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

Search documents
黑龙江省:培育高素质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10 13:51
另外,黑龙江省还将围绕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畜牧、水产、蔬菜、水果、食用 菌等种养殖理论、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结合地方农业特色,开展重 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重点面向养殖大县开展肉牛、奶牛、生猪、大鹅、冷水鱼、寒地 小龙虾等养殖培训。 与此同时,将围绕支撑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机作业服务质量,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 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重点围绕机械化措施促进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环节以及机收减损等,因地制宜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其中,面向专 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突出粮油作物高质量机播(含水稻机械化移栽)、高效 飞防植保、机收减损、农机抗灾救灾、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和农机安全生产等技术技能,突出实操实训和 作业演练。通过竞争性立项,安排26个县(市、区)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粮油和重要农产品 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重点与生产技能型培训相结合。 根据《实施方案》,黑龙江省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人才需求,突出 农业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 ...
2994.8亿斤!2025年夏粮“成绩单”出炉
Xin Hua She· 2025-07-10 11:30
夏粮丰,全年稳! 7月10日,2025年夏粮"成绩单"新鲜出炉——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 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说,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夏粮实现丰收,产量达到2923亿斤,而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又 增产了72.5亿斤。今年夏粮"成绩单"是在2024年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此外,今年在河南、陕西等主产 区发生了较重旱情,诸多挑战下,实现2025年夏粮稳产丰收,殊为不易。 政策对路,农民种粮有盼头——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 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 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良种良机提单产—— 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正为夏粮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搜集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推广田间种植,围绕种业振兴行 ...
广东佛山:机械化合理密植,解锁水稻单产提升密码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08 06:04
学院何杰副教 授、佛山市农业 科学研究所正高 级农艺师吴拥军 三位专家组成的 测产小组,正严 谨地忙碌着。他 们穿梭在稻田 中,按照严格的 测产流程,测 量、取样、称 重、测算,每一 个环节都一丝不 苟。 广东佛山:机械 化合理密植,解 锁水稻单产提升 密码_南方+_南 方plus 7 月 3 日,骄阳 似火,佛山市高 明区明城镇万亩 稻田基地一片金 黄,远远望去稻 浪翻滚,弥漫着 丰收的气息,但 细看却发现这片 稻田"与众不 同"!原来广东 省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在此开展水 稻合理密植试验 点,采用5种不 同行距、不同株 距机插的对比效 果,现在终于迎 来测产时刻,到 底谁最高产呢? 活动现场,华南 农业大学农学院 唐湘如教授、华 南农业大学工程 据悉,此次合理 密植对比试验设 置了多个株距和 行距组合,包括 14 厘米株距 ×30 厘米行距至24 厘米株距 ×30 厘 创新团队机械化 岗位专家姚俊豪 米行距等五种方 式。测产结果令 人欣喜:14 厘 米株距 ×30 厘米 行距的种植方式 亩产量最高,达 到了 623 公斤 / 在现场指出,开 展机械化合理密 植试验示范工作 是加快推进农 机、农艺的有机 融合 ...
山西芝麻种植迈入新阶段 为农民打开新的致富门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07 06:34
今年,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所芝麻研究室刘文萍研究员团队选育出的新品种"晋芝837",已经提请山 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据介绍,该品种对山西芝麻种植来讲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品种。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宜机收的芝麻品 种,让芝麻种植者告别弯腰,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同时该品种抗裂蒴、抗落粒的特性,很好地 解决了千百年来芝麻底部蒴果一熟就落、影响产能的难题,可以让收芝麻像收小麦一样颗粒归仓。 芝麻作为高油高蛋白作物,目前在国内需求旺盛,进口依赖度较高。随着高需求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在 山西有了科研工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加上芝麻作为耐旱作物,生育期短,可让山西在一季长两季短的 地区,实现一季粮一季油的一年粮油双收,适宜在果园林下间作,同时可以作为一种抗风险作物,弥补 因干旱错过播种季节造成的损失等,与山西的地域特性匹配度高。2023年起,山西芝麻种植进入快速发 展时期。 那么,山西的芝麻种植能否为农民打开一扇新的致富门呢? 合作社理事长张东东的经济账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位于晋陕豫交界处,是山西小麦生产大县,全县芝麻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2022 年,芮城县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试种了50亩机收芝麻,成熟季节,周边农户自发 ...
儋州上演智慧农机“武林大会”
Hai Nan Ri Bao· 2025-07-04 01:38
7月3日上午,在儋州热带农科产业园里,2025年全国热带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配培训班的学 员们围成一圈,一边观摩由海南金鹿农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凤梨采收机工作,一边向现场解说人 员抛出问题。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近年来,海 南持续将天然橡胶、凤梨、木薯等热带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短板弱项作为突破口,加强研发改进和 推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7月3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全国热带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技术装配培训班在儋州举行,来自浙江、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农业领域相关人 员,以及我省各市县的农业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农业企业代表等齐聚儋州,观摩提高生产效率的"黑 科技"机械设备。 机械臂摘凤梨,手机远程控制割胶,振动土壤收获木薯…… 儋州上演智慧农机"武林大会"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实习生 吴琦 一台采收机停在草地上,机械手臂伸出,快速抓住了一棵凤梨,将顶尖的凤梨果拧下来,丢进了车 斗里。 "这采收机的速度可以!一台能顶七八个采摘工人!""这采收机现在开始投产使用了吗?一台要卖多少 钱?" "我 ...
