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食物观
icon
Search documents
福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Ren Min Ri Bao· 2025-06-01 22:12
牢固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海域辽阔、资源丰富的福建向海洋要食物,扎实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与近海传统养殖渔排不同,"福鲍1号"挺进深远海。这里海水交换量更大、水温更稳定,鲍鱼的品质、 重量和成活率大幅提高。近年来,连江县持续推动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今年3月底全面完成传统养殖 渔排升级改造任务,近岸优良水质比例达92.5%。 截至去年底,福建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5300多口,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深远海养殖规模居全国前 列,大黄鱼、鲍鱼、牡蛎、海带等养殖产量十分可观。 福州连江县,"福鲍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上,轻摁按钮,养殖箱"乘电梯"浮出水面,箱内的绿盘鲍等待 下一步投喂。平台配备水质监测、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设备,渔民在岸上就能实时了解海上养殖情况。 厦门海沧区,生物医药港内,蓝湾科技有限公司原料反应、除杂等各类自动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把虾 皮蟹壳"变"成高纯度硫酸氨基葡萄糖,可用于防治骨关节炎,年产值超4亿元。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 建考察时指出:"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深入贯彻总书记重 ...
让苹果产业更红火 老乡的日子更兴旺 金融助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9 02:07
四月的延安,春光正好。从开阔的黄土塬到沟壑纵横的山地间,连片种植的果园里,粉白色的苹果花迎 来盛花期。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南沟村考察时,望着漫山遍野的红苹果和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指 出:"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延安人:"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 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苹果种植在延安已有80多年历史,但真正走上产业化之路并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和"致富果",还是 最近这20来年的事。从水土流失、干旱瘠薄,到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果业,如今,延安作为陕西省乃至 全国优质苹果基地,有近百万从业人员,其中80万农民靠苹果过上了富裕日子。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覆 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以特色农业为牵引,陕西农业的优势不断显现。到2024年,陕西全力打造的8条农业重点产业链综合产 值已达6480亿元,苹果产业产值超过1400亿元。巨大规模的产业与市场背后,是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和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而成的现实生产力。在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陕西金融系统多年来持续加大对现代特 色农业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精准性,推动 ...
深入理解践行大农业观
Jing Ji Ri Bao· 2025-05-21 22:18
大农业观是新时代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而发 展现代化大农业则是践行大农业观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切实把农业 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意义重大。 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大农业观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与小农业观相对应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小农业观通常是指局限于小农 业的传统农业发展理念,过去把农业与其他产业割裂开来、把眼光只局限在耕地资源、把农业生产看成 是种植业或者以粮食为主的生产、把农业仅仅看成是一个生产过程以及封闭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等,都是 小农业观的具体体现。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是小农业观的典 型表现。在小农业观下,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空间和潜力受 限,难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发展路子越走越窄,不可持续且缺乏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观念变革,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小农业观正逐步被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 的大农业观所取代。尽管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就在探索大农业发展问题,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将 其上升 ...
土豆里的“大食物观”(微观)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新形势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能只盯着某些品种或环节,而要 着眼于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寻找增量空间、提质潜力。作为一种传统食物,马铃薯 在世界各地已被研究出各式各样的吃法,尤其以"大食物观"来衡量,其开发潜力仍远未穷尽。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马铃薯不仅被制作成淀粉、全粉、预制菜肴,加工副产物也"变废为宝"。提取的马 铃薯蛋白营养价值高、致敏性低,成为植物蛋白市场新宠;马铃薯渣被开发为膳食纤维补充剂或饲料, 价值潜力被"吃干榨净",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小小一颗马铃薯的"变形记",给我们深刻启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将视野从有限的耕地拓展到广袤 的国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引擎,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要大力促进食物新 品种、新领域开发,也要注重以新技术、新思维让传统食物焕发新活力。 放眼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有效拓展食物生产空间边界;以现代科技挖掘食物营养价值,助力群众吃得更 营养更健康;通过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增加值,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充分释放一类类作物中蕴藏 的能量,就能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 ...
投资金额超40亿,国投集团加快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08:43
国投将进一步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长期资本、战略资 本、耐心资本,更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助力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5月16-18日,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江苏无锡举办。大会开幕式上,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联合 无锡市政府、江南大学成立的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该中心聚焦新质蛋白研发和产业化瓶颈,加速各类新型蛋白产品开发和成本优化,研究方向覆盖食品、 营养、医疗、材料等领域。 "围绕工业菌种、酶制剂、小品种氨基酸、食品和营养添加剂等细分领域,正在大力开展收购兼并。"张 雷透露,目前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涵盖VC、PE、FOF等多个类型,总计投资了424 家专精特新企业,支持120家企业成功上市,占科创板总数的10%。未来,国投将进一步设立专门针对 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更好地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助力核心技术攻关。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国投集团多次 参与 ...
