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Search documents
开着“飞机”去种田
Jin Rong Shi Bao· 2025-05-20 03:13
Group 1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Shandong's Penglai region through mechan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arge-scale farming operations, exemplified by the success of a local farmer, Sun Liangzu [1][2] - Sun Liangzu has expanded his farming operation to manage up to 765 acres, producing over 130,000 pounds of high-quality corn and wheat annually, while also providing agricultural services to over 2,500 acres of surrounding farmland [2] - The introduction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such as agricultural drones, is seen a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allowing for more efficient farming practices and reducing labor intensity [2] Group 2 - Pengl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has actively supported local farmers by providing quick financial assistance, exemplified by the rapid approval of a 300,000 yuan "entrepreneurial guarantee loan" to Sun Liangzu within three days [3] - The bank has implemented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s and optimized product offerings to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ing on integrating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with green, smart, and digital agriculture [3] - As of now, the total agricultural loans in the city have reached 108.775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1.7 billion yua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indicating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3]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花菜田里话丰收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20 00:31
2024年夏收后,老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这片复耕地,并打算种植花菜。漳浦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 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跟进监督,收集种植户普遍反映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搭建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优质 品种,同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该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高级农艺师、技术专 家等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保障蔬菜等作 物稳产增产。 "头茬种水稻,二茬种花菜,农技站专家手把手教水肥配比。"老陈将种植花菜的过程向来访的纪检监察 干部娓娓道来,如今每亩产量突破5000斤,如果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出售,这片花菜田将带来近40万 元的收入。 说话间,太阳已渐渐升高。石榴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小林协同村纪检委员正对照惠农政策落实清单逐项核 查,"土地流转补贴是否足额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资金到账没?农资采购有没有吃拿卡要?"她翻开随 身携带的监督台账,2024年以来已推动镇职能部门解决灌溉渠淤塞、冷库租赁纠纷、机耕路失修等5个 问题。 清晨六时,薄雾还未散尽,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梅东村的陈建才已带着10余名村民走进花菜田, 弯腰挥镰收割。晨露沾湿的绿叶间,饱满紧实的花菜如 ...
20国媒体见证内蒙古现代农业新生态
Huan Qiu Wang· 2025-05-16 04:39
【环球时报-环球网 记者史洁瑞】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一场关于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5月15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 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带领来自亚太地区19国的23名外国记者走进乌兰察布,探访了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察右前旗植 物工厂草莓基地以及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见证了这片土地如何以科技之力重塑现代农业。 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从"良种繁育"到"科技惠农" 在乌兰察布市的中国冷凉院士工作站,成片的冷凉蔬菜试验田与温室蔬菜育种大棚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这里自 2012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冷凉蔬菜的科研、推广与服务。十年来,该工作站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冷凉蔬菜的良种 筛选问题,推动了冷凉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乌兰察布市累计增效达到2亿元以上。 工作站负责人关慧明向外国记者介绍道:"在内蒙地区,我们收集培育了240多个野生蔬菜和野生药材品种,将陆续把这些优秀的基因注入到我们的生产当中 去,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科研成果带来的发展和幸福。"目前,乌兰察布市的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70万亩,成 ...
效率提升6倍!茂名高州无人机运输荔枝首飞成功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16 02:00
效率提升6倍! 茂名高州无人机 运输荔枝首飞成 功_南方+_南方 plus 5月15日上午, 由高州市农业农 村局主办,中国 电信高州分公司 承办,平山镇党 委、平山镇人民 政府和市融媒体 中心协办的"智 飞优果 创新未 来"高州低空无 人机运输荔枝首 飞仪式在平山镇 仁耀垌村成功举 行。满载荔枝的 农用无人机从山 头果园腾空而 起,沿着预定航 线精准飞抵冷链 中心,这标志着 荔枝运输正式迈 入"低空经济"新 赛道,为茂名高 州荔枝产业智能 化升级按下加速 键。 茂名高州运用无人机运输荔枝。 平山镇作为高州 荔枝核心产区之 一,其荔枝以果 头大、甜度高、 上市时间早等优 势常年抢占早熟 市场,但丘陵地 形导致传统运输 方式效率低、损 耗高,果品价格 易受影响。随着 科技的飞速发 展,低空经济领 域的无人机技术 展现出快速配 送、灵活路径选 择的独特优势。 精度定位系统的 无人机在北斗 +5G网络的支持 和飞行控制平台 的监控下,以厘 米级精度飞行至 1公里外的冷链 中心。抵达后, 工人们迅速卸 货、入库、预 冷、打包、发 车,确保荔枝果 品以最佳状态发 往全国市场。 "今天我们这个 活动用到的技 术,第一个就 ...
小麦也有“身份证” 丰收和播种在这里“同框”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5 13:5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是冬小麦的黄金收割期,率先开镰收割的是西南麦 区,然后是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西北麦区。西南麦区冬小麦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我国冬小 麦面积的4.5%。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在西南麦区的四川天府粮仓麦收现场,来连线他看看现场的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天府粮仓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个园区是90多平方公里,我所在的 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有10万亩之多。 这里的麦子颗粒饱满,可以说是丰收在望。除了有风吹麦浪的浪漫之外,我们还有实力的展示。一边是 成熟后正在收割的小麦,另一边是已经整理好的稻田正在插秧,可以说稻麦同框。 当丰收和播种同框,当水稻和小麦相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机和人力如何精准调配,大数据和机械化 如何精准服务于我们的农民?今天在现场和我一同见证这场收获和收割的还有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马均 教授,他也是长期蹲守在这个园区,来请他给我们进行分享。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马均:以前从城里到这里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半个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而且 在农村,国家也修建了很多的乡村公路,还有机耕道,交通四通八达,保证人力物力和机器迅速准确地 到达田间地头 ...