国网北京电力全力推进67项电网度夏补强工程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7-03 09:34
为优化北京电网网架结构,国网北京电力投产了环球、姜庄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关 键项目,均通过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与配套输电线路,构建多级电源支撑,融合智能技术, 显著提升区域电网互联互通能力,增强电网韧性和可靠性。此类工程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主要为通州文化旅游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西南部提供充足电力,满足朝阳大屯地区商业 及高端产业用电需求,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等产业发展,并为首都城 市防灾减灾与能源低碳转型夯实保障基础。 作为北京电网补强的重点项目,国网北京电力建成了会展、龙泉湖等110千伏输变电工 程,完成生命园、米各庄等11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通过扩容变电容量、缩短供电半 径,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一大批110千伏电网工程中, 既有提高供电质量、精准赋能创新高地打造,支撑高精尖产业、航空工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 展的项目,也不乏缓解区域供电压力,聚焦交通枢纽、大型商圈、人口导入区域等多样化场 景,匹配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扩容需求的新建或扩建工程。 7月3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正在全力推进2025年电网度夏补强重点工程,67项工程将 于7月上旬全部投入运行 ...
孜然有了专门采收机(记录中国) 试验结果显示,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近百倍
Ren Min Ri Bao· 2025-07-01 21:54
眼下,在新疆、甘肃等主产区,正是孜然集中收获期。成熟的孜然泛着金黄,待人采摘。 然而,从田间到餐桌,孜然的采收并不简单。 "长期以来,孜然只能依靠人工采收,待大部分植株叶片发黄、籽粒饱满后,整株拔苗。"国机集团中国 农机院所属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依马木玉说。 孜然植株矮小,只有15至30厘米高,采收工需要长时间弯腰作业,劳动强度极大。近年来,我国孜然种 植面积逐年扩大,单纯依靠人工采收,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易受天气影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 展。 有没有办法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采收? 孜然,烤串的主要佐料,备受食客喜爱。 近日,新疆中收研制的国内首台孜然采收机进行了试车实验。试车现场,只见采收机在孜然田中高效作 业,切割装置精准划过植株,自动化收集系统同步运行,割落、收集,整个过程流畅高效。 研究人员对该采收机进行了多项针对性研发。例如,针对孜然作物较矮小、分叉低、易倒伏、品种和种 植模式多样等特点,采收机创新配备了具有低割、纵向提升和横向居中功能的收割台,并配置静液压驱 动,保证传动平稳,能快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作物收割。再比如,针对孜然果实易脱落的特点,采收机 开发了柔性输送装置,有效保证了收割后 ...
平头村里麦收记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5 22:21
收麦 以前开收割机,没几年工夫根本不敢动。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有 了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他们上手快,干得也稳。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辛劳场面,正被"指尖轻点、数据奔流、机械化自动作业"的智能场景所取 代。 图①:河南寨镇麦收场景。 图②:农机手高大辛。 本报记者 严 冰摄 磨麦 村委会推行"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的模式,为农户省出更多精力和时间。 老赵便利用这份空闲,干起了"自收,自磨,自卖"的一条龙经营,把田里 的麦粒磨成餐桌上的面粉,增加了第二份收入。 图③:赵海明在磨面。 逐麦 以前只是卖麦子,现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河南寨镇把麦田风光与健身、 文旅结合,打造出"麦香微马""麦田音乐节"等"麦香"系列品牌活动,走出 农文旅融合新路子。 图④:孟久菊在销售面粉。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6月17日清晨,潮白河畔,黍谷山下,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5000亩小麦迎来全面开镰。脚边是翻滚的 麦浪,耳畔是机器的轰鸣,笔者来到河南寨镇平头村,步入麦香扑鼻的田间,看智能系统精准调度机械 收割,农机手抢收正酣;走进谷粒盈仓的磨面工坊,看金黄麦粒研磨成细腻面粉,电商直播开拓新销 路;行走在环绕麦田的马拉 ...
河南:夏播基本结束,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news flash· 2025-06-20 23:38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20日,我省累计夏播面积8821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8%。除部分晚 播大豆、生育期短的杂粮和倒茬蔬菜还在陆续播种外,全省夏播基本结束。今年,受天气因素影响,我 省小麦收获期较往年提前3至5天,为秋粮早播赢得了时间。全省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至目 前基本完成,与常年进度总体相当。加上春播粮食,今年我省秋粮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基础。在夏播作业中,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成为亮眼"主角"。今年,全省投入 播种机械85万台,其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械8.7万台、新增1.9万台,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4.03万 台、新增5000台以上。单粒精量播种、玉米合理密植、滴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效 提升了播种质量与效率。(河南日报) ...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Xin Hua She· 2025-06-19 12:16
"大胃王"联合收割机快速行进,一亩地从收割到脱粒用不到10分钟;梯田稻麦收割机在丘陵间爬坡上 岭;北斗辅助装备精准监测、调控作业状态,收割机和运粮车自动调头、转弯、卸粮、转运有条不 紊…… "三夏"时节,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式各样的夏收"黑科技"精彩呈现,为古老的农耕文明带来现代发展 活力。 千百年来,麦子熟了一回又一回,收获的喜悦年年相似,收获的方式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这个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 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麦收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至3天。 从昔日"弯腰挥镰"到如今"开机"收麦,我国农业机械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 动实践,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进展。 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更多积极行动在推进: 将领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新能源拖拉机尤其是混合动力拖拉机日益受到业内欢 迎; 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农机产业链加速智能化转型,多地建设"无人农 场","会思考"的农机催生农业生产新变革…… 不仅如此,我国农机装备持续更新换代,带动先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