蓝色粮仓再添3亿投资!恒兴联袂南沙农业集团共建大湾区食材枢纽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16 15:02
蓝色粮仓再添3 亿投资!恒兴联 袂南沙农业集团 共建大湾区食材 枢纽_南方+_南 方plus 食在广州,鲜在 南沙。5月16 日,广州市南沙 区预制菜产业园 蓝色渔港正式投 产,作为该项目 的运营主体,恒 兴食品(广州) 有限公司同期盛 大开业。 本次活动由广州 市南沙区农业农 村局指导,广州 南沙现代农业产 业集团有限公 司、广东恒兴集 团有限公司主 办,现场举行了 投产启动、项目 揭牌、战略签 约、品牌发布等 亮点仪式。该项 目的投产是南沙 区推动"百千万 工程"走深走 实、打造大湾 区"蓝色粮仓"的 具体实践。 广东省农业农村 厅相关负责人指 出,我国是全球 最大的海洋渔业 生产国,海洋渔 业总产量超过 7000万吨,占全 球40%以上;是 全球最大海水养 殖国,养殖量超 2000万吨,占全 球60%以上;是 全球最大的远洋 捕捞国,拥有 2500艘远洋渔 船,年捕捞量 200万吨;是全 球最大的水产消 费国,消费量超 过6500万吨,占 全球40%,出口 贸易额达400亿 美元,全球第 一。广州南沙是 我国农业对外开 放合作试验区, 在全省高质量发 展海洋牧场,耕 海牧渔的今天, 要担当作为,要 强化 ...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Jing Ji Ri Bao· 2025-05-09 22: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 给体系,并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是对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 构变化趋势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食品需求,对于加强农业科技和食物生产方式创 新、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粮食保供基础扎实,食物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品种日益丰富多样,呈现良好态势。国内粮食 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更是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12年的450多公 斤增加到2024年的500多公斤。小麦、水稻、玉米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 产结构持续优化,水果、蔬菜供给充足,水产品总产量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并于2024年达到7366万吨。居 民食物种类更加丰富,膳食结构逐步优化,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能量、蛋白质及脂肪供给量持续增长, 居民人均每日能量供给量已达到4871千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链条,确保供给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立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和食品工业 ...
努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Ren Min Ri Bao· 2025-05-05 21:52
一穗玉米,可以释放多大价值? 黑龙江与中国科学院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集中力量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全省每千克黑土有机 质含量比4年前增加4.1克。黑龙江还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集成组装74个高 效增产技术模式并全面推广。目前,黑龙江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8%。 延链强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9条产业链,50余种主要产品,规上玉米加工企业43户,产值289.8亿元——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黑龙江 绥化市,2024年交出答卷。 这是黑龙江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缩影。2024年,黑龙江新增117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比2022年增加340家、增幅达17.6%。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 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 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 努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 科技赋能,夯实稳产增产基础。 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农垦集团友谊农场,190多万亩黑土地进入农 ...
柞蚕之乡又“破茧”
Liao Ning Ri Bao· 2025-05-05 00:38
"马上就要放春蚕了,正是准备蚕种的关键期。"在羽化发蛾室,省农科院蚕科所柞园建设与放养技 术研究室副主任沈金宇介绍,这些柞蚕茧经过科学施温,里边的蛹会破茧而出,羽化成蛾。今年的种茧 包括所里培育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辽蚕527"。 "'辽蚕527'历经7年14代繁育而成,具有抗逆丰产的优点。"28年间繁育8个新品种的柞蚕品种选育 研究室主任徐亮说,气候条件和饲育环境变化降低了柞蚕的环境适应性,现有品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 求。"辽蚕527"对不良环境表现出较强耐受性,且出蛾羽化集中,蚕茧出丝率高,茧丝长。 省农科院蚕科所位于"中国柞蚕之乡"——丹东凤城市,全市现有柞园150万亩,年放养柞蚕直接收 入约5亿元。为充分发挥柞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蚕科所在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 不断研发省力化机械设备,以提升柞蚕养殖效率。 "这台柞蚕卵净选机,每小时净卵近60千克,是人工速度的4倍多。"研究员杜占军介绍,蚕种制备 生产以前得雇人,现在机器筛选,俩小时顶过去俩人干一天。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 位科学家项目"柞蚕高效放养及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轻简省力养蚕机械现场会上,他逐 一推 ...
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news flash· 2025-05-04 03:49
Core Viewpoint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s implementing a feed-saving initiative in the livestock sector to promote food conservation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food supply system, aiming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feed consumption by 2030 [1][2] Group 1: Goals and Targets - By 2030, the average feed consumption per kilogram of animal products in standardized large-scale farming is targeted to decrease by over 0.2 kilograms compared to 2023, representing a reduction of over 7% [1] - Th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non-grain feed resources, including microbial protein feed and insect protein feed, is expected to exceed 10 million tons, with an additional 40 million tons of high-quality forage produced compared to 2023 [1] - The proportion of grain used in total feed consumption in the livestock sector is aimed to drop to around 60%, with soybean meal usage reduced to about 10% [1] Group 2: Key Tasks - The initiative emphasizes promoting feed-saving technologies, maximizing the use of non-grain feed resources,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forage [1] - It includes gui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livestock breed structures and continuously innovating and promoting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1]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adership group for the feed-saving initiative and the involvement of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to tailor and implement measures accordingly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