“秸”尽其用折射现代农业密码(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10
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有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更有 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和农业产业体系的坚实托举 行走在广袤田野上,总能从细微处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强劲脉动。秸秆的"角色"之变,是一个绝好的观察 视角。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五谷杂粮",是"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也是"农尾工头"产业增值的重要来源。 从"一烧了之"到"秸"尽其用,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有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更有 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和农业产业体系的坚实托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 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恰恰是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体现。它 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末端处理,而是贯穿于农业生产、加工、能源、环保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崭新 的、绿色的循环产业链。农业的未来,正在于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从"能用"到"好用",再到"高值化利用",秸秆的"七十二 变"还将继续上演。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持续探索、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每一株秸秆都物尽其用, 让广袤的田野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农业强国建设奠 ...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酸菜香、肉鸡肥、淡水鱼鲜、稻田画美——<br/>沈阳特色产业助力现代农业“四梁八柱”
Xin Hua Wang· 2025-05-09 01:26
新华网沈阳5月8日电(赵健彤) 春日的辽沈大地,草木蔓发,生机盎然。 酸菜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生产加工线高效运转;白羽肉鸡养殖场内,标准化养殖笼架排列有序;鲜鱼批发市场里,一车车 沈阳本地淡水鱼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稻梦空间"景区内,新一年的稻田画也进入了最后的定稿阶段……一幅现代农业高 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从智能化养殖到品牌赋能,从"土特产"升级到全产业链延伸,沈阳市以酸菜、肉鸡、淡水鱼、稻田画等特色产业为支点, 撑起现代农业的"四梁八柱",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航拍沈阳稻田。新华网发 刘配成摄 因地制宜 让"沃土"变"粮仓" "起网啦!"伴随着一声吆喝,数万斤鲜鱼跃出水面。当下正值沈阳新民市淡水鱼养殖业开渔季,鱼市回暖,多种鱼类深受 市场欢迎。 "鳜鱼、鲤鱼、鲫鱼、草鱼都是明星产品!"养殖户老高正在池塘边忙活着:"咱沈阳的淡水鱼肥嫩鲜美,很多客户已经和我 预订了。" 好水养好鱼。地处北纬42°农作物种植"黄金带"的沈阳,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地,还是淡水鱼养殖的"天然鱼塘"。 沈阳地处长白山余脉与辽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境内辽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源充沛,且水质多以弱碱性水为主, 水域年均 ...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1%
Nan Jing Ri Bao· 2025-05-06 02:2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 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今年以来,南京结合农业生产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城乡融 合和产业融合,着力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全市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蔬果稳定增长。 春耕备耕"向新向绿" "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小麦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以支持籽粒的充实和发 育。"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0多亩小麦,目前正通过无人机喷施叶面 肥、磷酸二氢钾、抗旱抗逆性药剂等,提高小麦灌浆质量,增加小麦产量。 "现在种地请人工较难,幸好有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设备的帮助。"汪君伟表示,今年整个春耕备耕阶 段,合作社施肥、喷药全部采用无人机作业,一天可作业四五百亩,如果田块连片,无人机效率甚至能 实现一天千亩左右。据悉,淳南合作社现有农机装备40余台(套),农机手12人,植保服务日作业能 力5000亩,除自家合作社之外,还服务周边农户3万多亩农田。 眼下,高淳区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合作社正在进行新一轮无人 机精准施药,为这场关乎产量的生长冲刺保驾护航。 六合区圩里农地 ...
交行嘉兴分行助食用菌企业“蘑”力全开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5-05 23:46
"我们获悉该项目后,实地了解企业资金需求,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交行嘉兴分行相关负责人 介绍,一方面,该分行全面梳理企业资质文件,协同相关部门完成合规性审查,确保该项目手续完备。 另一方面,该分行充分考量企业投产后现金流变化曲线,制定与之适配的还款计划,尽可能优化企业融 资成本。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在浙江华实生物金针菇装瓶车间内,智能机械臂正将培养料精准装入乳白色瓶中,这些"蘑菇公寓"随后 将通过全自动生产线,完成从灭菌到包装整个生产流程。交通银行嘉兴分行精准对接农业企业智能化发 展,完善服务机制,助力小蘑菇长成大产业,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去年,由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华绿生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华实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年产2.5万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正式落地海宁市。该项目总投资额 约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90亩,项目建设6栋食用菌大棚房及4栋配套设施用房,主要从事鲜品金针菇 研发、种植和销售。 该项目依托自动化食用菌生产设备流水线、智能化环境模拟控制系统、标准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系统,生 产线精准管控金针菇生长参数,食用菌培养瓶内金针菇高度、粗度、整齐度和发芽率 ...
这里的秸秆地何以成为放牧场?
Ren Min Ri Bao· 2025-05-05 07:09
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人多地少等现实条件制约,以及一些乡村产业小散弱、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 近期,随着天气回暖,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草原迎来一场盛大的"返乡潮"。这些年,每到10 月,这一带的牧民就将牛羊赶到周边农区,租借收完作物的秸秆地用于接羔育肥,第二年3月再返回高 山草原。 看上去颇费周折,其实这是一笔多赢的买卖。牧民为冬季的牛羊找到了稳定的饲料供应地;农户挣了笔 租地款,还节省了秸秆处理费。草原上的植被也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生态效益显著。 草畜矛盾,秸秆处置,放到一时一地,可能都是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但通过"借牧"这一经营模式的创 新,实现种养结合,两方面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启示我们,更好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放宽视野,大胆创新,促进要素资源在 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 解决好这些问题,要靠改革创新。其中,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是重要方面。前不久印发的《加快建设农 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提出要"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 展有机衔接"。 良好的经营带动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