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文化遗产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甜透天山!广东荔枝北上新疆“撒糖”|舌尖六味·尝尽岭南①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19 12:05
甜透天山!广东 荔枝北上新 疆"撒糖"|舌尖 六味·尝尽岭南 ①_南方+_南方 plus 开栏语:6月26- 30日,"疆品南 下 粤品北上"广 东食品走进新疆 专场活动将在 2025(中国)亚 欧商品贸易博览 会期间举办,广 东特色美食集体 亮相。即日起, 南方农村报推 出"舌尖六味·尝 尽岭南"系列宣 传,以甜、咸、 酸、腊、甘、香 六味为引,述 说"食在广东"的 魅力,邀您共赴 舌尖上的粤疆之 约,敬请垂注。 广东有多 给"荔"?产量 大、面积广、品 种多、历史 久……这一次, 广东不只发 出"到广东吃荔 枝"的诚挚邀 请,更携新鲜荔 枝北上新疆,让 岭南盛夏的甜蜜 穿越万水千山, 直抵西域舌尖。 广东荔枝 的"甜",有震撼 世界的规模。作 为我国荔枝的核 心产区,广东荔 枝种植面积稳定 在400万亩左 右,遍及全省97 个县(市、 区),荔枝产业 综合实力位居全 国第一、世界第 一。从粤东西北 到珠江三角洲, 百万亩荔海连绵 成"甜蜜王国" 。 每三颗全球流通 的荔枝中,就有 一颗来自广 东,"甜"的分量 足以让世界为之 颔首。 枝成为皇家贡 品,吸引了文人 墨客的目 光,"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 ...
农耕智慧  历久弥新(新时代画卷)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8:19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鸟瞰什川古梨园,青山作屏、黄河为带,蔚为壮观。 宋朝军 张敬德摄影报道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是以鱼、 蚌之间基于自然的互利共生原理为基础,以发源于本地的 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为核心,逐渐演化并形成的涵盖蚌、 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 源的复合养殖系统。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当 地先民在漫长的梨园生产管理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了"天 把式"高空作业和高杆吊枝等独特农作法,掸花震虫和烟 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复合种养、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 模式,以及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 图为在什川古梨园,果农采用"天把式"高空作业方式给梨 花传粉。 图为在德清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基地,养殖户正在采蚌。 周 兰摄(人民视觉)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孩子们在什川古梨园的梨树下玩耍。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内,一艘宝船镶嵌了超200万颗珍 珠。 窦 皓 周 兰摄影报道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当地独特的地理位 置、气候条件和悠久历 ...
不要把农业文化遗产“冷冻式保存”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4
但凡遗产,保护皆是基础。农业文化遗产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活态遗产,易受到城镇化、工商业活 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是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抓紧保护就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是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的积极推动者,2015年,出台全球首部专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21年乡村振兴促 进法实施,成为世界首个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法律的国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 慧。 历经千百年,跨越时空,农业文化遗产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也具有重要 作用。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的绿色食品和优美景观,蕴含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理念,高度契合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诸多农业形态和模式,也可以从中找到借鉴。由此来看,不管是世界级 还是国家级、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初衷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要创新传承、永续利用、造福 社会。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绽放在广袤乡间的有机体,最大特点就是活态和活性。因 此,既不能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也不能"冷冻式保存",忽视发展。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才 能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济价值实现是保护与发展的关键,立足各遗产的资源、技术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再扩容,农业“三大新名片”背后蕴含哪些千年生态密码?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9 09:40
总数又增加!近日,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 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就是既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又至今还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农业生产系统。我国 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从旱作梯田、稻鱼共生的耕作实践,到庭院民居、古村深巷的乡村景观; 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到耕读为本、邻里守望的村规民约……这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案,值得与世界各国分享。 农业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持续发展的。就说这次入选的"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其起源于南 宋时期淡水珍珠培育的技术创新,当地养殖户在先辈经验的指引下,持续突破"珍珠质量提高技术"等淡 水珍珠蚌养殖的关键性技术,不仅保留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还持续为全球淡水珍珠蚌养 殖提供技术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我国率先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至今已认定7批共188项中国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2015年,我国颁布全球首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16 ...
