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Search documents
【一图读懂】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16 15:31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世 二是目标导向(定向)基础研究 旨在获取某方面知识、期望为探索解决当 前已知或未来可能发现的问题奠定基础。 基础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新原理、 新理论、新规律或新知识,并以论文、 著作、研究报告等形式为主。同时,由 于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存在失 败的风险,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也 可以体现为试错或证伪等成果。 上述基础研究不包括在境外开展的研究,也 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企业出资基础研究应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 协议或合同中需明确资金用于基础研究领域。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享受免征企业 所得税条件: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要求同上。 申报时点 = 第三、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 申报方式 符合条件的企业自行申报。 来源 | 中国税务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设 计 | 武汉税务 公众号改版,会错过最新税惠政策? 快将" 蓝色柳林财税室 "设为【星标】★ 可以更快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哦! 分祝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祝务思局公 告 2022 年第 32 号) 现在一起来查看这个"税惠大礼包"吧 政策类型 普惠性政策 涉及税种 ...
一图了解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11 15:51
编 发: 国家税务总局 广东省税务局 办公室 来源广东税务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广东省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肇庆市税务局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温馨提醒:蓝色柳林财税室为非官方平台,是由编者以学习笔记形式建立的平台,所有笔记写作记录的文章及转发的法律法规仅供读者学习 参考之用,并非实际办税费的标准,欢迎交流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经验成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5-09 08:12
习 近 平 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ter in 我们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 作平台,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 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 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 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围绕气候变 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 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拓展和深 化中外联合科研。 (来源:中国电力报)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立自强》(2023年2月21日),《求是》 ...
“倒退几十年”:千疮百孔的美国科研能熬过特朗普2.0吗?
Hu Xiu· 2025-05-08 07:13
第二个任期才满三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动摇了美国政府对科学长达80年的支持。他的政府解雇了数万名科学家,让美国科研活动大面积停摆,许多 临床试验寸步难行。特朗普政府威胁要撤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数十亿经费,并已终止对气候变化、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的1000多项资 助。 而风雨似乎才刚开始。国会4月10日通过了一项预算案,或为接下来十年的严控支出敲响了前奏。白宫的2026年预算可能会对联邦政府的科研投资"大刀阔 斧";比如,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NASA的科学预算减半,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开支削减40%。特朗普政府还在收紧移民政策,让某些学生和科研工 作者滞留在拘留中心,许多学者担心现在和将来的各种政策会迫使科研人员去美国之外寻求机遇。 目睹了科学机构和大部分科研生态的瓦解,科学界内外人士焦急发问:科学要如何在特朗普时代幸免于难?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约 1900名成员代表全美国的顶尖科学家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我们正在发送求救信号,敲响警钟:美国的科学事业受到了重创。" 《自然》4月对读者开展的一份调查中,近1600名受访者中的94%表示,他们为美国科学的未来命运而担忧。 ...
一季度三大顶刊发文创新高,上海加快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
Di Yi Cai Jing· 2025-04-30 12:23
加大基础研究建设之外,上海也在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 基础研究投入。 作为全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之一,上海2024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左右,高 于全国6.91%的水平。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也正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加快向"强功 能"跃升。 上海市科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合 计45篇,占全国总数(154篇)的29.2%,创下历史新高。 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 4月29日,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汇报时称,2023年上 海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达到216.4亿元,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2021年的9.77%上升至2023 年10.6%,2024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预计11%左右。与此同时,上海科研力量积极承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年达到5037项,共获资助金额34.26亿元(较上年增长2.7%)。 逐年增加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也体现了在成果上。 近年来,上海科学家在国际顶尖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修法决定、讨论重大事项报告
Jie Fang Ri Bao· 2025-04-30 01:58
记者 王海燕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昨天继续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等2件地方 性法规的决定。其中,修改后的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更好落实国家改革举 措,回应市场主体需求,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助力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创新高地建设。 会议分组讨论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肯定本市深化推进基础 研究改革创新等取得的成效,建议在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策 源功能、组织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高 水平科技支撑。 会议分组讨论了市政府关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本 市"双一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议深化学科结构调整、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持 续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 会议对市政府关于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建 议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推动社会保 ...
自然科学基金委:多措并举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
Xin Hua She· 2025-04-29 12:45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联合依托单位,深入开展人才项目"帽子化"治理,巩固深化评审专 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 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做大做强做优 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 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记者温竞华) 这是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来自会上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同比增长10.5%;高被引论文数和自然指 数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 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支撑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说,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 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2025年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在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29 09:19
增强中国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鼓励自由探索,稳固资助基础研究 的"基本盘";深化人才类项目改革,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探索建立非共识项目遴选资助机制,对创 新性强、风险高、争议大的思想及时进行支持,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重 大科研仪器等重大类型项目支持模式,依托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突出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研究。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拓 展多元投入,做大做强做优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 单位,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 窦贤康指出,中国基础研究实现长足发展,国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 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提升至6.9%,高被引论文数和 自然指数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国家创新指数跃居世界第十位,有力支撑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 据悉,本次会议部署2025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旨在引导科技界正确认识人才类项目的本质属性, 推动破解人才项目"帽子化"问题, ...
丘成桐的一小步,深圳科技创新一大步|湾区观察
Di Yi Cai Jing· 2025-04-28 12:34
上周末,深圳的科学圈掀起一个小高潮,两位菲尔兹奖得主先后到来。 丘成桐、杰曼诺夫这样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到来,对于深圳撬动创新资源、推进源头创新的杠杆作用和示 范意义不言而喻。 深圳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就必须狠抓基础研究,补长 短板。而数学是"科学之母",是基础科学的核心和技术创新的底层驱动力,深圳当然需要延揽数学家。 但深圳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筹码",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这座城市也值得他们选择。 首先当然是深圳的产业和人才优势。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 1.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34%。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一。现有 高层次人才2.6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700万。 先是4月25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揭牌,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作为领衔发起人、院长,亲自为研究院揭牌。 紧接着,26日,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担任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 ...
中国一年投入3.6万亿研发经费,都花在哪儿了?
虎嗅APP· 2025-03-08 13:42
以下文章来源于知识分子 ,作者马荣康 孙玉涛 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由非营利公益组织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 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知识分子 ,作者:马荣康、孙玉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中国研发经费总量突破3万亿, 研发投入强度跃上2.5%新高度 《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约3.08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11%,自"十三五"时期以来已连续 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研发经费增长至约3.34万亿元,增长8.36%;2024年超3.6万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实现"十四五"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 增长7%以上的目标。 图1 中国研 发经费投入规模及强度态势(1995-2023年) 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4%,较上年提升0.11个百分点,首次达到"十三五"及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设定的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