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Search documents
利好科研人员,深圳将率先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制度
Xin Jing Bao· 2025-06-12 04:35
记者从6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深圳将探索一批科技创新领域新举措,包括探索新 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制度、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负面清单、培育一批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 等。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近日,中办、国办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 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将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 化一批开放举措。 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负面清单 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和堵点将迎来改革,比如,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分割确权难、考核机制不 健全、转化效率低等关键问题,深圳将率先探索改革方案。 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介绍,科技部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深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 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对新型研发机构,将探索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经费使用 等方面探索新机制。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在项目甄选、团队 组建、技术路线选择、经费支配等方面赋予其更大管理权限。 培育一批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 深圳提出, ...
四川第三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
Si Chuan Ri Bao· 2025-06-12 03:29
"前两批'成果找市场'揭榜挂帅立状签约项目有42个,项目总经费14.1亿元,预期带动社会投入超过 53亿元,转化形成创新产品50个以上。"科技厅厅长路松明给出了一组数据。 探索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难题,四川创新出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今年 已集中发布两批次140项"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榜单,促成95个项目成功揭榜,项目总投资2088.8 亿元。 6月11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活动——"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暨成果转化引导基 金启动仪式现场,集中发布了第三批40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并启动规模达50亿元的四川省成果转化 投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一场双向奔赴的技术对接 盛德高(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海东对发布的榜单非常关注,"双向揭榜挂帅解决了企业 研发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刘海东说,他们 之前揭榜了四川大学的一个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准备在天府新区落地。 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撑 "四川每年有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此次基金的启动,必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 小、投长期、投硬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支持深圳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负面清单制度
news flash· 2025-06-12 03:0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支持深圳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负面清单制度 智通财经6月12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6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深入推 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围绕当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分割确权难、考核 机制不健全、转化效率低等关键问题,从赋权、考核、转化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深化探索。深化职务科 技成果赋权改革方面,支持深圳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之外的职务科技成果,可按比例赋 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及审计管理制度方面,对 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实行按年度、分类型、分阶段考核和审计。对职务科技成果转 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试行长周期考核。在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方面,在深圳高校、科研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推广"先赋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32个高校项目比拼“产品力”
Su Zhou Ri Bao· 2025-06-12 00:26
此次路演赛既是苏州生物医药分中心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吸引 来自23所高校的32个项目,涉及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美大健康等前沿领域。"为更好地促进成果转 移转化,我们特别设置奖励机制,包括场地免租、青年人才补贴、概念验证支持等,期待通过路演展 示、专家点评和产业对接,推动更多优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落地。"苏州生物医药分 中心副主任王勰说。 活动现场,评审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分。为重点支持青年创业者项目,路演赛还将评选出青年人才 项目奖项,获奖者将获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青年创业者费用支持。 加速高校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苏州工业园区全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昨天(6月11日),全 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半年度路演——"BioMatch系列活动"在苏州工业园 区举行。来自23所高校的32个项目齐聚独墅湖畔,接受行业专家严格评审,从源头上验证创新创业金点 子的"产品力"。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获奖项目可获最高200平方米办公场地三年租金全免及最高50万元 概念验证资金;其中,获综合类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还将获得园区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绿色通道。 去年9月, ...
河北唐山高新区共享工厂专攻成果转化堵点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6-12 00:04
Core Viewpoint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bot industry in Tangshan is a key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ith a focus on creating a shared manufacturing platform for non-standard robot products [1][2]. Group 1: Company Overview - Hebei Jiading Shu Technology Co., Ltd. has developed a bathing robot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disabled individuals and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caregivers [1]. - The company utilized the resources of the Baichuan Shared Manufacturing Factory to transform their design into a marketable product, benefiting from shared resources and reduced costs [2][5]. Group 2: Industry Development - Tangshan High-tech Zone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robot industry system, featuring industrial robots, special robots, and service robots, with leading companies such as Kaiyuan Equipment and Baichuan Group [1][3]. - The Baichuan Shared Manufacturing Factory, covering 150,000 square meters, is designed to suppor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the robot sector by providing shared resources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2][5]. Group 3: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The factory has helped SMEs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y over 10%, reduce unit product costs by 8%, and lower defect rates by 10% [3][5]. - Collaboration with academic institutions has facilit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outcomes into marketable products, exemplif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cooking robot based on a retired professor's design [4][6]. Group 4: Market Impact - As of 2024, the number of robot companies in Tangshan has reached 200, accounting for nearly 90% of the city's total, with a revenue exceeding 7.3 billion yuan,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1.3% [5][6].
