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

Search documents
国家级科研引擎有新进展!深圳一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全面封顶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6 10:59
南都讯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圳积 极践行科技强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 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全面封顶。该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大学城,总建筑 面积约18.09万平方米,由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领衔的重点实验室组成。 项目落地后,将形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的国家级实验室集群,为深圳科技产业提供科研支撑,加速成 果转化,巩固其科技高地地位,加快深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项目建设初期,项目紧邻深圳地铁7号线及在建的27号线,地质结构复杂,基坑边线紧贴用地红线,机 械难以回转,场地内可利用的空间有限,如何在如此局促的空间内建造8个顶尖实验室,考验的是建设 者"绣花穿针"之功。项目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 项目技术部成立4支攻坚小队,以精细化部署破解难题,打破传统支护结构施工,创新采用双排桩+施 工栈桥板的组合方案,推动工序穿插"零空闲","挤"出3000平方米的作业面。6台塔吊高效作业,实现 每日3000吨物料调度。 要 ...
十年冲锋:朝着科技强国目标
Ke Ji Ri Bao· 2025-06-24 00:54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特殊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一年前的今天,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 要讲话,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 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 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科技强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核心关键 词。 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的大谋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国家兴衰规律、把握时代发展 大势,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深远擘画—— 这是历史发展所示。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进步史;一部中华 民族史,就是一部创新图强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这是世界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 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打过比方,"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 ...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践
Xin Hua She· 2025-06-23 15:28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 践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徐鹏航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对新时 代新征程科技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迎难而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 为新征程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5月29日凌晨,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这项任务周期10年左 右,是继探月、探火后,中国人在浩瀚星宇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说,中国正在为全球科研作出越来越具影响 力的贡献,值得其他国家关注和借鉴。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什么是科技强 国、为什么建设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宏伟蓝图,提供科学指引。 "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 ...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Jing Ji Ri Bao· 2025-06-20 01:12
曲永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基本路径和关键举措。《习近 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 新质生产力》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指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 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 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 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 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系统谋划、超前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 ...
奋发进取深化科技开放合作
Jing Ji Ri Bao· 2025-06-19 23:00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开放合作是科技强国的重要特征。《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多篇 著作对加强科技合作、推动开放创新进行深刻论述。《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集中阐释 科技强国的内涵要求,对推动科技开放合作进行系统部署。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 间,我们要奋发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在开放合作中将科技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变成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持续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广度和深度,适应新时 代特点的开放合作格局加速形成。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 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总数达70余家,有效推 动了共同研发、共享和应用先进技术。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持续加大,全球创新资源双向流动更加顺畅便 利。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类创新高地探索实施各具特色 的合作举措,形成梯次联动的开放创新布局。我国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加入200多 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国际热核 聚变 ...
服务国家需求 培养创新人才(深聚焦)
Ren Min Ri Bao· 2025-06-14 22:13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希望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 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辛 然摄 刘永坦院士团队在讨论研究进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媒体中心供图 "3,2,1,点火!"5月29日,在戈壁滩上的计时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成功发 射。不远处,航天学院教授霍明英为青年学生开讲实景大思政课:"让宇宙中闪耀更多'中国星',这份 使命将由你们接力。" 牢记嘱托,开拓前行,哈工大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锚定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深耕人才 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凝聚爱国奋进力量 "哈工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努力答 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介绍,近年 来,哈工大创新"大师+支部""项目+支部""团队+支部"等组织模式,打造近100个人才队伍攻关集群,通 过"以才聚才"将广大人才紧密 ...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6-10 00:2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站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 的战略高度,面对大国科技博弈加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作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距离这一 目标还有10年时间,任务越是紧迫繁重,越需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习 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旗帜鲜明澄清错 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 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和深入贯彻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贯通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推动综合监督单位深化全 面从严治党,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深化科研管理领域风腐同查同治。坚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深入开展违 规吃喝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强化风腐同查同治,对违规吃喝等享乐奢靡问题全面查、深挖背后腐 败问题,凡查腐败案件必挖 ...
加快构建高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Xin Hua Ri Bao· 2025-06-09 21:31
□ 宫淑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优先的理念根植已久,从积极就业政策、更加积极的就 业政策,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 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之路。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党和国家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党的 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围绕高校 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建设服务完备、运行高效、协同有力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延伸,也是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 精准导向的育人机制是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战略基础。高质量就业离不开高质量育人。当前高校就业 服务体系正从毕业出口向育人全程展开,从传统的岗位对接转向能力塑造的系统育人。各地高校普遍构 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育人与课程思政、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等深度融 合。多数高校建立了覆盖生涯全周期的就业指导站,吸纳专业教师、校友等担任职业咨询教师。就业指 导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末端 ...
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00:32
本报记者 张佳莹 郝迎灿 1959年8月31日,本报刊发报道《竞赛还没有结束》,讲述了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积极竞争、提高 高炉利用系数的故事。李依依那时只有26岁,是一号高炉的工长。 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简称"金属所")工作至今,李依依曾担任金属所所长和党委书记, 连续主持和参加5个五年计划(规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完成动车组转向架等关键设备国产化, 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现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2岁的李依依在国家重大战略科研项目中担任顾问,依旧活跃在科学研究 最前沿。 "1954年,我在北京九院校运动会破过80米栏跨栏纪录,14秒20!"当科学家回忆往事,竟首先提到田径 比赛。冲过终点线的瞬间让她着迷。 眼前的李依依,虽在鲐背之年,却步伐稳健,话语铿锵,讲到激情处,"我就不信不行"脱口而出。这分 明还是70年前那个一心冲刺的年轻人! 凭着不怕困难的倔、争分夺秒的急、绝不服输的刚,她在高炉炼铁,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工长;又在金 属所做研究,带领团队连续取得突破。《科学》杂志曾写道,沈阳有一个"由一名中国极少数的、杰出 的女科学家领导的金属研究所"。 ...
恒生科技的十年验证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02 23:23
2016年,从我国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开始,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就开始跨越技术发展、经贸重构和地缘政治影响的万水千山。 这一路走来,无数创新身影勇立潮头。许多新兴产业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众多具备真技术、高壁垒的企业成长为首屈一指的龙头。在政策 引导、资本赋能与产业升级等多重驱动下,科技产业俨然成为新经济的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身处当下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港股市场因其得天独厚的定位,或将成为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地的又一选择。恒生科技指数(指 数代码:HSTECH.HI)汇聚了港股科技龙头,从基日(2014年12月31日)至今也已超过10年,十年长路见证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蓬勃崛起。 今年以来,AI应用爆发再次引爆科技股行情,恒生科技也在本轮"科技牛"中凸显了出众弹性。5月20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更预示 着新兴龙头企业的持续落地,正从根本上推动港股市场开启新一轮价值重估。 科技投资,追求超额为王 科技股投资的特征是高波动、高成长,投资者希望通过承受高波动来获得一定的补偿,即追求"超额为王",也就是说期待科技股投资要高于大盘的收益。 事实上,由于科技产业的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