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专科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港股IPO狂飙!科技类企业赴港IPO策略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7-12 12:52
不久前,港交所重磅发布 "科企专线" 新政,专门 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 门槛 。 这一波动作,让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把目光投向港股。 面对这么好的政策,企业该怎么利用?具体实务操作又该注意啥?我们给大家梳理了一些实操要点: 适用对象: 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 等),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1、核心门槛: 行业属性: 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 18C 章)或"生物科技"( 18A 章)领域。 特专科技: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生物科技: 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 研发投入: 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 ≥15% (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 技)。 商业化阶段: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2、自测工具: 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勾选是否符合条件。 若不确定,直接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 techenquiries@ ...
揭榜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最新成员名单,细究背后选拔逻辑
梧桐树下V· 2025-07-12 07:49
文/海桐 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4 日公布了最新的上市委员会成员名单,该委员会共 28 人,成员履历已上载于香港交易所网 站。 | 其他成員(按英文姓氏排序) | | | --- | --- | | 陳志銓 | 2023 | | 陳智聰 | 2024 | | 陳立德 | 2023 | | 陳祠 | 2025 | | 鄭建龍 | 2021 | | 葫文强 | 2021 | | 周紀恩 | 2024 | | 部落 | 2025 | | 蔡瑞怡 | 2021 | | 郭言信 | 2020 | | 方猿 | 2025 | | 方曉明 | 2024 | | 李俊豪 | 2023 | | LEE Daniel H | 2024 | | 禮密融 | 2022 | | LIM Ronnie | 2023 | | 馬琳 | 2022 | | MIRONENKO Aleksey | 2025 | | 量緯邦 | 2024 | | 葉敬華 | 2024 | | 阮家輝 | 2024 | | 觀 | 2024 | | 朱雯雯 | 2025 | 委员会成员来自金融、法律、会计等领域的专家 ...
上半年机器人掀起赴港IPO热潮:13家企业递表,盈利难题仍待解|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Hua Xia Shi Bao· 2025-07-11 10:18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3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7月9日,仓储物流机 器人极智嘉(02590.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17.7港元/股,涨5.36%。 机器人纷纷赴港上市与整个港股市场氛围浓烈有关。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上半年香港市场 共完成了42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规模增长约22%,暂列全球第一。此外,申请赴 港IPO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起申请,较年初数据倍增。 "机器人们"争先恐后涌向港股市场。 此外,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18C章)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收入门槛降至2.5亿港元。当前递表港交所的 机器人企业普遍深陷亏损,在这13家递表的机器人企业中,仅石头科技、兆威机电(003021)、三花智控 (002050)、广和通(300638)四家盈利。 多数企业仍未实现盈利 最新上市的机器人企业极智嘉在IPO中发售共1.614亿股H股,募资总额为27.12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 器人企业H股IPO。招股书显示,极智嘉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14.52亿元、21.43亿 ...
67家!医疗健康企业挤爆IPO!
Xin Lang Cai Jing· 2025-07-04 08:20
来源:健业家 | | | | 2025年医疗健康IP0统计 | | | | --- | --- | --- | --- | --- | --- | | 企业 | 行业 | 上市状态 | 在北 | 行业 | 上市状态 | | 劲方医药 | 创新药 | 港股域表 | 阿正中医 | 中医 | 港股进表 | | 先通医药 | 创新药 | 港股越表 | 同仁堂医养 | 中医 | 港股进表 | | 迈威生物 | 创新药 | 港股邊表 | 新荷花中药饮片 | 中医 | 港股进表 | | 百利天恒 | 创新药 | 港股速表 | 微医 | 互联网医疗 | 港股进表 | | 宝济药业 | 创新药 | 港股域表 | 微脉 | 互联网医疗 | 港股进表 | | 科望医药 | 创新药 | 港股递表 | 健康160 | 互联网医疗 | 港股进表 | | 景泽生物 | 创新药 | 港股递表 | 轻松健康 | 保险 | 港股进表 | | 旺山旺水生物 | 创新药 | 港股遗表 | 镁信健康 | 保障 | 港股通表 | | 真实生物 | 创新药 | 港股越表 | 大医集团 | 医疗器械 | 港股进表 | | 亦诺微 | 创新药 | 港股递表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应时应势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科企专线还实现了一个更大突破——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这也是应时、应势之举。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一般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或产品尚未商业化的阶 段,与其他行业相比,过早或长期披露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会给这些公司带来 过高的风险。 5月6日,传闻许久的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将其形容为"手把手的服 务"。这一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供专门的指引。科企专线在这些企 业筹备上市的早期阶段为它们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进一步协助 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 从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到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从推出SPAC机制再到允许特专科技公司 于主板上市,港交所近年的一系列改革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巩固香港作为新兴及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 台的地位。 港交所的改革成效极为显着。2018年之后,新经济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港股市场发展壮大,这一场行动 也彻底重塑了此前港股以地产、金融、能源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市场生态。目前的港股市场,可谓"群星 璀璨":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百度、小米等巨 ...
