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Search documents
岁月不曾模糊英雄身影 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挺立的精神丰碑
Yang Shi Wang· 2025-06-20 06:04
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的伟大体现。14年浴血奋战,青山处处埋忠骨,功勋长存史册中。岁月不曾模糊英雄的身影,铁血依旧震撼人民的心灵。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这是郭沫若先生所作《咏杨靖宇将军》中的诗句。从学生时代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到参加确山 农民起义,从转战东北领导工人运动再到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杨靖宇将军用男儿血性和钢铁意志,在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永 远挺立的精神丰碑。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是85年前,面对劝降人员,杨靖宇将军给出的回答。那一刻,他已经6天没有进食,阔别家 乡更是长达12年。 1932年秋,杨靖宇被派往所谓"南满",即松辽分水岭以南地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驰骋在辽吉两省,成为日 寇在东北的噩梦。第一批集体进入靖国神社的所谓关东军"肉弹十勇士",就是在1936年初,由杨靖宇将军指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一军歼灭,结束了他们罪恶的生命。 杨靖宇,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杨靖宇从河南奔赴东 ...
《国宝美鉴》第一集:衡定光阴 丈量时光的刻度
新华网财经· 2025-06-16 09:58
圭尺量影,漏刻承时;银针劈丝,斗拱擎天……当一件件国宝穿越尘烟立于眼前,便叩响了五千年的精 神和鸣。国宝之美,早已超越形制本身,成为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 6月中旬,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以 十五集的篇幅,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国宝美鉴》第一集以"衡定光阴"为主题,透过陶寺圭表、李兰秤漏等国宝器物,串联起人类从自然生 物钟到理性计时的文明跃迁。 来源:新华网 关注" 新华网财经 "视频号 更多财经资讯等你来看 往期推荐 泡泡玛特公告:紧急停售! 哪吒,千亿! 当原始部落依循日出而作的本能生存时,陶寺圭表以"日影一尺六寸"的刻度,将混沌的时间感知转化为 可丈量的数理逻辑。《周髀算经》记载的勾股定理应用,标志着先民跳出"生物钟"的自然束缚,用几何 智慧将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转化为田垄间的农时坐标。这种从"顺应天时"到"度量天时"的转变,不仅是 工具的进步,更是人类以理性秩序重构世界认知的文明起点。 北魏李兰的秤漏堪称东方计时美学的典范:虹吸管"渴乌"的流体力学设计,实现了"一斤水一刻"的精密 计量,其科学价值与现代流体力学暗合;而权器旁的玉兔装 ...
未完的“讲述”
Liao Ning Ri Bao· 2025-06-13 02:20
王梓熠,沈阳市档案馆保管利用部部长,自2015年起,他与同事一起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馆藏抗战专题 档案,并实施数字化保护。"近十年间,我们整理并汇总了馆藏抗战档案",王梓熠介绍,核心成果主要 涵盖3个方面:其一为《1911至1931年奉天地区日本侵略活动档案》(该批档案于今年国际档案日入选 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二聚焦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奉天地区(今沈阳)的残暴统治; 其三则是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及抗联战士的口述史料。 其中,东北抗日义勇军及抗联战士的口述档案尤为珍贵。这批档案总计122件541页,收录了200余位亲 历者的讲述,其中重要人物超过百位,现已结集出版为《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 日联军亲历者口述档案汇编》。 翻开这本厚重的汇编,记者发现,档案内容广泛记录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抗战图景:既有"流亡学生"投笔 从戎,以青春热血书写报国之志;也有士绅变卖全部家产,全力支持抗战;还有工农群众携手并肩、东 北军旧部奋起抵抗、绿林武装投身抗日洪流。这些鲜活片段,从多维度勾勒出黑土地上不屈的民族精 神。 纸页间,这些名字,应当铭记—— 王梓熠与同事一起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馆藏抗战专题档案。 本 ...
