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
icon
Search documents
合成生物学周报:华东师大实现聚砜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山东支持中碳和聚乳酸纤维项目
Huaan Securities· 2025-06-06 01:23
D [Table_IndNameRptType] 基础化工 行业周报 合成生物学周报:华东师大实现聚砜塑料低能耗升级回 收,山东支持中碳和聚乳酸纤维项目 [Table_IndRank] 行业评级:增持 报告日期: 2025-06-05 [Table_Chart] 行业指数与沪深 300 走势比较 -27% -16% -5% 6% 17% 28% 6/24 9/24 12/24 3/25 6/25 基础化工 沪深300 [Table_Author] 分析师:王强峰 执业证书号:S0010522110002 电话:13621792701 邮箱:wangqf@hazq.com 分析师:刘天其 执业证书号:S0010524080003 电话:17321190296 邮箱:liutq@hazq.com 主要观点: [Table_Summary]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 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 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 ...
聚焦合成生物香料产业!聚维元创携手亚香股份战略合作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SynBioCon】 获悉,6月4日,苏州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维元创")与昆山亚香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香股份")在聚 维元创苏州总部成功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 合成生物学技术、AI技术与传统香精香料产业 的深度融合,双方将围绕 生物基香精香料 原料 的协同创新、绿色制造路径探索及国际市场布局等方向,开展系统性合作对接。 全球 生物基 和 生物制造 产业服务平台 www.bio-basedlink.net 作为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科技企业,聚维元创以自主构建的底盘细胞库、高通量基因编辑平台和 AI 蛋白质工程体系,持续突破生物制造产业链关键瓶 颈。未来,聚维元创将充分发挥" 秸秆基生物制造柔性平台 "优势,实现从设计到研发到量产的高效转化,为生物合成香精香料的非粮规模化生产打开 新空间。 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与产业的战略联动,也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中国制造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未来,双方将以"低碳 替代、高值创新"为核心理念,携手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合成香精香料联合创新平台,加速绿色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终端,助推香精香料行业迈入绿 色智能新纪元。 ...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SynBioCon】 获 悉,5 月 29 日,由 青岛能源所 与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 称"鲁抗医药")联合攻关的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 在山东济宁正式投产运行,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这一重要化学品原料可及性困境实现重要突破,将有效推动 下游生物基材料、生 物农药等 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该工作于2024年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上, 被鉴定"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成果突破了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难 题,开创了生物法合成反式乌头酸生产新工艺, 推动了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 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 性强,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应用规模。 公众号: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可扩大生产!青岛能源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 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获评"国际领先"! 技术成果 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 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 细胞 ,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粮原料生物制造可持续蛋⽩挑战与实践策略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 K. phaffii 的代谢⽹络拓扑结构推动了 K. phaffii 底盘工程化的⾰命性变⾰ 相关成果分别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和 Biotechnology Advances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技术突 破,体现了合成生物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对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 及 AI 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乐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信研究员和 高乐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 降解木质素新进展 | 课题组招聘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天津工生所,由作 者重新 编写, ...
全球首个!十吨级!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合成生物制造项目正式投产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SynBioCon】 获 悉,5 月 29 日,由 青岛能源所 与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 称"鲁抗医药")联合攻关的 全球首个反式乌头酸合成生物绿色制造项目 在山东济宁正式投产运行, 标志着反式乌头酸这一重要化学品原料可及性困境实现重要突破,将有效推动 下游生物基材料、生 物农药等 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公众号: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可扩大生产!青岛能源所"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 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获评"国际领先"! 技术成果 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 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 , 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 细胞 ,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创制了反 式乌头酸高效细胞工厂, 依托山东鲁抗医药 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 ,完成反式乌头酸的发酵工艺放大 与工程示范,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 吕雪峰指出,该项目由 青岛能源所与鲁抗医药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突破,此次项目的成功投产 是生物 - 化工 - 材料跨学科融合创新的典范,更是对推动颠覆性技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合作 模式的成功探索。双方通过联合攻关, 在菌种创制、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团队前期的工作围绕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C1 化合物以及与二氧化碳氢化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多重策 略,有效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中甲醇向单细胞蛋白的定向转化效率,进而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为利用甲醇作为碳源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气态非粮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方面,通过构建大肠杆菌中的光 - 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 CO 2 同化的全细胞 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 - 生物耦合技术,可将电化学还原 CO 2 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为气态非粮原料的转化技术开辟了负碳生 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新维度;在固态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技术方面,该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破译出降解酶系组成 的新算法,进而摆脱复杂性底物结构 - 多样性酶系构效关系的实验先验,精准定制了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达到地源性农业废弃 物资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一草双收"效果。这些创新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更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物 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新路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 ...
