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博弈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被五国收割到卡死美军工,中国稀土翻身战有多硬核?
Sou Hu Cai Jing· 2025-05-21 04:25
让美国感到真正压力的,则发生在2025年的一次操作。4月初,商务部发布了一份通知,将钐、钆、铽等七种中重稀土资源"锁"进了保险柜。美国五角大楼 立刻陷入一片骚动,F-35的生产线面临停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急忙寻找替代材料,却发现没有中国的稀土,美国的战机连发动机叶片都无法制造。马斯 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绝望的呼喊:他的擎天柱机器人恐怕要变成废铁了!这一精准打击,直接锁住了美国军事工业的命脉。 中国之所以敢在稀土问题上如此强硬,源于三大法宝。首先是完全掌控产业链,从采矿到磁铁生产的每一环节都牢牢把控。内蒙古的矿山机械日夜不停地工 作,江西的冶炼厂能将矿石的纯度提升到99.9999%,而广东的磁材厂更占据了全球70%的永磁体制造份额。其次是精准的技术封锁,稀土分离技术的复杂性 甚至超越了芯片制造,中国工程师研发的萃取工艺,即便是美国的实验室也花费二十年仍未能完全掌握。第三个致胜法宝便是环保大棒的挥舞,过去那些随 意开采的小矿场全部被关停,六大稀土集团协同作战,价格不再受外国人操控。 如今,美国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尽管位于美国的芒廷帕斯矿已经恢复开采,但开采出来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加工,这就像是在自己种小麦却不得不向 ...
打破中方稀土垄断?澳企掌握重稀土分离技术,但加工效率暴露弱点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03:23
2025年5月16日,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官网一则公告引发全球震动:声称在马来西亚工厂首次实现"氧化镝"分离技术突破,并计划下 个月量产"铽"。 这两个被中国列入4月4日出口管制清单的战略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战斗机传感器和风力涡轮机的核心材料。 就在西方媒体高呼"中国垄断终结"之际,财报数据和产业真相却撕开了这场豪赌的底牌——莱纳斯的生产成本竟是中国企业的两倍以 上,而它的年产量仅相当于中国总量的5%。这场看似热闹的稀土突围战,实则是西方在技术壁垒与成本困局中的挣扎缩影。 莱纳斯CEO宣称的"全球唯一非中国重稀土分离商"头衔,掩盖了一个致命问题:规模。中国北方稀土年报显示,其单位稀土氧化物 (REO)生产成本仅为4-7美元/千克,而莱纳斯高达10-15美元/千克。 性废水处理问题常年遭居民抗议,被迫将部分工序迁回澳大利亚,导致物流和管理成本激增。从产量看,中国每年分离1.5-2万吨重稀 土,进口回收另增1-1.5万吨,而莱纳斯规划的年产能仅1500吨,不及中国单家头部企业的零头。 正如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克里斯托弗的坦承:"F-18战机导弹传感器所需的铟锑金属完全依赖中国技术,我们连替代方案的影子都没看 ...
印巴冲突的走向和影响
2025-05-14 15:19
• 2025 年印巴冲突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引发,与 2019 年普尔 瓦玛袭击事件相似,均导致大量伤亡和两国互相指责,并再次引发军事行 动,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 莫迪政府对克什米尔采取强硬立场,2019 年撤销该地区特殊自治地位, 激化当地矛盾,使得小规模局部对峙和冲突频繁发生,加剧地区不稳定。 • 冷战时期,印巴分别与苏联和美国结盟,冷战后两国进行核试验,受美国 制裁。911 事件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反恐伙伴,但近年来其战略地位下 降,武器采购转向中国。 • 印度对俄罗斯武器依赖度下降,转而向法国、美国和以色列采购,法国占 比最高。此次冲突中被击落的阵风战斗机即为法国制造,反映了印度的武 器来源多元化。 • 中美大国博弈因素注入印巴冲突,印度靠近美国,巴基斯坦靠近中国,不 仅体现在政治立场上,也体现在武器装备来源上,中国在巴基斯坦武器进 口中的比重显著增加。 Q&A 印巴冲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印巴冲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47 年英属印度分治时期。当时英属印度被划分 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即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治领包括今 天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孟加拉国孟加拉共和国。这次分治 ...