不朽的战歌(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太行山风景。 程乐意摄 《在太行山上》部分曲谱。 资料图片 87年前的5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行山剧团"(以下简称太行山剧团)组建。团名寓意是像太 行山一样雄伟坚强,永远和太行山军民在一起,团结抗日,争取最后胜利。 我的父亲阮章竞被朱瑞将军任命为太行山剧团的政治和艺术指导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武汉的 信件,是老师冼星海寄来的歌咏作品《中国的孩子》《我们歌唱祖国》,以及他与桂涛声合作的歌曲 《在太行山上》。 1937年12月26日,冼星海在汉口火车站,送自己的学生阮章竞加入到以桂涛声为首的投笔从戎小队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华北前线。父亲是在上海一个指挥训练班上与冼星海先生相识的。先生听这个青年嗓音 出众,课后便招呼父亲近前说话。一听口音,竟是珠江西岸的同乡,于是父亲成了冼星海的入门弟子。 父亲回忆说:"我是在中华民族最紧急、最危险的时候认识先生的。他对我的关怀和教诲,我永远不会 忘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23岁的父亲悲愤交加,决心以血报国,遂请冼星海帮他找一条上阵杀敌的路。恰 好桂涛声要北上,于是就有了汉口车站的送别。那时桂涛声作词的歌曲《歌八百壮士》,正激励着全民 族的抗日热情。桂涛声带 ...
【文化中国行】端午节: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家国情怀
Yang Shi Wang· 2025-05-30 12:20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欢庆祈福、纪念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源起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前后,最隆重的集体活动当数赛龙舟。龙舟是龙与舟的结合。比赛时,鼓手擂响战鼓,舵手稳居船尾,把控方向,在铿锵的鼓点声中划手们整齐划一, 奋力挥桨。无论是赛手还是两岸的观众,人们在速度与激情中感受着团结奋进的力量,传递着中华民族面对风浪,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坚定信念。赛龙舟 的习俗还先后传入东南亚和欧洲、北美等多国,如今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端午时节,同样重要的仪式当然还有包粽子。虽然南北各地包粽子使用的粽叶、馅料,以及粽子形状各有不同,但千百年来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已成为中 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到"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勇毅无畏……人们在屈原诗词中感悟到的是清正高洁的品格和 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端午注入了鲜明的文化底色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符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多样的端午习俗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彰显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家 ...
新华时评|端午细品家国情
Xin Hua She· 2025-05-30 03:37
端午细品家国情 屈原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楚国。那是一抹光芒,折射着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姿。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是对家族的自豪;"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对国家的深情;"长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对民生的关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对志节的坚 守;"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是对英雄的礼赞;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其对后世仁人志士的激励,更为脍炙人口。 端午由历法确定,历法又来自天文,但离开人文的厚重底蕴,就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自然与人文 从来就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夏历五月初五庆端午,"端午节"这个节日设立本身就是我们血脉里一直 流淌的崇德向善的文化力量的推动,浸润日久就自然成为一个民族深远厚重的家国情怀、精神家园。有 了文化的力量,家国的情怀,我们方能载歌载舞在不同的节日,让节日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丰 富人类文明史。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 大精神动力。"在端午,我们可以充分感受节日风俗,也可以执卷朗诵先人辞赋,更要厚植涵养家园情 怀,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里坚定信心 ...
