济体也正快速步入老龄社 会。 很多人谈"老龄化"就想到危机,高盛最新发布的《The path to 2075 — the positive story of global aging》 报告,从另一个角度讲清楚了这个大趋势:老龄化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市场红利。 如今的老年人,比上一代人更健康、更长寿、消费力更强。 全球正在迈入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过去半个世纪里,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发达经济体从72岁增至 82岁,新兴经济体则从58岁增至73岁。更长的寿命还伴随着更健康的晚年生活,同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比以往更为出色。 研究显示,2 ...
让未来的幸福看得见——浦颐金生养老万里行济南站活动成功举办
Qi Lu Wan Bao· 2025-05-29 10:11
5月25日,浦发银行" 让未来的幸福看得见"浦颐金生养老万里行济南站活动成功举行。浦发银行、国寿养老公司相关领导出席。 活动现场,国寿养老公司作了"解密如何通过备老提前布局、让养老资金与生命等长"的养老规划讲座。浦发银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浦发银行养老金融服务 特色》介绍,山东省中医院专家还做了健康养生专题及急救知识讲座。"真正触达了我们对品质养老的深层需求。"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操性引发现场客户的强 烈共鸣。 未来,浦发银行、国寿养老公司将秉承"金融为民"的底色,加速推进"数智化战略"落地和财资赛道建设,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从财富管理到生活服 务,从线上便捷操作到线下温情陪伴,用专业为人们的幸福护航,用行动让承诺生根。 养老金融是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对财富保值增值、健康养老、养老服务等方面的 需求,关系民生福祉。浦发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肩负社会责任担当,始终思考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力量,增强养老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养老 生态活力,推动多元群体和谐共生。本次联合"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战略合作联盟合作伙伴,策划面向备老客群的"养老万里行"养 ...
养老金融助力中国式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发展 | 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8 10:14
一方面,从规模和体量上来看,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仍需扩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 的现代化,老年人口规模同样巨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速快等突出特征,因此对 于养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求还在不断快速 增长,但当前各类养老产品和服务资源未能跟得上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规模及其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从供需匹配的结构上来看,当前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口规 模巨大还意味着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分层化,同时也带来了养老需求多元与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 突出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从传统的生存依赖型 转向更高质量的追求,特别对老年健康等给予了更高的期待,但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医养结合 等新型社会化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却十分不足。 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发展滞后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进 入老龄社会的时间短、速度快,全社会的准备不足。第二,供给主体对老年人和备老群体的需求 识别不准。市场主体的经营决策通常以经营盈利为导向,从投资收益角度进行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供给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是相偏离的 ...
第三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5月28日举办,将发布多项标准和报告
Xin Jing Bao· 2025-05-27 07:08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振内需、发展银发经济的决策部署,由中国 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共同主办,主题为"新服务、新业态、新趋势:银发经济消费驱动老龄产业新发展"的第 三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将于5月28日在京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会,聚焦银发经济 发展趋势,探索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国家发改委原一级巡视员郝福庆,文旅部政策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周久财,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原党委副 书记、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养老保险专委会主任委员周红,知名抗衰老科技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 老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何琪杨,原中国银监会非银司司长高传捷,人社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原副主任白璐, 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增业等政产学嘉宾将先后发言。 与此同时,论坛还将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标准化发展规划(2025-2030)》、"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系列标准", 以及《中国老年用品行业发展报告》、《2025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创新趋势》两份报告。此外,新京报社"新京 活力银龄"项目将在现场介绍如何打造银龄IP,分享百万爆款流量的创作密码。 在下午举 ...
深度 | 中国香港,如何养老?——养老金融系列之六【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14:30
核 心 观 点 不同于其他地区,中国香港并未建立由政府管理的传统养老金第一支柱,而是以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为主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那么,中国香港养老金主要投 资于哪些资产?养老金融产品有何创新? 以强积金为核心的养老金体系。 中国香港养老金采用世界银行提倡的多支柱模式,但三支柱的定位及结构有明显差异。 首先 ,中国香港并未建立由政府管理 的传统养老金第一支柱,特区政府仅为资产和收入低于标准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实行由政府负担、社会福利署推行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 利金计划; 其次 ,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以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为主,以职业退休计划为辅,此外,第二支柱还包括特定群体养老金计划; 最后 ,第三支柱为私 人自愿退休储蓄计划,主要包括香港年金计划、安老按揭计划、合资格延期年金、可扣税自愿性供款和银色债券等。 中国香港养老金都投些什么? 中国香港养老金在投资策略上呈现"政府保障+市场主导+个人灵活"的特点, 首先 ,公共养老金的资金完全由政府预算资助,不 涉及市场化投资运营; 其次 ,第二支柱养老金计划中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配股比例最高,其次是债券,再次是存款及现金,参与者可自行选择股票基金、混 合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