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农业科技与供应链齐发力 高端水果价格更“亲民”
本报记者 丁蓉 今年以来,消费者惊喜地发现"水果之王"榴莲、"浆果明星"蓝莓等曾经昂贵的高端水果,价格逐步趋向 亲民。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榴莲、蓝莓等价格下 降,农业科技赋能与供应链升级是关键推手。一方面,种植技术的发展,让不少过去只能依赖进口的水 果实现了本土化种植,培育出了适合我国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另一方面,随着物流和冷链技术的发 展,水果的运输和储存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农业科技赋能下,过去主 要依靠进口的部分浆果等,已经实现国产品质和规模快速提升。新鲜'树熟'的应季水果,符合人们的消 费需求,我国水果种植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供应链不断优化 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让进口水果的成本得到控制,这也是高端水果价格下降的原因。据中国海关数据, 2025年1月份至4月份,榴莲累计进口10.07万吨。其中4月份,进口榴莲约6.12万吨,与3月份相比增加了 271.63%。 生鲜产品服务商是供应链建设的主力军。例如,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辉果蔬")在供应 链 ...
瞭望·瞭望访谈 | 这称呼像鞭子,抽着我不能停下脚步——专访“农民院士”朱有勇
Xin Hua She· 2025-06-09 08:25
"农民院士"朱有勇 农业科技走进乡村大有可为,但必须要解决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着力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优秀年轻科研人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长山 丁怡全 身穿迷彩服、头戴草帽、脚踩胶鞋……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的这身行头,常常让初 次见到他的人误以为他是下地干活的老农。 朱有勇对此不以为意:"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的院士专家,用我们的科研成果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让 农民兄弟富裕起来,是应尽的本分。" 朱有勇1955年11月出生在云南个旧。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的他,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领域科 研成果丰硕,于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这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在花甲之年离开熟悉的实验室,扎根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书 写下一段段"院士扶贫""科技扶贫"的动人故事。 这份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坚守,让朱有勇成为农民口中亲切的"农民院士",并在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 模"称号。 科技成果"遍野飘香" 《瞭望》:您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是什么?当初如何产生"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的理念? 朱有勇:我的专业是植物保护,研究方向是利用生物多 ...
“贵族水果”,集体降价!
券商中国· 2025-06-08 23:22
"荔枝9块8一斤,山竹16块8一斤,榴莲都只要23块8一斤,最近的水果太划算了!"近日,家住北京市朝 阳区的市民宋女士惊喜地发现,连锁超市售卖的水果价格比上个月便宜,尤其是荔枝,便宜了将近一半。 今年以来,荔枝、山竹、榴莲、杨梅、蓝莓等昔日的"贵族水果"纷纷降价。在规模化种植与供应链革新的双重 驱动下,"贵族水果"正加速向大众消费品转型。 管理水平提升 进口通关更加顺畅 走进位于浙江湖州的一家榴莲批发店,榴莲成堆地被摆放在货架上,老板肖女士正在开直播卖榴莲。这家店主 要以卖金枕榴莲为主,目前价格在38元/斤左右,品质差点的是19.9元/斤,肖女士说,相比冬季,榴莲价格便 宜了20元/斤。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显示,进入5月以来,榴莲品类全国批发均价连日下降,农业农 村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团队水果品种首席分析师赵俊晔指出, 价格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期榴莲市场供 应的大幅提高。 农业科技赋能,国产水果产能爆发 当前,在农业科技的加持下,不少过去只能依赖进口的"贵族水果"实现了本土化种植,改变了市场格局。 云南蓝莓采用基质栽培技术,通过电脑调配营养液,产出的蓝莓果径更大、甜度更高;陕西车厘子种 ...
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合作的“样板间”(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Ren Min Ri Bao· 2025-06-07 21:29
5月初,一架搭载760公斤新鲜蓝莓的飞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飞往俄罗斯莫斯科。这是陕西杨凌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首次以空运方式将蓝莓销往国外,并以人民币完成跨境结 算,标志着杨凌示范区跨境支付赋能农产品"出海"实现新突破。 260吨猕猴桃远销至俄罗斯和中亚国家、14吨"阳光玫瑰"葡萄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今年以来,杨凌示 范区已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出口鲜果,涉及10多个种类,共计约5600 吨。 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示范区 揭牌。立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聚焦"交流、培 训、示范"核心功能定位,发挥农业科技合作、人才培育、技术推广、经贸合作平台效能,上合组织农 业基地逐步成长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技术合作的"样板间",有力推动地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 交流培训分享"中国方案" 去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季耶夫·法尔霍德来到杨凌示范区,参 加由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承办的中亚旱区设施农业培训班。 "中国在旱区节水研究、盐碱地 ...
(乡村行·看振兴)南湖红菱“错峰”上市 “抢早”之道诠释农业新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7 13:26
中新网嘉兴6月7日电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近日,在"中国菱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油车港镇,菱农穿梭在翠绿菱叶间,欢笑声、划水声奏响丰收序曲,南湖红菱迎来一年一度采摘季。 传统菱角上市时间大多集中在7月至9月,南湖红菱为何能在初夏抢先登场?这背后,是百年菱乡的科技 致富经。 与常见菱角不同,南湖菱浑圆无角似元宝,因其皮薄肉厚、清甜可口闻名。秀洲区油车港镇是南湖菱主 要产区,栽培历史长达800年。近年,当地创新培育南湖红菱、南湖早菱等早熟品种,"错峰"采菱助农 增收。 "南湖红菱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勤劳致富的新路径,也为我们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南湖红菱种植 基地将被打造成一个集种植、观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菱塘叶色'农业景观,助力乡村振兴。"池湾村 党总支书记徐平华期待地说。 如今,南湖菱已不再局限于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成为油车港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该镇胜丰村依靠农民画优势,打造"菱珑湾"景区,将南湖菱种植、采摘体验等项目与美丽乡村点位串珠 成链,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在推动南湖菱画、南湖菱歌等传统文化项目推陈出新同时,油车港镇引入 文艺创作者、企业等助阵,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以前最早到七 ...