60 岁中国首位科创板女首富,30 年垄断全球 60% 市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8:59
Core Insights - Zhao Yan, known as the "Hyaluronic Acid Queen," has built a significant business empire and holds a crucial posi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industry [2] - The journey of Zhao Yan from a university assistant to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is marked by challenges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that led to her current success [2][3] Early Career and Initial Ventures - Zhao Yan was born in 1966 in Kunming, Yunnan, and showed exceptional academic talent, leading her t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 - After graduating in 1986, she worked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with a modest salary of less than 100 yuan per month [2] - In 1988, she left her stable job to pursue opportunities in Hainan, pooling 5,000 yuan with three other teachers to start a business [2][3] First Major Success - Zhao Yan discovered an opportunity with a joint venture factory in Hainan that had unsold refrigerators, which she and her partners repaired and sold, earning a profit of 800,000 yuan [3] - This initial success allowed them to invest in a clothing factory, which generated annual revenue of 1 million yuan [5] Real Estate Investments - Recognizing the potential in Hainan's real estate market, Zhao Yan used profits from the clothing business to acquire properties, leading to a wealth increase from 800,000 yuan to 2 million yuan [5] - She eventually sold her real estate holdings at the peak of the market, successfully avoiding the subsequent market crash [8] Expansion to Beijing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 After relocating to Beijing, Zhao Yan founded Huaxi Group and developed significant projects, including Huaxia Bank Tower and Wukesong Sports Center, contributing to the company's total assets exceeding 80 billion yuan [9] Entry into Biopharmaceuticals - In the early 2000s, Zhao Yan invested in Shandong Furuida Biological Chemical Co., becoming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and later rebranding it as Huaxi Biological [11] - Under her leadership, the company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hyaluronic acid by 2007, expanding into medical aesthetics and functional skincare products [12]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 Huaxi Biological launched various medical aesthetic products, including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and functional skincare lines, achieving high market share and positive consumer reception [12][13] - In 2021, the company introduced functional foods like hyaluronic acid drinking water, capitalizing on the growing health-conscious consumer trend [15]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ributions - Zhao Yan's leadership extended to cultural proj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Wukesong Sports Center, which hosted major events like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15] - The establishment of Huaxi International Era Art Museum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and artistic endeavors [16] Future Outlook - Huaxi Biological stands at a new crossroads with a leading position in hyaluronic acid production, a growing skincare brand portfolio, and ambitious plans in synthetic biology [18] - Zhao Yan faces ongoing challenges in balancing marketing,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ies as the leader of a public company [18]
AI设计人类增强子!超越天然增强子,短至50bp也能实现细胞特异性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基因治疗 领域和 合成生物学 领域,科学家们一直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如何让基因只在特定细胞中表 达,从而避免对无关组织或细胞的伤害或影响。 近日, 华盛顿大学和 Altius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 迭代深度学习技术 , 成功设计出比天然 增强子更高效、更简洁的合成增强子 (短至 50bp) ,在人类细胞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该研究以: Iterative deep learning design of human enhancers exploits condensed sequence grammar to achieve cell-type specificity 为题,于 2025 年 6 月 4 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Cell Systems 上。 基因疗法如同一辆辆开往疾病组织的救护车,但如何让这些"救护车"准确抵达目标而不走错路?关键在于 增强子 (enhancer) ——基因组中调控基因表达开关的调控元件。 传统的增强子发现面临三大困境: 1、海量筛选难题:人类基因组包含数百万候选增强子,天然增强子平均长度达 500-10 ...
专访江南大学饶志明教授,现代发酵引领大健康迈向“精准健康”科学境界
本文源自:养生华夏,专访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饶志明 当微生物合成的血红素汉堡端上餐桌,当发酵法生产的人参皂苷滴丸摆上药店货架,当微生物制造的 氨基酸被添加至饲料中以助力豆粕减量替代,现代发酵技术早已突破 "食品加工" 的传统边界,成为 贯通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革命。 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与 AI 算法共舞的生物经济时代,这项融合自然智慧与科技力量的创新技术,正引 领大健康产业从 "传统食疗经验" 迈向 "精准健康科学" 的全新境界。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 师饶志明 ,这位深耕发酵技术的学者,用微生物的"魔法",为大健康产业描绘出前所未有的创新蓝 图。 饶志明教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饶志明教授指出,传统发酵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它如同一位深谙自然之道的老者,凭借着对天然 菌群的巧妙运用,在岁月的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独具风味和文化内涵的美食。 韩国泡菜依赖自然乳酸菌发酵形成独特酸辣风味,中国酱油通过曲霉等菌群的协同作用产生醇厚口 感,欧洲奶酪则利用酵母与乳酸菌的共生关系塑造出丰富层次,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