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Search documents
第二十三届海创会闭幕 签约总金额930多亿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0 12:14
活动期间,配套举办2025中国海峡创新发展大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接会、福 建省卫星应用产业生态大会、福州大学政校企合作系列签约暨硬核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等多场项目对接 活动,签约总金额930多亿元,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取得良好成效。 高端成果集中发布,前沿技术精彩亮相。本届海创会汇聚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主宾高校,集聚多位院士专家,集中展示一批前沿科技成果,集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四大创新 要素,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本届海创会围绕福建省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梳理了695项可转化的高校科技成果,推动优质科 技成果向县域基层延伸;线上云展厅常态运行,构建"3D展示+产品展示+项目展示+对接洽谈+需求匹 配"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展示1243个项目、133项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交易常态化、机制化。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6月20日电 20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创会") 在福州闭幕,大会期间签约总金额930多亿元。 本届海创会紧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主题,推动一批创新项目成果展 ...
关于武汉的未来 这场报告会,他们问了这些问题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0 02:04
欢迎你们,成为武汉的"创新合伙人"! "城市观察团"成员、央视网湖北负责人曾伟龙:武汉是"大学之城""创新之城",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年轻人的创造力。 您有什么话想对这些追梦的年轻人说的?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如何发挥好年轻人的作用?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世涛:武汉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友好城市,推进青年与城市同频共振、双向奔赴,以城市友好 拥抱青年梦想,让年轻人既追梦又生活,实现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 "欢迎你们,成为武汉的'创新合伙人'!"6月19日,在"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场上,在 回答"城市观察团"成员提问时,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涛向所有年轻人发出了最诚挚的邀请。 本次主题报告会邀请了"城市观察团"成员参加,他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和武汉的发展方向向报告嘉宾现场提问,嘉宾的回答赢得现场 阵阵掌声。 武汉是一座对年轻人友好的城市。武汉将集聚资源、优化环境,为更多拥有创新基因和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理想的栖息地。充分发 挥交通、人才、资本、生活环境等优势,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武汉是一座能让梦想实现的城市。来到武 ...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01:12
曲永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基本路径和关键举措。《习近 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 新质生产力》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指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 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 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 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 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 ...
一流研究院所开门迎民企
Zheng Zhou Ri Bao· 2025-06-20 00:46
Group 1 - The event "Science and Innovation Zhengzhou · Co-creating the Future" aims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between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Zhengzhou [1][2] - Eleven private enterprises visited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to learn about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fields such as medical health, opto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1] - The North Beij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showcased key projects in new materials and mixed reality digital technology, highligh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research outcomes [1][2] Group 2 - The Shangjie District is actively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for continuous enterprise-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aboration to facilitate project incub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2] -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and North Beij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ar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enan Province,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2] - Th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has successfully incubated companies like Henan Carbon True Core Material Technology, promot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superhard materials and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2] Group 3 - The Zhe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plans to continue organizing diverse enterprise-research institution matching activities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innovation centers and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3]
深圳前海、河套亮新招加速高水平开放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9 20:5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深圳6月19日电(记者索有为)记者从深圳市19日举办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 会(第二场)上获悉,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将以更大力度扩大制 度型开放,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示范样板。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 放的意见》,在新起点上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 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表 示,前海将着力构筑国际"服务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持续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做强 做优"深圳·前海e站通",帮助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营造国际"创新圈",完善构建以香港高校转化平 台为支撑的前海产业创新生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国 际竞争力;打造国际"生活圈";扩大国际"朋友圈",将充分依托香港联通世界优势,提升前海国际化建 设水平,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福田区委书记、河套发展署党组书记黄伟表示,河套合作区将打造河套教育科技人 才高地,加强产学 ...