以文兴业 全链条推进农业升级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25 19:06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有助于重新认识、发现乡村 的价值。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一点? 周彝馨:乡村是人类聚居的基本单元,全面反映人类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是研究人类和 社会的重要样本。乡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美学与艺术之上,更体现在乡村的生产、生活、族群组织等 方面,为历史溯源和当代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实证。 农业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乡村生产方面的文明。例如,佛山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就深刻反映了珠 三角地区"桑蚕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则集中体现了乡村生活、 族群组织等方面的文化。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侗族村寨,鼓楼与族姓、公共生活、社会组织等方面 高度相关。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对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有何重要意义? 周彝馨:文化是生产力,它可以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整合创新要素。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内容和目标。没有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就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我国乡村产业历经四次产业革命,仍 然葆有地域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坚实内核。面向未来,不应把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简单视为现代 化、智 ...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22 13:02
福鼎白茶文化系 统入选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_ 南方+_南方plus 日前,我国3项 遗产系统正式被 联合国粮农组织 认定为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 (下称"全球重 要农遗"),福 鼎白茶文化系统 入选。截至目 前,我国全球重 要农遗增至25 项,居世界首 位。 农业文化遗产, 指农村与其所处 环境长期协同进 化和动态适应下 所形成的独特的 土地利用系统和 农业景观。2002 年,联合国粮食 及农业组织发起 了全球重要农遗 保护倡议,通过 对全球重要农遗 的有效保护,更 好挖掘传统农业 价值,拓展农业 多种功能,实现 遗产地的生态保 护、文化传承和 经济发展,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乡村繁荣。 此前,我国已有 云南普洱古茶园 与茶文化系统 (2012年入 选)、福建福州 茉莉花种植与茶 文化系统(2014 年入选)、福建 安溪铁观音茶文 化系统(2022年 入选)被认定为 全球重要农遗。 如今,我国涉茶 类全球重要农遗 已增加到4项。 它们不仅丰富了 世界茶叶种类和 茶树繁育方式, 在茶树基因库扩 充、生态种植管 理模式示范等方 面也发挥了重要 作用,为全球重 要农遗的保护与 传承提供了宝贵 借鉴。 福鼎白茶文 ...
南农晨读 | 美“荔”到泉城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22 06:36
南农晨读 | 美"荔"到泉城_ 南方+_南方plus 日前,南方农村 报记者从农业农 村部官网获悉, 【今日关注】 28条措施出炉! 广东以改革更好 促进"百千万工 程" 近日,中共广东 省委全面深化改 革委员会印发 《关于以改革更 好促进"百县千 镇万村高质量发 展工程"的若干 措施》,围绕健 全县域高质量发 展动力机制、县 域产业发展体制 机制、推进新型 城镇化体制机 制、推动乡村全 面振兴长效机 制、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体制机 制,以及强化组 织保障提出28条 改革措施(下 称"28条"),助 力"百千万工 程"走深走实、 取得扎实成效。 新增三项!中国 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数量领跑 全球 我国甘肃皋兰什 川古梨园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 珠复合养殖系 统、福建福鼎白 茶文化系统三项 遗产系统通过专 家评审,正式被 联合国粮农组织 认定为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 其中,皋兰什川 古梨园系统位于 甘肃省兰州市皋 兰县什川镇;德 清淡水珍珠复合 养殖系统位于浙 江省德清县;福 鼎白茶文化系统 位于福建省福鼎 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请输入关键字 | Ministry of Agricultur ...
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新增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Xin Jing Bao· 2025-05-22 06:34
从南宋传承800年的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中国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在浙江德清县,是以鱼、蚌之间基于自然的互利共生原理为基础,以发 源于本地的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为核心,逐渐演化并形成的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 等丰富水生生物资源的复合养殖系统。 在德清县,这一养殖系统已经延续了800年,自南宋时代开始,至今传承不绝。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系统科学咨询小组评价该系统称,该系统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产品。这 一循环共生的养殖系统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文化遗产传承于一身,为全球可持续农业、 生态平衡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贝类凭借自身独特的过滤功能,能够显著改善水体环境,使氨、 亚硝酸盐、总氮含量分别降低40%、54%、38%,化学需氧量减少30%,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系统恢复 并重并举。当地依托该系统,发展"种养一体"、珍珠加工、生态旅游和体验式教育等多元化产业,为超 过2.2万名居民提供稳定生计来源。 记者了解到,过去,珍珠多用于佩戴或观赏,近年来,德清推进"珍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如今,珍 珠产业已拓展至美容、保健、文旅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产学研游"一体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Xin Hua She· 2025-05-21 22:31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当地的白茶种植融合了生态智慧和匠心工艺,以"绿雪 芽"母株和自然萎凋工艺为核心,实现茶园与森林和农作物的有机共生。该系统不仅保存着18个茶树品 种,还囊括除茶叶外的120多个其他农业物种,为构建生态与粮食体系韧性作出积极贡献。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该系统融合果树栽培、种植业和养殖业 于一体,兼具抗旱和防涝能力,能够维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计。该系统地处 黄土高原,是旱地农业高效适应缺水与易侵蚀土壤的典范。同时,该系统坚持传统多元种植模式,有效 降低对化学投入品的依赖,为本地植物和昆虫物种撑起一把"保护伞"。 新华社罗马5月21日电(记者张馨文)联合国粮农组织21日宣布6项新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系统,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甘肃皋兰什川古 梨园系统。 截至目前,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增至25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据粮农组织介绍,中国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蚌共生"复合养殖系 统,该系统以珍珠蚌技术为核心,同时生产珍珠、水稻、丝绸等, ...
新增三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领跑全球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21 02: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请输入关键字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页 | 机构 | 公开 | 政务服务 | 专题 | 数据 | 新闻 | 互动 |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农业农村服務 | | | | | | | | |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 | | | | | | 白 打印本页 | 日期:2025-05-20 17:46 |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 作者: | | | | | | 本周讯 5月19日.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获悉。米自我国的甘肃秦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潮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德白茶文化系统三 | 琐选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舰衣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页,数量继续 | | | | | | | | 保持世界首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