《大国博弈》系列第八十五篇:以斗争求合作,中方打到美方筹码底线
EBSCN· 2025-05-13 01:40
2025 年 5 月 12 日 总量研究 以斗争求合作,中方打到美方筹码底线 ——《大国博弈》系列第八十五篇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 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赵格格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10001 0755-23946159 zhaogege@ebscn.com 相关研报 中美会晤前哨观察:特朗普的交易底线—— 《大国博弈》系列第八十四篇(2025-05- 10) 中美关税第二轮,双方在如何出牌?—— 《大国博弈》系列第七十九篇(2025-03- 05) 从减税视角出发,特朗普后续关税力度几 何?——《大国博弈》系列第七十八篇 (2025-02-20) 如何看待美中加墨本轮关税交锋?——《大 国博弈》系列第七十七篇(2025-02-06) 野心与现实:特朗普首日新政评述——《大 国博弈》系列第七十六篇(2025-01-21) 要点 核心观点: 在中国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与美谈判"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 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美 X 谈判"进展缓慢,对美国经济、市场和特朗普选盘 逐步造成实质 ...
收到中方警告后,韩国外长当着美方表态,对外释放信息量大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7:10
韩国外长(资料图) 中国有句老话,听其言而观其行。作为美国的盟友,韩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深受美国的影响。韩国外交部长虽然这样表态,我们还是要关注接下来的一系列 举动。果不其然,赵兑烈认为韩国的外交政策需要优先定位于韩美同盟等基础性问题,至于跟中国接触也是为了"防止21世纪强国之间爆发战争",更是为 了韩国自身利益。但是,从美国对韩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驻韩美军的存在,这就决定了韩国想完全制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不现实。 韩国等小国的"表态中立",本质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选择。它们既不愿放弃美国的安全保护,又无法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中国的反制措 施和美国的胁迫,共同塑造了小国"口头上不选边、行动上找平衡"的策略。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所言:"在中美之间,小国不是在选边,而是在选怎么 活"。这种困境短期内难以突破,而大国博弈的烈度,将最终决定这些国家能否在"惊涛骇浪"中守住航向。 据智通财经报道,韩国要求与美国就贸易问题进行"冷静有序"的磋商。据报道,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正寻求在7月前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加征关税。在 华盛顿举行的"2+2"会谈中,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和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D ...
日本和美国的第2轮关税谈判结束了,这次谈判很有意思
Sou Hu Cai Jing· 2025-05-04 18:05
日本突然沉默了。 5月2号,美日第2轮关税谈判结束,东京那边,一反常态地安静得出奇。没有通稿,没有细节,甚至连一句完整的成果通报都没有。只留下赤泽亮正那句"坦 诚且富有建设性"。听起来像是无功而返,也可能是——谈崩了。 这反常的安静背后,不简单。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磋商。从日本财务大臣到首相本人,在谈判前后陆续发声。力度、用词,明显升级。尤其是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的一句话, 分量极重。他说,日本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是"一个筹码"。这不是一句客套话。是警告,也是试探。美国国债,是日本多年来稳定对美关系的重要资 产。现在被提上台面,本身就是一种示意:必要时,日本也可以掀桌子。 谁都知道,这场谈判的焦点,不在农产品,也不止关税。是日本汽车,是制造业的命根子。就在同一天,首相石破茂面对媒体表态:绝不能接受对日本汽车 加税。他说,加税会直接导致失业。更关键的是,日本"不会为了仓促达成协议而损害国家利益"。 这句话,比什么都清楚。 美方的策略一向直接,想要逼迫对方让步,就释放压力信号。而这次,日本没接。反而开始反压。从沉默到发声,再到节奏上的放慢,整个布局,像是从被 动变主动。日本似乎不急了。这个"不急",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