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

Search documents
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Xin Hua Wang· 2025-06-01 00:28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杨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身影却早已经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 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莫高窟第302窟"三兔共耳"栏墙纹。(敦煌研究院供图)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孤独前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复兴。"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在对话会上讲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尼泊尔从"陆锁 国"变为"陆联国"的故事。她由衷赞叹,倡议不仅有效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更为增进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架梁搭桥。 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嘉宾在开幕式后进行敦煌文化项目体验。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古老的敦煌,成就于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交融。今天的敦煌,正在与数字丝绸之路的拥抱中焕发新生。 "变则通,通则久。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再仅仅依靠古丝绸之路,而是拥有了连接全球80 ...
以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中欧关系发展(国际论坛)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1:57
深化中欧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 水平,也将为全球和平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深化中欧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不仅有助于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 水平,也将为全球和平发展、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欧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多变的地缘政治给中欧关系带来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 面战略伙伴,而欧洲一些人在对华关系定位问题上却颇多纠结。受意识形态、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影响, 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被人为放大了。但从长远看,随着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欧盟战略自主性不断 加强,中欧在坚持多边主义、深化互利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进入调整期的中欧关系需要明确方向、继续发展,而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有助于跨越差异,减少误解和 偏见。人文交流早已成为中欧关系继政治、经贸之后的"第三支柱"。双方已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 制,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多个合作领域。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已 ...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Si Chuan Ri Bao· 2025-05-30 00:29
Core Viewpoint - The 9th China Chengdu 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estival opened on May 28, showcas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and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protection efforts [12][13]. Group 1: Event Overview - The festival is a key brand event in the ICH field, held annually since 2007 in Chengdu, which serves as its permanent venue [12]. - This year's festival features a "guest country + guest city" mechanism, with Malaysia as the guest country and cities like Algiers, Penang, Chiang Mai, and Bari as guest cities [12]. - Nearly 400 ICH inheritors and experts from over 60 countries and regions participated in the event [12]. Group 2: Festival Structure - The festival is organized into a "3+3+N" framework, including three main sections: "Vibrant ICH: Tianfu Parade," "Colorful ICH: World Dialogue," and "Charming ICH: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along with three special sections focusing on creative living, beautiful living, and healthy living [12][15]. - Activities are held across 288 community practice spaces in 183 counties, creating a strong atmosphere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12][20]. Group 3: Highlights and Activities - Approximately 600 ICH representative projects are showcased, with performances from various cultural traditions, including Sichuan opera and traditional danc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14]. - The "Creative Living" section includes an international ICH brand IP authorization trading event, attracting over 580 enterprises and facilitating significant business interactions [15]. - The "Healthy Living" section features over 120 traditional medicine representatives offering health consultations and experiences [16]. Group 4: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 The festival incorporates technology into traditional practices, showcasing over 30 interactive tech installations that enhance the presentation of ICH [18][19]. - Innovative projects include a mobile game based on the 24 solar terms and a VR art exhibition explor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19]. Group 5: Cultural Exchange and Tourism - The festival promotes cultural exchange and tourism, inviting global guests to experience Sichuan's unique charm and engage in discussions on ICH's ro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20][21]. - Activities during the festival include dragon boat races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s, aimed at integrating ICH into daily life and enhancing public engagement [20].
学习新语丨习近平讲述文物里的文明交融
Xin Hua She· 2025-05-17 10:22
此相映生辉。 【背景延伸】 《真腊风土记》生动记载了当年中柬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和睦相处的情景,详实描述了真腊王朝的辉煌,为 世界人民发现和了解神秘的吴哥文明提供了权威导引。 "很多人告诉我,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就'望之可亲',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2024年11月,习 近平主席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中,他写道:"比如,秘鲁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国三星堆的黄金面具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来,习近平 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其中蕴含的文明交融交流的故事。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们讲述习近平主席提到过的部分中外珍贵文物、古籍相关故事,一起聆 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感悟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 202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柬埔寨多名高僧曾到中国传经弘法,中国元代 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重要文献。伟大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彼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千年"鎏金铜蚕"和"黑石号"沉船为 ...
看中国也看世界
Ren Min Ri Bao· 2025-05-16 22:12
5月9日,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进入闭幕倒计时100天。自2024年7月开展以来, 展览创下多项纪录——这是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 次与埃及政府合作的重磅大展。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95%以上的 文物首次来到亚洲。若干中国的精美文物与埃及文物共同陈列,使我们在解读他者中认识自我。据统 计,超过70%的观众为了这个展览从外地专程来到上海博物馆,包括大量入境中国的外国游客。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为新馆和老馆规划了新的方向。历时6年多打造的上博新馆建 成开放,坚持"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使其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位于上海人民广 场的上博老馆,以"世界文明馆"为主要定位,依托馆藏外国文物,积极筹备反映世界文明和文明交流互 鉴主题的常设陈列,成为"中国看世界"的重要展示平台。 认知世界古代文明以及文明之间的互动,对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有着特别的意 义: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 ...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古蜀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在雅典展开主题对话
Si Chuan Ri Bao· 2025-05-14 00:25
文明多元共通 两地工匠"浇铸"出同样璀璨的文明之花 人类早期文明既存在多元性,也有共通性。主题对话中,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院长李新伟,勾勒出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中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各自繁衍生长,但交流一直存在的脉络。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李新伟说,经过百年探索,考古学可以描绘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宏大进 程。"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各地不同文化区均进入灿烂的转折期,各地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发 展社会,形成满天星斗般的'古国'。"在与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文明大致同时期,"希腊的基 克拉迪群岛史前文化,也完成了显著的社会发展,宗教权力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希腊 青铜时代的遗址,从分散建立的居民点,渐渐建立防御的城墙和堡楼,最终出现城市。遗址出土了青铜 剑、石皿、项链、大理石雕像等文物,其中弹琴、吹笛等人像,堪称史前杰作。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文明遗产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 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明瑰宝的古蜀文明则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灿烂。如今,相隔万里的两个古老 文明,在雅典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蜀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主题对话"活动中,两地学者围绕中国和 ...