埃文凯尔感叹中国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称在美国吃到鲜荔枝很难
Huan Qiu Wang· 2025-06-06 06:04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6月5日,美国友人埃文凯尔在结束由京东超市组织的中国农业游后,对中国农业育种技术和农业工业化水平赞不绝口,直言此次行 程"颠覆认知"。 据悉,埃文凯尔此次中国农业游,在专业采销团队的带领下,探访了江苏宿迁西瓜产地、湖北洪湖小龙虾产地以及广东茂名荔枝产地等核心产区的京东超市 产业基地。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的农业成就深感震撼。 在江苏宿迁,埃文凯尔拜访了被誉为"西瓜奶奶"的吴明珠院士,深入了解了西瓜育种技术的奥秘,以及中国西瓜品种之丰富,远超他的想象。在湖北洪湖小 龙虾产地,他走进现代化的小龙虾工厂,目睹了日产上千吨的自动化流水线,感受到了中国农业工业化的强大实力。而在广东茂名荔枝产地,他不仅品尝到 了新鲜的荔枝,还深入了解了中国千年荔枝的文化内涵,以及妃子笑荔枝背后的创新活力。 埃文凯尔表示,在美国,由于气候和供应链等因素,新鲜荔枝和火龙果等水果的价格高昂,甚至难以买到新鲜荔枝。 "现在美国所有的商品都很贵,来中国之前他从没吃过鲜荔枝,美国没有新鲜荔枝,罐装售价要10美金,美国火龙果价格比中国贵得多。"埃文凯尔说。 而在中国,他不仅品尝到了物美价廉的新鲜水果 ...
创新金融助力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Jin Rong Shi Bao· 2025-06-05 03:14
因此,研究金融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研究金融如何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技术创新在 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特别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以及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二、金融赋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显著挑战 广义的农业科技创新实际上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是0到1的问题, 是一个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过程,解决的是"卡脖子"问题,包括基础前沿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 新。农业技术创新是1到N的过程,是在技术具备稳定性和普适性并能够确保在不同农业生产场景下可 重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定向输出标准化 农业技术方案。 无论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还是农业技术创新,具有一些重要特征:一是高风险与长周期叠加;农业科技 创新例如生物育种等技术验证需要经过多年的迭代,失败率较高,面临研发风险,同时,还面临价格波 动与消费者接受度不确定的市场风险。二是具有显著的公共品属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较多具 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众多企业和农户无须支付成本,具有明显的正外部经济效应。三是较强地域性 与季节性;农业科技创新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环境,研 ...
Why FMC Stock Popped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6-04 22:52
The announcement of a new partnership was the plant food growing FMC's (FMC 5.05%) stock price during Wednesday's trading session.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mpany's shares advanced to close the day more than 5% higher, a percentage rate that trounced the essentially flat performance of the benchmark S&P 500 (^GSPC 0.01%). Collaborating with Corteva Just after market close on Tuesday, FMC announced that it has signed a "strategic agreement" with agribusiness peer Corteva Agriscience (CTVA 0.27%). According ...
农业“大脑”护航“三夏”跑出加速度 紧盯产粮目标端牢中国人自己饭碗
Yang Shi Wang· 2025-06-04 07:16
央视网消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5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紧盯实现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抓实抓细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 全方位夯实大国粮仓根基,端稳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眼下,在东北粮仓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春播已基本结束,大部分地块墒情较好,已陆续出苗,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希望。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冬小麦主产区,麦收已过四成,进度快于2024年同期,夏粮丰收有基础。 2025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施稻谷、小麦、玉米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2025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 2025年,我国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再建8000万亩左右。 2025年,我国聚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5大主要作物,在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华南、西北、西南6大关键区域,创新探索推广 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 针对"三夏"期间天气复杂多变的情况。河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正在加速建设"平急两用"的区域性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目 前,麦收重点 ...
一亩田集团与张佳宝院士工作站、中向旭曜联合发起“沃土计划”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6-03 13:13
此外,为了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的双向反馈,让先进技术真正"接地气",一亩田APP上将开设张佳 宝院士及其团队专业课程专栏,突破传统农技推广的时空限制,让国家级科研成果以"零门槛"的方式直 达田间地头。 此次合作,一亩田集团将整合三方资源与技术,围绕种植者土壤改良需求,持续构建起"检测—诊断— 改良—增效"的闭环链路,助力破解土壤退化难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未来,一亩田集团也将以"沃土 计划"为起点,依托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农业科技服务边界,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助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张佳宝院士是国内研究土壤地力的领军人物,任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曾多次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全国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立在中向旭曜。自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 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团队与中向旭曜联合开展基于天然优质腐殖质材料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的技术研 究。 为实现这一技术落地,中向旭曜在海外开发3.6亿吨天然优质腐殖质材料的矿产,并且在国内投入8亿 元,落地国内工厂,应用诸多国内首创的开发技术及设备,确保从原料到产品间的每个环节的完善。 此次三方合作,共同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