被特批在故宫拍照,气场全开,网友:中国美绝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3 12:51
最近,刷到一组 郭晶晶被特批在故宫拍的时尚大片 。 有人感慨,故宫配色真的太美了,随手一 拍都是大片。 红,是紫禁城 沉淀600年的威仪 ; 黄,是 琉璃瓦上流淌的千年时光 ; 青,是太和殿的青砖,是 《千里江山图》不褪色的少年信仰 。 而你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 ,会发现它的美不止于建筑美学。 每一道宫门背后,都藏着 比影视剧更真实跌宕的历史 。 推开承乾宫的雕花门,仿佛还能听见 顺治帝思念董鄂妃的低语 。 这位痴情天子,曾在这里绝食三日,只为追封亡妻为皇后。 养心殿的龙椅上,还残留着 雍正帝批阅奏折的墨渍 。 这位"工作狂皇帝",每天只睡4小时,一年到头只有生日才肯休息。 长春宫的月色下,仿佛还能看见 富察皇后为乾隆亲手披上貂裘 的温柔身影。 她发间那支点翠凤凰步摇 ,历经三百年依然鲜亮如初。 正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的: "紫禁城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朱墙金瓦的辉煌,而是 每一件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温度 。" 可惜,太多影视剧 为了博眼球、魔改历史 ,导致很多孩子在提前故宫时, 想到的都是"后宫争宠、帝王昏庸、太后跟军机大臣不得不说的故事" 却忘记了,这里珍藏着 足足186万件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
在劳动中放歌
Ren Min Ri Bao· 2025-05-02 22:01
在老一辈的记忆里,劳作是伴随着歌声的。那些回荡在江海田间的号子,飘扬在高山河谷的山歌,还有 萦绕在纺车旁的呢喃小调,都协调着劳作的节奏,浸润汗水与希望,滋养出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 神。 《吕氏春秋》中记载,先民们搬运巨木时发出"邪许"的呼号。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歌"举重劝力歌"——劳 动号子的雏形。翻开《诗经》,劳动者的歌声此起彼伏:《齐风·还》中的矫健猎手协作围捕猎物,场 面激烈;《周南·芣苢》里的女子采摘车前子草,有唱有和;《魏风·十亩之间》的采桑女们将桑叶采满 筐篓,一路欢歌。在劳动中放歌,是中国人在漫长岁月中沉淀的人生智慧。 相较于号子和山歌,小调流传范围更广,短小规整,表现形式更加细致,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南方地区的《采莲》《摇船》《补缸》,北方地区的《四季生产》《摘棉花》《割韭菜》,江浙一带的 《卖花线》《洗菜心》,中原地区的《绣花灯》《纺棉曲》,流传各地的《长工调》《叫卖调》等等。 劳动小调生长在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是市井里弄、田间地头的絮语,是用音符串联起来的喜乐悲欢。 岁月悠悠,这些浸透着烟火气的旋律在绣女的针脚、农夫的扁担、厨娘的灶台和亲人的纺车旁,不断吟 唱,轻轻摇晃。 号子是劳动 ...
华表奖现场力推!五一档大波国产影片即将上新
Yang Shi Xin Wen· 2025-04-27 23:15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4月27日在青岛揭晓。颁奖仪式上,即将上映的新片剧组们集体登台为自己的作品作宣传。还在犹豫这个假期看什么?来听主创们 的推荐吧! 五一档强势袭来 这些作品不能错过 1《猎金·游戏》 以小人物视角揭秘投资理财内幕,感受拆穿投资谎言的爽感。 这部由邱礼涛执导的金融犯罪大片,将镜头对准了暗流涌动的资本市场。刘德华、欧豪、倪妮、黄奕等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较 量。 2《人生开门红》 把笑点给家人们端上桌啦!这个五一,勇闯直播圈,欢笑不停歇。 这部温暖明亮的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讲述听障家庭中唯一的听人女孩喻延的成长故事。从小担任家庭与外界沟通桥梁的她,在家庭责任与自我梦想的拉扯 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4《水饺皇后》 这是一部向妈妈致敬的电影,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感受爱,分享爱。 该片由易小星执导,常远、邓家佳、王耀庆主演。 影片将镜头聚焦在网红直播行业,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直播乱象,笑料不断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直播行业的反思。 3《独一无二》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留下和离开里长大的小孩,希望这部电影让大家记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该片由刘伟强执导,马丽领衔主演,影片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