★链接科技企业与全球资本 港股市场重塑新生态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6
证券时报记者吴瞬 港股市场正迎来科技企业上市热潮,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乃至全球领先优势的科技企业纷纷涌向港交所。 这些企业有的已成功挂牌,有的在等待聆讯,还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近年来正在实现"华丽转身"。2018年起,互联网巨头们率先掀起赴港上市浪 潮;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新兴势力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市场注入新活 力。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港股市场正在演变为全球科技资本的重要枢纽:一方面汇聚了蓬勃发展的内地科技 企业,另一方面链接着寻求优质标的的全球资本。在此过程中,港交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日益成为链 接科技产业与国际资本的"超级纽带"。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港股市场的产业结构,更提升了其在国际金 融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科技企业掀港股上市潮 科技企业正在成为港交所新上市和后备上市力量的中坚,港股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交所已迎来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 新、国富氢能、赛目科技、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上市;而在后备的上市力量中,泽景电子、诺比侃科 技、中鼎集成、英矽智能、赛力斯、纳芯微、天域半导体等众 ...
港股IPO狂飙!科技类企业赴港IPO策略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6-22 08:53
研发投入: 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 ≥15% (特专科技),或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生物科 技)。 不久前,港交所重磅发布 "科企专线" 新政,专门 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 门槛 。 这一波动作,让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把目光投向港股。 面对这么好的政策,企业该怎么利用?具体实务操作又该注意啥?我们给大家梳理了一些实操要点: 适用对象: 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硬科技)、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 等),尤其处于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1、核心门槛: 行业属性: 属于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 18C 章)或"生物科技"( 18A 章)领域。 特专科技: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生物科技: 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 商业化阶段: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2、自测工具: 登录港交所官网"科企专线"页面,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勾选是否符合条件。 若不确定,直接填写"科企专线-查询表格"发送至港交所邮箱: techenquiries@ ...
创投正迎来退出盛宴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2 08:49
从创投明星企业布鲁可、蜜雪冰城接连登陆港股,到A股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完 成"A+H"股上市,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正迎来空前热度。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份,已经有19家企业完成港股上市,同比增长4家;募集资金213 亿港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截至5月20日,共有24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募集资金 超过600亿港元。同时,目前在香港排队上市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约150家。 "很多消费品牌早就具备了上市条件,就是在等待这样的窗口期。同时,受益于DeepSeek、 宇树科技标志性崛起,带动的资本对于中国科技概念公司的重估,硬科技企业也加快了赴港上 市。"一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诸多创投机构正在这波港股资本盛宴中获得丰厚回报。在消费 赛道,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这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背后,有红杉、高瓴等知名机 构,美团龙珠等产业资本,以及蜂巧资本、黑蚁资本等聚焦消费领域的垂直机构。 同时,今年新上市的布鲁可,目前市值已经接近400亿港元,君联资本是布鲁可最大的机构股 东;沪上阿姨上市首日股价大涨四成,后续股价有所回落,公司 ...
20多家公司排队候审,AI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
第一财经· 2025-06-18 02:38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2025.06. 18 本文字数:232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第一财经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2023年以来,已有20家AI相关企业在港IPO,总市值达2833亿港 元。这些企业的上市时间,大多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其中不乏通过港交所18C规则(下 称"18C")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规则刚刚推出一个多月,人工智能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赴港上市热潮。 最近一波赴港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来自生成式AI领域。近日,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 成为年内又一家登陆港股的AI企业。第一财经统计发现,在港交所排队候审的AI企业,就包括卧安 机器人、群核科技等20余家,较往年同期激增。 稍早前,已有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在港上市。第一财经初步统计,2023年以来,已上市AI企业已有20 家,总市值已突破2800亿港元。安永数据显示,香港上半年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11%,其中不少新 上市公司来自科技行业。 这场上市热潮背后,是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的持续松绑。允许部分领域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推 出"科企专线"提升审核效率。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约有75%港股上市AI企业 ...
安永:上半年A股IPO稳中有进、北交所吸引力增强,港股IPO显著复苏
IPO早知道· 2025-06-13 11:37
A股分行业看,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罗宾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安永于6月12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报告 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于低位徘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活动在全球中占比上升。 其中,香港IPO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比33%。同时,得益于大型IPO推动,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A股IPO有望呈现节奏化发行"新常态" 北交所平均筹资额大增 根据截至 2025年6月11日公开信息预估,A股上半年共50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上市企业以中小规 模为主,合计筹资超过371亿人民币,IPO数量和筹资额实现双增长,均同比上升14%。 从行业来看,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的 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居前三位。汽车行业作为重要支柱产 业,在政策支持下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2025上半年上市的IPO中,有超三成企业属于汽车 行业上下游企业。 分板块而言,创业板和上海主板 IPO活动分列数量和筹资额首位;科创板IPO筹资额再创开板以来新 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