新加坡奥锐精投资集团陈锦华:相信在成都会有很大发展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4:34
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在"一带一路"中外知名创新型企业创投论坛上,新加坡奥锐精投 资集团(简称"奥锐精集团")与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签署了《关于共建中新双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简称 《合作协议》),创新发展"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双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出海、QFLP基金合作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奥锐精集团创始人及 首席执行官陈锦华表示,成都在科技人才储备、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都很有优势,并且是重要的枢纽城市,能够 辐射整个西南地区。"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在成都会有很大发展!"陈锦华说。 ▲奥锐精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陈锦华 搭建沟通合作桥梁 看好成都人才、枢纽等优势 "成都能够辐射整个西南地区,AI、生物医药等产业都是成都的强项,这些产业很有优势。"陈锦华表示,很多东南亚的初创 公司都可以考虑引入成都市场,以充分利用成都的各项优势,更好地实现本地化,进而将业务拓展到整个西南地区。 据了解,奥锐精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持有新加坡金管局(MAS)资本市场服务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硬科技 领域的跨国投资与 ...
为企服务西湖区又有新动作
Mei Ri Shang Bao· 2025-06-11 03:46
"成立场景创新服务中心是西湖区创新为企服务方式,以往我们更多是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 诉求,现在是从企业发展角度挖掘更多业务资源,带动更多场景,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西 湖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综合办主任韩文凯介绍,中心将围绕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挖掘新产 品、新技术、新业态,定期发布场景需求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通过链接供方、需方,将技术验证、品 牌曝光、订单转化融为一体,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优中选优,西湖区第一批应用场景机会正式发布,涵盖科技、文化、养老、旅 游等重要领域。 其中,在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方面,文三街数字生活街区开放场景集科技孵 化、成果展示、人才培养于一体,展示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机器人户外测 试场景在"石山下"矿坑公园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人机交互空间。紫金港科技城具身智能体验场景集 研究应用、互动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解锁具身智能新体验。 "产业转化一直是困扰企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在西湖区,政府不仅搭建起像'西湖链链看'这 样的平台,聚力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应用场景,让我们的 ...
营口释放内需潜力 经济运行向新向好
Liao Ning Ri Bao· 2025-06-11 00:49
创新动能强。年初以来,营口市落地科技成果3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8亿元,增长13.3%。有效发 明专利拥有量1308件,增长17.7%。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新增雏鹰企业16家、瞪羚企业4 家。 今年1月至4月,营口市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开复工项目41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5亿元,居全 省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完成121.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6月10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振兴新 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营口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年初以来营口市奋力打好打赢决胜 之年决胜之战的重要部署、具体举措以及阶段性成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消费活力大。营口市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90余场,汽车以旧换新提交6400余台,带动销售9.7亿 元;家电以旧换新及3C数码产品换新共计核销3300余万元,带动销售2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完成63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转型步伐快。一季度,营口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24.9亿元,增长3.5%,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1月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居全省第四位。服 ...
《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news flash· 2025-06-11 00:27
《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6月4日 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节水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 院所、企业等开展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研发推广,促进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用水单 位建设、改造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水效智能化管控、管网漏损监 测等,提高用水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山西发布) ...
合肥下好科创先手棋
Jing Ji Ri Bao· 2025-06-10 22:12
在具体做法上,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肥打造了包括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等在内 的"七大平台";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全链条开展成果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开展全链 条、全流程、常态化的成果转化服务,为科技成果量身打造转化路径;设立直投型、高容忍度的种子基 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堵点,合肥构建的"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目前,合肥市已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 空间近300家,其中国家级65家,同时加快培育一批高能级、卓越级孵化器后备梯队。 在最新发布的《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合肥位列第11名,较2024年上升4位。该榜单评估指 标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维度。 合肥晋级新一线城市并展现出强大后劲,离不开其在科创能力和未来产业布局上的先手棋。 目前,合肥作为量子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企业;空天信息产 业已聚集120余家企业,形成了从卫星载荷、平台研发到星座运营、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2024年,合 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