一文全览 |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12:41
编者按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纷纷发表重磅讲话,围绕全球金融治 理、金融开放、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外汇领域改革等关键议题系统阐释政策理念与改革方向,为我国金融 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路径,释放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信号,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多维度的深 远影响。 潘功胜: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若干思考 01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与改革路径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的属性,由一国主权货币来承担,与生俱来就存在一些内在的不稳定问 题。主要体现在:主权货币国自身利益与全球公共品属性发生矛盾时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主权货币国 的财政和金融监管问题会以金融风险的形式向全球溢出;地缘政治冲突时国际主导货币容易被工具化、 武器化。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讨论呈现两个明确方向,驱动力已从经济金融层面转向地缘政治层面。第一个方向是 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形成少数强势主权货币的良性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第二个方向是由 超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其中讨论较多的是IMF特别提款权(SDR)。 国际货币体系向多 ...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17款创新药、54款三类器械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9 11:49
6月19日,在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屈浩鹏介 绍,按照市"两区"办的统筹部署,2021—2022年,市药监局会同18个市级部门、8个区政府组成生物医 药专班,编制实施《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等5个方面提出17项共50条 具体发展措施。目前,各项任务均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首创设立了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还 出台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对创新药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制 剂调剂使用,为创新成果转化与产品上市按下"加速键"。 创新药械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市药监局联合多部门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涵 盖了从研发到应用各个阶段品种240余项,实施"提前介入、一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定制化项 目制管理,合力加快重点创新品种上市应用。五年来,共推动了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17 款创新药、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提升临床急需药械产品可及性方面,2024年市药监局会同卫健、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了具有北京特色 的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并以罕见病药品 ...
吴清定调的资本市场改革 背后有四方面深意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19 08:43
202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围绕"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做了主旨演讲,宣布深化科创板改革、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强调将支持科技型上 市公司做优做强,更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定调了下一阶 段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含金量足,内容很实。 总体来看,吴清系统阐述了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总体考虑,背后有四方面深 意。 深意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是全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 从国内外实践看,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创新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更需要三 者的携手和结合。在新的形势下,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 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大 有可为。吴清指出,一方面,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提供从风 险投资到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的全链条、接力式服务,满 ...
【新华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重要主线
Xin Hua Cai Jing· 2025-06-19 03:01
新华财经北京6月19日电(记者刘玉龙)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作主旨演 讲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科技创新、产业 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三者良性循环是当前和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导向愈发明确,伴随各项重磅改革举措落 地见效,A股市场长期叙事的积极变化也将不断增加。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吴清表示,我国科技创新正在 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加快推进,技术突破向市场应用加快转化,诸多领域都迎来激动人心 的"DeepSeek时刻",出现了一批生而全球化的新兴科技企业,境内境外都开花。这也对加快构建与之相 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事实上,主要国家资本市场在争夺稀缺的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资源时,科技型企业在为投资者创造价 值、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等多个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优质科技型企业为各成熟市场投资者提 供了重要投资标的和价值源泉。这方面 ...
天开园寻“新”求“质” 滋养科创“一路繁花”
Yang Guang Wang· 2025-06-19 02:46
央广网天津6月18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韩雨晨)"你好,我是机器人'Walker',重大传染病检测试剂科研 转化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后,将如何与天开团泊园大健康产业资源结合?"在日前由静海区政府新闻办召 开的"锚定大健康产业新赛道建设天津西南科创走廊"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机器人"Walker"迈步走到台 前,发出提问。 "园区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战略布局后,区域优势会进一步放大,作为最新落户团泊园的项目,能深度 融入区域创新网络,不仅可共享高校科研资源开展新型检测技术联合攻关,还能享受土地优先供应、人 才引进专项补贴等政策红利……"面对"Walker"的提问,东方红生物药业(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黎辉回答道。 一问一答间,天开团泊园建设进展和具体规划逐一"解密",一系列"硬核"支持政策"上新"。 累计注册企业3580家,盘活闲置载体超40万平方米,与天津全市56所高校、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 海河实验室、40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2家驻津院所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 要载体,天开园开园两年来,以"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串联出一条科创"黄金走廊"。随着天开团泊 园落地,整体布局再添新军,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