大山深处有侨乡(边城见闻)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21
和顺古镇风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位于和顺古镇的李继东家。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和顺图书馆外观。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尹宪章在家中翻阅老照片。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尹家"花大门"门楼。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和顺古镇远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开栏的话 周边是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关键。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史是一部生动的文明交流互鉴史,蕴含着"贯四时而不衰, 历夷险而益固"的深厚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展现新的气象与活力。 本报今起推出"边城见闻"专栏,通过实地采访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地市州盟,讲述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 交流、民心相通、经贸往来等故事,见证中国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行大道、命运与共开新篇的实践。 说起大山深处,人们往往联想到"偏僻""封闭"的意涵,何况是在中国大西南的横断山脉深处。 但云南保山市的边陲小镇和顺,情况却恰恰相反。这里户籍人口仅7000人,却有3万多侨胞生活在缅 甸、泰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西南第一侨乡"。 记者来到这一滇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09 00:23
Group 1: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emphasized as a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 source of strength for the nation, showcasing the need for its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lignment with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2][5][9] -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ith urb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creating a multidimensional image of cities and attracting quality investments, thus optimizing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s [2][3][6] Group 2: Public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 The role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s highlighted as essential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with a call for leaders to updat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ctively engage in these efforts [3][6][10] - The rising interest among younger generations in cultural experiences during travel indicates a shift towards 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can driv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6][8] Group 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Heritage Preservation - Modern technologies such as laser scanning, 3D modeling, and AI are transforming the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enhancing research efficiency and public engagement through immersive experiences [7][10] - The use of digital platforms and social media is facilitating the sharing of cultural heritage stories, thus broadening the audience and market for cultural products [7][8] Group 4: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 Promoting cultural heritage as a means of fostering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is essential, with suggestions for collaborative projec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stitutions [10][11] - The narrativ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should be shared globally to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nations,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collectively [11]
甘怀真:天下是神域,不是全世界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07 03:07
2024年11月5日与11月22日,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甘怀真围绕其新书《天下的诞生:巫教、上帝与儒家国家》,分别以"从宗教看历史中国的皇帝 与天下""汉代天子观的形成"为题,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与中兴大学历史学系进行了专题演讲(后文称"台大场""兴大场")。台大场由台湾大学历史 系副教授傅扬主持,兴大场由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游逸飞主持。 在充分理解、融汇两场演讲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介绍全书的学术脉络与研究理路,继而说明书中"天""国家宗教"等核心论述,最后记述与 谈与对话的主要议题,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甘怀真《天下的诞生》一书的宗旨与意义。 甘怀真演讲(左为台大场;右为兴大场) 学术脉络与研究理路 首先,对于"史料学派"(台大学派)奉为圭臬的治史理念,甘怀真做出了自己的补充。固然新史料对推动新的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史料 尚未出土时,史家不能无所作为,仍须积极利用旧史料建构新学说。由于上古史料稀缺,建构学说必然会存在许多缺环,因此古代史研究往往只 能提出目前最合理、最有可能的解释,静待未来出土新史料加以检验。甘怀真既未晚年,《天下的诞生》亦非定论,他未来仍力图完善己说,继 续追寻中国历史的真相。 随后,甘 ...
柯岚:澳门将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深化产学研融合
Xin Hua Wang· 2025-04-28 01:00
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柯岚提到,澳门高校一直在推动优化学科分布和学科交叉发展,同时依托国家 重点实验室建立研究平台。她表示,特区政府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已在澳门、横琴建立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孵化和产品对接等服务体系。 新华社澳门4月27日电(记者郭雨祺、王承昊)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27日在"机遇湾区""机 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中表示,澳门将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深化产学研融合, 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柯岚表示,特区政府希望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来澳门,在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方面,已经吸引了一些 高水平专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她提到,未来澳门将进一步完善人才配套服务,确保人才在科研项目落地 和家庭后勤方面得到支持。此外,特区政府还计划出台面向国际化人才的政策,提升澳门的国际化程 度,力求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柯岚认为,打造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对澳门来说既 是使命也是机遇。她表示,澳门历史城区承载了很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迹,要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深 挖澳门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价值;同时要做好城市品牌建设,增强国际传播力,创新传播模式,利 用数 ...